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名句。这真挚的情感引起我深深的共鸣,因为它饱含着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更蕴藉着一种甘愿为家乡全力付出的时代精神。面对肇庆这片养育了我们的热土,我们深沉地爱着的家乡,我们也甘愿为她的更好发展而付出全力。
那么,一名教师、一所学校对一座城市能做出多大的贡献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城邦兴!少年掌握着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命脉,这就是教育的力量。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肇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教师”,我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
从“文明礼仪”宣传语的征集,到“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让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把文明礼仪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
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追慕心中真正的英雄”,到校园“八荣八耻”大讨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从“名著与我”朗诵比赛,到“我的家乡一肇庆”原创歲太创作大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从“学会感恩、共创和谐”,到“青春、责任、理想”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和责任之心。
从“发扬雷锋精神,做文明肇中人”,到“情系下帅乡,真情手拉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焕发新的活力。
立人先立德,作为肇庆中学学生工作处的负责人,我把德育教育引入到这些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中,让文明、责任、进取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使之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并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辛勤的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
07届高三学生李应铿,在鼎湖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6000元人民币,500元港币,还有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李应铿没有丝毫的犹豫,通过一路追寻,终于找到了丢失钱包的佛山来的游客。那位游客万分感谢,当即取出1000元钱要答谢李应铿,而他却只说了一句话:“叔叔,这是我应该做的。”
06届高三学生冯立执是一位贫困生,每餐都吃学校饭堂最便宜的伙食。学校对他给予了特别关照,每学期减免700多元钱的学杂费。冯立枫感恩之余,一直想做点好事,回报学校和社会。当他从报纸上获悉小学生甘彩艳失去双亲的不幸遭遇后,内心十分难过。于是决定利用每天晚自习后的时间,收集学校的废纸和矿泉水瓶,用卖来的钱资助甘彩艳。这垃圾一捡就是两年整,他将每笔卖废品的钱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几次伙食费不够了也舍不得动用一分钱。冯立枫的行为,感动着周围的人。当他考上武汉大学后,髙二的师弟师妹们接过了这爱心接力棒,现在小采艳正健康、愉快地成长着。
这爱的传递,成为城市最让人动情的风景,学校、教师、学生与一座城市深情互动,彰显着和谐之美,闪烁着希望之虹。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和对他人的关怀与帮助,正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体现。
源头活水,滔滔不绝,肇庆经济的发展是肇庆教育的有力保障,而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又在反哺着肇庆的经济,增强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一名教师的成功,一所学校的成功,不仅属于教育事业,更属于城市文明。岁月有情,润物无声。教师和学校是文明行为的向导,在看似平凡的奉献中,教育工作者们正卓有成效地打造着令人感佩的城市之魂。
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培育着栋梁!我不是未来,但我每一天扎扎实实的工作造就着未来!我坚信:在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中,一定能让新一代肇庆人更有能力去构建飞速发展的更加辉煌的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