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眼中,天堂是最美丽无瑕而又充满深意的象征。眼前的“这里残缺而又平凡的尘世,遥远的“那里”才称得上是天堂。
然而理想中天堂般的完美与深刻是可遇不可求的,残缺与平凡才是生活中的常态。那么,天堂是不可企及的吗?
并非如此,决定你是否处在天堂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你看待事物的心态和为之付出的感情。在残缺中发现美好,向平凡中注入深情,你就会发现,原来这里是天堂--原来我们生活的尘世是这般美丽而富有深意。
没有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是完美的,但残缺的意义在于,它让人懂得珍惜其中美好的一面,对那些不够完善的方面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它没有像提供样本似的告诉人们:“你看,这样的社会就是天堂了。”而是以其美好与丑恶并有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给每个人以向往天堂的权利。
这也是为何在张晓风的剧本中,那个武陵人要选择走出桃花源。他说:“武陵不是天国,但在这里我可以思考天国,而桃源剥夺了我思考天国的能力。”的确,残缺的尘世让人们可以思考天堂,而当你不再抱怨尘世的种种不完美,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发现美、珍惜美、创造美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一颗颗这样美好的心,让残缺的尘世显出天堂无法比拟的鲜活之美--原来这里就有天堂的美丽。
同样的,平凡才是生活的本真状态,但它是否有深意要看你是否愿意向其中注入深情。如果你总想着天边的景致才最富有深意,自然也就忽视了身边深刻却又平凡的点滴,无法读出其中的深情。万物在你眼中的样子,不过就是你内心感情的一面镜子。
内心冷淡漠然,眼中的世界自然平淡无奇,纵使真有天堂般富有深意的景致,映入心底也会了无生机。何不像梵高那样对平凡的尘世投入深厚炽热的感情呢?因为注入了深情,人们司空见惯的太阳在他眼中便好像在高速旋转,朴实无华的麦粒在他笔下便有着成熟前拼命汲取养分的饱满姿态。只要你对那些平凡的景致投入深情,它们便会与你呼应,展现其平凡中的深刻--原来这里就有天堂的深意。
正像林清玄所说:“心无一切皆无,情深万象皆深。”当莫扎特淡漠了尘世经受的苦难,用宁静欢快的音符走向未来的音乐,这里便成了他的天堂;当莫奈透过简陋无奇的港口捕捉到光影的变化,定格日出的美景,这里便成了他的天堂……尘世的确残缺而平凡,但当你在残缺中寻找美好,在平凡中注入深情,就会发现原来尘世就有着天堂的美丽与深意,而你也会轻叹:“原来这里是天堂。”
这篇文章很有思想,开篇道出了人们对待天堂的心理,让人折服。第二段进一步追问“天堂是不可企及的吗”,紧跟着第三段回答说“并非如此,决定你是否处在天堂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你看待事物的心态和为之付出的感情”,然后以此和“如何看待残缺与平凡的态度”贯穿全文,论述天堂原来在我们自己的眼中、心中。材料丰富翔实,又有思想见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残缺的意义在于,它让人懂得珍惜其中美好的一面”“万物在你眼中的样子,不过就是你内心感情的一面镜子”等观点耐人寻味,而张晓风的剧本和梵高的太阳以及莫扎特的音乐都曾经是他们的天堂,进而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