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人总叹秋季太短,金秋的芳华似乎只肯惊鸿一现便在紧随其后的北风裹挟中隐逝,只留下街巷边群木鬓角的片片金箔昭示她的惠顾。与其喟叹韶华易逝,何不趁秋娘子步履稍稍停歇,于枯木荒草间试着抓住她翻飞的裙角。这样想着,我们一行人暂时将课业抛之脑后,来到静踞校园身侧的海宝塔寺一觅秋的芳踪。
碧空如洗,清风拂面。一扇大门,分割了外界的车水马龙,辟出一片独属于宁静的天地。入目是满眼的绿,从堂前一株参天的古柏生发,一点一点占据了整个视野。但仅有绿是不成的,墙体的朱红从层翠间渗出,带着阳光跳跃其上的余温。正是午后,日光倾泻在树冠上,透过层层密叶在宁静的院落里投下斑驳的疏影。犹抱琵琶半遮面,说的正是庙宇檐角的铜铃,藏在舒展的枝叶后,不肯教人看得真切。抬眼望去,青瓦屋檐上,有几只灰白的大猫俯卧,时而慵懒地睁开眼睛,注视过往的行人,间或高傲地眯了眸子,自去享受午后的静谧。岁月静好,凝在这一方古刹中,也难怪来去匆匆的秋会在这里驻足了。可以说,是此处的安静挽住了秋的衣袖,抑或是,秋的丹青点染了这幅画卷。
金风送爽,亦解落了三秋的木叶,落木萧萧而下,沉沉地铺了遍地金黄,仿佛是秋拈了金线织就。轻轻探足踏上,便是一阵绵密的叶碎声。禅院宁静而不死寂,连角落里冷幽幽的月门也要为这秋景贡献几分秀丽。曲径通向另一重景致。空旷的青石道静静沐浴着夕阳的余晕,甬道静默无声,于是迈出的脚步也蹦踢。不知从何处听来这样一行俳句:“空蝉如此逝,明灭若朝霞。”想来也是在这样的时节里作下的了。
历经多年,海宝塔寺的初建年代早已遥远不可追,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连我们所处的这方禅院也是近代新建的了。岁月长河漫流,但总有些东西是大浪淘金经久不衰的,譬如眼前雅致的月门承继的掩映隐约之道,是纵贯了中国古建筑设计而至今的。阮仪三先生曾撰文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而可惜的是,曾经在中国古建筑中沿用千年的斗拱、桦卯,都在一步步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或许是当下城市建设不可避免的一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文化断流的一个表现呢?时下,我们羡艳车马邮件迢递、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从前慢,我们遗憾诸如刺绣、绰丝等传统手艺承继者的减少,我们惊醉于中国诗词大会上才女武亦姝的出口成章、锦绣诗书,我们怅然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一点点挤占了诗和远方。渺小的个人当然无法逆转大趋势,但我们是否能做到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呢?保留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落的宠辱不惊,试着感受漫随天边云卷舒的去留无意,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到身边的几分诗意。
日影渐斜,觅秋之游已接近尾声。天空忽然飞过一群灰鸟,映入了铜铃与夕阳的剪影,甬道对面缓缓行来一位老僧,身披了太阳馈赠的佛光。天边,宝塔依旧巍然矗立,任由夕阳把它的影子拉了老长。光阴温柔如水,在金色的余晖里脉脉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