天津第四绝——煎饼果子
提起天津的特产,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儿炸糕和十八街的大麻花。可你是否知道,天津也有第四“绝”呢,那就是很多人早点吃的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最早出现于天津,是一种程序简单,制做方便的快餐性食品,它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博得了男女老幼的青睐,从而走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传至国外。人们送给它一个雅号,名曰“天津热狗”。
煎饼果子,顾名思义,就是这种食品是由煎饼和果子组成的。制做煎饼的原料极其普通,就是将绿豆面与白面、玉米面等混合,加水搅拌成糊状备用,事先炸好果子(就是俗称的油条),再准备好鸡蛋以及一些调味品(如葱花、面酱之类)就足够了。工具呢,也很简单。首先要有一个炉子,圆柱形,约50公分高,炉上架有一口锅。摊煎饼用的锅可不同于我们平时炒菜用的圆底锅。为了易将豆面糊摊成饼状,最好采用平底锅。现在市场上通用的是一块直径约为40公分的钢板,这样架在炉子上,能使锅底均匀受热,并使摊出来的煎饼薄厚一致。还要有一个竹制的“刮子”和一把平铲。铲煎饼用的平铲也与我们平时用的不同,是一张长方形的不锈钢薄片,长20公分,宽15公分,便于掌握,给煎饼果子的制做带来了很大方便。以上这些准备就绪,就可以做煎饼果子了。
做煎饼果子的方法极其简单。先将“锅”烧热,用小勺舀上一勺豆面糊,倒在锅上,再用小刮子均匀地把它推平,使其呈饼状;然后趁面未熟时,打上一个鸡蛋,摊平,让它附着在豆面上;稍置几秒钟,用小铲子将它翻个个儿,放上两根果子,撒上点葱花碎末,卷起来,最后根据个人的口味,抹上面酱、辣酱,对折,用纸一包,一套煎饼果子就摊好了。看一看,金黄的豆面,翠绿的葱花,鲜红的辣酱让人赏心悦目;闻一闻,香喷喷的热气让人食欲大振;咬一口,喷香可口,味道独特,真是色香味俱佳。再看看表,整个制作过程也就两分钟的光景,既省力又省时,真不愧为典型的中国式快餐。
煎饼果子不仅好吃,还富有多种营养成分。豆类、鸡蛋等都是高蛋白质食品,对人身体都有很大益处。每天早晨吃上一套,保你一上午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听了这些,你是否明天也会去买上套尝尝?
天津的煎饼果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产生,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呢。话说天津有一阔人,总对家中的仆人百般刁难。一天,他把家中的厨师叫来,让他做一样他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而原料又不能太稀奇,如果做不出来,就要将他解雇。那个厨师回去后,绞尽脑汁也没有一点头绪,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前些天別人从山东老家捎来的一摞煎饼和旁边几根早晨吃剩的油条上,心里顿时一亮——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是个什么味道呢?试试看!煎饼和果子,太单调了,干脆再加个鸡蛋吧。于是他就试着做了一套,给阔人送去,阔人觉得果然好吃,也就再没有话说。煎饼果子就从那时起流传下来了。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却不能说没有一定的依据:煎饼原是山东特产,传入天津后,饮食讲究的天津人将它加以改造,与几乎快吃腻了的果子结合起来,又配上营养丰富的鸡蛋。于是,一种全新的快餐就应运而生了,并一直流传到今天。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里,煎饼果子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路边,车站旁,到处可见卖煎饼果子的生意人。而我们,在家里、在路上吃着香喷喷的煎饼果子时,又怎能不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呢?
煎饼果子,真不愧为天津第四绝。
【简评】
煎饼果子,我们天津人已“熟视无睹”,但小作者却有独到的发现,视其为“天津第四绝”、“天津热狗”,这是小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结果。
文章对煎饼果子的制作工具和制作程序进行了具体详尽的介绍,层次十分清楚。文章末尾对煎饼果子起源的传说的介绍,既丰富了说明的内容,又体现了讲究饮食的天津人的智慧。“而我们在家里、在路上吃着煎饼果子时,又怎能不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呢?”这个反问句,表现出对家乡特产,进而对家乡人民的强烈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