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误会
这是在写善良。
“我”和小姑娘都在真正地关心对方。先是“我”去看小姑娘的妈妈,然后是小姑娘做了个小橘灯送“我”回家。这是件简单的事情,但它可以算做一件“极有可能的偶然事件”。这件事是被善良支撑着的,这是它有意义的地方。小橘灯的制作是故事最不凡的地方,在我看来它远比后来委婉补充的小姑娘父亲的事迹重要。做小橘灯是件美丽的细致的事,它表示在苦难中人还保持了从容和乐观―如果是电影,小橘灯的柔和感和温度一定会被突出地表现出来。
这个故事的价值就存在于这些细节上面。就像―“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这是一个敏感的观察者所看到的有关善良的最完美的体现。
冰心奶奶的意思是说这还是个跟革命有关的事情―到结尾时她告诉我们了,并对小姑娘的话做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解释。我一开始觉得,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中心思想不明确啊?后来看到没有革命者的那一节,发现内容就是太单薄了。再后来我发现,原来重点不是前头,而在后段,那细心的小姑娘是革命者的女儿,这是对革命者家庭气氛的逐渐营造。很巧妙,也不慌不忙的。
我先是有点失望,我又发现自己有点误会了,可能关于善良的东西太吸引我了。我仍然记得有个老师说到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时,提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后来也没看,只听了他念了一段,感觉到命运感、孤独、母爱和宁静。所以我读《小橘灯》的时候,一厢情愿了,愿意善良这一主题在文中能有更高的地位。
其实可以这么说,我单单是被文中的善良感动了。“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 “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
这些画面一样的文字使人能够身临其境。这是冰心过人的地方,她有足够的耐心和很好的观察习惯。她写文章很适合写细节,据说这样欧洲风格的作家,现在已经很少了。
写下以上的文字,我一时间似硬住了,因为这篇文章又让我感动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