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Y型气体放散装置及燃气调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y型气体放散装置及燃气调压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燃气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y型气体放散装置及燃气调压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运行时,燃气调压箱或者燃气调压柜的出口燃气流量会升高,为保障用户的安全,气流量过大时部分气体会通过放散管排到大气中。
3.普通的放散管会出现集水、集尘和鸟巢现象,导致压力释放不出来而形成重大隐患。
4.亟需一种能够防雨且气道顺畅无压损的气体放散装置,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y型气体放散装置及燃气调压系统,其目的是解决“普通的放散管会出现集水和鸟巢现象”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y型燃气放散装置,包括:放散管和堵板;
8.所述放散管包括:直管部、第一弯管部和第二弯管部;
9.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弯管部对应的弧形流体通道的中心轴弧线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12
°‑
180
°
,所述弧形流体通道为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至所述第一弯管部的外弧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之间的柱形空间;
10.所述第二弯管部对应的弧形流体通道的中心轴弧线的圆心角的范围为 112
°‑
180
°
,所述弧形流体通道为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至所述第二弯管部的外弧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之间的柱形空间;
11.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二端口分别设有用于覆盖各个第二端口的开口部的所述堵板,所述堵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口铰接;每个所述堵板开设有至少一个散气口,各个所述散气口具有开口向下的窗沿。
12.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一弯管部的最高处;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最高处低于所述第二弯管部的最高处。
13.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放散管内壁光滑。
14.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合页;
15.所述合页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端铰接。
16.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每个所述散气口的开口间隙为5-8mm。
17.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堵板为不锈钢板。
18.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堵板的厚度小于0.5mm。
19.一种燃气调压系统,包括燃气调压箱和如上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
20.所述y型气体放散装置的直管部底部端口与所述燃气调压箱的气体放散出口管道
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防雨,有效减少灰尘的堆集,能够使气体释放时气道顺畅无压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
26.附图标记:
27.1-放散管,2-窗沿,3-堵板,4-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参见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y型燃气放散装置,包括:放散管 1和堵板3;
30.所述放散管1包括:直管部、第一弯管部和第二弯管部;
31.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弯管部对应的弧形流体通道的中心轴弧线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12
°‑
180
°
,所述弧形流体通道为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至所述第一弯管部的外弧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之间的柱形空间;
32.所述第二弯管部对应的弧形流体通道的中心轴弧线的圆心角的范围为 112
°‑
180
°
,所述弧形流体通道为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至所述第二弯管部的外弧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之间的柱形空间;
33.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二端口分别设有用于覆盖各个第二端口的开口部的所述堵板3,所述堵板3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口铰接;每个所述堵板3开设有至少一个散气口,各个所述散气口具有开口向下的窗沿2。
3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管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处夹角范围可以是115
°
,当夹角小于115
°
时,雨水会沿着弯管部的第二端口流至放射管内。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堵板3外侧等间隔开设有三个开口,每个开口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窗沿2,目的是能够防止雨水聚积在放射管中,堵板3的设置能够防止出现鸟巢现象。
3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直管部的底部端口与燃气调压箱或燃气调压柜的气体
放散出口管道连接。
37.在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一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一弯管部的最高处;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最高处低于所述第二弯管部的最高处。
38.在一种示例中,所述放散管1内壁光滑。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放散管1的内壁光滑,气体气流沿y型弧线流动,无压损。
40.在一种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合页4;
41.所述合页4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端铰接。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堵板3通过所述合页4与所述弯管部的第二端口上端铰接,实现堵板3在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覆盖。在一种示例中,每个所述散气口的开口间隙为5-8mm。
43.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堵板3为不锈钢板。
44.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堵板3的厚度小于0.5mm。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堵板3的材质可以为较轻材质,在受到气体冲击时,在气体的推力下将堵板3打开;当气压减小时,堵板3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缓慢覆盖在弯管部的第二端口。
4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调压系统,包括燃气调压箱和如上所述的y 型气体放散装置;
47.所述y型气体放散装置的直管部底部端口与所述燃气调压箱的气体放散出口管道连接。
4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放散管1出现小流量气体时,气体通过顺滑的y形管内壁流向出口,气体通过堵板3上的开口排向大气;当出现大流量的气体时,大流量的气体在气体的推力下将堵板3打开,当气压减小时,堵板3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缓慢覆盖在弯管部的第二端口。另外,本技术通过在堵板3上设置开口和窗沿2,能够有效防止放散管1积水和出现鸟巢现象,也能够有效减少灰尘的聚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散管和堵板;所述放散管包括:直管部、第一弯管部和第二弯管部;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弯管部对应的弧形流体通道的中心轴弧线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12
°‑
180
°
,所述弧形流体通道为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至所述第一弯管部的外弧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之间的柱形空间;所述第二弯管部对应的弧形流体通道的中心轴弧线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12
°‑
180
°
,所述弧形流体通道为从所述直管部的顶部端口至所述第二弯管部的外弧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之间的柱形空间;所述第一弯管部和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二端口分别设有用于覆盖各个第二端口的开口部的所述堵板,所述堵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口铰接;每个所述堵板开设有至少一个散气口,各个所述散气口具有开口向下的窗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一弯管部的最高处;所述第二弯管部的第二端口的最高处低于所述第二弯管部的最高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管内壁光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页;所述合页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端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气口的开口间隙为5-8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板为不锈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板的厚度小于0.5mm。8.一种燃气调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调压箱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y型气体放散装置;所述y型气体放散装置的直管部底部端口与所述燃气调压箱的气体放散出口管道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Y型气体放散装置及燃气调压系统,包括:放散管1、堵板3和合页4;放散管1具有两个弯管部,两个弯管部的弯曲角度为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