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万簌俱寂时,天上人间都已陷入沉睡美梦中,只有天边一轮明月散发着淡淡的清辉,映照着小屋中的灯光,和灯下时而阅读、时而思考、时而挥笔的我。我仿佛在这里坐了上千年,在文明的源头,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汩罗江畔,那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人仿佛是我;在汉朝宫廷,因事秉笔直书、为李陵求情的正直史官仿佛是我;衰民生之多艰,为寒士疾苦疾呼、哀民生之多艰的唐朝诗圣仿佛是我;王朝兴替、历史衰变,仿佛都与我有关,又仿佛都与我无关,我不过是站在历史之外静观沧桑的读书人。而今晚我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我又仿佛是生长于明代的书生,与朱明皇朝的统治者、权臣、叛逆者、大人物和小人物对话,穿越了时空和他们一一对话,就像是经年未遇的老朋友,且将过去的恩怨都忘掉,我们只不过是将历史真相还原,将那些淹没在时光深处、历史典籍和史官述录中的真相还原,同时还原的还有看不见的潜流暗涌。
今晚是回忆和对话的最好时光,明月散发出清幽、柔美和澄澈的光辉,轻轻照亮六百多年的那段时光,从故宫延伸开来,逐渐浸润到当年的版图。
地图照亮了,场景还原了,人物复活了,历史再现了,我这个历史的旁观者,在一个名叫当年明月的历史讲述者带领下,就这样走进明代,开始一段沉重、感慨又奇妙的行程。据作者自述,《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规模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作者说他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鉴于此,我们从《明朝那些事儿》系列读本中看到的是对大明王朝三百年历史的全景描述,无论是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史书记载的为准),还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在实际上影响着历史进程的人物和事件,作者都以诙谐幽默却又精到准确的现代语言一一讲述,这与我们平时习惯的对历史的讲述和解读是不一样的,后者严肃凝重,充满了仁义道德和文章说教,严肃固然严肃,但却令人乏味,所以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提不起现代人对历史的兴趣,直到本书的出现。历史如人,有血亦有肉,传统史书只将大致骨格构造进行讲解,却剥去了历史赖以生存的血肉,而且在有的关键构造处还故意歪曲,因此而使人们丧失了阅读历史的兴趣。
当年明月的聪明之处是他采用了一种生活式的、小说式的笔法,对人事均将其还原,尽量保持客观公正,但历史终究是有血有肉的,每到关键处,作者禁不住还是流露出自己的爱憎。对于读者来说,这恰恰是最吸引我们继续阅读的精彩之处。
然而我们阅读史书的目的并非完全是为了娱乐自我和怡情养性,更大的目的是为了从史书中探知一点真相,以使心中明白、脑中清醒、神志不糊涂。纵观全书,有明一代的真相,原来我们被蒙蔽得太久太深,不知其中的许多曲折是非,更无法辨其真伪。我不是研究明史的专门家,无意于举实例来佐证,只知读过此书后,对明朝历史可谓脉络清晰、线索清楚,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从朱元璋到崇祯帝,明朝十七帝,以及他们各自统治时期的真实现实;从开国到灭亡,各种利益集团的纷争和运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战争、军事的发展和演变等等都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中间有辉煌的开局、中兴的崛起、落暮的悲伤;有宫廷仇杀、皇权争夺、民族战争;
有文官武将的粉墨登场、三教九流的坑蒙拐骗;有对党争的禁锢和打击,也有心学的鼎盛发展。这一段历史,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各种景观,成为后世创造戏曲、文学时采用素材裁剪图景最多的时期之一。我们从作者的描述中还得知,原来我们认为的一流人物如申时行袁崇焕,在真实的历史中不过二三流;
反到是某些天才人物如杨昌嗣、孙承宗,或一流人物的某些天才能力,如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却是我们过去所不曾认识的。是是非非或许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对历史人物的价值肯定却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当年明月不是专门的史学研究者(他是一名小公务员),这不要紧,有时直觉比辛辛苦苦研究得来的结果更加深抵本质,而当年明月毫无疑问是有这种直觉的,并在通篇都有大量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