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16:36:26 0条评论

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裂缝领域,具体涉及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2.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物理结构变化,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3.中国专利公开了微型灌注桩支撑的钢筋混凝土地面结构(授权公告号 cn 205100362 u),该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解决传统的支撑地面结构施工困难,施工成本高、施工速度慢以及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但是,随着混凝土地面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混凝土地面出现裂缝,而常见的修复方法往往是工作人员人工将修复剂注入至裂缝中进行修复,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包括工作筒,工作筒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限位架,限位架内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下端设置有转杆,转杆贯穿限位架,转杆的下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搅拌桨,搅拌桨的一端均设置有刀具,工作筒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电阀门,工作筒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l型杆,l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工作箱;
5.工作箱底部的前后方向均设置有轨道,工作箱内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轴承,螺纹杆上均设置有螺纹块,螺纹块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均位于轨道内,连接杆的下端均设置有横板。
6.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上端设置有推杆,推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板。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左端的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工作筒。
8.优选的:所述推杆右部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控制器,阀门控制器可以控制电阀门的开关。
9.优选的:所述横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均与限位槽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筒、第一电机、转杆、电动伸缩杆、搅拌桨以及刀具等结构实现对材料的粉碎以及搅拌,完成修复剂的制作,通过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块、连接杆以及轨道等结构实现横板的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横板间距,扩大使用范围,通过出料管、电阀门、阀门控制器、滚轮以及推杆等结构实现在设备移动过程中将修复剂注入至
裂缝中,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的右视图;
1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中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中工作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中工作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中工作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中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工作筒;2-支撑杆;3-限位架;4-第一电机;5-转杆;
21.6-电动伸缩杆;7-l型杆;8-工作箱;9-推杆;10-固定板;
22.11-阀门控制器;12-固定杆;13-连接杆;14-横板;
23.15-支撑柱;16-滚轮;17-出料管;18-电阀门;19-搅拌桨;
24.20-刀具;21-轨道;22-第二电机;23-螺纹块;24-螺纹杆;
25.25-轴承;26-限位块;2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包括工作筒1,工作筒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杆2,多个支撑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限位架3,限位架3内设置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下端设置有转杆5,转杆5贯穿限位架3,转杆5的下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搅拌桨19,搅拌桨19的一端均设置有刀具20,工作筒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上设置有电阀门18,工作筒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l型杆7,l型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工作箱8;
29.工作箱8的上端设置有推杆9,推杆9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左端的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工作筒1,推杆9右部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控制器11,阀门控制器11可以控制电阀门18的开关;
30.工作箱8底部的前后方向均设置有轨道21,工作箱8内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
机22,第二电机22的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轴承25,螺纹杆24上均设置有螺纹块23,螺纹块23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均位于轨道21内,连接杆13的下端均设置有横板14,横板14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7,限位槽27内均设置有限位块26,限位块26均与限位槽27转动连接,限位块26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16。
31.使用时,首先根据裂缝的路线以及宽度等因素确定两个横板14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转动支撑柱15使滚轮16旋转90度,接着开启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带动螺纹杆24转动从而带动螺纹块23在螺纹杆24上运动,螺纹块23运动带动连接杆13在轨道21内运动从而带动横板14运动至合适位置,最后再将滚轮16旋转90度;
32.将修复所需的原材料倒入工作筒1内,开启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带动转杆5转动从而带动电动伸缩杆6转动,电动伸缩杆6带动搅拌桨19运动从而带动刀具20运动,刀具20运动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粉碎,同时配合电动伸缩杆6的伸长以及收缩完成搅拌工作,修复剂制作完成后,推动推杆9带动设备沿着裂缝移动,同时通过阀门控制器11控制电阀门18从而使修复剂从出料管17流至裂缝里完成修复工作。
3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技术特征:


1.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筒(1),工作筒(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杆(2),多个支撑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限位架(3);限位架(3)内设置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下端设置有转杆(5),转杆(5)的下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搅拌桨(19),搅拌桨(19)的一端均设置有刀具(20);工作筒(1)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上设置有电阀门(18);工作筒(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l型杆(7),l型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工作箱(8);工作箱(8)底部的前后方向均设置有轨道(21),工作箱(8)内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轴承(25);螺纹杆(24)上均设置有螺纹块(23),螺纹块(23)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下端均设置有横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8)的上端设置有推杆(9),推杆(9)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左端的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工作筒(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9)右部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控制器(11),阀门控制器(11)可以控制电阀门(18)的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4)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7),限位槽(27)内均设置有限位块(26),限位块(26)均与限位槽(27)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6)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裂缝领域,具体涉及钢筋混凝土地面裂缝修复设备,包括工作筒,工作筒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限位架,限位架内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下端设置有转杆,转杆的下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工作筒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L型杆,L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同一个工作箱,工作箱内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端均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均设置有螺纹块,螺纹块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均设置有横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筒、第一电机、转杆以及电动伸缩杆等结构实现对材料的粉碎以及搅拌,通过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块、连接杆以及轨道等结构实现横板的移动。连接杆以及轨道等结构实现横板的移动。连接杆以及轨道等结构实现横板的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

苏玉国 李育松 常鹏飞 关天亮 刘飞 王磊 郭磊 贾云标 王斌斌 周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1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749-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6:00:3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