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装置及卫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及卫浴设备。
背景技术:
2.智能马桶作为一种卫浴设备,其发展的趋势是跟手机一样,盖板越做越薄,近乎于纯平,以提高美观度及节约室内空间。传统马桶的陶瓷水箱需要满足高度要求,才有足够的势能和水量让马桶冲洗干净,但陶瓷水箱的高度会导致智能马桶整体占用较大的室内空间,使这种方式逐渐被淘汰。
3.而市面上的无陶瓷水箱马桶结构通常直接利用自来水压来冲洗,对水压要求高。然而,老旧小区由于水压不稳定,在水压不足时,水源输出流量的速度较慢,无法保证洗刷和冲洗干净。
4.另外的无陶瓷水箱马桶通过设置增压泵来保证水量,但该方式引起马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易坏。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卫浴设备的水压由于受水源限制无法保证流量而添加增压泵则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排水装置及卫浴设备。
6.一种排水装置,包括:
7.冲水机构,具有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及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所述驱动腔的空间扩张时,所述驱动腔通过传动使所述从动腔空间收缩,所述从动腔的空间变化量大于所述驱动腔的空间变化量;
8.主侧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先导水流的流向;
9.主侧控制阀,连接所述冲水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所述驱动腔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调节所述驱动腔的扩张;
10.次侧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第二先导水流的流向;
11.次侧控制阀,连接所述冲水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所述从动腔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向所述从动腔补充流体。
12.上述排水装置,通过预先在从动腔中注入流体,使从动腔的内部空间充分扩张,同时预先排空驱动腔,让驱动腔处于收缩状态。产生驱动外力的流体供应源向收缩状态的驱动腔注入流体时,驱动腔因填充流体而产生空间扩张;驱动腔在扩展时将驱动外力传递至从动腔,使从动腔受压缩,让从动腔中的储备的流体被排出至卫浴设备的本体。由于在驱动腔扩张时,从动腔的空间变化量大于驱动腔的空间变化量,因而由从动腔中排出的流体量大于进入驱动腔的流体量,从而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排出的水量,提高冲刷或排污效果。主侧触发机构与主侧控制阀配合控制驱动腔的注水,而次侧触发机构与次侧控制阀配合控制从动腔的补水,从而使从动腔在排水与补水间循环,在排完水后能自动补水,为下一次排水做准备。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控制阀具有第一加压缸;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一加压缸注入时,所述主侧控制阀在所述第一先导水流的作用力下切换至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一加压缸流出时,所述主侧控制阀切换至关断状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触发机构受到启动操作时,所述主侧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一加压缸注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一加压缸注入时,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具有来自于所述流体供应源的流体压力以作用于所述主侧控制阀。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触发机构还连接所述冲水机构,所述主侧触发机构在所述从动腔收缩至预定程度时使所述第一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一加压缸流出。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侧控制阀具有第二加压缸;所述第二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二加压缸注入时,所述次侧控制阀在所述第二先导水流的作用力下切换至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二加压缸流出时,所述次侧控制阀切换至关断状态。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侧触发机构还连接所述冲水机构,所述次侧触发机构在所述驱动腔扩张至预定程度时,所述次侧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二加压缸注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侧触发机构还连接所述冲水机构,所述次侧触发机构在所述从动腔扩张至预定程度时,所述次侧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二加压缸流出。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水机构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至所述从动腔。
21.一种卫浴设备,包括:本体及所述的排水装置;所述本体设有液池,所述液池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从动腔排出的流体输出至所述本体的液池或排污口,以对所述液池的内壁进行冲洗或将污物自所述排污口排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卫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的主侧触发机构与主侧控制阀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25.图4为图2中的主侧触发机构与开闭组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26.图5为图2中的次侧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2中的冲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所示的冲水机构的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8为图6所示的冲水机构中扣板与主侧凸块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30.图9为图6中的开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0、卫浴设备;20、本体;21、液池;22、排污口;23、洗刷水路;231、出液孔;24、喷射水路;25、虹吸管;30、排水装置;40、冲水机构;41、驱动组件;411、主侧壳体;413、主侧通口;412、驱动腔;42、从动组件;421、次侧壳体;423、次壳部;424、延伸部;422、从动腔;425、排水口;43、活塞组件;431、复位流道;433、主动板;434、过渡杆;435、从动板;44、调节组件;441、
截流件;441a、截流侧斜面;441b、截流弹性件;441c、截流支撑块;442、扣板;442a、扣合倾斜面;442b、扣合弹性件;443、顶杆;446、挡块;444、次侧凸块;445、主侧凸块;447、解扣倾斜面;45、开闭组件;451、开闭阀体;451a、解封腔;451b、封堵腔;451c、第一液口;451d、第二液口;451e、第三液口;451f、第四液口;451g、限位槽;451h、第一泄流口;451i、第二泄流口;452、开闭阀芯;453、盖板;454、推杆;455、第一泄压阀;456、第二泄压阀;50、主侧触发机构;51、第一基板;511、第一操作板;512、第一定向件;513、第一位置检测件;52、第一导管;521、第二导管;522、第一管套;53、第三导管;531、第四导管;532、第二管套;60、主侧控制阀;61、第一主通道;62、第一加压缸;63、第一先导口;64、第一活动件;70、次侧触发机构;71、第二基板;711、第二操作板;712、第二定向件;713、第二位置检测件;72、第五导管;721、第六导管;722、第三管套;73、第七导管;731、第八导管;732、第四管套;80、次侧控制阀;81、第二主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地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地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40.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浴设备100。
41.请参阅图1,卫浴设备100包括排水装置30及连接排水装置30的本体20,本体20设有液池21,液池21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卫浴设备100为马桶,可以理解卫浴设备100还可以是洗手盆台、浴缸等需要冲水清洗的其他设备。本体20可以具有洗刷水路23,以将排水装置30中的流体引导至液池21的上侧,使流体能对液池21的内壁实现自上向下的均匀冲刷。本体20内还可以具有喷射水路24、连通排污口22的虹吸管25,喷射水路24将排水装置30中的流体引导至液池21并经过排污口22、虹吸管25将液池21内的污物排出。
42.更具体地,洗刷水路23通过出液孔231将流体排出至液池21上侧的内壁,以对液池21的内壁进行清洗。本体20设置有收容腔,收容腔用于容置排水装置30。
43.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装置30。
44.如图2中所示,排水装置30包括冲水机构40、连接冲水机构40的主侧控制阀60、连接主侧控制阀60的主侧触发机构50、连接冲水机构40的次侧控制阀80及连接次侧控制阀80的次侧触发机构70。
45.其中,冲水机构40具有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412及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422。驱动腔412的空间扩张时,驱动腔412通过传动使从动腔422空间收缩,从动腔422的空间变化量大于驱动腔412的空间变化量。主侧触发机构50用于控制第一先导水流的流向。主侧控制阀60用于在第一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驱动腔412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控制驱动腔412的扩张。次侧触发机构70用于控制第二先导水流的流向。次侧控制阀80用于在第二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从动腔422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向从动腔422补充流体。具体地,冲水机构40还设有连通至排水口425的从动腔422,从动腔422通过排水口425向本体20排出流体。
46.通过预先在从动腔422中注入流体,使从动腔422的内部空间充分扩张,同时预先排空驱动腔412,让驱动腔412处于收缩状态。产生驱动外力的流体供应源向收缩状态的驱动腔412注入流体时,驱动腔412因填充流体而产生空间扩张;驱动腔412在扩展时将驱动外力传递至从动腔422,使从动腔422受压缩,让从动腔422中的储备的流体被排出至卫浴设备100的本体20。由于在驱动腔412扩张时,从动腔422的空间变化量大于驱动腔412的空间变化量,因而由从动腔422中排出的流体量大于进入驱动腔412的流体量,从而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排出的水量,提高冲刷或排污效果。主侧触发机构50与主侧控制阀60配合控制驱动腔412的注水,而次侧触发机构70与次侧控制阀80配合控制从动腔422的补水,从而使从动腔422在排水与补水间循环,在排完水后能自动补水,为下一次排水做准备。
47.请参阅图2及图6,具体地,驱动腔412因受驱动外力扩张时,可通过传递驱动外力,以使从动腔422压缩变小而排出从动腔422中存储的流体。驱动腔412受驱动外力扩张时,其扩张空间变化量小于从动腔422的压缩空间变化量。
48.进一步地,主侧触发机构50受到启动操作时,主侧触发机构50使第一先导水流正向流通,第一先导水流在正向流通时对主侧控制阀60产生流体压力,让主侧控制阀60的内
部由关断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流体供应源经过主侧控制阀60向驱动腔412注入流体,使驱动腔412扩张并驱使从动腔422排出流体。次侧触发机构70在从动腔422排水收缩至预定程度时使第二先导水流正向流通,第二先导水流在正向流通时对次侧控制阀80产生驱动力,让次侧控制阀80的内部由关断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流体供应源经过次侧控制阀80向从动腔422补充流体。
49.排水装置30在工作过程中,可预先在从动腔422中注入流体,使从动腔422的内部空间充分扩张,同时预先排空驱动腔412,让驱动腔412处于收缩状态。在第一先导水流对主侧控制阀60的驱动下,产生驱动外力的流体供应源向收缩状态的驱动腔412注入流体时,驱动腔412因填充流体而产生空间扩张。驱动腔412在扩展时将驱动外力传递至从动腔422,使从动腔422受压缩,让从动腔422中的储备的流体被排出至卫浴设备100的本体20。由于在驱动腔412扩张时,从动腔422的空间变化量大于驱动腔412的空间变化量,因而由从动腔422中排出的流体量大于进入驱动腔412的流体量,从而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排出的水量,提高冲刷或排污效果。在从动腔422的排水结束后,次侧触发机构70根据从动腔422的压缩或驱动腔412的扩张而控制第二先导水流的流向,在第二先导水流向次侧控制阀80注入时,产生驱动外力的流体供应源向收缩状态的从动腔422补充流体,从动腔422扩张时对驱动腔412产生压缩作用,让驱动腔412恢复收缩状态,从而实现排水装置30的循环运行。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供应源是市政自来水管路的输出,注入驱动腔412或从动腔422的流体则为自来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流体供应源也可以是市政自来水管路经加压泵后的输出,也可以是卫浴设备100的外部泵体对外部储水的抽送输出。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先导水流或第二先导水流来自流体供应源,以利用流体供应源的流体压强对主侧控制阀60或次侧控制阀80的状态切换产生驱动作用力,避免需要引入过多的动力部件,以降低排水装置30的成本。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侧控制阀60具有第一加压缸62。第一先导水流向第一加压缸62注入时,主侧控制阀60在第一先导水流的作用力下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先导水流自第一加压缸62流出时,主侧控制阀60切换至关断状态。
53.具体地,如图2所示,主侧控制阀60的输出口用于向驱动腔412输出流体,主侧控制阀60设有第一主通道61,主侧控制阀60还设有连通第一主通道61前段的第一先导口63。第一先导口63与第一加压缸62之间连接主侧触发机构50。在第一先导水流向第一加压缸62注入的状态下,第一先导口63及第一加压缸62分别作为第一先导水流的起点和终点。在第一先导水流自第一加压缸62流出的状态下,第一加压缸62作为第一先导水流的起点。
54.更具体地,在第一先导口63与第一加压缸62连通前,第一主通道61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受第一活动件64的限制而被隔断,当第一先导口63与第一加压缸62连通时,第一先导口63流出的流体进入第一加压缸62并利用流体压力对第一活动件64产生推动,让第一主通道61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导通,让流体供应源提供的流体沿第一主通道61流动向驱动腔412输送。更具体地,第一主通道61的前段连通至流体供应源,第一主通道61的后段连通至主侧控制阀60的输出口。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侧触发机构50受到启动操作时,主侧触发机构50使第一先导水流向第一加压缸62注入。
56.具体地,如图3及图4所示,主侧触发机构50包括第一导管52、第二导管521、第一管
套522、第一基板51、及转动连接第一基板51的第一操作板511。第一导管52的一端口连通至第一先导口63,第二导管521的一端口连通至第一加压缸62。第一导管52的另一端口与第二导管521的另一端口并排设置,且共同容置于第一管套522。
57.在启动操作前,第一加压缸62处于空置状态,而第一操作板511相对第一基板51处于某一预定的角度下,并能够与第一管套522抵接,使第一导管52的另一端口及第二导管521的另一端口分别抵接至第一管套522的内壁。因而第一管套522的内壁分别对第一导管52的另一端口及第二导管521起到封堵作用,第一先导口63与第一加压缸62之间受到阻隔。
58.在启动操作时,第一操作板511受到手动或电动拨转,其相对第一基板51转动至另一预定的角度。此时,第一管套522的内壁同时离开第一导管52的另一端口及第二导管521的另一端口,使第一导管52的另一端口与第二导管521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一管套522的内腔形成连通关系,从第一先导口63流出的第一先导水流依次经第一导管52、第一管套522的内腔及第二导管521注入第一加压缸62。更具体地,由于第一先导口63连通第一主通道61前段,而第一主通道61的前段连通至流体供应源,因而在第一先导水流的流体压力来自于流体供应源,因而能利用流体供应源自身的流体压力来驱动主侧控制阀60由关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侧触发机构50还连接冲水机构40,主侧触发机构50在从动腔422收缩至预定程度时使第一先导水流自第一加压缸62流出,以使主侧控制阀60切换至关断状态。
60.具体地,如图2及图6所示,主侧触发机构50还包括连接冲水机构40的第一位置检测件513。更具体地,在从动腔422的收缩过程中,从动腔422内存在两相互靠近移动的局部内壁,在从动腔422收缩至预定程度时,从动腔422内的流体已被充分排出,同时两相互靠近移动的局部内壁的一边抵接第一位置检测件513,且通过第一位置检测件513的传动使第一操作板511相对第一基板51恢复至某一预定的角度。主侧触发机构50包括第三导管53、连通第一加压缸62的输入口的第四导管531及第二管套532。第三导管53的一端口用于排出,第四导管531的一端口连通至第一加压缸62。第三导管53的另一端口与第四导管531的另一端口并排设置,且共同容置于第二管套532。第一操作板511处于某一预定的角度时,第一操作板511对第一管套522抵接,并对第二管套532释放,第二管套532的内壁同时离开第三导管53的另一端口及第四导管531的另一端口,使第三导管53的另一端口与第四导管531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二管套532的内腔形成连通关系。此时,第一活动件64在弹性恢复力下将第一加压缸62内的水流排出,形成了从第一加压缸62流出的第一先导水流,同时第一活动件64恢复对第一主通道61的隔断。
61.进一步地,主侧触发机构50还包括第一定向件512,第一定向件512连接在第一基板51与第一操作板511之间,第一定向件512用于使第一操作板511相对第一基板51保持拨转操作后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向件512为压缩弹簧,且第一定向件512的一端抵接第一基板51,另一端抵接在第一操作板511的转动轴心附近,使第一定向件51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操作板511偏转时,第一定向件512的变形方向产生变化,令第一操作板511保持拨转后的角度。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次侧控制阀80具有第二加压缸。第二先导水流向第二加压缸注入时,次侧控制阀80在第二先导水流的作用力下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先导水流自第二
加压缸流出时,次侧控制阀80切换至关断状态。
63.具体地,如图2所示,次侧控制阀80的输出口用于向从动腔422输出流体,次侧控制阀80设有第二主通道81,次侧控制阀80还设有连通第二主通道81前段的第二先导口。第二先导口与第二加压缸之间连接次侧触发机构70。在第二先导水流向第二加压缸注入的状态下,第二先导口及第二加压缸分别作为第二先导水流的起点和终点。在第二先导水流自第二加压缸流出的状态下,第二加压缸作为第二先导水流的起点。
64.更具体地,在第二先导口与第二加压缸连通前,第二主通道81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受第二活动件的限制而被隔断,当第二先导口与第二加压缸连通时,第二先导口流出的流体进入第二加压缸并利用流体压力对第二活动件产生推动,让第二主通道81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导通,让流体供应源提供的流体沿第二主通道81流动向从动腔422输送。更具体地,第二主通道81的前段连通至流体供应源,第二主通道81的后段连通至次侧控制阀80的输出口。
6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次侧触发机构70还连接冲水机构40,次侧触发机构70在驱动腔412扩张至预定程度时,次侧触发机构70使第二先导水流向第二加压缸注入。
66.具体地,如图5所示,次侧触发机构70包括第五导管72、第六导管721、第三管套722、第二基板71、及转动连接第二基板71的第二操作板711。第五导管72的一端口连通至第二先导口,第六导管721的一端口连通至第二加压缸。第五导管72的另一端口与第六导管721的另一端口并排设置,且共同容置于第三管套722。
67.在驱动腔412扩张结束前,第二加压缸处于空置状态,而第二操作板711相对第二基板71处于某一预定的角度下,并能够与第三管套722抵接,使第五导管72的另一端口及第六导管721的另一端口分别抵接至第三管套722的内壁。因而第三管套722的内壁分别对第五导管72的另一端口及第六导管721起到封堵作用,第二先导口与第二加压缸之间受到阻隔。
68.次侧触发机构70还包括连接冲水机构40的第二位置检测件713,驱动腔412扩张至预定程度时,形成驱动腔412的部分壁体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二位置检测件713进传动,使第二操作板711发生偏转。在驱动腔412扩张至预定程度时,第二操作板711受到第二位置检测件713拨转,其相对第二基板71转动至另一预定的角度。此时,第三管套722的内壁同时离开第五导管72的另一端口及第六导管721的另一端口,使第五导管72的另一端口与第六导管721的另一端口通过第三管套722的内腔形成连通关系,从第二先导口流出的第二先导水流依次经第五导管72、第三管套722的内腔及第六导管721注入第二加压缸。更具体地,由于第二先导口连通第二主通道81前段,而第二主通道81的前段连通至流体供应源,因而在第二先导水流的流体压力来自于流体供应源,因而能利用流体供应源自身的流体压力来驱动次侧控制阀80由关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次侧触发机构70在从动腔422扩张至预定程度时,次侧触发机构70使第二先导水流自第二加压缸流出。
70.在从动腔422的扩张过程中,从动腔422存在两相互远离移动的局部内壁,在从动腔422扩张至预定程度时,从动腔422内的流体已被充分补充,同时两相互远离移动的局部内壁的一边抵接第二位置检测件713,且通过第二位置检测件713的传动使第二操作板711相对第二基板71恢复至某一预定的角度。次侧触发机构70包括第七导管73、连通第二加压
缸的输入口的第八导管731及第四管套732。第七导管73的一端口用于排出,第八导管731的一端口连通至第二加压缸。第七导管73的另一端口与第八导管731的另一端口并排设置,且共同容置于第四管套732。第二操作板711处于某一预定的角度时,第二操作板711对第三管套722抵接,并对第四管套732释放,第四管套732的内壁同时离开第七导管73的另一端口及第八导管731的另一端口,使第七导管73的另一端口与第八导管731的另一端口通过第四管套732的内腔形成连通关系。此时,第二活动件在弹性恢复力下将第二加压缸内的水流排出,形成了从第二加压缸流出的第二先导水流,同时第一活动件64恢复对第二主通道81的隔断。
71.进一步地,次侧触发机构70还包括第二定向件712,第二定向件712连接在第二基板71与第二操作板711之间,第二定向件712用于使第二操作板711相对第二基板71保持切换后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向件712为压缩弹簧,且第二定向件712的一端抵接第二基板71,另一端抵接在第二操作板711的转动轴心附近,使第二定向件71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操作板711偏转时,第二定向件712的变形方向产生变化,令第二操作板711保持拨转后的角度。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冲水机构40包括驱动组件41、从动组件42及活塞组件43。具体地,驱动组件41用于形成驱动腔412,从动组件42用于形成从动腔422。排水口425设置于从动组件42。活塞组件43设置于驱动组件41与从动组件42之间,驱动腔412在驱动外力作用下而扩张时,驱动组件41通过活塞组件43向从动腔422组件传递驱动外力,引起从动腔422的空间收缩。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41包括连接活塞组件43的主侧壳体411,且主侧壳体411与活塞组件43配合而形成驱动腔412。主侧壳体411设有主侧通口413,流体通过主侧通口413进出驱动腔412。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动组件42包括连接活塞组件43的次侧壳体421,且次侧壳体421与活塞组件43配合而形成从动腔422。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次侧壳体421包括次壳部423及连接次壳部423的延伸部424。从动腔422形成于次壳部423及延伸部424内,活塞组件43活动容置于次壳部423。具体地,次壳部423与活塞组件43配合而形成从动腔422的空间可变部分。
75.进一步地,次壳部423的局部侧壁与延伸部424的局部侧壁重合于预设边缘线。预设边缘线通过排水口425。
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动组件42在排水口425周围形成有凸缘,凸缘用于与盖板453抵接。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凸缘设置于延伸部424上。
77.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活塞组件43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动板433、过渡杆434及从动板435。主动板433与主侧壳体411配合形成驱动腔412。从动板435与次侧壳体421配合形成从动腔422。
7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组件43开设有复位流道431。具体地,复位流道431依次开设于主动板433、过渡杆434及从动板435。
79.冲水机构40还包括调节组件44,调节组件44连接活塞组件43。
80.具体地,调节组件44用于控制复位流道431的通断。在驱动腔412的流体需要向从动腔422流动时,从动腔422能够通过复位流道431连通至驱动腔412。
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调节组件44包括连接活塞组件43的截流件441及连接活塞组件43的扣板442。具体地,在驱动腔412扩张时,扣板442用于将截流件441锁定,使截流件441处于堵塞复位流道431的端口的状态。从而在向驱动腔412内注入流体时,注入流体的体积的增加能转化为驱动腔412的空间扩张,避免驱动腔412内的流体由复位流道431溢出,影响驱动腔412的扩张效率。
8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截流件441靠近复位流道431连通驱动腔412的一端,且截流件441背向活塞组件43的一端设有截流侧斜面441a。沿自从动腔422向驱动腔412的流通方向,截流侧斜面441a向内倾斜收拢。沿复位流道431的径向,扣板442对截流侧斜面441a施加抵接作用力。在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截流件441的一端朝向主侧壳体411的深处,在扣板442对截流件441的截流侧斜面441a产生压力时,该压力可分解出一股平行截流件441径向的压力及一股垂直截流件441径向并指向活塞组件43的压力,后一股压力作用于截流侧斜面441a时,可使截流件441靠近活塞组件43移动,与活塞组件43在复位流道431端口周围的部位贴合,对复位流道431的端口产生堵塞。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扣板442上设置扣合倾斜面442a,扣合倾斜面442a的于截流侧斜面441a平行设置,以减少截流件441或扣板442所承受的压强。
8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节流件平行于复位流道431的连通方向相对活塞组件43活动设置。扣板442滑动连接活塞组件43,且扣板442的活动方向垂直于复位流道431的连通方向。具体地,在截流件441受到向驱动腔412方向的作用力时,截流件441对扣板442反向作用,使扣板442沿自身的滑动方向远离节流件移动,在截流侧斜面441a的边缘脱离扣板442的抵接后,可方便地解除扣板442对截流件441的锁定,让截流件441保持离开复位流道431的端口,实现驱动腔412与从动腔422的连通。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截流件441的另一端相对截流侧斜面441a的宽边收窄设置,扣板442通过抵接截流侧斜面441a的背面,使截流件441与活塞组件43或复位流道431的端口之间形成间隙。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截流件441及扣板442容置于主动板433,主动板433内通过限位方式使扣板442沿直线靠近或远离截流件441移动。进一步地,扣板442与主动板43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扣合弹性件442b,扣合弹性件442b用于将扣板442向靠近截流件441的方向推挤,以对截流侧斜面441a产生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扣合弹性件442b为压缩弹簧。
8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截流件441处于活塞组件43朝向驱动腔412的一侧。调节组件44还包括顶杆443,顶杆443的一端连接截流件441靠近复位流道431的一侧,顶杆443延伸通过复位流道431,另一端到达从动腔422。具体地,在从动腔422收缩至预定的程度后,顶杆443的另一端与从动腔422的内壁发生抵接,顶杆443对截流件441产生顶推,使截流件441向深入主侧壳体411的方向移动,截流侧斜面441a顶推扣板442后,脱离扣板442的抵接,且截流件441与复位流道431的端口保持隔离,从而让驱动腔412与从动腔422连通。
85.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44还包括连接顶杆443的另一端的挡块446及连接次侧壳体421内侧的次侧凸块444。沿顶杆443的另一端在从动腔422中的活动方向,挡块446与次侧凸块444相对设置。具体地,在从动腔422压缩至预定程度时,次侧凸块444与挡块446相抵接,由于挡块446的面积大于顶杆443的另一端的面积,从而能保证顶杆443的另一端能受到顶推。通过设置次侧凸块444的长度,从而能控制从动腔422的压缩程度。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44还包括连接主侧壳体411的主侧凸块445,主侧凸
块445的小端朝向活塞组件43。主侧凸块445与扣板442抵接时,扣板442沿复位流道431的径向远离截流件441移动,以恢复截流件441对复位流道431的端口的堵塞。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主侧凸块445在其小端的周围设置有解扣倾斜面447。沿靠近活塞组件43的方向,解扣倾斜面447向内倾斜收拢。主侧凸块445以解扣倾斜面447与扣板442的边缘抵接,扣板442沿垂直于复位流道431的方向远离截流件441移动,使扣板442与截流侧斜面441a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截流件441因而能通过扣板442的活动平面并向靠近复位流道431的端口移动,以贴合主动板433在复位流道431周围的避免,使驱动腔412与从动腔422之间重新恢复隔离。
87.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44还包括连接截流件441的截流弹性件441b,截流弹性件441b的弹力使截流件441靠近复位流道431的端口移动。从而在扣板442与截流侧斜面441a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时,截流件441能借助于截流弹性件441b的弹力靠近复位流道431的端口移动。具体地,主动板433深入主侧壳体411的一端连接有截流支撑块441c,截流件441设置在复位流道431的一端口于截流支撑块441c之间,截流弹性件441b的两端分别抵接截流支撑块441c及截流件441的一端。更具体地,截流弹性件441b为压缩弹簧。
88.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扣板442以复位流道431的中心成对设置,主侧凸块445的小端用于插入扣板442之间的间隙,以使扣板442之间相互远离。由于主侧凸块445的解扣倾斜面447的两侧同时与两个不同的扣板442抵接,因而能抵消主侧凸块445在平行扣板442活动方向上的分力,避免主侧凸块445因该分力而折断或松脱。
89.请参阅图2,在初始状态下,从动腔422储备满流体,而驱动腔412中的流体则完全排空。此时,主动板433处于深入主侧壳体411的位置,扣板442受主侧凸块445的作用而离开截流件441,且截流件441在截流弹性件441b的作用下对复位流道431的一端口堵塞,驱动腔412与从动腔422处于隔离状态。
90.当向驱动腔412注入流体时,驱动腔412的空间随注入流体的体积增加而扩张,流体通过主动板433及过渡杆434顶推从动板435深入次侧壳体421移动,从动腔422的空间缩小,使从动腔422腔中的流体被排除。在扣板442离开主侧凸块445后,扣板442在扣合弹性件442b的作用下靠近截流件441移动并利用扣合倾斜面442a抵接截流侧斜面441a,稳定截流件441对复位流道431的一端口的堵塞。
91.在从动腔422收缩至预定程度,使从动腔422储备的流体充分排出后,流体停止注入驱动腔412,同时连接顶杆443另一端的挡块446抵接次侧凸块444,顶杆443穿设复位流体移动并顶推截流件441,截流侧斜面441a通过推顶使两个扣板442相对远离移动。截流件441通过两个扣板442之间的间隙后,两个扣板442重新合拢,使截流侧斜面441a的背面与扣板442抵接,截流件441与复位流道43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间隙,让复位流道431的另一端跟驱动腔412连通。由于从动板435的流体的自重对从动板435产生压力或者活塞组件43自身的重力作用,使从动板435沿退出次侧壳体421的方向移动,从动板435通过利用过渡杆434推动主动板433深入主侧壳体411移动,驱动腔412的空间受压缩。在驱动腔412受压缩的过程中,驱动腔412中的流体通过活塞组件43中的复位流道431流动至从动腔422。
92.在驱动腔412内的流体接近排空时,主动板433深入主侧壳体411,且主侧凸块445的解扣倾斜面447插入两个扣板442之间的间隙,截流件441通过扣板442的活动平面后对复位流道431的一端进行堵塞,以在驱动腔412的下次扩张时能避免驱动腔412中流体通过复
位流道431溢出至从动腔422。
93.冲水机构40还包括开闭组件45。
94.具体地,开闭组件45连接从动组件42。开闭组件45具有使排水口425封闭的闭口状态及使排水口425开通的开口状态。驱动腔412扩张时,开闭组件45从闭口状态切换为开口状态。
9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闭组件45包括开闭阀体451、活动设置于开闭阀体451内的开闭阀芯452及连接开闭阀芯452的盖板453。开闭阀体451在开闭阀芯452的一端形成有解封腔451a,开闭阀体451在开闭阀芯452的另一端形成有封堵腔451b。封堵腔451b扩张使开闭阀芯452带动盖板453靠近排水口425移动。解封腔451a扩张使开闭阀芯452带动盖板453离开排水口425。
96.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沿开闭阀芯452在开闭阀体451中的活动方向,解封腔451a及封堵腔451b设置在开闭阀芯452的两端。当流体向解封腔451a注入时,在解封腔451a的扩张趋势下,开闭阀芯452向封堵腔451b的方向移动,同时开闭阀芯452带动盖板453移动使盖板453离开排水口425,从动腔422中的流体因而能通过排水口425向本体20输出。当流体向封堵腔451b注入时,在封堵腔451b的扩张趋势下,开闭阀芯452向解封腔451a的方向移动,同时开闭阀芯452带动盖板453移动使盖板453靠近排水口425移动,在盖板453于排水口425贴合后,即可阻隔从动腔422与本体20之间的连通。
97.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沿开闭阀芯452的活动方向,开闭阀体451依次设有第一液口451c、第二液口451d、第三液口451e及第四液口451f。第一液口451c用于连通解封腔451a,第二液口451d连通至驱动腔412。第三液口451e连通至从动腔422,第四液口451f连通至封堵腔451b。开闭阀芯452用于对第二液口451d或第三液口451e产生隔断作用。具体地,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口451c连通至主侧控制阀60的输出口,第四液口451f连通至次侧控制阀80的输出口。
98.具体地,在闭口状态下,开闭阀芯452处于靠近解封腔451a的位置,开闭阀芯452在该位置下对解封腔451a与第二液口451d产生隔离作用。流体供应源提供的流体从第一液口451c注入解封腔451a时,解封腔451a扩张并顶推开闭阀芯452向封堵腔451b移动,当开闭阀芯452面向解封腔451a的一端经过第二液口451d后,开闭阀芯452解除对第二液口451d的隔断,解封腔451a与第二液口451d连通,使流体供应源提供的流体能注入驱动腔412,使驱动腔412扩张。驱动腔412的扩张使从动腔422中的流体被排除,而此前时开闭阀芯452已带动盖板453离开排水口425。
99.具体地,在开口状态下,开闭阀芯452处于靠近封堵腔451b的位置,开闭阀芯452在该位置下对封堵腔451b与第三液口451e产生隔离作用。流体供应源提供的流体从第四液口451f注入封堵腔451b时,封堵腔451b扩张并顶推开闭阀芯452向解封腔451a移动,当开闭阀芯452面向封堵腔451b的一端经过第三液口451e后,开闭阀芯452解除对第三液口451e的隔断,封堵腔451b与第三液口451e连通,使流体供应源提供的流体能注入从动腔422,对从动腔422补充流体。
100.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液口451d的开口朝向与第三液口451e的开口朝向相反设置。从而能避免第二液口451d与第三液口451e的距离过于接近,有利于为第二液口451d及第三液口451e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对接相应的引流套管。具体地,第二液口451d的开
口朝向及第三液口451e的开口朝向分别背向开闭阀芯452的活动路径。
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闭阀体451的内侧设有限位槽451g,限位槽451g用于限定开闭阀芯452的活动路径,以避免开闭阀芯452面向解封腔451a的一端或开闭阀芯452面向封堵腔451b的一端与开闭阀体451的内壁完全贴合,保证流体能对开闭阀芯452的端部产生压强,让开闭阀芯452产生移动。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开闭阀芯452的局部容置于限位槽451g中,通过设定限位槽451g的延伸长度,以使开闭阀芯452的两端分别与开闭阀体451的内壁之间保留有间隙。
102.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424的内径小于次壳部423的内径,排水口425设置于延伸部424在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开闭阀体451设置于延伸部42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由于延伸部424的宽度小于次壳部423的宽度,排水口425及开闭阀体451设置于延伸部424在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能减少盖板453与开闭阀芯452之间的相对距离,有利于简化盖板453于开闭阀芯452之间的传动结构。
103.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开闭阀体451设置于延伸部424背向预设边缘线的一侧,因而在延伸部424的长度方向上,次壳部423与开闭阀体451相重合设置,从而能有效减少在延伸部424的宽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1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闭组件45还包括推杆454,推杆454连接在开闭阀芯452与盖板453之间,以使开闭阀芯452能带动盖板453移动。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推杆454穿设于延伸部424中。更具体地,可以在开闭阀体451与推杆454的抵接位置、或延伸部424与推杆454的抵接位置设置密封圈,以避免解封腔451a与从动腔422之间发生流体交换。
105.在图4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向解封腔451a注入流体时,为避免封堵腔451b内的流体的积聚影响开闭阀芯452的移动,开闭阀体451上设置始终连通封堵腔451b的第一泄流口451h,开闭组件45还包括连通第一泄流口451h的第一泄压阀455。当第一操作板511处于另一预定的角度时,主侧控制阀60向第一液口451c注入流体。同时,第一操作板511与第一泄压阀455的泄压触发端抵接,使第一泄压阀455开通。在开闭阀芯452往压缩封堵腔451b的方向移动时,封堵腔451b中的流体依次从第一泄流口451h及第一泄压阀455流出至外部储备容器中。
106.在图4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向封堵腔451b注入流体时,为避免解封腔451a内的流体的积聚影响开闭阀芯452的移动,开闭阀体451上设置始终连通解封腔451a的第二泄流口451i,开闭组件45还包括连通第二泄流口451i的第二泄压阀456。当从动腔422的收缩完成时,第一位置检测件513使第一操作板511切换至某一预定的角度,主侧控制阀60向第四液口451f注入流体。同时,第一位置检测件513与第二泄压阀456的泄压触发端抵接,使第二泄压阀456开通。在开闭阀芯452往压缩解封腔451a的方向移动时,解封腔451a中的流体依次从第二泄流口451i及第二泄压阀456流出至外部储备容器中。
10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水机构,具有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及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所述驱动腔的空间扩张时,所述驱动腔通过传动使所述从动腔空间收缩,所述从动腔的空间变化量大于所述驱动腔的空间变化量;主侧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先导水流的流向;主侧控制阀,连接所述冲水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所述驱动腔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调节所述驱动腔的扩张;次侧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第二先导水流的流向;次侧控制阀,连接所述冲水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所述从动腔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向所述从动腔补充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控制阀具有第一加压缸;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一加压缸注入时,所述主侧控制阀在所述第一先导水流的作用力下切换至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一加压缸流出时,所述主侧控制阀切换至关断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触发机构受到启动操作时,所述主侧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一加压缸注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一加压缸注入时,所述第一先导水流具有来自于所述流体供应源的流体压力以作用于所述主侧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触发机构还连接所述冲水机构,所述主侧触发机构在所述从动腔收缩至预定程度时使所述第一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一加压缸流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侧控制阀具有第二加压缸;所述第二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二加压缸注入时,所述次侧控制阀在所述第二先导水流的作用力下切换至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二加压缸流出时,所述次侧控制阀切换至关断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侧触发机构还连接所述冲水机构,所述次侧触发机构在所述驱动腔扩张至预定程度时,所述次侧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先导水流向所述第二加压缸注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侧触发机构还连接所述冲水机构,所述次侧触发机构在所述从动腔扩张至预定程度时,所述次侧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先导水流自所述第二加压缸流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机构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至所述从动腔。10.一种卫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水装置;所述本体设有液池,所述液池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从动腔排出的流体输出至所述本体的液池或排污口,以对所述液池的内壁进行冲洗或将污物自所述排污口排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及卫浴设备,排水装置包括:冲水机构、主侧触发机构、主侧控制阀、次侧触发机构及次侧控制阀。冲水机构具有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及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驱动腔的空间扩张时,驱动腔通过传动使从动腔空间收缩,从动腔的空间变化量大于驱动腔的空间变化量。主侧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先导水流的流向。主侧控制阀用于在第一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驱动腔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调节驱动腔的扩张。次侧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第二先导水流的流向。次侧控制阀用于在第二先导水流的反馈下而控制从动腔与流体供应源之间的流道通断,以向从动腔补充流体,从而使从动腔在排水与补水间循环。使从动腔在排水与补水间循环。使从动腔在排水与补水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