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组件和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轨组件和一种变频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相关技术中,在变频器中安装功率单元时,通常采用在两根横梁上直接放置导轨,在横梁和导轨的对应位置处分别打孔后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上下方向安装螺栓时受空间等因素影响,安装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轨组件。
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轨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多个绝缘导轨本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上,且每个绝缘导轨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绝缘导轨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设有相对的安装面和装配面;装配结构,以垂直于装配面的方式设于装配面上,绝缘导轨本体通过装配结构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相连;第一安装孔,设于安装面上,第一安装孔用于连接待安装件。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轨组件,主要包括第一绝缘架、第二绝缘架以及多个绝缘导轨本体,其中,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是间隔设置的,绝缘导轨本体会架在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上,具体地,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绝缘导轨本体沿相对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便于在将待安装件放置于绝缘导轨本体上时,可通过绝缘导轨本体和绝缘架的共同作用实现承载。具体地,对于每个绝缘导轨本体而言,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其一为安装面,另一为装配面,安装面用于与待安装件相连,具体可以为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相连,装配面则用于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相连。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绝缘导轨本体的装配面上设置有垂直的装配结构,即以垂直于装配面的方式设置在装配面上,在装配结构的作用下可将绝缘导轨本体固定在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上,可以理解,通过将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相连的装配结构设置在装配面上,可将装配结构隐藏处理,以减少与待安装件发生位置干涉的可能,同时利用错层设计也便于安装。
8.需要强调的,本技术中,在安装待安装件的另一面设置有装配结构,在装配结构的作用下从下方可横向,即沿第一方向直接将绝缘导轨本体安装到两个绝缘架上,相比于竖向底部锁紧的安装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可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待安装件的安装也并无装配结构的干扰,更为顺畅。
9.其中,绝缘导轨本体直接采用绝缘材料制造,相比于金属材料,采用绝缘材料,可缩短相邻两个绝缘导轨本体之间的间距,缩小占用空间。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间隔凸起,设于安装面上,间隔凸起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安装面通过间隔凸起分为两个局部面,每个局部面上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
1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面上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间隔凸起,可将安装面分割为两个局部面,通过在每个局部面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安装孔,可使得每个局部面均起到承载一个待安装件的作用,即每个绝缘导轨本体承载两个待安装件,而这两个待安装件仅需通过间隔凸起分隔开即可,两个待安装件之间的间距较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
12.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安装孔用于对待安装件进行固定,即功率单元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后,即可实现连接。
13.其中,第一安装孔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螺纹孔。
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立板,垂直设于安装面上,且立板与第一安装孔设于安装面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立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1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面上设置垂直的立板,即立板和安装面是垂直的,可将立板设置在远离第一安装孔的一端,通过在立板上设置第二安装孔,以便于对功率单元的位置进行定位,减少发生偏移的情况。
16.可以理解,第二安装孔的设置,在功率单元沿绝缘导轨本体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与功率单元上凸起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实现初步定位,即凸起结构和第二安装孔之间是插接配合,或卡接配合,仅完成初步定位后,后续的第一安装孔才会与连接孔对齐,最终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完成连接。
17.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止抵板,与立板间隔设置,且止抵板设于立板朝向第一安装孔的一侧;止抵板和立板之间形成配合槽,其中,间隔凸起的一端延伸至止抵板处。
1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面上设置与立板存在一定间隔的止抵板,以便于对功率单元的装配位置进行限制,即功率单元进行装配时,沿间隔凸起朝向止抵板滑动,直至与止抵板相抵接后停止,此时第一安装孔会与连接孔对齐,从而形成连接。
19.需要补充的是,间隔凸起在延伸时,只需要延伸至止抵板处,即可实现对功率单元装配的导向作用。
20.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板,设于装配面靠近第一绝缘架的一端;第二连接板,设于装配面靠近第二绝缘架的一端;其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绝缘架朝向第二绝缘架的一侧相接触,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绝缘架背向第一绝缘架的一侧相接触。
21.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装配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两个连接板,即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装配面的两端,从而在将绝缘导轨本体放置在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上时,第一连接板会与第一绝缘架相接触,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绝缘板相接触。具体地,在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间隔设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的侧壁相接触,即第一连接板接触于第一绝缘架朝向第二绝缘架的一侧,第二连接板则接触于第二绝缘架背向第一绝缘架的一侧,以限制绝缘导轨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2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绝缘架上设有定位孔,导轨组件还包括:定位柱,设于第一连接板上,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以实现绝缘导轨本体与第一绝缘架的连接。
2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孔和定位柱,可将绝缘导轨本体连接到第一绝缘架上,具体地,第一绝缘架上设置定位孔,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柱,在将绝缘导轨本体
安装到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上时,会先将定位柱插入到定位孔处,从而实现初步连接,再自然落下绝缘导轨本体,即可实现装配。
2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单元;其中,任一功率单元设置在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导轨组件上。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频器,包括导轨组件以及设置在导轨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功率单元,在导轨组件的作用下可对功率单元进行引导装配。
26.由于变频器包括导轨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导轨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7.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连接孔,设于功率单元上,功率单元安装于导轨组件上,连接孔与导轨组件的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通过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和第一安装孔实现功率单元和导轨组件的连接。
2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功率单元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功率单元安装在导轨组件上时,功率单元上的第一连接孔会与导轨组件上的第一安装孔对齐,此时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即可将功率单元安装到导轨组件上,从而实现连接。
29.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封板结构,设于导轨组件的配合槽内,且封板结构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30.在该技术方案中,止抵板和立板之间形成有配合槽,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封板结构,以便于将整个导轨组件安装完功率单元后的背侧进行封闭处理。
31.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封板结构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可在将插入配合槽后,使得第二连接孔与第二安装孔对齐,便于后续的连接固定。
32.进一步地,封板结构可仅为一个板体,也可以为多个板体拼接而成。
33.上述技术方案中,功率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功率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功率单元架设于两个相邻的绝缘导轨本体上。
3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用多个功率单元,可将多个功率单元沿第二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功率单元会通过同一个绝缘导轨本体实现支撑,在间隔凸起的作用下实现间隔,每个功率单元会通过两个绝缘导轨本体实现支撑。
3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43.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4.100:导轨组件;102:第一绝缘架;1022:定位孔;104:第二绝缘架;106:绝缘导轨本
体;1062:安装面;1063:局部面;1064:装配面;108:装配结构;1082:第一连接板;1084:第二连接板;1085:定位柱;1102:第一安装孔;1104:第二安装孔;112:间隔凸起;114:立板;116:止抵板;118:配合槽;120:封板结构;1202:第二连接孔;
45.200:变频器;202:功率单元;204: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8.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4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导轨组件100,主要包括第一绝缘架102、第二绝缘架104以及多个绝缘导轨本体106,其中,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是间隔设置的,绝缘导轨本体106架设在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上,具体地,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绝缘导轨本体106沿相对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便于在将功率单元放置于绝缘导轨本体106上时,可通过绝缘导轨本体106和绝缘架的共同作用实现承载。具体地,如图4所示,对于每个绝缘导轨本体106而言,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其一为安装面1062,另一为装配面1064,安装面1062用于与变频器200的功率单元相连,装配面1064则用于与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相连。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绝缘导轨本体106的装配面1064上设置有垂直的装配结构108,在装配结构108的作用下可将绝缘导轨本体106固定在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上,可以理解,通过将与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相连的装配结构108设置在装配面1064上,可将装配结构108隐藏处理,以减少与功率单元发生位置干涉的可能,同时利用错层设计也便于安装。
50.需要强调的,本技术中,绝缘导轨本体在安装面上用于安装功率单元,在装配面上设置有装配结构108,在装配结构108的作用下从下方可横向,即沿第一方向直接将绝缘导轨本体106卡入到两个绝缘架上,具体地,可先将第一连接板1082的外表面与第一绝缘架102相贴合,再将绝缘导轨本体落下,使得第二连接板1084的内表面与第二绝缘架104相贴合,即可完成安装相比于竖向底部锁紧的安装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可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功率单元的安装也并无装配结构108的干扰,更为顺畅。
51.其中,绝缘导轨本体106直接采用绝缘材料制造,相比于金属材料,采用绝缘材料,可缩短相邻两个绝缘导轨本体106之间的间距,缩小占用空间。
5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安装面1062上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间隔凸起112,可将安装面1062分割为两个局部面1063,通过在每个局部面1063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安装孔1102,可使得每个局部面1063均起到承载一个功率单元的作用,即每个绝缘导轨本体106承载相邻的两个功率单元,而这两个功率单元仅需通过间隔凸起112分隔开即可,两个功率单元之间的间距较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
53.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安装孔1102用于对功率单元进行固定,即功率单元通过螺栓、
螺钉等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1102后,即可实现连接。
54.其中,第一安装孔1102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其内部可以带有螺纹,即螺纹孔,也可以为光孔。
55.进一步地,在安装面1062上设置垂直的立板114,即立板114和安装面1062是垂直的,可将立板114设置在远离第一安装孔1102的一端,通过在立板114上设置第二安装孔1104,以便于对功率单元的位置进行定位,减少发生偏移的情况。
56.可以理解,第二安装孔1104的设置,在功率单元沿绝缘导轨本体106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与功率单元上的凸起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实现初步定位,即的凸起结构和第二安装孔1104之间是插接配合,或卡接配合,仅完成初步定位后,后续的第一安装孔1102才会与功率单元上的连接孔对齐,最终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完成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1102为内螺纹孔,在连接时,直接将螺钉穿过功率单元上的连接孔后,拧入第一安装孔内,即可实现装配。
57.或者,第一安装孔1102为通孔,在连接时,可直接将螺栓穿过功率单元上的连接孔以及第一安装孔1102,在下方拧入配合的螺母,从而完成装配。
58.在安装面1062上设置与立板114存在一定间隔的止抵板116,立板114和止抵板116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便于对功率单元的装配位置进行限制,即功率单元进行装配时,沿间隔凸起112朝向止抵板116滑动,直至与止抵板116相抵接后停止,此时第一安装孔1102会与连接孔对齐,从而形成连接。
59.需要补充的是,间隔凸起112在延伸时,只需要延伸至止抵板116处,即可实现对功率单元装配的导向作用。
6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止抵板116和立板114之间形成有配合槽118,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封板结构120,以便于将整个导轨组件100安装完功率单元后的背侧进行封闭处理。
61.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封板结构120上设置第二连接孔1202,可在将插入配合槽118后,使得第二连接孔1202与第二安装孔1104对齐,便于后续的连接固定。
62.其中,如图3所示,对于装配结构108而言,主要包括两个连接板,即第一连接板1082和第二连接板1084,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装配面1064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从而在将绝缘导轨本体106放置在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上时,第一连接板1082会与第一绝缘架102相接触,第二连接板1084与第二绝缘板相接触。具体地,在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间隔设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1082和第二连接板1084分别与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中的侧壁相接触,即第一连接板接触于第一绝缘架朝向第二绝缘架的一侧,第二连接板则接触于第二绝缘架背向第一绝缘架的一侧,以限制绝缘导轨本体106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6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设置定位孔1022和定位柱1085,可将绝缘导轨本体106连接到第一绝缘架102上,具体地,第一绝缘架102上设置定位孔1022,第一连接板1082上设置有定位柱1085,在将绝缘导轨本体106安装到第一绝缘架102和第二绝缘架104上时,会先将定位柱1085插入到定位孔1022处,从而实现初步连接,再自然落下绝缘导轨本体106,即可实现装配。
64.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变频器200,包括导轨组件100以及设置在
导轨组件100上的一个或多个功率单元202,在导轨组件100的作用下可对功率单元202进行引导装配。
65.由于变频器200包括导轨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导轨组件100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6.进一步地,在功率单元202上设置第一连接孔204,在功率单元202安装在导轨组件100上时,功率单元202上的第一连接孔204会与导轨组件100上的第一安装孔1102对齐,此时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即可将功率单元202安装到导轨组件100上,从而实现连接。
6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选用多个功率单元202,可将多个功率单元202沿第二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功率单元202会通过同一个绝缘导轨本体106实现支撑,在间隔凸起112的作用下实现间隔,每个功率单元202会通过两个绝缘导轨本体106实现支撑。
6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组件和变频器,在装配结构的作用下从下方可横向直接将绝缘导轨本体安装到两个绝缘架上,相比于竖向底部锁紧的安装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可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功率单元的安装也并无装配结构的干扰,更为顺畅。
6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多个绝缘导轨本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架和所述第二绝缘架上,且每个所述绝缘导轨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绝缘导轨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设有相对的安装面和装配面;装配结构,以垂直于所述装配面的方式设于所述装配面上,所述绝缘导轨本体通过所述装配结构与所述第一绝缘架和所述第二绝缘架相连;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连接待安装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凸起,设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间隔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安装面通过所述间隔凸起分为两个局部面,每个所述局部面上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板,垂直设于所述安装面上,且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立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抵板,与所述立板间隔设置,且所述止抵板设于所述立板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其中,所述止抵板和所述立板之间形成配合槽,所述间隔凸起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止抵板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装配面靠近所述第一绝缘架的一端;第二连接板,设于所述装配面靠近所述第二绝缘架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绝缘架朝向所述第二绝缘架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架背向所述第一绝缘架的一侧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通过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的配合以实现所述绝缘导轨本体与所述第一绝缘架的连接。7.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单元;其中,任一所述功率单元设置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轨组件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功率单元上,所述功率单元安装于所述导轨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导轨组件的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实现所述功率单元和所述导轨组件的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板结构,设于所述导轨组件的配合槽内,且所述封板结构上设有与所述导轨组件的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
功率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功率单元架设于两个相邻的绝缘导轨本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轨组件和变频器,其中,导轨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多个绝缘导轨本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上,且每个绝缘导轨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绝缘导轨本体设有相对的安装面和装配面;装配结构,以垂直于装配面的方式设于装配面上,绝缘导轨本体通过装配结构与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相连;第一安装孔,设于安装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装配结构的作用下从下方可直接将绝缘导轨本体安装到两个绝缘架上,相比于竖向底部锁紧的安装方式,本申请的结构可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功率单元的安装也并无装配结构的干扰,更为顺畅。为顺畅。为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