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造林整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4 22:51:52 0条评论

一种造林整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林整地装置。


背景技术:



2.造林整地,是指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各种蓄水保土的措施,是人工林培育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清理造林地和翻耕土壤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造林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铁锹在土地上挖坑,以实现对树木的种植工作。
3.目前,现有的铁锹其本身在使用时,大多是由铁锹头和锹柄所构成的,而铁锹头大多是呈一体化设置的,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推延,铁锹头的尖端部位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而使用者就会将整个铁锹进行丢弃,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工作,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造林整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包括第一铁锹块,所述第一铁锹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杆,且对接杆的上侧设置有插设杆,所述插设杆的顶端安装有套接杆,且套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铁锹块的下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铁锹块,所述对接杆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
7.优选的,所述对接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踏板,且踏板的上侧胶合有胶垫。
8.优选的,所述第二铁锹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块,所述第一铁锹块的底端开设有与卡合块相适配的对接槽,所述第一铁锹块通过螺栓与卡合块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套接杆的内部开设有插设槽,所述插设杆的顶端卡合在插设槽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套接杆的底端位置处插设有固定杆,所述插设杆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开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侧尺寸大于固定杆的外侧尺寸。
11.优选的,所述对接杆的内壁对称连接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动块,所述拉动块的内侧卡合有限位杆,所述插设杆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卡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二铁锹块和卡合块,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铁锹块和卡合块的相互配合,可在第二铁锹块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及时的从第一铁锹块的底端进行拆卸,以实现对第二铁锹块的更换工作,从而无需工作人员将整个铁锹面进行丢弃,以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
14.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拉动块和限位杆,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手动拉动拉动块,从而使得拉动块内侧连接的限位杆受力从插设杆的内部抽出,以便于完成插设杆和对接杆的拆分工作,即可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对第一铁锹块的拆分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第二铁锹块和卡合块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的插设杆和固定杆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铁锹块;2、对接杆;3、插设杆;4、套接杆;5、把手;6、第二铁锹块;7、卡合块;8、踏板;9、连接弹簧;10、拉动块;11、限位杆;12、固定杆;13、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4,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包括第一铁锹块1,第一铁锹块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杆2,且对接杆2的上侧设置有插设杆3,插设杆3的顶端安装有套接杆4,且套接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第一铁锹块1的下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铁锹块6,对接杆2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
22.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可以得知,对接杆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踏板8,且踏板8的上侧胶合有胶垫,在使用时,通过踏板8和胶垫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铁锹块1插入至土壤之中,从而可有效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23.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可以得知,第二铁锹块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块7,第一铁锹块1的底端开设有与卡合块7相适配的对接槽,第一铁锹块1通过螺栓与卡合块7相连接,在使用时,通过第二铁锹块6和卡合块7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第二铁锹块6的更换工作。
24.进一步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套接杆4的内部开设有插设槽,插设杆3的顶端卡合在插设槽的内部。
25.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4可以得知,套接杆4的底端位置处插设有固定杆12,插设杆3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开设有与固定杆12相适配的固定槽13,且固定槽13的内侧尺寸大于固定杆12的外侧尺寸,通过固定杆12和固定槽13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插设杆3和套接杆4组合长度的调整。
26.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3可以得知,对接杆2的内壁对称连接有连接弹簧9,且连接弹簧9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动块10,拉动块10的内侧卡合有限位杆11,插设杆3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11相适配的卡槽,在使用时,通过连接弹簧9和拉动块10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第一铁锹块1的快速拆分和安装的工作。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首先将固定杆12从套接杆4的内部抽出,而后工作人员可向上拉动把手5,从而使其底端连接的套接杆4同时受力,此时套接杆4得以受力沿插设杆3的外表面滑动,当将插设杆3和套接杆4的组合长度调整至合适的位置
后,工作人员即可向内推动固定杆12,从而使其卡合在对应的固定槽13之中,以实现对套接杆4的固定工作,而后工作人员可手握套接杆4,并脚踏踏板8来完成造林的工作;
28.当第二铁锹块6损坏之后,工作人员即可将螺栓从第一铁锹块1和卡合块7的内部抽出,以将卡合块7从第一铁锹块1的下侧取下,从而实现对第二铁锹块6的更换工作,而当第一铁锹块1整体受损后,工作人员可手动拉动拉动块10,从而使得限位杆11同时受力移动,以实现对接杆2和插设杆3的快速拆分工作,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29.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30.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包括第一铁锹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锹块(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杆(2),且对接杆(2)的上侧设置有插设杆(3),所述插设杆(3)的顶端安装有套接杆(4),且套接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第一铁锹块(1)的下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铁锹块(6),所述对接杆(2)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杆(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踏板(8),且踏板(8)的上侧胶合有胶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锹块(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块(7),所述第一铁锹块(1)的底端开设有与卡合块(7)相适配的对接槽,所述第一铁锹块(1)通过螺栓与卡合块(7)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杆(4)的内部开设有插设槽,所述插设杆(3)的顶端卡合在插设槽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杆(4)的底端位置处插设有固定杆(12),所述插设杆(3)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开设有与固定杆(12)相适配的固定槽(13),且固定槽(13)的内侧尺寸大于固定杆(12)的外侧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杆(2)的内壁对称连接有连接弹簧(9),且连接弹簧(9)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动块(10),所述拉动块(10)的内侧卡合有限位杆(11),所述插设杆(3)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11)相适配的卡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林整地装置,涉及铁锹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铁锹块,所述第一铁锹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杆,且对接杆的上侧设置有插设杆,所述插设杆的顶端安装有套接杆,且套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铁锹块的下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铁锹块,所述对接杆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二铁锹块和卡合块,以实现对第二铁锹块的更换工作,从而无需工作人员将整个铁锹面进行丢弃,以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设置有拉动块和限位杆,以便于完成插设杆和对接杆的拆分工作,即可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对第一铁锹块的拆分效率。的拆分效率。的拆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张红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张红莲

技术研发日:

2022.10.13

技术公布日:

2023/1/16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2708-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7 18:22:1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