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网

原创写作投稿

实用文体写作网
您当前的位置在:文体写作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 → 实施“美好城乡行动计划”调研报告

实施“美好城乡行动计划”

时间:2019-06-27 | 作者:佚名

  用“美丽指数”拉升百姓“幸福指数

  ——徐州市铜山区实施“美好城乡行动计划”调研报告,徐州市委党校、铜山区委党校课题组

  当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候,当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精确到PM2.5的时候,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8亿多农民生产生活面临的生态环境应该如何呢?铜山——全国知名百强县,在“三农”生态建设中超前探索、自觉行动,为实现“美丽乡村、美梦成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示范之路。

  回首:经济腾飞,生态负重

  铜山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呈“C”字型环抱江苏省第三大都市圈中心徐州市区,土地总面积2035平方公里,2012年末户籍总人口134.52万人。现辖18个镇、1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典型的城郊型县区,铜山直接承载了中心城市徐州的辐射能量,发展的先天优势凸显。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第一届百强县评比,铜山名列第32位。后虽经数次区划调整,面积小了,人口少了,但铜山励精图治,仍数次跻身百强县行列。2013年完成GDP750亿元,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县第39位,持续保持苏北第一、全国领先的优势地位。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铜山环境问题愈显突出,农村地区生态破损,污染范围扩展,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民众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铜山区资源丰厚,地下煤矿、铁矿储量丰富。由于传统采煤业的发达,铜山成为徐州市重污染企业的所在地,徐矿集团90%矿井分布在铜山。随着煤矿资源枯竭,塌陷地问题日益突出。徐州发电厂、华鑫发电厂、彭城发电厂等大型火力发电厂也分布于此。依托这些资源而生的小煤矿、小铁矿、小采石、小造纸、小化工等“五小”企业,曾为铜山经济飞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也留下了环境创伤。同时,铜山区又是全市污水、垃圾转运处理的必经通道,客观上对环境也有不小的损坏。

  铜山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为丘陵地貌,是沂蒙山区南缘的剥蚀残丘,境内有大小山头589座,面积达22.8万亩。这些丘陵的成土母岩为石灰岩,山体的中上部,岩石裸露,含石率达70%以上,绿化难度非常大。新中国成立前,森林覆盖率不足1%。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登临云龙山,当看到徐州周边石灰岩构造的光秃秃的山峦时,感慨万千,发出了“绿化荒山,发动群众上山造林,变穷山为富山”的号召,从此拉开了绿化荒山的序幕。

  面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要求不相匹配的状况,铜山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改造工作,真正站在民生角度思考可持续发展,使农村和农民的面貌焕然一新。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连续5年实施‘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努力打造美好舒适的生活家园,用美丽指数拉升百姓幸福指数。”

  高瞻:精心谋划,多措并举

  环境是各个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GDP的角逐和诱惑下,各地政府和领导往往不自觉地让经济先发展,环境后治理。但是铜山区领导看到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始终将环境的净化与治理贯穿于经济发展规划中。2008年6月,毕于瑞刚到铜山任铜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时,“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当时大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农村环境的主题工作较少,铜山却开始着手制定整治乡村环境、建设美丽铜山的环境规划,拉开了“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的大幕。开展“百村整治”活动,集中力量抓好25个市级示范村和10个重点村的建设。2010年铜山区政府又陆续出台《铜山区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铜山区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考核意见》等相关文件,为全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目标依据。在整治工作中,铜山区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效果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徐州铜山区召开,回良玉、罗志军、李学勇等领导对铜山区农村环境整治的成绩充分肯定且大加赞赏。

  一、“地表修复美容”带来新资源

  由于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铜山留下了大量残缺山头和数万亩塌陷地。变塌陷地为铜山独特的开发资源,是铜山破解用地难题、缓解经济发展与用地空间矛盾的有效途径。2007—2012年间,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有序安排实施118个各类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139368亩,新增耕地43445亩。其中,实施55个耕地占补平衡项目26154亩,新增耕地18720亩;15个采煤塌陷地复垦置换项目25477亩,新增耕地15582亩;27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288亩,新增耕地1935亩;18个基本农田整理项目47705亩,新增耕地1378亩;3个国家级、省级项目37744亩,新增耕地5830亩。特别是2009—2011年间,抢抓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及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成功实施15个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和14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共置换建设用地指标16556亩。

  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一方面变废为宝:“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将原来的坑塘成片、杂草丛生的低效田或者零星居民点、工矿废弃地治理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效经济田、林地或鱼塘。汉王镇把低洼地改造成鱼塘,建成了3000亩精养鱼塘。大彭镇发展高坡地种植旱作物及经济林果,建成了近千亩高效优质林果基地,植树10万株,形成0.35万亩的生态林网。另一方面变脏为美:利用废弃采煤塌陷地兴建生态湿地公园,将塌陷地建成集湖泊、湿地、乡村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公园,利用开采过的矿山山体进行美化,如在中国矿业大学西门山体绘制“车马出行图”,既遮挡了残缺的山体美化了山林,还起到宣扬汉文化的作用,形成特色景观。

  二、“二次进军荒山”形成新景象

  针对丘陵多,绿化覆盖少的现状,2005年铜山实施荒山绿化工程,2010年做出了“二次进军荒山”的决策,5年来,全区绿化荒山7.8万亩,总投资4.5亿元。引进优良树种30余种,栽植树木1400万株。科学育林,引进推广鱼鳞坑造林、地膜覆盖、使用保水剂、生根粉等实用技术,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荒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空气含氧量大幅提升。如今,铜山589座山头层林尽染,翠绿欲滴,“绿”在山中山更美,山在“绿”中山更幽,演绎了从荒山大县到林业大区的新跨越。

  2010年一2012年间,铜山区先后完成了长安路、北京路、中山南路、黄河路、汉王高速出入口、三堡高速出入口、徐丰路塘沟段、徐济高速、104国道等绿化工程,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廊。有效净化了空气,阻隔了噪音,极大改善了城乡道路环境,提升了绿化档次。高度重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打造故黄河生态旅游观光带、吕梁风景区和微山湖湿地风景区。建立了一批重点工程,如汉王拔剑泉、无名山公园、月亮湾、纳帕溪谷等。

  三、“蓝天碧水工程”美化新家园

  过去,受资源和近城靠矿位置的影响,铜山的工业企业多以资源型为主,粗放型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致使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为此,铜山区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加快环境质量改善步伐,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加大城市扬尘控制力度,切实控制工地(建筑、绿化、道路、拆迁)扬尘污染,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对城区餐饮油烟、煤烟污染治理以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水污染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改善区域水环境这“一个中心”,牢牢把握重点断面水质和治污项目建设“两个重点”,通过健全机制、抓实工程、突出整治、创新举措,较好地完成南水北调暨淮河流域治理目标任务。

  至2012年底,环境空气全年良好以上天数由2008年的310天上升至330天,其中2011年达到了345天,良好率由2008年85%上升至2012年90%,五年增加了五个百分点。至2012年底全区京杭运河、房亭河、顺堤河等主要河流的水质均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由2008年的65%上升到2012年的95%,五年上升了30%。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四、村庄环境整治塑造新面貌

  乡村的环境改良不仅是整洁度上的提升,更是宜居条件提升、村庄文化的挖掘和居民习惯的培育,形成村居环境全方位的品味提升,实现农民自我价值观的重塑。

  村庄分类规划,彰显地域特色。铜山区靠规划引领,让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避免了“千村一面”,形成千姿百态的乡村田园风貌。将村庄环境整治划分四个片区,选择重点村庄打造“山水生态型、田园风光型、红色传统教育型、历史文化保护型”等四类典型村庄:伊庄镇的倪园村充分利用山的肌理,水的神韵,扮靓了山水生态型村庄;三堡镇的何庄村、马坡镇姜站村、大彭镇的蔡庄村,庄内一条条柿子路、木瓜路如绿带环绕,庄外上百亩皇冠梨园枝繁叶茂,果实飘香,好一派田园风光;汉王镇的纪庄村则充分挖掘本村汉代名人纪信的历史文化,突出打造了汉文化一条街;而距其不到4公里的大北望村,则充分利用本村郝家大院在解放战争中曾作为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的优势,致力将本村打造为红色文化旅游点。

  创建中心镇,实现全覆盖。铜山区从2010年开始,按照“适当集中倾斜、鼓励自由竞争”的原则,采取重点创建,集中创建与自主创建相结合的办法,计划用2—3年时间创建6个中心镇,其中2个为重点扶植镇,利国、汉王两镇已于2012上半年通过全市中心镇达标验收。郑集、张集两镇2013年通过了徐州市第二批中心镇创建达标验收。全面实施“1122工程”,即创建10个重点示范村、10个特色试点村,做好200个“二星级康居乡村”及其他200个非规划布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城镇主要出人U附近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24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沿线两侧,以及城镇、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省级以上(含省级)风景名胜区周边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277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2012年10月1日前由各镇(场、拾屯街道办事处)向区村庄环境整治办公室申报本阶段村庄环境整治各年度计划,区政府结合省、市给铜山区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与各镇(场、拾屯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在2013年全面推进剩余893个村庄的环境整治。

  垃圾污水系统化处理,封闭式管理。目前,全区21个镇(场)建有临时垃圾堆放场(转运站)1个,垃圾池(房、箱)718个,全区镇区外农村共有垃圾池(房、箱)3868个,镇、村、组收集的垃圾在当天内可以全部进行转运和压缩处理。按照省“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工作要求,建立了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生活垃圾初步实现了“源头减量、分类收集、一体化运输、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95%以上。分区域设置垃圾中转站,配置垃圾自动称重系统,各镇设置下沉式坡道的垃圾收集站,垃圾源头分类,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严格落实“一人一月一块钱,农村垃圾全扫完”举措,实现村庄长效保洁全覆盖。绿色洁净环境促进铜山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吕梁山风景区、微山湖风景区、玉带河风景区等建设都纳入徐州市重点发展项0,台上摘草莓、马集采金杏、“开心农场”种蔬菜等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旅游项目。

  聚焦:境由人造,人随境移

  铜山专门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成员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抽调牵头单位职能处室人员集中办公,其它成员单位设专门联络员。各镇(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将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做到“四个一”,即有一名领导负责,有一套方案,有一笔工作经费,有一套工作制度。

  一、群众需求是政绩的源泉

  因村制宜、科学指导、分类治理、致力难点、逐个击破的策略指导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为民众解决生活难题。

  解决行路难:柳泉镇钱郁村,村中没有硬化路,常常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飞溅。在这次整治中,该村完成硬化路8条,总长4公里,彻底改变了原村道路面貌;解决吃水难:房村镇由于历史原因,一部分群众饮水不安全,镇里投入150万元分别建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站和村级豆家村桃园生活污水处理站,投人780万元实施改水工程,保障了3600户群众饮水安全;解决娱乐难:张集镇建设了古彭文萃街、维维休闲观光生态园、村民歌舞广场、健身广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生活。一些地区的入厕难、购物难、乘车难等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现如今“庄里路平了,塘里水清了,垃圾有人收了,厕所不难闻了,休闲有去处了,越过越幸福了”。

  楚河风光带建好后,毕于瑞书记去散步,被几位在那儿带孙子孙女玩的老头老太拦住:“你搞五星级宾馆我们不反对,但那些我们享受不到,搞环境我们天天可以享受,搞得再好,我们都不会说你是搞形象工程。”

  二、农民是环境整治的建设者和主力军

  依靠谁,为了谁,搞清楚这个首要问题,才能使“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的工作持久开展下去。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民的建设热情。单集镇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资金出现缺口,农民主动垫资,使整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闫海子是柳新镇的一个自然村,通过环境治理,村庄变美了,也激发了村民的爱美之心。村干部倡议由大家共同出钱,村里统一购买红灯笼,家家张挂。“29元一对的红灯笼,群众排队争着来交钱。”村干部赵杰谈起当时的情景仍感叹不已,“只要真心为百姓办实事好事,就会得到支持和认可,这给我们的基层干部上了深刻一课美丽农村建设中,广大的基层干部摆正自己位置,把村民愿意不愿意、想不想干、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围绕“整治什么、怎么整治”和“路修多宽、房盖多高、垃圾如何处理、乡规民约如何制定”等具体问题采取逐户走访、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

  三、农民在环境整治中实现自我改造

  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铜山区始终将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实现客观环境改良与精神面貌升华同步。优美的村域环境鼓励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各个村镇都兴建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政府注资配备了农民急需的各类图书,同时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大农民阅读面;整洁的村域环境唤醒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柳新镇魏庄村大力提倡国学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组织村民评选“最美儿媳”、“最有孝心少年”、开展“中国梦”朗诵大赛等活动,洋溢着浓浓正能量的各种活动感染和感动着村中每一位朴实的村民;先进强大的村域基础设施打破农村半封闭状态,水泥路通到家门U,通讯信号全面覆盖,足不出户却能了解天下大事。环境改变了人:农村与城市文明相融合,农民与城市居民思想相对接,碧水青山的广大村镇沐浴着现代文明。

  展望:“四化”着力,永葆美丽

  一、多元化解决资金压力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并运用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环境建设,逐步形成了政府持续加大投人、农民自主增加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改善农村环境的良好局面。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将村庄整治工程与涉农项目有机整合,集约投放,打资金使用“组合拳”。项目整合资金及县级奖补资金,本着“多建多补、少建少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对年度村庄整治试点实行以奖代补。发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工投劳、倡议村庄知名人士募捐等方式,积极多头筹措村庄整治资金,确保村庄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精细化提升农民素质

  铜山各镇增设软环境办公室,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和社区,明确提出以软环境建设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支点,以最优的服务环境打造资本和项目积聚的洼地。开辟“百姓热线”和“政行风热线”专栏,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扩大投诉举报渠道,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加强文明礼仪行动的宣传引导,使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农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守则。举办各种文明礼仪、风俗文化的大型活动,比如,评选“十佳好儿媳”、“十佳孝子”等活动,动员全村全镇的农民都参与其中,用优秀的文明活动、文明礼仪知识丰富和占领群众的业余时间,让农村旧有恶习无机可乘,让新型农民的形象逐渐在山清水秀的铜山区树立起来。

  三、科学化健全长效管理

  村庄环境整治不仅仅是美好村域环境那么简单,从全国来看,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子课题。保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整治成果,打一个村庄整治的持久战才是村庄管理的重点。始终做到节约高效用地,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三集中”,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积极创新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继续推进保洁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保洁进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新阶段,改良落后的环卫机制,适度提高一线环卫工人待遇;建立专业执法与公众监督共管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专业执法队伍难以管理好农村环境,必须引进公众监管机制。可以依靠农村老年志愿者队伍等群众组织来弥补专业队伍的不足,还可以畅通投诉渠道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四、规模化引入创意农业

  在“乡土风情浓郁、环境整治自然、设施配套适宜、文化特色彰显、人民生活幸福”的理念指引下,引人文化创意产业理念,融入当地农村建设中去。作为苏北最发达的县区,在经过村庄环境整治等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后,铜山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农业的条件。整合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资源,把农业生产与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创意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业节庆和农业景观,用文化创意放大农业优势,用创意元素将现有农业提升为高品位的综合性产业。铜山在整治之初就确立了文化兴村、文化兴镇的理念,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很好的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挖掘。一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园,有步骤发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二是整修和挖掘历史文化遗址。纪庄作为刘邦的大将纪信旧址,北望村的郝家大院作为渡江战役前夕的指挥所,也有许多当时爱国将领们留下的宝贵文物。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当地政府进行保存原貌的修缮,挖掘文化亮点,找到市场卖点,激发文化活力。5是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园项目。在有机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场,形成有机加工业、手工业与有机零售业一条龙产业链。

本站除部分文章为原创外,其他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若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文体写作网(www.wtabc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