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丝是怎样制作的
武清县城关中学张伯禹
武清豆制品,现已全国闻名。特别是风味独特的豆腐丝,更是脍炙人口,众口称道。闻名遐迩的天津“食品街”不仅有它一席之地,而且各大小餐馆那“京酱肉丝”更是深受人们青睐,就连外国友人吃完这道菜,也都不住伸出大拇指,惊叹这是一道美味佳肴。
那么你知道豆腐丝是怎样制成的吗?请听我来说一说。提起正宗的豆腐丝,当首推武清县白古屯镇黄辛庄。因为该村小,又与有数千人口的东马房村相邻,从外来人的眼里,分不出哪是东马房,哪是黄辛庄,便讹称“东马房豆腐丝”。据老人们说,豆腐丝的历史悠久,从我国清代末年黄辛庄、东马房就陆续有人作,时至今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一长,人们便把黄辛庄、东马房这两个村子称为“豆制品之乡”。
我有幸生在黄辛庄,通过仔细观察,又亲手帮助大人们做,才逐渐总结出了它的制作过程。
豆腐丝的原料是优质大豆,本地出产的质量好。外来的大豆含油量多,制出的豆腐丝质量差。其次是卤水。全过程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一些简单机械也是大人们自制的。
豆腐丝的制作过程概括起来有六道程序,即打浆、烧浆、点卤、制片、煮片和切丝。
用水把黄豆泡开,用打浆机打成豆浆,然后用大锅煮沸,这就是第一、二道工序。
点卤是最关键的一步。用氧化镁溶液或石膏来点,效果不一样。传统的卤水一般放在一把茶壶里,不断向盛热豆浆的缸里倒,同时不断地搅拌,待到出现蝌蚪状物质后,停止倒卤水,再搅拌,加上盖儿盖好。点卤是个技术活,如掌握不好,卤大了或卤小了,对下一道工序都有影响。
第四道工序是制片。先在长方形的木盒里(没有盖)铺一层白布,然后用小碗舀起点卤后呈凝固状态的豆腐脑,均匀地泼在布上,铺一层泼一层。木盒子是一个模子样的东西,在它的周围有许多孔,这样,水分就可以从孔中流出。泼够一定数量后,在上面再加一层木板,用千斤顶压上,水就不断地流出来了。到此,“制片”也就完成了。
下一步工作就是把制好的豆腐片揭下,晾干,放到有老汤的锅里煮,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捞出再晾干。说起煮片时用的佐料,那是颇为讲究的。诸如茴香、丁香、豆蔻、沙仁、精盐、五角大料、一指十三香等等,豆腐丝的味道都在此一举。
最后一通工序就是切丝。用一把特制的双木把刀,把晒干的豆腐片折叠几层,切成5厘米长的细丝。据说若是制作能手,他们切起豆丝来,不用眼看,只凭感觉,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切出来的豆腐丝很细很细,有人曾形容,用嘴一吹它就能吹跑。
经过以上六道工序,制出的豆腐丝入口香软。你若是在夏季,用黄瓜丝拌豆腐丝,吃起来,那真是清凉爽口,令人回味无穷。
武清县的豆腐丝,不管是黄辛庄做的还是东马房做的,都具有一种传统风味,正是这传统风味使它名扬中外,成为中国—
【简评】
本文是学完叶老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后的仿写作品,是一篇程序性说明文。由于作者有幸参加了家乡特产——豆腐丝的制作,对每一道生产工序都进行了细致观察,所以写出文章来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章的语言也很平实,并且在字里行间充满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
如能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文章会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