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21:38:26 0条评论

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各个主机厂、第三方验证公司均采购使用了高低温环境舱转鼓试验室,试验室中做安装的消防装置多为高压细水雾,从舱壁喷射,当火情发生时无法对起火点进行直接喷射降温,在低温试验尤其是-45℃时候高压细水雾会有冻住的风险起不到阻燃效果。现在的车辆多为混动车(传动车+动力电池)、传统车、电动车,电动车及混动车均存在动力电池布置情况,动力电池原料均为磷酸锂铁材料,起火迅速灭火难度大,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将起火点控制住会导致车辆驾驶员无法逃出车辆的情况。
3.目前,现在整车试验室多为高压细水雾防护,且车辆直接固定在电机台架上,离地间距大,如果从底部开始失火,现有高压细水雾从舱壁开始喷射,无法直达起火源,对于车辆起火起到作用直接效果低,如果在车辆下方的地板上设置消防设备,则还需要对地板进行改造,成本高的同时,且还是因为车辆直接固定在电机台架上,离地间距大,无法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消防效果也会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整车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测试中车辆意外起火,延缓起火蔓延进度,增加驾驶员及相关人员处置时间,减少经济损失及降低驾驶员被困几率的高低温环境舱转鼓实验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用于车辆的测试,所述车辆包括车轮,所述实验系统包括阻燃系统以及四台的电机台架;四台所述电机台架两两为一组分布;所述车轮与电机台架传动连接;
7.所述阻燃系统设置于车辆的下方;
8.所述阻燃系统包括喷射组件和可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喷射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上;
9.所述喷射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二氧化碳喷射口、多个高压细水雾喷射口。
10.优选地,所述可移动的升降组件包括多条可移动固定的横梁以及沿横梁移动的交叉升降台;
11.多条所述可移动固定的横梁相互平行设置在两组电机台架之间。
12.优选地,所述阻燃系统有多组,多组所述阻燃系统分别与车辆的发动机舱、动力电池、油箱以及排气布置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设置。
13.优选地,所述阻燃系统有四组;
14.四组所述阻燃系统呈一二一数量分布形式分布在车辆下方。
15.优选地,所述喷射组件还包括连接管道,所述本体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喷射口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设置上部的上表面以及与侧表面上;
16.所述下部连接管道设置在下部内并与二氧化碳喷射口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连通。
17.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喷射口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交错设置。
18.优选地,所述实验系统还包括两组调节轨道;
19.每组所述电机台架分别设置调节轨道上。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可移动的升降组件,能够移动喷射组件的位置和抬升高度,满足电机台架实验的要求,同时,可移动的升降组件不占用两两电机台架之间的空间,方便车辆上架安装,提升效率;通过设置多个二氧化碳喷射口、多个高压细水雾喷射口,能够可根据试验车型种类进行模块化组装、可选择喷射介质,并且喷射组件撑模块化设置,能够根据不同的车辆选择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喷射组件进行组合,对传统车、混动车、电动车进行专一布置,对所涉及点位明确,防护效果直接有效;现有环境舱环境模拟温度范围为-45℃至+60℃,极低温环境下使用介质为水的装置会导致部分管路结冰,或喷洒出的液体结冰导致喷射效果降低;本发明采用双介质喷射装置,可在低温条件下采用二氧化碳介质为阻燃降温材料,对起火点及起火点周边进行降温阻燃,保证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逃离车辆至安全地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的俯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的阻燃系统的立体图;
23.图3为图2的局部a的放大图;
24.标号说明:1、电机台架;2、阻燃系统;3、喷射组件;4、横梁;5、交叉升降台;6、连接管道;7、二氧化碳喷射口;8、高压细水雾喷射口;9、上部;10、下部;11、调节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6.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1实验系统,用于车辆的测试,所述车辆包括车轮,所述实验系统包括阻燃系统2以及四台的电机台架1;四台所述电机台架1两两为一组分布;所述车轮与电机台架1传动连接;
27.所述阻燃系统2设置于车辆的下方;
28.所述阻燃系统2包括喷射组件3和可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喷射组件3设置在升降组件上;
29.所述喷射组件3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二氧化碳喷射口7、多个高压细水雾喷射口8。
30.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采用可移动的升降组件,能够移动喷射组件3的位置和抬升高度,满足电机台架1实验的要求,同时,可移动的升降组件不占用两两电机台架1之间的空间,方便车辆上架安装,提升效率;通过设置多个二氧化碳喷射口7、多个高压细水雾喷射口
8,能够可根据试验车型种类进行模块化组装、可选择喷射介质,并且喷射组件3撑模块化设置,能够根据不同的车辆选择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喷射组件3进行组合,对传统车、混动车、电动车进行专一布置,对所涉及点位明确,防护效果直接有效;现有环境舱环境模拟温度范围为-45℃至+60℃,极低温环境下使用介质为水的装置会导致部分管路结冰,或喷洒出的液体结冰导致喷射效果降低;本发明采用双介质喷射装置,可在低温条件下采用二氧化碳介质为阻燃降温材料,对起火点及起火点周边进行降温阻燃,保证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逃离车辆至安全地点。
31.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32.传统燃油车:
33.当发动机舱/油箱产生电器线路短路/燃油泄漏导致的起火时开启发动机舱段/油箱段装置,喷射介质为二氧化碳。当排气温度过高时起火,喷射排气涉及段的装置,喷射介质为水,当介质为二氧化碳时人员要第一时间撤离。等待专业消防人员。
34.混合动力车:
35.燃油部分同传统燃油车,动力电池部分起火时启动先关位置的喷射装置,介质为二氧化碳,其余防护段喷射介质为水,同时人员撤离、等待专业消防人员。
36.电动车:
37.当动力电池起火时,根据所属环境温度进行喷射,当极低温(环境舱温度可低至-45℃)时选择介质为二氧化碳,其余温度视情况选择介质。
38.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的升降组件包括多条可移动固定的横梁4以及沿横梁4移动的交叉升降台5;
39.多条所述可移动固定的横梁4相互平行设置在两组电机台架1之间。
40.进一步的,所述阻燃系统2有多组,多组所述阻燃系统2分别与车辆的发动机舱、动力电池、油箱以及排气布置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设置。
41.进一步的,所述阻燃系统2有四组;
42.四组所述阻燃系统2呈一二一数量分布形式分布在车辆下方。
43.进一步的,所述喷射组件3还包括连接管道6,所述本体包括上部9和下部10,所述上部9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喷射口7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8设置上部9的上表面以及与侧表面上;
44.所述下部10连接管道6设置在下部10内并与二氧化碳喷射口7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8连通。
45.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喷射口7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8交错设置。
46.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二氧化碳喷射口7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8交错设置,保证介质的喷射口全覆盖。
47.进一步的,所述实验系统还包括两组调节轨道11;
48.每组所述电机台架1分别设置调节轨道11上。
49.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调节轨道11,能够实现每组电机台架1的相邻位置可调节,满足不同轴距车辆的要求。
50.实施例一
51.一种高低温环境舱电机台架实验系统,用于车辆的测试,所述车辆包括车轮,所述
实验系统包括阻燃系统以及四台的电机台架;四台所述电机台架两两为一组分布;所述车轮与电机台架传动连接;
52.所述阻燃系统设置于车辆的下方;
53.所述阻燃系统包括喷射组件和可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喷射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上;
54.所述喷射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二氧化碳喷射口、多个高压细水雾喷射口。
55.所述可移动的升降组件包括多条可移动固定的横梁以及沿横梁移动的交叉升降台;
56.多条所述可移动固定的横梁相互平行设置在两组电机台架之间。
57.所述阻燃系统有多组,多组所述阻燃系统分别与车辆的发动机舱、动力电池、油箱以及排气布置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设置。
58.所述阻燃系统有四组;
59.四组所述阻燃系统呈一二一数量分布形式分布在车辆下方。
60.所述喷射组件还包括连接管道,所述本体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喷射口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设置上部的上表面以及与侧表面上;
61.所述下部连接管道设置在下部内并与二氧化碳喷射口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连通。
62.所述二氧化碳喷射口与高压细水雾喷射口交错设置。
63.所述实验系统还包括两组调节轨道;
64.每组所述电机台架分别设置调节轨道上。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16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4 13:54:2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