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
―谈读书
径济与管理学院杨颖惠
似乎才刚刚走进大学校园,转眼,又要离去。四年的生活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身边飞过。在这四年里,我经历了许多从未经历过的生活,得到了许多使我终身受益的经验教训,拥有了称得上 “铁杆”的朋友…在最后的时间里还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然而,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大学里最遗憾的是什么事?" 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看的书太少了。”每学期除了专业书籍外,我大概只看了二十余本课外书籍,如果我的大学可以重来,我决不仅仅看这一点点课外书籍。
古往今来,论读书的文章有如大海里的浪花,数也数不清。
杜甫高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作诗“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陈继儒曾言“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南宋有位诗人更是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读书是交友的延伸。我们交友只能以人为对象,数量有限,时间地点限制,还需花不少精力选择维护。但是靠了书籍,我们可以广交异时异地的朋友,而选择就更自由了。读一本好书就如同接触了一个最健谈的人。他可以带你到不同的世界里去,与你讨论一些你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也许你要说,在学校里整天读讲义看课本不就是在读书吗?讲义课本是为了平均发展基本知识,不可不读,但若以为读讲义看课本便是尽读书之能就大错特错了。学校功课门类虽多,图书馆相关书籍也不少,但范围终究狭窄了些。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你自己得去课外研究,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才能培养读书的兴趣。
林语堂说过:“我们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树那样生长着,或者像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当水流碰到一片低注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力气,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它终究有一天会达到大海。”他告诉我们,读书是要符合时间地点环境的。读书的艺术在于随胜,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读书,只有出于自然才能彻底享受其中的乐趣。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抱着几本书,哲学、经济、诗歌、传记等,约上好友,来到河边草地,躺下,闲逸地拿起书来翻翻,兴起时和友人聊几句读书心得,休憩时看看蓝天白云。这便是陈继儒描写读书的情调“古人称书画为从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认为选择书籍是一件十分关键的事。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就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慎重选择。走进一个图书馆,可以看到千本万木的书卷,但是其中真正能够称得上是“书”,值得去看的就不知道有没有十本百本了。只有真正适合你去读的书才能给予你较准确的知识,传播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震撼你的心灵,促进你的思考。那该如何选书呢?各人有自己的方式。我看书先看文字,文字不好的就不读了,文字清楚思想才不会混乱。当然有些文字过于清楚的,内容又过于浅薄;有些文字不够清楚,内容却有深度,比如许多哲学著作就是如此。但以我现在的知识水平,要去读那些著作就有些费力了。若是仅仅看不懂倒还好,就怕把自己的思维搅混了,连以前有的一点浅薄认识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选书的第一步依然是文字是否清楚。
选书最怕的是赶潮流。选书不比选衣,选衣赶潮流是时尚,选书赶潮流是傻子。当今的网络小说非常畅销,往往是街谈巷议,大家一窝蜂地去买;或是某某学生作家弃学从文,引得一干厌学的学生纷纷吹捧。这些个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就是半桶水,加上这些读者的盲目去精取粗,也就不知利弊孰多孰少了。基本上那种所谓“人手一册”的书,我是绝对不会买的,当然有时借来当当“厕所文学”倒也不妨。往往在被忽略的角落里或许会有几本思想好文采佳的书。
选书最重要的是选适合自己的书。现在许多人选书一看新旧,非新书不看;二看名气,非近日广为宣传的书不看。弗朗茨曾说过“我从不读同时代作者的作品”。同时代作者作品中除了思想深邃、风格独特者外确没必要看。我总觉得这些所谓的青年或少年“文学家”多半是在发牢骚,无病呻吟。除了当时会产生一种“有同感”的想法,过后就什么也没留下了。
我最爱读的是古诗。要考验一木书是否是智慧之书,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曾有一位老师说“现在那些所谓的文学作品,哪怕最好的,也可以在古文中找到相似的思想脉络”。古人的经典之作是经过时间的鉴定了,而今人的却有待考察。而在古文中,诗又是最耐读的。虽然诗极短,却常常一览不尽,使人百读不厌,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对于这些书自然是当反复诵读的。
读书是需要时间的,很多同学“忙”,忙交友,忙兼职,总是觉得没有时间读书。曾经我也因兼职等琐事耽误了读书,后来总是后海没有抓住读书的时机。毕业后就没有图书馆里众多书籍供我选择了,亦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读书了,虽在工作之余能挤出些许时间,但终无学生时代的闲适心情。读书,还是得抓住时机。所以,在此敬告各位师弟师妹:切莫因琐事误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