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前防撞梁构造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9 21:19:07 0条评论

前防撞梁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构造。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平台化的发展,一个平台需同时兼顾增程汽车需求和纯电动汽车需求;前防撞梁在汽车平台化开发中属于通用件,也属于安全性能件,需同时兼顾两种车型的碰撞及边界需求;
3.目前主流的防撞梁为钢制结构,为了达到碰撞五星、ags进气量的需求,一般为板式构造,并常在前防撞梁本体上开进气孔或者布置导流孔等构造,为满足前防撞梁的碰撞强度,导致前防撞梁本体的厚度被迫增加,前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也变得越发复杂,使得前防撞梁结构和工艺复杂化,又由于其为钢制结构件,整车重量被提高,整车能耗被提高,也就导致目前环境下钢制前防撞梁本体越来越无法满足轻量化、平台化需求。
4.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前防撞梁构造,能够保证结构轻量化的功能下,解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前防撞梁构造,能够保证结构轻量化的功能下,解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前防撞梁构造,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具有吸能腔,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防撞梁本体的横向中部,还包括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上侧,所述上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下凸出的弧面ⅰ,所述下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下侧,所述下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上凸出的弧面ⅱ。
7.进一步,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上加强筋贯穿于吸能腔,所述上加强筋延伸方向的两端与防撞梁本体对应侧的端面平齐;
8.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下加强筋贯穿于吸能腔,所述下加强筋延伸方向的两端与防撞梁本体对应侧的端面平齐。
9.进一步,所述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将吸能腔在高度方向分隔呈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
10.进一步,还包括水平加强筋,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水平加强筋贯穿于下腔室,所述水平加强筋将下腔室在高度方向分隔呈上至下依次布置副腔室ⅰ和副腔室ⅱ。
11.进一步,所述避让槽位于水平加强筋的底部。
12.进一步,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避让槽的两端分别对应与副腔室ⅱ连通。
13.进一步,所述中腔室的腔室容积≥上腔室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ⅰ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ⅱ的腔室容积。
14.进一步,所述防撞梁本体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箱式梁,所述水平加强筋平行于箱式
梁的底板设置在箱式梁的腔室内。
15.进一步,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开设有功能孔。
16.进一步,所述防撞梁本体延伸方向的中部呈弧形向外折弯。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前防撞梁构造,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具有吸能腔,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一般的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为其自身的长度方向,本方案中防撞梁本体为前防撞梁,其延伸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的构造使得防撞梁具备一定的吸能能力,更能将外界传递的冲撞力以溃缩的方式分散至整个防撞梁本体上,起到防护的效果,本方案中前防撞梁本体选择铝合金材质,相比于钢材质的板式前防撞梁构造具备高强的吸能效果,同时也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防撞梁本体的横向中部,该避让槽的设置使得解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无需对前防撞梁的结构破坏,即可满足进气需求,同时防撞梁本体还形成对避让槽的防护和支撑,进一步满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的平衡性,同时还使得整车能耗有所降低;还包括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上侧,所述上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下凸出的弧面ⅰ,所述下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下侧,所述下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上凸出的弧面ⅱ,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的结构布置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本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弧面ⅰ和弧面ⅱ在高度方向上呈对向相对凸出的构造,提高了前防撞梁本体对于结构强度的需求,同时结构布置简单,使得制造工艺便捷,成本降低,满足防撞梁本体轻量化和平台化需求。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横向即为防撞梁本体001的长度方向,所述的纵向为防撞梁本体001的厚度方向,所述的高度方向即位同时垂直于横向和纵向的方向,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前防撞梁构造包括防撞梁本体001,所述防撞梁本体001具有吸能腔,沿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所述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001;一般的所述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为其自身的长度方向,本方案中防撞梁本体001为前防撞梁,其延伸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001的构造使得防撞梁具备一定的吸能能力,更能将外界传递的冲撞力以溃缩的方式分散至整个防撞梁本体001上,起到防护的效果,本方案中前防撞梁本体001选择铝合金材质,相比于钢材质的板式前防撞梁构造具备高强的吸能效果,同时也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所述防撞梁本体001上开设有避让槽
002,所述避让槽002位于防撞梁本体001的横向中部,该避让槽002的设置使得解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无需对前防撞梁的结构破坏,即可满足进气需求,同时防撞梁本体001还形成对避让槽002的防护和支撑,进一步满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的平衡性,同时还使得整车能耗有所降低,还包括上加强筋1和下加强筋2,所述上加强筋1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上侧,所述上加强筋1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下凸出的弧面ⅰ,所述下加强筋2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下侧,所述下加强筋2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上凸出的弧面ⅱ。上加强筋1和下加强筋2的结构布置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本体001的结构强度,并且弧面ⅰ和弧面ⅱ在高度方向上呈对向相对凸出的构造,提高了前防撞梁本体001对于结构强度的需求,同时结构布置简单,使得制造工艺便捷,成本降低,满足防撞梁本体001轻量化和平台化需求。
26.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本体001延伸方向的中部呈弧形向外折弯,也即防撞梁本体001的横向中部呈弧形向外折弯,所述的外即为前防撞梁安装于车体后在纵向远离车体的方向,也即图中所示的防撞梁本体001呈弧形的折弯构造,满足车辆正向碰撞时或者侧向碰撞时前防撞梁均能起到一定的溃缩吸能作用,满足车辆纵向前端的碰撞需求。
27.本实施例中,沿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所述上加强筋1贯穿于吸能腔,所述上加强筋1延伸方向的两端与防撞梁本体001对应侧的端面平齐;沿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所述下加强筋2贯穿于吸能腔,所述下加强筋2延伸方向的两端与防撞梁本体001对应侧的端面平齐,所述上加强筋1和下加强筋2将吸能腔在高度方向分隔呈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腔室4、中腔室5和下腔室。如图所示,上加强筋1和下加强筋2在高度方向将吸能腔分隔,使得防撞梁本体001具有多个在高度方向上布置的腔室,并且多个腔室均在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贯穿,在受到外界力的作用下各腔室能够起到吸能溃缩的作用,同时上加强筋1和下加强筋2各自对应的弧面构造起到对力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前防撞梁的防护需求。
2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平加强筋3,沿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所述水平加强筋3贯穿于下腔室,所述水平加强筋3将下腔室在高度方向分隔呈上至下依次布置副腔室ⅰ6和副腔室ⅱ7,水平加强筋3的布置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本体001的结构强度;所述避让槽002位于水平加强筋3高度方向的底部,沿防撞梁本体001的延伸方向所述避让槽002的两端分别对应与副腔室ⅱ7连通。如图所示,防撞梁本体001横向中部的底部被切割形成避让槽002,避让槽002呈沿防撞梁本体001延伸方向的条状,同时由于避让槽002位于水平加强筋3高度方向的底部并在横向两端分别与副腔室ⅱ7连通,使得此处的结构强度相对于整体防撞梁的构造相对薄弱,故为满足结构需求和进气效果布置位于避让槽002高度方向顶部的水平加强筋3,起到平衡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车辆纵向前端进气量的作用。
29.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腔室5的腔室容积≥上腔室4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ⅰ6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ⅱ7的腔室容积。如图所示,由于上加强筋2、下加强筋3和水平加强筋均为在横向将防撞梁本体贯穿的构造,使得防撞梁本体的横断面即可体现各对应腔室的容积,尤其是防撞梁本体001横向中部的底部被切割形成避让槽002,使得副腔室ⅱ7的腔室容积进一步被缩小,本方案中,中腔室5的腔室容积>上腔室4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ⅰ6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ⅱ7的腔室容积,使得防撞梁本体001在高度方向底部的腔室更密集,更能进一步保证整体构造的结构需求,同时中腔室5作为主要吸能部位,更能兼顾位于其高度方向上侧的上腔室4以及位于其高度方向下侧的下腔室,使得防撞梁本体001的结构强度在主要的受力
位置均有对应的加强结构或是吸能构造,满足前防撞梁的碰撞需求,提高防护效果。
30.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本体00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箱式梁,如图所示,所述防撞梁横截面的周缘为矩形,所述水平加强筋3平行于箱式梁的底板设置在箱式梁的腔室内,所述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均为图中对应所示弧形板的构造,并且两块弧形板各自对应的凸面分别对应形成在高度方向对向布置的弧面ⅰ和弧面ⅱ,提高防撞梁本体001的结构强度,所述防撞梁本体001上开设有功能孔8,所述功能孔8用于为车身的其他零部件提供避让空间或者对其他零部件起到限位安装的作用或者是对其他零部件的支撑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3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具有吸能腔,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防撞梁本体的横向中部,还包括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上侧,所述上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下凸出的弧面ⅰ,所述下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下侧,所述下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上凸出的弧面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上加强筋贯穿于吸能腔,所述上加强筋延伸方向的两端与防撞梁本体对应侧的端面平齐;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下加强筋贯穿于吸能腔,所述下加强筋延伸方向的两端与防撞梁本体对应侧的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将吸能腔在高度方向分隔呈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加强筋,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水平加强筋贯穿于下腔室,所述水平加强筋将下腔室在高度方向分隔呈上至下依次布置副腔室ⅰ和副腔室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位于水平加强筋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避让槽的两端分别对应与副腔室ⅱ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腔室的腔室容积≥上腔室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ⅰ的腔室容积≥副腔室ⅱ的腔室容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箱式梁,所述水平加强筋平行于箱式梁的底板设置在箱式梁的腔室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延伸方向的中部呈弧形向外折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构造,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具有吸能腔,沿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吸能腔贯通于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防撞梁本体的横向中部,还包括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上侧,所述上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下凸出的弧面Ⅰ,所述下加强筋布置于吸能腔高度方向的中部下侧,所述下加强筋具有沿高度方向向上凸出的弧面Ⅱ;能够保证结构轻量化的功能下,解决前防撞梁碰撞性能与进气量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到平衡的问题。到平衡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吴仙和 钟富彬 李天亮 黄红权 陈海涛 王小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214-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0:35:4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