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网

原创写作投稿

实用文体写作网
您当前的位置在:文体写作网心得体会扶贫脱贫 → 下基层进村入户蹲点调研调查手记

下基层进村入户蹲点调研调查手记

时间:2019-06-22 | 作者:佚名

  群众智慧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不竭动力

  ——下基层蹲点调查手记

  按照省委“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蹲点调研的要求,去年12月2日一30日,我和农工委的几名同志到泸州、宜宾、甘孜等地开展驻乡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在与农户促膝谈心、问政问计于民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激活基层发展动力、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亟待集中和开发民间智慧,使其成为推动改革的不竭动力。

  一、产业怎么发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少数人小康、多数人温饱、部分人贫困。”在宜宾县调研时,听到有人这么评价农村小康。宜宾县是四川一个百万人口大县,农业人口89万,其中贫困人口16万,根据我们蹲点抽样调查,目前实际达到小康水平的不到农业人口的40%,要同步全面小康,农村确实是块“短板”。

  58岁的喜捷镇新联村学堂组村民李天才详细地给我们算了算他和老伴搞种养业的账:4亩承包地,种有稻谷、油菜籽、花生、柑橘等,喂了5头猪、养了6只鸡,加上国家补助,一年总收入12200元,如不计劳动力费用,种子、农药化肥、传统农机具等年总支出2600元,搞家庭传统种养业一年现金收入9600元,仅够2人低层次温饱,每人每月400元。

  李天才的例子是四川省大部分农户典型,即“9961”型:老两口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带孙,3个青年外出务工补贴家用。除传统种养业解决低层次温饱外,小孩抚养教育、人情世故、修修补补等费用,全靠外出务工的收入支撑。

  一户这样,多户也如此。在今天,靠传统农业持续增收难以为继。如果没有产业发展和工资收入的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将十分缓慢。

  怎么补齐“短板”加快发展?全国闻名的春风村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筠连县调研期间,我们利用星期天走访了4个茶企业,并专门调研春风村,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产业发展是基础,企业引领是关键,配强书记是保证。村支书王家元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瞄准特色产业,在险峻山岭的石头窝窝里,打造出1500多亩的李子基地,让农民有了赚钱的门路,从人均纯收入千余元的“石头村”发展到突破万元的富裕村,又引进龙头企业,一、三产业互动,让乡村旅游走上了常态化轨道,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产村相融的好路子。

  王家元说他的心得就是,想要做事必须把村里各个层面的力量都发动起来,要说服村民们把热情投注于乡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都能“说了算”。我们走访春风村发现,无论是成立产业协会,还是搞旅游协会,都由当地村民投票决定,而投票只是民主决策程序中的一小部分,他们进行决策的完整程序叫作“四提四议四落实党委政府提规划、村支两委提思路、党员和村民代表提方案、群众提意见,有了发展方向后,由村支两委议、党员议、村民代表议、村民议,形成决策,最后通过经费、人员、项目、工作的落实,把设想变为现实。现在“坝坝会”成了一代春风人的集体记忆,一举摘掉“贫困”帽子,还将“春风精神”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二、新农村怎么建设?群众参与是核心

  调研中听到不少基层领导讲:当前“三农”工作突出问题是钱荒、地荒、人荒。一方面耕地撂荒,一方面缺发展用地、缺投入、缺劳力,更缺实用人才。有些地方急于改变农村落后状况,急功近利,搞大统大建、大包大揽,忽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培育。

  我们都知道,新农村建设核心就一条:一定要防止空心化、负债化、功利化、替代化、运动化。新农村建设要分清哪些是由政府负责,哪些是由农民负责,哪些是由企业负责。一般情况下,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一路二水三电四气五通信”,一通百通;农民的房子应以农民为主负责建;产业由市场引领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地带着农民干。

  内生动力从哪里来?我们在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雀儿村调研时发现,当地创新的“三畅通、四反复”工作法,突出群众参与、突出产村相融、突出利益共享的“三突出”特点,使新农村建设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畅通”即通过每月召开坝坝会,畅通群众知情渠道;让群众参与到试点村建设方案制定中,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项目向群众公示,质量由群众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邀“四反复”即反复论证、反复走访、反复印证、反复征求意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村民、召开社员会、与村两委研究磋商等形式,确保新村建设符合村民的意愿。

  在雀儿村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除了配套基础建设外,还同步规划建设了“藏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产村相融凸显藏家风情。村里还成立了藏家乐协会、旅游专业合作社,对村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进行协调、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让全体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村里的原住民告诉我们,旅游门票收入和索道收入的10%平均分配给村民,马帮建设由村上统一经营,出马出人的村民除了获得相应报酬外,马帮总收益的10%还要再次平均分配给他们。

  三、土地怎么流转?利益共享才能长远目前土地流转经营大多采取流转一二十年,租金为几百斤黄谷不等的做法。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农民收益不能够随着企业利润增长而增加,土地权益不能增值。我们在泸州市合江县密溪乡瓦房村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种植户座谈时,发现了一种农民与企业共进共舞共富,发展真龙柚产业的新模式:黄谷保底、合作分成。

  所谓“黄谷保底”,就是果农和公司签约发展柚产业,在签约期内前3年未挂果的,由公司免费提供种苗、肥料等,并提供每亩350元管护费;农民栽种后继续种植其他作物,收成全归农民,3年后挂果,按600斤黄谷保底“合作”即土地合作,农民出地、公司管护。“分成”就是将投产收成,扣除经政府、农民、企业三方组成的监督小组认可并公示的成本和管护费后,按照农民60%、公司40%的比例分成,如农民收入分成不足600斤黄谷价值,由公司足额补齐保底收益。合同期满后,公司无偿将土地与土地上的附着物(真龙柚)交还给农户。

  农户张华益告诉我们,他去年投产的20亩真龙柚纯收入8万元,签约的种植公司收入5万元。我们在现场询问了种植农户、乡村干部和农业部门的同志,他们普遍赞赏这种模式。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县很多地方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只是因为地段、区域不同,费用不一,有的“六四”分成、有的“五五”分成,公司与农户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形合利不合,而是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形合利合,共生共荣,都划算、都有劲头。

  对农民来讲,这种模式解决了目前土地流转中一包定死、几百斤黄谷走人的弊端,农民收益随着企业利润增长而增加。虎头乡周远明仅荔枝销售收入就达23万元,白米镇刘正平真龙柚销售收入19万元,合江镇赵乃林开办农家乐和荔枝营销收入达21万元,土地不断增值,农民离开了土地但仍然看得到那片土地上蕴育的希望;对企业来讲,减少了投入和成本,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种植,开拓市场,更关键的是赢得了农民的真心拥护,发展步伐加快;对政府来讲,解决了种地效益低、农民持续增收慢的难题。目前瓦房村1042户农户均种有真龙柚,面积达8990亩,通过专业公司或合作社管护经营,基本解决了以前单打独斗、“自生自灭”的问题,可以说是“三方共赢”。

  四、扩权强镇怎么改革?激发基层创造性很关键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2011年,宜宾县将县级部门的部分管理权限赋予10个试点镇,按照“责权统一、放权搞活、富民强镇”的原则,强化乡镇财政管理权、人事管理权,下放审批执法权,赋予规建国土管理权,增大项目管理权,拓展融资建设权,扩大社会管理权等七项权力,进一步激发了乡镇活力。目前已在全县所有乡镇推广了试点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23.34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化率30%,同比提高1.47个百分点;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排名全市第一。

  可以说,“扩权强镇”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激发农村活力的一条值得推广的新路。通过简政放权,改变以前经济强镇权小责大、责权倒挂导致的“小马拉大车”现象,实现政府转型与经济社会转型速度同步。但权力的“下放”并不只是简单的“扩权”,关键是转变职能,融合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型要为这一过程“保驾护航”,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更好的社会管理服务空间,在提升政府能力的同时,“强镇”才是首要任务。既然乡镇是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的主体,就必须充分征求试点乡镇的意见、建议,切实发挥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宜宾县在试点过程中,突出主体、因地制宜,在扩大社会管理权方面,鼓励在城镇有合法住所和稳定收入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促进农民向场镇集中;同时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化,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农村股权和产权交易市场,允许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继续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农民积累财富、进入城镇的制度和机制,实现带资留权进镇居住、务工和创业。通过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产业向农村集聚、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渐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宜宾县实施扩权强镇的改革探索,给我们加快县域、镇域经济发展、夯实底部基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建议,比如有的贫困县基层干部讲他们存在“两怕一难”的心理:一怕把财政补贴占的比例如实报高了,国家就会逐年减少支持,把贫困帽子摘掉了;二怕

【下基层进村入户蹲点调研调查手记】相关文章大全

本站除部分文章为原创外,其他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若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文体写作网(www.wtabc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