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17:28:27 0条评论

一种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驱动电机技术。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驱动电机向高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发展,扁线油冷电机由于其高槽满率、高散热效率、良好的冷却效果以及良好的nvh特性,目前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推崇的对象。电机向小体积及高功率密度发展,因此对电机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机的高发热量直接影响电机绝缘材料的寿命、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及电机性能的发挥,特别是对于永磁电机,高温将增大永磁体的退磁风险,且会降低永磁体的性能。由于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所处的位置不能与外部直接传递热量,定子绕组端部的温度是整个电机的最高温度区域。
3.现有的冷却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在电机转子上设置冷却介质导向装置,先将转子中的油收集导向,然后利用转子的离心力将冷却介质甩到定子绕组端部从而达到冷却定子绕组端部的目的。利于离心力将冷却介质甩到定子绕组端部的方式,其冷却效果依赖于转子驱动电机的转速,在电机转速较低时端部冷却效率低,且通过转子离心力甩油使的冷却介质的流向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向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无法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驱动电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转轴油腔,油液能够从外部流入所述转轴油腔内,所述转轴上设有均与所述转轴油腔相连通的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使得所述转轴油腔内的油液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分别流向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油液能够在转轴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分别流向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而上述效果可通过有限次的试验得到,因此避免了油液流向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冷却效果。
7.进一步,所述轴承喷油孔的轴向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9-32
°

8.进一步,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电机内部的转轴油道,所述转轴油道与转轴油腔连通,并与所述转轴连接,使得油液能够通过所述转轴油道进入转轴油腔内部。
9.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的壳体内的底部形成有集液腔,使得所述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的油液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集液腔,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集液腔、冷却机构和转轴油道依次连通。
10.进一步,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油泵、滤清器、散热器,所述油泵与集液腔
连通,所述散热器与转轴油道相连通。
11.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端与散热器连通,所述进油管的出油端与转轴油道连通。
12.进一步,所述前端喷油孔的数量至少为4个,沿着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周向均匀布置。
13.进一步,所述后端喷油孔的数量至少为4个,沿着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周向均匀布置。
14.进一步,所述轴承喷油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
15.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的驱动电机。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油泵压力和转轴喷油孔的作用下引入冷却油液对定子前后端部及轴承进行冷却,冷却效率由油泵的压力和流量调整,避免了由电机转速控制转子甩油导致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可控性高;且冷却油液在转轴喷油孔的引导下定向喷洒到定子绕组的前后端部及轴承上,弥补了转子离心力甩油导致的冷却油流向随意性的问题,冷却针对性强,提高了冷却效果及电机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油路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转轴;2-转轴油腔;3-前端喷油孔;4-后端喷油孔;5-轴承喷油孔;6-转轴油道;7-进油管;8-油泵;9-滤清器;10-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驱动电机,如图1所示,包括转轴1,转轴1与转子连接,用于驱动转子转动,转轴1内部中空,为转轴油腔2,外部的油液能够流入转轴油腔2中,在转轴1上设有前端喷油孔3、后端喷油孔4和轴承喷油孔5,转轴油腔2与前端喷油孔3、后端喷油孔4和轴承喷油孔5均连通,当转轴1转动时,转动油腔2内的油液在转轴1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前端喷油孔3、后端喷油孔4和轴承喷油孔5分别流向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基于上述技术目的,前端喷油孔3、后端喷油孔4和轴承喷油孔5的参数可通过有限次的试验得到,进而通过精确喷淋的方式对定子的关键部位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
22.本实施例中,前端喷油孔3、后端喷油孔4的数量均为4个,分别布置在转轴1的前端和后两端,且布置的位置相对称,均沿着转轴1的径向方向周向均匀布置,前端喷油孔3、后端喷油孔4的数量均为4个。轴承喷油孔5布置在转轴后端,轴承喷油孔5为斜孔,其轴向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
°
,数量为2个,油液经过轴承喷油孔5可对电机后端轴承进行喷淋冷却。
23.在驱动电机内部设有进油管7和转轴油道6,转轴油道6与转轴1连接,并且与转轴油腔2相连通,也可集成在转轴1上,进油管7的进油端与冷却机构连通,出油端与转轴油道6连通,冷却后的油液依次通过进油管7、转轴油道6流入转轴油腔2。
24.在驱动电机的壳体内底部形成有集液腔(图中未示出),油液喷射到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并冷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集液腔,集液腔与冷却机构连通,集液腔内的油液经过冷却机构的冷却后重新进入进油管7中。
25.如图2所示,冷却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油泵8、滤清器9和散热器10,油泵8与集液腔相连通,高温油在油泵8的作用下流入滤清器9中进行过滤,然后流入散热器10进行降温为低温油,然后通过进油管7、转轴油道6进入转轴油腔2中。
26.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驱动电机。
27.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电机,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转轴油腔,油液能够从外部流入所述转轴油腔内,所述转轴上设有均与所述转轴油腔相连通的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使得所述转轴油腔内的油液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分别流向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喷油孔的轴向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9-32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驱动电机内部的转轴油道,所述转轴油道与转轴油腔连通,并与所述转轴连接,使得油液能够通过所述转轴油道进入转轴油腔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壳体内的底部形成有集液腔,使得所述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的油液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集液腔,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集液腔、冷却机构和转轴油道依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油泵、滤清器、散热器,所述油泵与集液腔连通,所述散热器与转轴油道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端与散热器连通,所述进油管的出油端与转轴油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喷油孔的数量至少为4个,沿着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周向均匀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喷油孔的数量至少为4个,沿着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周向均匀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喷油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驱动电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转轴油腔,油液能够从外部流入所述转轴油腔内,所述转轴上设有均与所述转轴油腔相连通的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使得所述转轴油腔内的油液能够在所述转轴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前端喷油孔、后端喷油孔和轴承喷油孔分别流向前端定子绕组、后端定子绕组和轴承滚道上。本发明避免了由电机转速控制转子甩油导致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可控性高;且冷却油液在转轴喷油孔的引导下定向喷洒到定子绕组的前后端部及轴承上,弥补了转子离心力甩油导致的冷却油流向随意性的问题,冷却针对性强,提高了冷却效果及电机性能。高了冷却效果及电机性能。高了冷却效果及电机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 王雪东 卢有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2/11/25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2-107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7 21:27:3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