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心理医生
进人21世纪,科学的进步、医学的昌明,使得生理上的病痛已不那么可怕,而心理的疾患却更令人谈虎色变。
悄无声息,心理医生成了热门行业,可现代人对人们心理的 “病”仍缺乏“药到病除”的手段。于是高等学府内屡有人“举身赴清池”或“自挂东南枝”,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党派”-“颓废派”,且“势力”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心灵的阴影而迷失在虚幻的世界中。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禁要求助于培根了,他老人家几百年前就指出了“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的确,如今实在没有比“知识”更好的心理医生了。而书籍正是这伟大的“医生”的“灵丹妙药”。当一个人孤独优郁、孤僻自闭时,他可以与杰克・伦敦共同聆听 “荒野的呼喊”,可以与金庸“华山论剑”,可以与凡尔纳上天人地,一起冒险;当一个人感到前途茫茫、世事无常时,司马迁、班固等人会让你领悟“读史而察今”的真谛;当一个人为了生命自身而迷感,因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恐惧时,老聊、庄周可令你一世“逍遥游”。古今中外,供这位“心理医生”使用的“药剂” 太多了,只要有“病”,它肯定能治好。
知识是人们的精神依托,是治疗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空虚可以用知识来填补,创伤可以用知识来抚平,迷雾可以用知识来驱散,苦恼可以用知识来解脱。《圣经》、《金刚经》、《占兰经》……这邺知识的载体儿乎构造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精神家园”; 《安徒生战话》、占希腊罗马的神话、中国古代的传说,是孩子们热爱肴的“心灵导师”知识的力量可见一斑。
哲学令人深刻,数学令人严谨,文学令人追求真善美,史学令人高瞻远瞩,艺术令人情操高尚。知识如同空气一样,充满了我们的生活空间缺少空气,我们的肉体会死亡;缺少知识,我们的灵魂会枯竭。知识就像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如果真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他最伟大的三项发明是:空气、水、大地。我想现在需要加上另一项―知识。
我论求知
“求知”二字说来简单,可是真正实践起来可就难了,而实践之后再想把它说个清清楚楚,那就难上加难了。且看培根大师的论说:求知为了什么?作消遣以打发你的寂寞,作装瑛以点缀你的言谈。求知的作用在哪里?或许在于改进人的天性,或许在于启迪智慧,或许是一种弥补―一种对精神上的各种缺陷的弥补。那么求知的途径在哪里?读书。读书似乎是个最为直接最为普遍的方法。读书要选择重点,有精读有泛读;读书有目的,或充实头脑或演练思维;读书有方法,书摘笔记样样要得;读书分类别,可以读史可以念诗。而读书对于精神的弥补也是多样的,可以文史理工相补充,可以感性理性相帮助。总之求知是很复杂的行为,是一件很有趣有用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实践出真知”, 我就从实践说说“求知”吧,求知的确离不开实践。小时候的玩耍嬉戏让我知道了蝴蝶的美丽翅膀、蚂蚁的纤细大腿、螳螂的锋利镰刀、蜻蜓的奇怪眼睛。这些形象的获得激起了我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去书本里找寻更详细的知识;少年时代在农田里的劳作,不仅告诉了我庄稼的习性,而且让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而在学校念书的日子里,我又以自己的奋斗证明着“锲而不舍”的意义;教给自己付出的汗水与成功的笑容的关系;大学里的生活则让我成熟,知道了做一个人的责任,知道了什么是爱情。将来我的生活还会继续,我的“求知”的实践也将继续。我会体会到养育一个家庭的滋味,感受到社会上的人情冷暖,知道人生的更多的知识。
求知虽然离不开实践,可是或许求知更多的并非靠自己的实践。前人走过的路我们不必再重复,只要通过学习,比如读书,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实践后的真知。在学校里,我们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种种科学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家庭里,父母的慈爱让我们体味着人间的真情。所有所有的这些,都是探求得来的真知。
那么,就让我们在实践与学习中体验知识吧!因为求知可以 “寻找真理,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