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渗铺层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大坝的防渗机构主要依靠在坝基内设置的防渗帷幕或防渗墙来实现,防渗帷幕或防渗墙是指在大致沿大坝轴线方向上的大坝基础以下以及两岸山体坝基以内的部位通过钻设灌浆孔然后灌浆来形成一道防渗结构,通过向基础岩体内部灌注水泥浆液填充岩体裂隙,以堵塞高压水库水的透水通道或增加渗径的方式达到防渗目的,其防渗效果由灌浆效果和帷幕深度等因素决定。
3.但浇灌式一体成型的大坝防渗结构,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4.现有的防渗结构质地为浇灌成型的水泥浆块,结构强度高但结构和原料单一,在水流长期的冲刷和雨水腐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易产生开裂变形,结构强度会大大下降。
5.部分防渗结构的底部会有水流穿过,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极易对现有的防渗结构的底部造成侵蚀,目前的防渗结构底部缺少对水流卸力的结构,长期使用后,防渗结构的底部易发生不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渗结构质地易变形、易受环境影响和无卸力结构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包括主防渗墙体和u形密砂层,所述主防渗墙体嵌设于所述u形密砂层的内壁,主防渗墙体与u形密砂层的内壁压紧贴合,所述u形密砂层的两侧壁均邻接灌注有水泥墙体,两个所述水泥墙体的一侧壁分别贴合连接有左坡体和右坡体,所述左坡体顶面和右坡体的顶面均铺设有反渗透土工膜层;所述左坡体的内部和右坡体的内部均插设有防推机构,所述主防渗墙体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泄压条;所述左坡体的一侧面和右坡体的一侧面分别贴合有左贴坝层和右贴坝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防渗墙体的顶面铺设有第一草面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草面层包括第一土壤层和多个马鞭草株,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马鞭草株。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左侧的所述反渗透土工膜层的顶面沿斜坡向依次铺设有左密石坡层和第二草面层,左密石坡层的右端贴合连接左侧的水泥墙体;位于右侧的所述反渗透土工膜层的顶面沿斜坡向依次铺设有右密石坡层和第三草面层,右密石坡层的左端贴合连接右侧的水泥墙体。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草面层和第三草面层均包括河沙
层和多个固沙水草植株,河沙层中种植有固沙水草植株。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密石坡层的内部和右密石坡层的内部均填充有防冻层。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推机构包括曲形卸力管、入水管和出水管,入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曲形卸力管的两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防渗墙体,其两侧设有的水泥墙体,在搭配u形密砂层的配合下,取代目前仅浇灌一层水泥浆层的防渗结构,这样结构强度更佳,主防渗墙体内部嵌设的多个泄压条,可以有效对水泥浇筑的主防渗墙体整体收缩变形的力进行吸收,保护主防渗墙体,提高了结构强度同时提高了结构韧性,减少主防渗墙体长期被水流冲击和因天气变化导致的结构变形,使用寿命增加,通过设置置于水面以上的第一草面,可以稳固主防渗墙体的顶面结构,减少日光照射的暴晒,减少结构变形和开裂,设有的第二草面和第三草面,置于水中,可有效提高对左坡体、右坡体,以及设置在左坡体和右坡体上的反渗透土工膜层进行稳固保护,通过马鞭草株和固沙水草植株大大加强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稳固程度。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推机构,即将多个曲形卸力管嵌设在左坡体和右坡体中,这样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后,顺着蜿蜒的曲形卸力管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阻力的影响,对水流的速度进行降速,从而避免水流持续单方向的冲刷对坡体造成的损伤,提高坡体的强度,加强坡体对中部主防渗墙体和两个水泥墙体的支撑,从而提高主防渗墙体和两个水泥墙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冻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水泥墙体;2、左坡体;3、右坡体;4、泄压条;5、u形密砂层;6、主防渗墙体;7、左密石坡层;8、右密石坡层;9、防冻层;10、反渗透土工膜层;11、第一草面层;12、防推机构;13、左贴坝层;14、右贴坝层;1201、入水管;1202、曲形卸力管;1203、出水管;15、第二草面层;16、第三草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包括主防渗墙体6和u形密砂层5,主防渗墙体6嵌设于u形密砂层5的内壁,主防渗墙体6与u形密砂层5的内壁压紧贴合,u形密砂层5的两侧壁均邻接灌注有水泥墙体1,两个水泥墙体1的一侧壁分别贴合连接有左坡体2和右坡体3,左坡体2顶面和右坡体3的顶面均铺设有反渗透土工膜层10,反渗透土工膜层10本身具有高耐腐蚀性和强防渗透性质,配合左密石坡层7与右密石
坡层8,增强紧密程度,实现了增强防渗透效果,延长防渗铺层结构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经过长年累月的水流击打、水源易从外表面渗透到的内部、造成大坝从内部腐蚀,大坝本身变脆的问题,主防渗墙体6的两侧壁分别与u形密砂层5的两侧内壁压紧贴合,主防渗墙体6的顶面铺设有第一草面层11,第一草面层11包括第一土壤层和多个马鞭草株,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马鞭草株,种植的马鞭草株可以减少日光直接照射主防渗墙体6的顶面,对主防渗墙体6进行保护,大大减少长期高温暴晒导致的开裂的情况,位于左侧的反渗透土工膜层10的顶面沿斜坡向依次铺设有左密石坡层7和第二草面层15,左密石坡层7的右端贴合连接左侧的水泥墙体1;位于右侧的反渗透土工膜层10的顶面沿斜坡向依次铺设有右密石坡层8和第三草面层16,右密石坡层8的左端贴合连接右侧的水泥墙体1。
24.第二草面层15和第三草面层16均包括河沙层和多个固沙水草植株,河沙层中种植有固沙水草植株。
25.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在建造时,在左坡体2与右坡体3之间铺设u形密砂层5,u形密砂层5为砂石组成,可提高主防渗墙体6与两个水泥墙体1之间的缓冲力,随后在u形密砂层5中浇筑填充水泥浆料,形成主防渗墙体6,主防渗墙体6实现防渗功能,同时配合u形密砂层5两侧的水泥墙体1,可以进一步组合拼接成结构强度更高的防渗中心结构,使用时,左坡体2和右坡体3的部分处于水面以下,第二草面层15和第三草面层16置于水中,多个固沙水草植株将会在水中生根、生长,增加对第二草面层15和第三草面层16与反渗透土工膜层10以及左坡体2和右坡体3的抓力,提高结构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左密石坡层7和右密石坡层8,为均匀且密集的石块组成,由于密集且均匀的设置了石块且石块的形状不一,会对水面波荡产生的冲击力进行打散,从而减少水面波荡对左坡体2和右坡体3的冲击力,进一步对坡体进行保护。
26.如图1和图3所示,左坡体2的内部和右坡体3的内部均插设有防推机构12,主防渗墙体6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泄压条4,这里的泄压条4为耐腐蚀防水弹性橡胶制成,可以发生伸缩变形,同时耐腐蚀性良好,这样可以有效吸收主防渗墙体6受到环境影响导致的变形,提高主防渗墙体6的稳固以及自身强度,左坡体2的一侧面和右坡体3的一侧面分别贴合有左贴坝层13和右贴坝层14,左贴坝层13和右贴坝层14采用混凝土材质制成,对左坡体2和右坡体3的端面进行封堵保护,减少水流冲击导致坡体松散,左密石坡层7的内部和右密石坡层8的内部均填充有防冻层9,这里的防冻层9为耐腐蚀隔热塑料制成,减少低温环境的传递,从而减少地下低温传递给上部结构,造成上部结构的冻裂,防推机构12包括曲形卸力管1202、入水管1201和出水管1203,入水管1201和出水管1203分别设置于曲形卸力管1202的两端,这里的曲形卸力管1202、入水管1201和出水管1203可为水泥浆料制成,也可为耐腐蚀的塑料材质制成,目的将水流导入到曲形卸力管1202中。
27.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通过设置防推机构12,即将多个曲形卸力管1202嵌设在左坡体2和右坡体3中,这样水流从入水管1201进入后,顺着蜿蜒的曲形卸力管1202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阻力的影响,对水流的速度进行降速,从而减少水流持续单方向的冲刷,对坡体造成的损伤,提高坡体的强度。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防渗墙体(6)和u形密砂层(5),所述主防渗墙体(6)嵌设于所述u形密砂层(5)的内壁,主防渗墙体(6)与u形密砂层(5)的内壁压紧贴合,所述u形密砂层(5)的两侧壁均邻接灌注有水泥墙体(1),两个所述水泥墙体(1)的一侧壁分别贴合连接有左坡体(2)和右坡体(3),所述左坡体(2)顶面和右坡体(3)的顶面均铺设有反渗透土工膜层(10);所述左坡体(2)的内部和右坡体(3)的内部均插设有防推机构(12),所述主防渗墙体(6)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泄压条(4);所述左坡体(2)的一侧面和右坡体(3)的一侧面分别贴合有左贴坝层(13)和右贴坝层(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渗墙体(6)的顶面铺设有第一草面层(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草面层(11)包括第一土壤层和多个马鞭草株,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马鞭草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反渗透土工膜层(10)的顶面沿斜坡向下依次铺设有左密石坡层(7)和第二草面层(15),左密石坡层(7)的右端贴合连接左侧的所述水泥墙体(1);位于右侧的所述反渗透土工膜层(10)的顶面沿斜坡向下依次铺设有右密石坡层(8)和第三草面层(16),右密石坡层(8)的左端贴合连接右侧的所述水泥墙体(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草面层(15)和第三草面层(16)均包括河沙层和多个固沙水草植株,河沙层中种植有固沙水草植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密石坡层(7)的内部和右密石坡层(8)的内部均填充有防冻层(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推机构(12)包括曲形卸力管(1202)、入水管(1201)和出水管(1203),入水管(1201)和出水管(1203)分别设置于曲形卸力管(1202)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它包括主防渗墙体和U形密砂层,所述主防渗墙体嵌设于U形密砂层的内壁,U形密砂层的两侧壁均邻接灌注有水泥墙体,两个水泥墙体的一侧壁分别贴合连接有左坡体和右坡体,左坡体顶面和右坡体的顶面均铺设有反渗透土工膜层;左坡体的内部和右坡体的内部均设有防推机构,主防渗墙体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泄压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防渗墙体,其两侧设有的水泥墙体,在搭配U形密砂层的配合下,取代目前仅浇灌一层水泥浆层的防渗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佳,泄压条可以有效对水泥浇筑的主防渗墙体整体收缩变形的力进行吸收,从而保护主防渗墙体,提高了结构强度,同时提高了结构韧性。同时提高了结构韧性。同时提高了结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