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和稗子
我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名字——稻子,大家对我再熟悉不过了。每到金秋季节,我的金灿灿的穗子随风摇曳,像是在跳舞的金娃娃。虽然我的一生只有六个月的时间,但我并不为我这短暂的生命自悲,反而很自豪,因为我能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但也有让我苦恼的,这就是那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族“兄弟”,幼苗时,它的模样和我差不多,可从名字到品质,我们都迥然不同。它叫稗子,它让我有苦难言。
我俩都是草本植物家族中的成员,同是春天来,秋天去,小时候长得十分相似,因而不易被人识别。随着不断的生长,我们就各具风格了。我们的皮肤同时由绿色变成了黄色,只不过我的颜色浅一些,它的颜色深一些而已。我很讨厌这个“兄弟”,它总是凭借着与我长得有几分相似,去蒙骗人们,混吃混喝。其实,我们除颜色外,还有一些不同,只要细心些,你就会发现,稗子的叶子较宽,稀少,叶面平滑,主脉很清晰,而且,在叶子的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白线;我的叶子狭长,很繁密,叶脉纷乱有倒齿,摸上去有些扎手。这些还只是外形上的不同。
我和稗子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比肩挨着,我的根深植于土壤,到了秋天,就结出稻谷,奉献给人类,每当我托出沉甸甸的金色的籽实时,人们都异口同声地夸奖我:“稻子像笑弯了腰的大姑娘。”是啊,雪白的、营养丰富的大米,人们喜欢;谷壳酿出的醇香的米酒更给人们的幸福生活注入了活力;酿酒后的酒糟还是上好的词料呢。这些,稗子永远也比不上我。因此,稗子嫉妒死了,它视我为敌人,看到农民伯伯精心地给我浇水、施肥就妒火中烧,抢我的肥料,夺我的水份,挤占我的位置,还同我争夺阳光。它只知索取,不思奉献,一味地向上蹿,长得又高又壮,想当一方的霸主,而我要供养果实,顾不上自己,个了-矮小,茎杆纤细,相比之下,只能“苗条”“秀气”地忍气呑尸。
农民伯伯是主持正义的好“法官”,他们不让善良的受气、张狂的逞霸,他们保护我们不受欺害,他们来到地里,关怀我们之余,毫不客气地拔掉我们身边的稗子,把它们扔出田外,让这些有害的杂草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让我们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茁壮成长。
我说了那么多,是因为我为自己的家族自豪,也因为我希望大家都能认识我们,帮助我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简评】
写说明文的目的是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让人具体清楚地掌握这种事物的形态特征。怎样才能写得清楚明白呢?这就需要作者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所要说明的事物,把握其本质特征;另外,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如一定的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稻子和稗子》一文,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品。成功就成功在作者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她生活在天津近郊的鱼米之乡,亲自参加过插缺、挽缺、剔除稗草等田间劳动,有切身的体会和经验,因此,对稻子和稗子的外形和本质特征十分稔熟,信手写出,如囊中取物。又选择了小品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似叙家常,自然而顺畅,清清楚楚,难能可贵。拟人的修辞手法,富于感情色彩,把稻、稗写得形象、生动、更富趣味性外,还溶入了浓浓的爱憎情感,道出了纯朴的个性和对生活的体味,几意兼得,也是对一般说明文的意境的突破和开枯,可视为一篇成功的科学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