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1 14:23:02 0条评论

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无缝钢管的生产企业,通常需要对质量和性能检验均合格的多根钢管进行堆码和打捆,以方便钢管的入库保管或者长途运输;基于密排、整齐和受力面积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有的制管企业喜欢采用三角形堆码的方式对钢管进行打捆,但通常的三角形堆码成型装置基于机械式或人工式两种方式,机械式打捆机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而人工式打捆的操作过程相对比较繁琐、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打捆质量相对较差,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且操作方便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两个第三支架、一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一块底板、一根连接棒、一根转轴、两个滚动轴承、四个轮子、四根第一铰、两根第二铰、二十根螺杆和二十个螺母;其中:
4.所述第一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两个第一主体、两个第一辅体和一个第二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辅体和所述第二辅体均为正三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辅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辅体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辅体之间;所述第一主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通槽,所述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通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
5.所述第二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二主体、一个第三辅体和一个第四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三辅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四辅体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辅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四辅体位于所述第三辅体的上端面;所述第四辅体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的轴承段;所述第二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
6.所述第三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三主体、一个第五辅体和一个第六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五辅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六辅体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五辅体位于所述第三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六辅体位于所述第五辅体的上端面;所述第六辅体开设有一个圆
柱体状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接棒;所述第三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7.所述第四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四主体和一个第七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和所述第七辅体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七辅体位于所述第四主体的下端面;所述第四主体的右端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九通孔,所述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所述第四主体的左端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所述第十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接棒;
8.所述第五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五主体和一个第八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五主体和所述第八辅体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辅体位于所述第五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五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所述第十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9.所述底板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的右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所述底板的左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所述底板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用于对所述轮子进行导向;
10.所述连接棒用金属材料制作,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七通孔和所述第四支架的第十通孔;
11.所述转轴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位于两端的轴承段和位于中间的卡位段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滚动轴承;所述卡位段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四支架的第九通孔;所述卡位段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所述第十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
12.所述滚动轴承、所述轮子、所述第一铰、所述第二铰、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均为标准件;
13.四个所述轮子穿设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架的两条通槽之内,并通过四根所述第一铰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一块所述底板之上,四个所述轮子均位于所述底板的两条第二凹槽之内;两个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之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右侧的前后两端,并通过八根所述螺杆和八个所述螺母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之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左侧的前后两端,并通过八根所述螺杆和八个所述螺母进行连接;一个所述第五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之上、且位于所述底板左侧的中间部位,并通过四根所述螺杆和四个所述螺母进行连接;一个所述第四支架的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一根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个轴承段穿设在两个所述滚动轴承之内,两个所述滚动轴承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一凹槽之内;所述第四支架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架通过一根所述连接棒进行连接。
14.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两个第三支架、一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一块底板、一根连接棒、一根转轴、两个滚动轴承、四个轮子、四根第一铰、两根第二铰、二十根螺杆和二十个螺母,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15.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将连接棒从两个第三支架的第七通孔和第四支架的第十
通孔之内抽出,将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便将第四支架翻转呈竖立设置,沿着第二凹槽向左拉动第一支架车,通过无损收集钢管并达到预定的数量,借助承载的钢管自身的重力向右移动第一支架车到达第二凹槽的最右端;将转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便将第四支架翻转呈水平设置,在对中的两个第七通孔和第十通孔之内穿设一根连接棒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16.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底板的使用能实现第一支架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底板、第二支架和滚动轴承的联合使用,能实现转轴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转动;第一支架车和第三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够降低钢管的坠落势能、以实现无损收集;底板、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五支架、连接棒和转轴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四支架的定位;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对多根钢管按照倒立三角形进行堆码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17.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能够实现对随机密排的多根钢管按照倒立设置的三角形进行堆码成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2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2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工作效果示意图;
40.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101-第一通孔;102-第一主体;103-第一辅体;104-通槽;105-第二辅体;2-第二支架;201-第二主体;202-第三辅体;203-第四辅体;204-第一凹槽;205-第二通孔;206-第三通孔;3-底板;301-第四通孔;302-第二凹槽;303-第五通孔;304-第六通孔;4-第三支架;401-第三主体;402-第五辅体;403-第六辅体;404-第七通孔;405-第八通孔;5-连接棒;6-第四支架;601-第九通孔;602-第四主体;603-第七辅体;604-第十通孔;7-转轴;701-轴承段;702-卡位段;703-第十一通孔;8-第五支架;801-第五主体;802-第八辅体;803-第十二通孔;a9-第一铰;b9-第二铰;10-轮子;11-滚动轴承;12-螺杆;13-螺母;14-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43.实施例1: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
44.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支架1、两个第二支架2、两个第三支架4、一个第四支架6、一个第五支架8、一块底板3、一根连接棒5、一根转轴7、两个滚动轴承11、四个轮子10、四根第一铰a9、两根第二铰b9、二十根螺杆12和二十个螺母13。其中,四个所述轮子10穿设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条通槽104之内,并通过四根所述第一铰a9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在一块所述底板3之上,四个所述轮子10均位于所述底板3的两条第二凹槽302之内;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3右侧的前后两端,并通过八根所述螺杆12和八个所述螺母13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3左侧的前后两端,并通过八根所述螺杆12和八个所述螺母13进行连接;一个所述第五支架8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且位于所述底板3左侧的中间部位,并通过四根所述螺杆12和四个所述螺母13进行连接;一个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九通孔601之内穿设有一根所述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个轴承段701穿设在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1之内,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1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第一凹槽204之内;所述第四支架6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通过一根所述连接棒5进行连接。
45.结合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由两个第一主体102、两个第一辅体103和一个第二辅体105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102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辅体103和所述第二辅体105均为正三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辅体103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2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辅体10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辅体103之间;所述第一主体102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通槽104,所述通槽104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10;所述通槽104的两侧分别开设
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9。
46.结合图9至图1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2由一个第二主体201、一个第三辅体202和一个第四辅体203连接组成,所述第三辅体20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所述第二主体201和所述第四辅体2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辅体202位于所述第二主体201的上端面,所述第四辅体203位于所述第三辅体202的上端面;所述第四辅体203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204,所述第一凹槽204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11;所述第一凹槽2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205,所述第二通孔205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7的轴承段701;所述第二主体2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206,所述第三通孔206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3。
47.结合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第三支架4由一个第三主体401、一个第五辅体402和一个第六辅体403连接组成,所述第五辅体40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所述第三主体401和所述第六辅体4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五辅体402位于所述第三主体401的上端面,所述第六辅体403位于所述第五辅体402的上端面;所述第六辅体403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404,所述第七通孔404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接棒5;所述第三主体4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405,所述第八通孔405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
48.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第四支架6由一个第四主体602和一个第七辅体603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602和所述第七辅体6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七辅体603位于所述第四主体602的下端面;所述第四主体602的右端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九通孔601,所述第九通孔601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7;所述第四主体602的左端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604,所述第十通孔604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接棒5。
49.结合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第五支架8由一个第五主体801和一个第八辅体802连接组成,所述第五主体801和所述第八辅体8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辅体802位于所述第五主体801的上端面;所述第五主体8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803,所述第十二通孔803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
50.结合图12所示,所述底板3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3的右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301,所述第四通孔301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的左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303,所述第五通孔303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304,所述第六通孔304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302,用于对所述轮子10进行导向。
51.结合图16所示,所述连接棒5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三支架4的第七通孔404和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十通孔604。
52.结合图19所示,所述转轴7由位于两端的轴承段701和位于中间的卡位段702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7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滚动轴承11;所述卡位段7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九通孔601;所述卡位段702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703,所述第十一通孔7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9。
53.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组
装过程
54.如图1至图22所示,首先将所述转轴7的卡位段702穿设在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九通孔601之内,然后在所述转轴7的两个第十一通孔703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二铰b9,然后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第一凹槽204之内各安装一个所述滚动轴承11,然后将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第一凹槽204相对设置,然后将所述转轴7两端的两个轴承段701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1之内,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1、所述转轴7和所述第四支架6进行组装;
55.然后将所述底板3的第二凹槽302的开口朝上设置在安装台之上,然后将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并将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的八个第三通孔206和所述底板3的八个第四通孔301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螺杆12,然后在八根所述螺杆12的螺纹端各拧接一个所述螺母13,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底板3进行组装;
56.然后将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并将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的八个第八通孔405和所述底板3的八个第五通孔303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螺杆12,然后在八根所述螺杆12的螺纹端各拧接一个所述螺母13,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和所述底板3进行组装;
57.然后将所述第五支架8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并将所述第五支架8的四个第十二通孔803和所述底板3的四个第六通孔304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螺杆12,然后在四根所述螺杆12的螺纹端各拧接一个所述螺母13,这样一来,可以将所述第五支架8和所述底板3进行组装;
58.然后在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条通槽104之内各穿设两个所述轮子10,并将四个所述轮子10的轴心孔和所述第一支架1的四个第一通孔101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一铰a9,这样一来,可以将所述第一支架1和四个所述轮子10组装成一辆第一支架车;
59.然后通过旋转所述转轴7、将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四主体602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8的第八辅体802之上,此时,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的两个第七通孔404和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十通孔604必然保持对中的关系,然后在对中的一组通孔之内穿设一根所述连接棒5,最后将所述第一支架车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并将四个所述轮子10同时位于所述底板3的两条第二凹槽302之内,这样一来,整套装置组装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60.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工作原理
61.如图22所示,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和一个所述第四支架6可围成一个正三角形的空间,证明过程:如图23所示,将所述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设为点a、点b和点c,过点a做线段bc的平行线de;因为所述第二支架2的第三辅体202和所述第三支架4的第五辅体402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且两个所述等腰梯形均有一个内角为60度,即∠eac=∠dab=60度,又因为∠dab+∠bac+∠eac=180度,所以可推导出∠bac=60度;因为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所以可推导出∠acb=∠cba,又因为所述正三角形abc的内角和为180度,即∠bac+∠acb+∠cba=180度,所以可推导出∠acb=∠cba=60度;
62.相邻的两根钢管之间可构成一个凹窝,每根钢管均位于所述凹窝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相邻的两根钢管之间保持相切的关系,且这样密排钢管的堆码方式最为稳固;钢管在采用倒立设置的三角形进行堆码时,将只有一根钢管的最下层设为第一层,从下到上依次设为第二层、第三层、
……
、第(n-1)层和第n层(n为正整数);由于第n层比第(n-1)层多设置了一根钢管,这样就能计算出每层设置的钢管数量,第二层设置了2根,第三层设置了3根,
……
,第(n-1)层设置了(n-1)根,第n层设置了n根,将这一捆的钢管总数量设为σ,将所有层的钢管数量进行求和,这样就能计算出σ,即σ=1+2+3+
……
+(n-1)+n=n
×
(n+1)/2根,σ和n的对应关系如表1。
63.表1:每捆的钢管总数量σ和最多一层预设的钢管数量n之间的对应关系(根)
64.n2345678910111213141516σ3610152128364555667891105120136
65.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的使用过程
66.步骤1:如图5所示,首先将所述连接棒5从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的两个第七通孔404和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十通孔604之内抽出,然后将所述转轴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便将所述第四支架6翻转呈竖立设置,然后沿着所述底板3的第二凹槽302、向左拉动所述第一支架车,然后将多根所述钢管14送入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的两个第五辅体402和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个第一辅体103所围成的空间之内,并累计所述钢管14的总数量达到σ,借助承载的所述钢管14自身的重力、向右移动所述第一支架车到达所述第二凹槽302的最右端;
67.步骤2:如图1至图4所示,然后将所述转轴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便将所述第四支架6翻转呈水平设置,这样就能将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四主体602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8的第八辅体802之上,然后在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的两个第七通孔404和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十通孔604之内穿设一根所述连接棒5,这样一来,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第三辅体202、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的两个第五辅体402和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七辅体603的联合作用下,就能将多根等径的所述钢管14按照横截面为倒立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堆码成型。
68.补充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应当根据钢管的外径规格和最多一层预设的钢管数量n、设计并制造出多个规格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和之相匹配,这样一来,针对特定的钢管外径规格和最多一层预设的钢管数量n,只要落入本实用新型装置之内的钢管总数量达到对应的σ时即可;第一支架车和第三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够降低钢管的坠落势能,以减缓钢管在坠落过程中的相互磕碰,从而实现无损收集。
69.通过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能够实现对随机密排的多根等径的钢管按照倒立设置的三角形进行堆码成型,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架(1)、两个第二支架(2)、两个第三支架(4)、一个第四支架(6)、一个第五支架(8)、一块底板(3)、一根连接棒(5)、一根转轴(7)、两个滚动轴承(11)、四个轮子(10)、四根第一铰(a9)、两根第二铰(b9)、二十根螺杆(12)和二十个螺母(13);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由两个第一主体(102)、两个第一辅体(103)和一个第二辅体(105)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102)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辅体(103)和所述第二辅体(105)均为正三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辅体(103)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2)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辅体(10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辅体(103)之间;所述第一主体(102)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通槽(104),所述通槽(104)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10);所述通槽(10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9);所述第二支架(2)由一个第二主体(201)、一个第三辅体(202)和一个第四辅体(203)连接组成,所述第三辅体(20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所述第二主体(201)和所述第四辅体(2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辅体(202)位于所述第二主体(201)的上端面,所述第四辅体(203)位于所述第三辅体(202)的上端面;所述第四辅体(203)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204),所述第一凹槽(204)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11);所述第一凹槽(2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205),所述第二通孔(205)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7)的轴承段(701);所述第二主体(2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206),所述第三通孔(206)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3);所述第三支架(4)由一个第三主体(401)、一个第五辅体(402)和一个第六辅体(403)连接组成,所述第五辅体(40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所述第三主体(401)和所述第六辅体(4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五辅体(402)位于所述第三主体(401)的上端面,所述第六辅体(403)位于所述第五辅体(402)的上端面;所述第六辅体(403)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404),所述第七通孔(404)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接棒(5);所述第三主体(4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405),所述第八通孔(405)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第四支架(6)由一个第四主体(602)和一个第七辅体(603)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602)和所述第七辅体(6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七辅体(603)位于所述第四主体(602)的下端面;所述第四主体(602)的右端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九通孔(601),所述第九通孔(601)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7);所述第四主体(602)的左端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604),所述第十通孔(604)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接棒(5);所述第五支架(8)由一个第五主体(801)和一个第八辅体(802)连接组成,所述第五主体(801)和所述第八辅体(8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辅体(802)位于所述第五主体(801)的上端面;所述第五主体(8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803),所述第十二通孔(803)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3)的右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301),所述第四通孔(301)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的左
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303),所述第五通孔(303)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304),所述第六通孔(304)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2);所述底板(3)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302),用于对所述轮子(10)进行导向;所述连接棒(5)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三支架(4)的第七通孔(404)和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十通孔(604);所述转轴(7)由位于两端的轴承段(701)和位于中间的卡位段(702)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7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滚动轴承(11);所述卡位段(7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九通孔(601);所述卡位段(702)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703),所述第十一通孔(7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9);四个所述轮子(10)穿设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条通槽(104)之内,并通过四根所述第一铰(a9)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在一块所述底板(3)之上,四个所述轮子(10)均位于所述底板(3)的两条第二凹槽(302)之内;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3)右侧的前后两端,并通过八根所述螺杆(12)和八个所述螺母(13)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3)左侧的前后两端,并通过八根所述螺杆(12)和八个所述螺母(13)进行连接;一个所述第五支架(8)设置在所述底板(3)之上、且位于所述底板(3)左侧的中间部位,并通过四根所述螺杆(12)和四个所述螺母(13)进行连接;一个所述第四支架(6)的第九通孔(601)之内穿设有一根所述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个轴承段(701)穿设在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1)之内,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1)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第一凹槽(204)之内;所述第四支架(6)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架(4)通过一根所述连接棒(5)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倒立三角形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提供的对钢管进行堆码成型的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两个第三支架、一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一块底板、一根连接棒、一根转轴、两个滚动轴承、四个轮子、四根第一铰、两根第二铰、二十根螺杆和二十个螺母,能够实现对随机密排的多根钢管按照倒立设置的三角形进行堆码成型的目的,并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

丰小冬 左宏志 姜涛 姜海龙 李杰 高建新 杨扬 王彦 冯翠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3/1/24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036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6 19:44:3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