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磨具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0 06:23:07 0条评论

磨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具。


背景技术:



2.在经过注塑、焊接等加工工艺形成样品之后,往往需要对样品进行切削、打磨以及抛光等处理,从而使样品的表面光滑。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磨具来对样品的表面进行打磨,磨具一般包括杆部、连接杆部的若干研磨部及位于研磨部之间的排屑槽,使得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切屑液等能够经由排屑槽排出。
3.然而,相关技术中磨具的排屑槽设计一般较为简单,排屑槽的排屑性能较差,容易出现废屑排出不畅进而在排屑槽内堆积,导致样品打磨面出现划痕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磨具,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排屑槽的排屑性能较差,容易出现废屑排出不畅进而在排屑槽内堆积,导致样品打磨面出现划痕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磨具,包括:杆部,具有沿其中轴线方向相背分布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磨头,包括至少两个研磨部,至少两个所述研磨部均连接所述第一端且独立间隔设置,沿所述中轴线方向看,至少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投影包括与所述杆部的投影重叠的第一区域、及位于所述杆部的投影外的第二区域。
6.本技术的磨具,将研磨部设计为独立间隔设置,如此,相邻两个研磨部之间因独立间隔开而能够形成一定的间隙,使得磨具在使用时,废屑及切屑液等能够经由间隙排出,从而避免废屑、切屑液等堆积影响磨具对样品的打磨效果,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另,将至少一个研磨部的投影设计成包括与杆部投影重叠的第一区域及位于杆部投影外的第二区域,能够使第二区域处的废屑、切屑液等不再受到杆部的阻挡,使得废屑及切屑液能够更加及时的排出,进一步地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磨具的立体图;
9.图2是图1示出的磨具在沿中轴线方向观看时的投影图;
10.图3是图1示出的磨具中研磨部的立体图;
11.图4是图1示出的磨具中研磨部的俯视图;
1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磨具的立体图;
13.图6是图1示出的磨具中研磨部的一种可替换方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5.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1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磨具100。请参阅图1,磨具100包括杆部110和磨头。其中,杆部110具有沿其中轴线m方向相背分布的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磨头包括至少两个研磨部120,至少两个研磨部120可以独立间隔设置且均连接第一端111。将研磨部120设计为独立间隔设置,如此,相邻两个研磨部120之间因独立间隔开而能够形成一定的间隙,使得磨具100在使用时,废屑及切屑液等能够经由间隙排出,从而避免废屑、切屑液等堆积影响磨具100对样品的打磨效果,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
17.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独立间隔设置可以为:研磨部120之间没有相互连接,相互之间是独立开的。而每个研磨部120与杆部110的第一端111均存在连接关系,因此包括杆部110和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的磨具100最终能够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18.可以理解地,杆部110与研磨部120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如,可通过焊接、注塑成型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杆部110与研磨部120之间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如,可通过螺钉与杆部110上的螺纹孔及研磨部120上的螺纹孔的螺纹配合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
19.可选地,杆部110的制备材料可以包括钢、铸铁、铜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使磨具100具备较佳的结构强度。
20.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杆部110沿其中轴线m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可以小于磨头沿第一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其中,第一直线垂直于中轴线m且与中轴线m相交。如此,能够保证磨具100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提升磨具100的切屑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杆部110沿其中轴线m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也可以大于磨头沿第一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其中,磨头沿第一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可以为:沿中轴线m方向看,磨头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在与中轴线m相交的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21.可选地,杆部110沿其中轴线m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7.0mm。杆部110可大致呈圆柱状结构,杆部110的半径可以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22.磨具100在使用时,研磨部120将往复运动以对样品进行打磨。为提升样品打磨效果,至少两个研磨部120可以绕中轴线m方向环设。如此,杆部110在绕其中轴线m转动以使研磨部120打磨样品时,所有的研磨部120均能够绕中轴线m做周向运动,从而实现对样品的逐级打磨,打磨效果较佳且能够提升研磨部120的使用寿命。可选地,至少两个研磨部120可以绕中轴线m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各个研磨部120的受力相对均衡,进一步地延长研磨部120的使用寿命。
23.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沿中轴线m方向看,可参阅图2,研磨部120的投影可以为第一投影121,杆部110的投影可以为第二投影113,至少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投影121可以
包括与第二投影113重叠的第一区域1211及位于第二投影113外的第二区域1212。将至少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投影121设计成包括与第二投影113重叠的第一区域1211及位于第二投影113外的第二区域1212,能够使第二区域1212处的废屑、切屑液等不再受到杆部110的阻挡,使得废屑及切屑液能够及时排出,进一步地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
24.可选地,所有研磨部120的第一投影121均可以包括与第二投影113重叠的第一区域1211及位于第二投影113外的第二区域1212。使得磨具100排屑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进一步可选地,每个研磨部120的形状可以大致相同,且每个研磨部120的第一投影121中,与第二投影113重叠的第一区域1211的形状可以大致相同,位于第二投影113外的第二区域1212的形状可以大致相同。使得所有研磨部120处的切屑能力及排屑效果大致相同,进而避免出现应力薄弱点,有效提升研磨部120的使用寿命。
25.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有的研磨部120均可以位于杆部110的第一端111背离第二端112的一侧。使得可直接在杆部110的第一端111背离第二端112的一侧完成所有的研磨部120与杆部110的组装,组装方便。进一步地,每个研磨部120均可以具有背离杆部110的第一表面122、及连接第一表面122外围的侧面123。其中,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研磨部120的结构图,侧面123可以划分为包括靠近中轴线m的内侧面1231及远离中轴线m的外侧面1232,内侧面1231与外侧面1232连接。此时,上述记载的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独立间隔设置可以包括相邻两个研磨部120的内侧面1231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研磨部120的外侧面1232间隔设置等。而相邻两个研磨部120的内侧面1231间隔设置可以使相邻两个研磨部120的内侧面1231之间形成排屑槽130,使得研磨部120在对样品进行打磨时,废屑能够及时的经由排屑槽130排出。
26.可选地,请结合图3及图4,图4是图3的俯视图,内侧面1231可以包括第一侧面1233和第二侧面1234,第一侧面1233及第二侧面1234均可以大致为平面,且第一侧面1233可以平行于中轴线m或与中轴线m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侧面1234可以平行于中轴线m或与中轴线m处于同一平面内。此时,相邻两个研磨部120中,其中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侧面1233可以与另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二侧面1234之间形成排屑槽130。
27.可选地,形成排屑槽13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可以呈夹角设置,使得排屑槽130可大致呈扇形结构。扇形结构设置可提升排屑槽130对废屑的容纳量,降低废屑与样品打磨面的接触,进而减弱样品打磨面的划痕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排屑槽13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也可以相互平行,使得排屑槽130可大致呈矩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出限定。
28.在形成排屑槽13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呈夹角设置时,可选地,由靠近中轴线m的一侧至远离中轴线m的一侧,形成排屑槽13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的间距可以逐渐增大。如此,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可以更加快速的向外周运动,进而从磨具100与样品之间排出,不易产生圈印等划痕。
29.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请参阅图5,由靠近中轴线m的一侧至远离中轴线m的一侧,形成排屑槽13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的间距也可以逐渐减小。如此,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因无法及时从外周排出将在排屑槽130靠近中轴线m一侧的较大空间内出现聚集现象,为避免中部聚集废屑与样品打磨面接触导致样品打磨面出现划痕,杆部110的中心可以设置有排屑孔114,以使中部废屑能够及时经由杆部110的排屑孔114排出。
30.为提升废屑经由排屑孔114的排出效率,磨具100还可以包括与排屑孔114连通的负压吸尘装置115。使得磨具100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废屑能够及时的经由负压吸尘装置115吸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磨具100的杆部110在使用时将会绕其中轴线m不断的转动,因此,排屑孔114的中轴线m可以直接与杆部110的中轴线m共线,且负压吸尘装置115的管路与排屑孔114可以采取可转动式连接,以使杆部110转动过程中管路可不跟随杆部110转动,进而避免出现管路打结的问题。可选地,磨具100还可以包括收纳盒116,收纳盒116可以与负压吸尘装置115连通,以对负压吸尘装置115吸收到的废屑进行集中处理,降低人工清理负担。其中,负压吸尘装置115可以直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吸尘装置115,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3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面1233和第二侧面1234除可以大致为平面外,第一侧面1233和第二侧面1234还可以为曲面、波浪面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
32.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3和图4,每个研磨部120内,第一侧面1233靠近中轴线m的一侧可以直接与第二侧面1234靠近中轴线m的一侧连接。如此,可降低研磨部120的结构设计难度,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可选地,每个研磨部120内,外侧面1232可以连接第一侧面1233远离中轴线m的一侧与第二侧面1234远离中轴线m的一侧之间。即,每个研磨部120的侧面123由第一侧面1233、第二侧面1234及外侧面1232组合形成,可进一步地降低研磨部120的结构设计难度,提升生产效率。
33.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研磨部120的侧面123并不限于仅包括第一侧面1233、第二侧面1234及外侧面1232,如,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第一侧面1233与外侧面1232之间、第二侧面1234与外侧面1232之间的至少一个还可以设置有第三侧面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
34.可选地,外侧面123可以大致为平面、曲面、波浪面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优选地,外侧面123可以大致呈朝远离中轴线m一侧弯曲的曲面。如此,在第一侧面1233、第二侧面1234及外侧面123的限定下,与第一侧面1233、第二侧面1234及外侧面123连接的第一表面122将大致呈扇形结构,使得第一表面122作为磨具100的研磨面时,研磨面的面积能够更大化,研磨效果更佳。
35.进一步可选地,外侧面123可以为圆弧面。将外侧面123设计为圆弧面,一方面能够降低研磨部120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磨具100的美观性。可选地,外侧面123的半径可以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4.0mm。
36.每个研磨部120背离杆部110的第一表面122与外侧面12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圆角过渡面124。其中,圆角过渡面124可以通过倒圆角的形式形成。圆角过渡面124的设计,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第一表面122与外侧面123之间直接连接且形成有棱角而言,可以避免碰撞刮伤等现象;且圆角过渡面124的设计可以使研磨部120与样品打磨面接触时,圆角过渡面124与样品打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进而能够避免样品打磨面在对应圆角过渡面124处形成划痕。
37.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的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具体地,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由于在使用磨具100时,主要依靠第一表面122与样品打磨面接触并对样品打磨面进行打磨,因此,将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尺寸设计成不同,能够使研磨部120对样品打磨面的打磨效果有所差异,能够适用更多类型的样品,使用范围
广。
38.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第一表面122可以大致呈扇形,此时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尺寸不同可以体现为第一表面122的半径不同。如,在磨具100包括两个研磨部120且第一表面122呈扇形时,其中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半径可以为0.6mm,另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半径可以为0.9mm。将磨具100设计成包括一大一小的两个研磨部120,如此,在使用时可以先使小的研磨部120对样品打磨面进行打磨,之后再通过大的研磨部120对样品打磨面进行打磨,实现对样品打磨面的逐层打磨,降低研磨部120损坏风险。当然,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的尺寸也可以完全相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可选地,在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呈扇形时,至少两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半径可以为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39.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研磨部120除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外,至少两个研磨部120得第一表面122的研磨性能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如,在磨具100包括两个研磨部120时,其中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上可以镀有1000、800或600目数的研磨粒,以达到精磨效果;另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上可以镀有400、200或100目数的研磨粒,以达到粗磨效果。
40.可选地,同一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上的不同部位也可以镀有不同目数的研磨粒,具体地,请参阅图6,第一表面122可以包括沿中轴线m的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部位1221和第二部位1222,第一部位1221镀设的研磨粒的目数可以大于第二部位1222镀设的研磨粒的目数。如,第一部位1221可以镀设600目数的研磨粒,第二部位1222可以镀设1000目数的研磨粒。在同一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上的不同部位镀有不同目数的研磨粒时,所有的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上镀设的研磨粒的目数以及分布情况可以相同,所有的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上镀设的研磨粒的目数以及分布情况也可以不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1.磨具100可以包括两个以上任意数量的研磨部120。如,磨具100可以包括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研磨部120等。优选地,为降低加工成本及提升排屑性能,磨具100可以包括两个研磨部120。在磨具100包括两个研磨部120时,每个研磨部12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的夹角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5
°
且小于180
°
。优选地,在磨具100包括两个研磨部120时,每个研磨部12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之间的夹角为90
°
,以使磨具100能够兼顾足够的打磨效果及优异的排屑效果。
42.可选地,在磨具100包括两个研磨部120时,其中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侧面1233可以与另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侧面1233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中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二侧面1234可以与另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二侧面1234处于同一平面内且间隔设置。如此,能够使研磨部120在实现结构最大化设计、提升研磨性能的基础上,兼顾优良的排屑效果,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
43.本技术实施例的磨具100可用于对任意的样品进行打磨。如,可以对玻璃等样品进行打磨。其中,玻璃可以为手机玻璃、汽车玻璃等,在手机玻璃、汽车玻璃等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本技术的磨具100进行打磨。当然,手机玻璃或汽车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会产生不少划痕,会对手机、汽车的美观和安全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保持手机、汽车的外形美观,同时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同样可以选用本技术的磨具100对手机玻璃、
汽车玻璃上的划痕进行修复。
44.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在样品为玻璃、且磨具100包括两个研磨部120时,两个研磨部120的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的夹角均可以为90
°
,两个研磨部120的外侧面123的半径均可以为1.5mm,且两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均可以镀有400目数的金刚砂粒,其中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半径可以为0.6mm,另一个研磨部120的第一表面122的半径可以为0.9mm,杆部110可以大致呈圆柱状,且杆部110的半径可以为2.0mm,杆部110沿其中轴线m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3.0mm。
4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具有沿其中轴线方向相背分布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磨头,包括至少两个研磨部,至少两个所述研磨部均连接所述第一端且独立间隔设置,沿所述中轴线方向看,至少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投影包括与所述杆部的投影重叠的第一区域、及位于所述杆部的投影外的第二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研磨部均位于所述第一端背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每个所述研磨部均具有背离所述杆部的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外围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靠近所述中轴线的内侧面及远离所述中轴线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内侧面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内侧面之间形成排屑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于所述中轴线或与所述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中轴线或与所述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个所述研磨部中,其中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一侧面与另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所述排屑槽,且形成所述排屑槽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呈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由靠近所述中轴线的一侧至远离所述中轴线的一侧,形成所述排屑槽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研磨部内,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中轴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中轴线的一侧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研磨部内,所述外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远离所述中轴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面远离所述中轴线的一侧之间,所述外侧面为朝远离所述中轴线一侧弯曲的曲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面为圆弧面。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呈扇形,所述第一表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2.0mm。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具包括两个所述研磨部,其中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半径为0.6mm,另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半径为0.9mm。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具包括两个所述研磨部,其中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一侧面与另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二侧面与另一个所述研磨部的所述第二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且间隔设置。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沿第一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杆部沿所述中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直线垂直于所述中轴线且与所述中轴线相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磨具。磨具包括杆部和磨头,磨头包括至少两个研磨部,杆部具有沿其中轴线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至少两个研磨部均连接第一端且独立间隔设置,沿中轴线方向看,至少一个研磨部的投影包括与杆部的投影重叠的第一区域及位于杆部的投影外的第二区域。本申请将研磨部设计为独立设置,使得磨具在使用时,废屑及切屑液等能够经由两个研磨部的间隙排出,从而避免废屑、切屑液等堆积影响磨具对样品的打磨效果,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本申请还能够使第二区域处的废屑、切屑液等不再受到杆部的阻挡,使得废屑及切屑液能够及时排出,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提升样品打磨面的平滑性。


技术研发人员:

李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0.18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067-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3:06:0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