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2-26 06:09:21 0条评论

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冰机。


背景技术:



2.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采用制冷系统,以水为载体,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某一设备后制造出冰。在制冰过程完成后,冰块通过输送装置排出,在冰块输送排出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液态水,液态水如果采用直接通过出冰口或其他途径排出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制冰过程中的冷凝液浪费问题,提供一种制冰机,以提高冷凝液的利用率。
4.一种制冰机,包括外壳组件;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设置在外壳组件上,所述水箱组件设有储液腔,所述水箱组件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制冰装置设有制冰腔;输冰装置,所述输冰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输冰装置设有第一出冰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输冰装置设有输送通道,所述制冰腔、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冰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相对设置;输水装置,所述输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输水装置分别与所述储液腔、所述制冰腔和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
5.本技术公开一种制冰机,通过在水箱组件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与输水装置连通,水箱组件设有的储液腔用于盛放水,并通过输水装置运输至制冰腔,通过设置有制冰装置,制冰装置设有的制冰腔用于制作冰块,通过设有输冰装置,输冰装置上设有输送通道,冰块通过输送通道输送至第一出冰口,输冰装置上还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与储液腔相对设置,制冰腔在脱冰过程以及输送冰块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可以通过第二出液口回流至水箱组件的储液腔内,并通过输水装置重新运输至制冰腔中循环利用,该过程通过回收冰块中混杂的冷凝水至制冰腔中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制冰过程中冷凝液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回收的冷凝水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制冰腔的制冰效率,另一方面,冷凝水及时通过第二出液口回收到储液腔中,减缓了冰块的融化速度,且节能环保。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流座,所述导流座设置在所述制冰装置上,所述导流座上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制冰腔、导流通道和所述输送通道连通。通过设置导流座,导流座位于制冰装置与输冰装置之间,导流座上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座用于将制冰腔的水引流至第二输冰通道上,使得冷凝腔中的冷凝液可以通过导流通道流向输冰装置中,并通过输冰装置上设有的第二出液口回流至储液腔中。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冰装置包括第一输冰壳体组件、第二输冰壳体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上设有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一出
冰口,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设有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上的冰块运输至所述第一输送通道。通过在输冰装置上设有第一输冰壳体组件和第二输冰壳体组件,对应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设有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冰壳体组件设有第二输送通道,其中,导流通道与第二输送通道连通,有利于制冰腔中的冷凝液排至第二输送通道中,从而避免冷凝液在冷凝腔内堆积,制冰腔的冰块以及冷凝水先运输至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冷凝水通过第二出液口回流至水箱组件中,冰块则被运输至第一输送通道中,并经第一出冰口运输至制冰机外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冰口相邻,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上,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输水装置连接。通过在第一输冰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与第一输送通道连通,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与输水装置连接,输送装置将储液腔的水输送至第一进液口并通第一出冰口流出,使得制冰机不仅能提供冰块,还能提供水,提高制冰机的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设有所述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设有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第二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在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二输送通道,第一壳体组件为冰块提供储存空间,通过设有第二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的下方,第二壳体组件用于容纳输送组件,输送组件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二输送通道中,输送组件在运动的过程中与冰块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冰块运输至第一输送通道中。在第二壳体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冰水进入第二输送通道后由于重力作用向第二出液口流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相邻的部分形成导流斜面,有利于冰水更迅速向第二出液口流出,提高冷凝液的回收效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出冰口,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出冰口相邻设置,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出冰口往复运动。通过在输送组件上设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螺杆和弹簧,驱动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并驱动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能在第二壳体组件内转动,从而驱动冰块在容纳腔内运动至第二出冰口处,传动组件能相对于第二出冰口进行往复运动,有利于避免冰块在容纳腔内堆积、粘结等卡冰情况出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出冰口连通第一输送通道与第二输送通道,第二输冰壳体组件上还设活动设置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盖设在第二出冰口上,减缓第二输送通道内冰块的融化速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水装置包括管道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管道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组件上,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多条管道,多条所述管道分别通向所述储液腔、所述制冰腔和所述输冰通道。通过设有管道组件,管道组件包括多条管道,多条管道分别与储液腔、制冰腔和第一输送通道连通,管道组件的另一端与控制组件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对管道组件的通道控制,从而控制管道组件内的液体流向。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泵体和控制阀组件,所述输冰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出冰口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控制阀组件上,所述第一管道通向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三管道设置在所述控制阀组件上,所述第三管道通向所述制冰腔;所述泵体与所述控制阀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泵体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控制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管道组件的连通与关闭。通过设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控制阀组件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进液口,第一管道用于将储液腔中的水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上,直接提供饮用水,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控制阀组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水箱组件上,水箱组件上设有储液腔,第二管道用于输送储液腔中的水,第三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控制阀组件上,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制冰装置的入水口处并与制冰腔连通,第三管道用于将第二管道上的水输送至制冰腔。通过在控制组件上设有泵体,泵体可以为水泵,控制阀组件可以为电磁阀,泵体设置在第二管道靠近水箱组件的一侧,泵体用于为第二管道的水路流通提供动力,使得水箱组件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管道输送至制冰腔内,或者通过第一进液口进入到第一输送通道中,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第二管道通向第一输送通道或者制冰腔中。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外壳组件上形成凸台,所述水箱组件底部形成限位槽,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卡合。通过将水箱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使得制冰机无需连接外界水源便能进行制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拆卸水箱组件进行清洁工作,提高冰块水的食用安全性和卫生。外壳组件设有凸台,水箱组件设有限位槽,通过凸台与限位槽的相互卡合使得水箱组件连接在外壳组件上,该结构简单。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缺水感应装置,所述缺水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制冰装置上,所述缺水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制冰腔内的水位。通过设有缺水感应装置,缺水感应装置上设有的传感器能感应制冰腔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制冰机上设有的显示装置提示用户,提高了制冰机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上,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液腔的水位。通过设有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水箱组件内对储液腔进行液位检测,并通过制冰机上设有的显示装置提示用户,提高了制冰机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制冰机的示意图;
17.图2为制冰机的第一剖面图;
18.图3为制冰机的第二剖面图;
19.图4为制冰机部分装置的示意图;
20.图5为输水装置的示意图;
21.图6为水路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3.1外壳组件;
24.2水箱组件,201储液腔;
25.3制冰装置,301制冰腔;
26.4输冰装置,401第一出冰口,402第二出液口,403第一进液口,404第二出冰口,410第一输送通道,420第二输送通道,41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2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1第一壳体组件,422第二壳体组件,43输送组件,431传动组件,432驱动组件;
27.5输水装置,51管道组件,511第一管道,512第二管道,513第三管道,52控制组件,521泵体,522控制阀组件;
28.6导流座,601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种制冰机。
3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冰机,包括:外壳组件1;水箱组件2,水箱组件2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水箱组件2设有储液腔201,水箱组件2设有第一出液口,储液腔201与第一出液口连通;制冰装置3,制冰装置3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制冰装置3设有制冰腔301;输冰装置4,输冰装置4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输冰装置4设有第一出冰口401和第二出液口402,输冰装置4设有输送通道,制冰腔301、输送通道与第一出冰口401连通,第二出液口402与储液腔201相对设置;输水装置5,输水装置5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输水装置5分别与储液腔201、制冰腔301和第二出液口402连通。
33.本技术公开一种制冰机,通过在水箱组件2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与输水装置4连通,水箱组件2设有的储液腔201用于盛放水,并通过输水装置4运输至制冰腔301,通过设置有制冰装置3,制冰装置3设有的制冰腔301用于制作冰块,通过设有输冰装置4,输冰装置4上设有输送通道,冰块通过输送通道输送至第一出冰口401,输冰装置4上还设有第二出液口402,第二出液口402与储液腔201相对设置,制冰腔301在脱冰过程以及输送冰块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可以通过第二出液口402回流至水箱组件2的储液腔201内,并通过输水装置5重新运输至制冰腔301中循环利用,该过程通过回收冰块中混杂的冷凝水至制冰腔301中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制冰过程中冷凝液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回收的冷凝水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制冰腔301的制冰效率,另一方面,冷凝水及时通过第二出液口402回收到储液腔201中,减缓了冰块的融化速度,且节能环保。
34.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流座6,导流座6设置在制冰装置3上,导流座6上形成导流通道601,制冰腔301、导流通道601和输送通道连通。通过设置导流座6,导流座6位于制冰装置3与输冰装置4之间,导流座6上形成有导流通道601,导流座6用于将制冰腔301的水引流至第二输冰通道420上,使得冷凝腔中的冷凝液可以通过导流通道601流向输冰装置4中,并通过输冰装置4上设有的第二出液口402回流至储液腔201中。
35.如图2和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输冰装置4包括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和输送组件43,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410和第二输送通道420,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设置在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设有第一输送通道410和第一出冰口401,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设置在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设有第二输送通道420和第二出液口402,输送组件43设置在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输送组件43用于将位于第二输送通道420上的冰块运输至第一输送通道410。通过在输冰装置4上设有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和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对应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设有第一输送通道410,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设有第二输送通道420,其中,导流通道601与第二输送通道420连通,有利于制冰腔301中的冷凝液排至第二输送通道420中,从而避免冷凝液在冷凝腔内堆积,制冰腔301的冰块以及冷凝水先运输至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冷凝水通过第二出液口402回流至水箱组件2中,冰块则被运输至第一输送通道410中,并经第一出冰口401运输至制冰机外部。
36.如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403,第一进液口403与第一出冰口401相邻,第一进液口403位于第一输送通道410上,第一进液口403与输水装置5连接。通过在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403,第一进液口403与第一输送通道410连通,第一进液口403通过管道与输水装置5连接,输送装置5将储液腔201的水输送至第一进液口403并通第一出冰口401流出,使得制冰机不仅能提供冰块,还能提供水,提高制冰机的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37.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包括第一壳体组件421和第二壳体组件422,第二壳体组件422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421上,第一壳体组件421设有第二输送通道420,第二壳体组件422设有第二出液口402,输送组件43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422上,第二输送通道420、第二出液口402与储液腔201连通。通过在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设有第一壳体组件421,第一壳体组件421上设有第二输送通道420,第一壳体组件421为冰块提供储存空间,通过设有第二壳体组件422,第二壳体组件422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421的下方,第二壳体组件422用于容纳输送组件43,输送组件43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二输送通道420中,输送组件43在运动的过程中与冰块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冰块运输至第一输送通道410中。在第二壳体组件422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401,冰水进入第二输送通道420后由于重力作用向第二出液口402流动。第一壳体组件421与第二壳体组件422相邻的部分形成导流斜面,有利于冰水更迅速向第二出液口流出,提高冷凝液的回收效率。
38.如图2和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输送组件43包括传动组件431和驱动组件432,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设有第二出冰口404,传动组件431设置在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传动组件431与第二出冰口404相邻设置,传动组件431与驱动组件432连接,驱动组件432能驱动传动组件431相对于第二出冰口404往复运动。通过在输送组件43上设有传动组件431,传动组件431包括螺杆和弹簧,驱动组件432与传动组件431连接并驱动传动组件431运动,传动组件431能在第二壳体组件42内转动,从而驱动冰块在容纳腔内运动至第二出冰口401处,传动组件431能相对于第二出冰口404进行往复运动,有利于避免冰块在容纳腔内堆积、粘结等卡冰情况出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设有第二出冰口404连通第一输送通道410与第二输送通道420,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还设活动
设置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盖设在第二出冰口404上,减缓第二输送通道420内冰块的融化速度。
39.如图4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输水装置5包括管道组件51和控制组件52,控制组件52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管道组件51设置在控制组件52上,管道组件51包括多条管道,多条管道分别通向储液腔201、制冰腔301和输冰通道。通过设有管道组件51,管道组件51包括多条管道,多条管道分别与储液腔201、制冰腔301和第一输送通道410连通,管道组件51的另一端与控制组件52连接,通过控制组件52对管道组件51的通道控制,从而控制管道组件51内的液体流向。
40.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管道组件51包括第一管道511、第二管道512和第三管道513,控制组件52包括泵体521和控制阀组件522,输冰装置4靠近第一出冰口40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液口403,第一管道511设置在控制阀组件522上,第一管道511通向第一进液口403,第三管道513设置在控制阀组件522上,第三管道513通向制冰腔;泵体521与控制阀组件52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512连通,泵体521与第一出液口连通,控制阀组件522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控制阀组件522用于控制管道组件51的连通与关闭。通过设有第一管道511,第一管道511的一端设置在控制阀组件52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进液口403,第一管道311用于将储液腔201中的水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210上,直接提供饮用水,第二管道512的一端设置在控制阀组件522上,另一端设置在水箱组件2上,水箱组件2上设有储液腔201,第二管道512用于输送储液腔201中的水,第三管道513的一端设置在控制阀组件522上,第三管道513的另一端设置在制冰装置3的入水口处并与制冰腔连通,第三管道513用于将第二管道512上的水输送至制冰腔301。通过在控制组件52上设有泵体521,泵体521可以为水泵,控制阀组件522可以为电磁阀,泵体521设置在第二管道512靠近水箱组件2的一侧,泵体521用于为第二管道512的水路流通提供动力,使得水箱组件2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管道512输送至制冰腔301内,或者通过第一进液口403进入到第一输送通道410中,控制阀组件522用于控制第二管道512通向第一输送通道410或者制冰腔301中。
41.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水箱组件2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外壳组件1上形成凸台,水箱组件2底部形成限位槽,凸台与限位槽相适配卡合。通过将水箱组件2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使得制冰机无需连接外界水源便能进行制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拆卸水箱组件2进行清洁工作,提高冰块水的食用安全性和卫生。外壳组件1设有凸台,水箱组件2设有限位槽,通过凸台与限位槽的相互卡合使得水箱组件连接在外壳组件1上,该结构简单。
42.进一步地,还包括缺水感应装置,缺水感应装置设置在制冰装置3上,缺水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制冰腔301内的水位;通过设有缺水感应装置,缺水感应装置上设有的传感器能感应制冰腔301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制冰机上设有的显示装置提示用户,提高了制冰机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43.进一步地,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水箱组件2上,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液腔201的水位。通过设有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水箱组件内对储液腔201进行液位检测,并通过制冰机上设有的显示装置提示用户,提高了制冰机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1);水箱组件(2),所述水箱组件(2)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所述水箱组件(2)设有储液腔(201),所述水箱组件(2)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储液腔(201)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制冰装置(3),所述制冰装置(3)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1)上,所述制冰装置(3)设有制冰腔(301);输冰装置(4),所述输冰装置(4)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1)上,所述输冰装置(4)设有第一出冰口(401)和第二出液口(402),所述输冰装置(4)设有输送通道,所述制冰腔(301)、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冰口(401)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402)与所述储液腔(201)相对设置;输水装置(5),所述输水装置(5)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1)上,所述输水装置(5)分别与所述储液腔(201)、所述制冰腔(301)和所述第二出液口(40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座(6),所述导流座(6)设置在所述制冰装置(3)上,所述导流座(6)上形成导流通道(601),所述制冰腔(301)、导流通道(601)和所述输送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冰装置(4)包括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和输送组件(43),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410)和第二输送通道(420),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设有所述第一输送通道(410)和第一出冰口(401),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设有所述第二输送通道(420)和所述第二出液口(402),所述输送组件(43)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所述输送组件(43)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420)上的冰块运输至所述第一输送通道(4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冰壳体组件(4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403),所述第一进液口(403)与所述第一出冰口(401)相邻,所述第一进液口(403)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410)上,所述第一进液口(403)与所述输水装置(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包括第一壳体组件(421)和第二壳体组件(422),所述第二壳体组件(42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421)上,所述第一壳体组件(421)设有所述第二输送通道(420),所述第二壳体组件(422)设有所述第二出液口(402),所述输送组件(4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422)上,所述第二输送通道(420)、第二出液口(402)与所述储液腔(20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43)包括传动组件(431)和驱动组件(432),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设有第二出冰口(404),所述传动组件(431)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冰壳体组件(42)上,所述传动组件(431)与所述第二出冰口(404)相邻设置,所述传动组件(431)与所述驱动组件(43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32)能驱动所述传动组件(431)相对于所述第二出冰口(404)往复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5)包括管道组件(51)和控制组件(52),所述控制组件(52)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1)上,所述管道组件(51)设置在所述控制组件(52)上,所述管道组件(51)包括多条管道,多条所述管道分别通向所述储液腔
(201)、所述制冰腔(301)和所述输冰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51)包括第一管道(511)、第二管道(512)和第三管道(513),所述控制组件(52)包括泵体(521)和控制阀组件(522),所述输冰装置(4)靠近所述第一出冰口(40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液口(403),所述第一管道(511)设置在所述控制阀组件(522)上,所述第一管道(511)通向所述第一进液口(403),所述第三管道(513)设置在所述控制阀组件(522)上,所述第三管道(513)通向所述制冰腔;所述泵体(521)与所述控制阀组件(52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道(512)连通,所述泵体(521)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控制阀组件(522)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1)上,所述控制阀组件(522)用于控制所述管道组件(51)的连通与关闭。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1)上,所述外壳组件(1)上形成凸台,所述水箱组件(2)底部形成限位槽,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卡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缺水感应装置,所述缺水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制冰装置(3)上,所述缺水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制冰腔(301)内的水位;和/或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2)上,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液腔(201)的水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冰机,包括外壳组件;水箱组件,水箱组件设置在外壳组件上,其储液腔与第一出液口连通;制冰装置,制冰装置设有制冰腔;输冰装置,输冰装置设有第一出冰口和第二出液口,输冰装置设有输送通道,制冰腔、输送通道与第一出冰口连通,第二出液口与储液腔相对设置;输水装置,输水装置设置在外壳组件上,输水装置分别与储液腔、制冰腔和第二出液口连通。本申请公开一种制冰机,在脱冰过程以及输送冰块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可通过回流至储液腔内,并通过输水装置重新运输至制冰腔中循环利用,该过程通过回收冰块中混杂的冷凝水至制冰腔中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

蒋有玺 俞杨林 覃惠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众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4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74377-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4 09:08:5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