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和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为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和施工方法,属于交通运输工程和土木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常用来加固软黏土地基,通常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设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3.目前水泥搅拌桩通常将水泥与其他掺合料进行混合,后采用干法或者湿法进行固化,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强度。但目前水泥搅拌桩中存在水泥的用量较大,成本较高,且在软弱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存在强度较低等问题。在水泥土中掺入合适的添加剂,利用添加剂代替部分水泥,在保证地基强度的同时,减少水泥的用量,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在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
4.其中,一些工业废弃物如细粉煤灰、细水渣、建筑废弃物粉砂渣等,常被用作水泥土添加剂,它们的掺入能够起到节约水泥用量,提高强度的作用。但是,在粉煤灰和水渣的分级过程中还会产生粗粉煤灰、粗水渣、建筑废弃物粉砂渣(》45μm)等,由于其含碳量高,颗粒粒径大,活性低等原因而被弃置不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量越来越大,造成了环境污染。
5.虽然粗粉煤灰和粗水渣活性较低,很难直接与水泥产生反应来加固土体,但是由于粗粒的颗粒粒径较大,当其掺量较高时,可以在搅拌桩中提供骨架作用,从而提高水泥土强度。因此,如果能将粗粉煤灰、粗水渣等工业废弃物结合现有的搅拌桩添加剂,一起加到搅拌桩中,使得其满足强度的同时又可以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成本,且有利于环保,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水泥搅拌桩中水泥用量较大,成本较高,且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强度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和施工方法。
7.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关键材料,该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主控材料,分别为: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用作减水剂)、水玻璃以及碳酸钠;另一部分为辅助材料,为:工业废弃物(例如粗粉煤灰、粗水渣、建筑废弃物粉砂渣等)。
8.主控材料的水化作用来加固土体,加入辅助材料,为搅拌桩提供颗粒骨架,再次提高强度性能。
9.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的使用方法,具体为用作软土添加剂时,采用的主控材料掺量即所有的主控材料之和与湿土质量之比为10%~20%,其中,水泥掺量为主控材料的44.4%~61.5%,即水泥掺入比为5%~12%之间。
10.其中,主控材料之间的比例为:水泥:偏高岭土质量比例为4:1最优配比。
11.生石灰为湿土质量的5%~12%;聚羧酸减水剂为水泥质量的0.4%~1.2%之间;聚羧酸能够提高水泥土的流动性,减少水泥用量。水玻璃,为水泥质量的0.5%~1.5%之间;碳酸钠,为水泥质量的1%~5%之间;所有辅助材料与湿土的质量之比为30%~50%,且辅助材料中的粒径比例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才能保证搅拌后的浆液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12.表1辅助材料中颗粒粒径的比例
[0013][0014]
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水玻璃以及碳酸钠添加到土里后(均在合适的掺入范围之内),能通过激发水泥自身的水化作用来使土体的强度提高;此外继续加入粗骨料后(均在合适的掺入范围之内),通过其骨架作用能再次使土体的强度提高。上述几种材料的联合使用,能够使土体在满足强度的要求。
[0015]
并且,粗粉煤灰、粗水渣等粗料的掺入可以代替部分水泥的用量,使水泥用量减少30%~50%,大大的降低搅拌桩的工程成本。同时,粗料的再利用还有利于环保。
[0016]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点:本发明利用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水玻璃和碳酸钠、粗粉煤灰、粗水渣等来加固软土,使得经过固化后的土体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同时还能节约成本,为工程带来经济效应;利用材料和软土进行搅拌,能够保证固化后的土体强度的同时,又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粗粉煤灰图。
[0018]
图2为偏高岭土效能图。
[0019]
图3为30%左右砂含量后压缩曲线改变图。
[0020]
图4为各组分掺量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2]
本发明的关键材料为两部分材料构成:一部分是主控材料,分别为: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用作减水剂)、水玻璃以及碳酸钠;另一部分为辅助材料,为:工业废弃物(例如粗粉煤灰、粗水渣等)。利用主控材料的水化作用来加固土体;然后加入粗粉煤灰,粗水渣等粗骨料作为辅助材料,为软土提供颗粒骨架,再次提高强度。利用该复合桩加固土体时,采用的主控材料掺入比(主控材料质量与湿土质量之比)在10%~20%之间,其中,水泥掺量为主控材料的44.4%~61.5%,即水泥的掺入比为5%~12%。其他主控材料之间的配比如下:水泥:偏高岭土比例为4:1(图2);生石灰为湿土质量的5%~12%;聚羧酸减水剂为水泥质量的0.4%~1.2%之间;水玻璃,为水泥质量的0.5%~1.5%;碳酸钠,为水泥质量的1%~5%;所有辅助材料与湿土的质量之比为30%~50%。
[0023]
偏高岭土、生石灰、水玻璃、碳酸钠能够激发水泥自身的水化反应,与聚羧酸(用作减水剂)联合使用,能使土体强度提高;
[0024]
粗粉煤灰、粗水渣、建筑废弃物粉砂渣等工业废弃物,当其掺量在30%以上时可以为吹填淤泥提供颗粒骨架,使其强度再次提高(图3)。粗料的掺量应小于50%,否则会影响混合浆液的流动性。
[0025]
室内试验选用某地海相吹填土,其基本物理指标如下表2所示。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入量(水泥质量与湿土质量)为8%;偏高岭土的掺量(干质量与湿土质量之比)比例为2%;生石灰的掺量(干质量与湿土质量之比)为0%、4%、8%、12%、16%;聚羧酸减水剂的掺入比分别为(干质量与水泥质量之比)0%、0.5%、1%、1.5%;水玻璃的掺入比分别为(干质量与水泥质量之比)0%、1%、2%;碳酸钠的掺入比为(干质量与水泥质量之比)0%、3%、6%;辅助材料(试验选用粗粉煤灰,见图1)的掺入比(粗料与湿土质量之比)为0%、10%、20%、30%、40%,粗粉煤灰的粒径级配见表2和表3。海相吹填土的初始含水率为65%(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之比)。
[0026]
以pvc管为制样工具,采用室内振动法制备该复合桩桩身试样,然后置于标准养护室(温度控制在20
±2°
范围而湿度变化范围为95
±
2%)内养护一天后拆模,标准养护至龄期,测其7d、14d及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0027]
表2某地海相吹填土基本物理指标
[0028][0029]
表3粗粉煤灰的粒径级配
[0030][0031]
由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可知,当其他材料掺量不变时,生石灰从0%增加到8%时强度增加,但是增加到16%时,强度较8%时降低;
[0032]
当聚羧酸从0%增加到1.5%,其他材料掺量不变时,水泥土的强度先是增加然后又降低;
[0033]
保持其他材料掺量不变,当水玻璃从0%增加到1%时强度变大,增加到2%时,强度增长不明显;
[0034]
保持其他掺量不变时,碳酸钠从0%增加到3%时,水泥土抗压强度显著增大;
[0035]
当粗粉煤灰掺量为10%时,其抗压强度与无添加粗料时的强度无明显区别,当掺量提高到30%以上时,抗压强度变大,说明当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开始充当骨架作用,使水泥土强度提高。
[0036]
采用上述最优配比(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为4:1:4,水泥:聚羧酸:水玻璃:碳酸钠为100:1.5:1:31.5,灰渣:湿土为3:10)时,综合固化剂(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为,聚羧酸,水玻璃,碳酸钠)掺量为10%和灰渣30%,28天强度达到2.4mpa,比传统15%水泥直接固化土强度(1.2mpa),高近一倍。上述结果表明粗料的掺量在30%时以上,并配合其他的水泥土添加剂(在合适的配比情况下)时,可以明显提高水泥土的强度,使固化后的土体满足强
度要求,又能减少了水泥的用量,极大程度降低了造价成本。
[0037]
现场施工方式: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现有搅拌桩施工机械,嫁接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具体的现场施工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0038]
(1)根据起始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水泥掺入量,然后向水泥中添加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水玻璃、碳酸钠、粗粉煤灰,适量水,将它们充分混合搅拌,使其达到均匀状态;
[0039]
(2)平整场地,搅拌桩桩机移动指定桩位并对中;
[0040]
(3)启动搅拌桩施工机械,搅拌土体,控制下沉速度,使得搅拌头下沉至底部设计标高;
[0041]
(4)从底部设计标高处开始上提,同时喷射搅拌浆液(含骨料)。施工过程中控制上提和喷浆速度,以确保搅拌桩的均匀性
[0042]
(5)搅拌桩机持续上升至地表或设计标高施工完成后,将搅拌桩基撤出施工场地。
[0043]
在现场试验过程中,当粗料的掺入量大于50%时,会导致液体的流动性偏差,无法正常输送进搅拌设备,影响施工;只有在粗料掺量小于50%,且其颗粒粒径之间满足一定的比例时,才能保证机械正常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其特性在于,该关键材料包括:主控材料,具体为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水玻璃、碳酸钠;辅助材料,为工业废弃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其特性在于,工业废弃物为粗粉煤灰、粗水渣、建筑废弃物的粉砂粒料。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性在于,具体为用作软土添加剂时,采用的主控材料掺量即所有的主控材料之和与湿土质量之比为10%~20%,其中,水泥掺量为主控材料的44.4%~61.5%,即水泥掺入比为5%~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性在于,水泥与偏高岭土的质量比例为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性在于,主控材料中生石灰为湿土质量的5%~12%;主控材料中聚羧酸减水剂为水泥质量的0.4%~1.2%之间;主控材料中水玻璃,为水泥质量的0.5%~1.5%之间;碳酸钠,为水泥质量的1%~5%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材料的掺量在30%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材料的掺量不超过50%。8.根据权利要求或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材料的颗粒粒径之间的比例应符合表1规定:表1辅助材料中颗粒粒径的比例9.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的施工方法,其特性在于,利用主控材料的水化作用来加固土体;其次再加入粗粉煤灰、粗水渣粗骨料,为土体提供颗粒骨架,再次提高强度;将上述材料联合用作软土的添加剂,以保证固化后的土体能满足强度的要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的施工方法,其特性在于,具体步骤为:(1)根据起始要求,确定水泥掺入量,然后向水泥中添加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水玻璃、碳酸钠、粗粉煤灰,水,充分混合搅拌,使其达到均匀状态;(2)平整场地,搅拌桩桩机移动指定桩位并对中;(3)启动搅拌桩施工机械,搅拌土体,控制下沉速度,使得搅拌头下沉至底部设计标高;(4)从底部设计标高处开始上提,同时喷射搅拌浆液(含骨料);施工过程中控制上提和喷浆速度,以确保搅拌桩的均匀性(5)搅拌桩机持续上升至地表或设计标高施工完成后,将搅拌桩基撤出施工场地。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废弃物骨料水泥土搅拌桩的关键材料和施工方法,该关键材料利用主控材料包括水泥、偏高岭土、生石灰、聚羧酸、水玻璃和碳酸钠的水化作用以及辅助材料包括粗粉煤灰、粗水渣等工业废弃物的骨架作用,确保辅助材料之间的粒径需要满足比例,才能使得现场施工过程中水泥复合浆液具有足够的流动性。本发明利用上述材料和软土进行搅拌,能够保证固化后的土体强度的同时,又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具有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具有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