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在图书馆书刊上接触到“要事第一”这个理念,当时这个观念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把最重要的先学好,发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而且更有针对性,逐渐地形成习惯。在后来的工作中,也深刻体会了“要事第一”对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永远把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坚守要事第一原则成了我的信条。
真正接触《要事第一》这本书,还是去年偶然在新浪读书频道排行榜上发现它并点读它。想不到它如此有名气,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时间管理书籍”,我之前从其他书刊上接触到的一些理念就是源于它。它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也是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领导才能权威和导师,还出过一本享誉全球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两本书有共鸣之处,对于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促进人的时间管理效率、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具有质的影响。
《要事第一》这本书籍被美国《时代周刊》组织的世界500强CEO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名列亚马逊、《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商业类排行榜最佳畅销书,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最新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实用的时间控制技巧,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
这本书充满了有趣的故事说理,全文贯穿一个“要事第一”的理念,其中通过教授杯装沙石的实验为例,以通俗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叙述,让我们接受了
这个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时间和绩效管理上,我们应该把握各项工作重要程度的先后顺序,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工作,要事第一,要事先做,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保持较高的效率。有了明确的目标,保持清晰的头脑,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就会成功。
工作、学习、家庭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琐碎繁杂的事情,有重要的,有紧急的,也有无关紧要的,有时候一件事情还未做完又来了儿件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可是最终周末、月末、年终或者过段时间你回过头来总结时,发现耗费了大量时间的未必是重要的,累死累活完了发现成效并不高,跟自己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分清轻重缓急,把握先后,要事第一,提高效率才是王道0
时间管理四象限理论和“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做什么以及为何做远比做的快慢重要,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按重要程度与紧急与否,事情处理先后顺序应该是先做最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再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其次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最后才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只有重要而紧迫的事才是需大量时间去做的事。它虽然并不紧急,但决定了我们的工作业绩。80/20法则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取得卓越成果的员工都是这样把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要事第一,那么什么是“要事”呢?书中通过五个原则来帮你区分,总的来说,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紧迫的事情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改变观念习惯,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排放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前,急所当急。
一个人如果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要事第一”的理念和习惯,让这个重要的观念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养成做要事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学习和工作投入充分时间,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也只有合理高效地解决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你才能有可能顺利地进行了别的工作。那些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早早准备,防患于未然。而剩下的两类事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对目标的完成没有太大的作用,可以少花时间和精力。
歌德说,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要事第一,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