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
2.在工程起重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中,超起配重需要安装在推力机构的尾端,在连接超起配重与推力机构时,超起配重拉板与连接拉板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两拉板连接时超起配重拉板与地面垂直,通过调整推力机构的位置,直至推力机构上的连接拉板可以和超起配重拉板连接,此时经由安装人员将两部分拉板连接。现有技术中,一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站在超起配重底座的楼梯上进行连接,另一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直接被吊车吊起趴在距离地面6、7米高的推力机构上进行安装。两种情况在连接超起配重拉板时都存在一定难度,且对安装人员的安全存在重大隐患,所以连接拉板的操作人员如何快速,高效,安全的连接拉板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连接连接拉板与超起配重拉板时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其中,起重机包括:
5.推力机构,尾部设有连接拉板;
6.超起配重,悬挂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并设有超起配重拉板,超起配重拉板与连接拉板连接并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形成拉板连接处;
7.站立平台,间隔布置于拉板连接处的下方并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站立平台包括:
9.支架,包括水平放置的底面框架和从底面框架上垂直伸出的立杆,立杆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
10.载人板,铺设在底面框架上并与底面框架可拆卸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杆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底面框架靠近推力机构的一侧。
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面框架远离推力机构的一侧设有拉杆,拉杆的顶端伸出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人板为花纹板或栅格板。
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面框架包括围成矩形结构的两根长管和两根短管,两根短管之间设有与短管平行间隔布置的中间管,中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长管固定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管、短管和中间管上均设有与载人板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耳板。
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耳板上设有通孔,载人板通过穿连通孔的螺栓可拆卸安装在底面框架上。
1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管、短管以及中间管均为钢管。
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起重机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在拉板连接处的下方设置了站立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水平布置的落脚地,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上完成连接拉板与超起配重拉板的连接,使拉板连接工作更加的安全高效,不仅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
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推力机构与超起配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站立平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载人板与连接耳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主视图;
2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俯视图;
2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侧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支架123中间管20载人板14连接耳板11立杆141通孔12底面框架101站立平台13拉杆22螺栓121长管40连接拉板122短管50超起配重拉板30连接杆41推力机构60拉板连接处51超起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
33.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起重机,其中,起重机包括推力机构41、超起配重51和站立平台101,推力机构41的尾部设有连接拉板40,超起配重51悬挂在推力机构41的尾部并设有超起配重拉板50,超起配重拉板50与连接拉板40连接并在推力机构41的尾部形成拉板连接处60,站立平台101间隔布置于拉板连接处60的下方并与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
34.连接拉板40是安装于推力机构41上的与超起配重拉板50连接的拉板;推力机构41为折叠伸缩臂,推力机构41的前端连接起重机转台,尾端连接超起配重51和连接拉板40,其中,起重机转台为起重机的回转中心,推力机构41能够通过伸缩改变超起配重51与起重机转台的距离,从而调整超起配重51对起重机的力矩。
35.连接拉板40和超起配重拉板50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工作人员站在站立平台上面,将连接拉板40和超起配重拉板50同轴连接,这样的连接工作方式更为简单,而且不受场地限制,当连接拉板40和超起配重拉板50连接好之后,推力机构41方可依据工作需要与超起配重51连接并对超起配重51进行移动举升等动作。
36.需要注意的是,推力机构41的尾部悬空且拉板连接处60的位置较高,通常工作人员在进行拉板连接的操作时经常需要被吊车吊起,然后趴在推力机构41上面进行拉板连接的操作,这样的拉板连接方式对于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由于工作环境的困难,拉板连接的质量也不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在拉板连接处60的下方设置了站立平台101,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水平布置的落脚地,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101上完成连接拉板40与超起配重拉板50的连接,使拉板连接工作更加的安全高效,不仅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站立平台101包括支架10和载人板20,支架10包括水平放置的底面框架12和从底面框架12上垂直伸出的立杆11,立杆11与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载人板20铺设在底面框架12上并与底面框架12可拆卸连接。其中,根据整体方案设计需要,立杆11与推力机构41的连接要求为,当推力机构41处在进行拉板连接的工况时,载人板20与地面平行,如此才能使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101上完成拉板连接操作。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立杆11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底面框架12靠近推力机构41的一侧,所有的立杆11均与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这样使底面框架12在推力机构41上的安装更加稳固。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面框架12远离推力机构41的一侧设有拉杆13,拉杆13的顶端伸出与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0,连接杆30的两端连接拉杆13和推力机构41,很好的增强了整体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具体的,工作人员站在载人板20上时人体的重力会对底面框架12造成下压力,但是连接杆30对底面框架12的牵拉效果刚好可以与体重压力相抵消,使站立平台101的结构更加稳固,提高了使用的寿命。其中,拉杆13的高度要低于立杆11的高度,这样才能使连接杆30靠近推力机构41的一端更高,从而实现连接杆30上拉底面框架12的效果。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人板20优选为花纹板,但是本使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此,还可以为由板料焊接而成的栅格板、橡胶板、木板等其他的摩擦力较大的平板,以实现载人板20的防滑效果,预防了工作人员出现滑到坠落的施工风险,增强了站立平台101整体的安全系数。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底面框架12包括围成矩形结构的两根长管121和两根短管122,两根短管122之间设有与短管122平行间隔布置的中间管123,中间管12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长管121固定连接,中间管123的设计加强了整个底面框架12的稳定性,使底面框架12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依然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不仅构造简单、经济适
用,而且能够稳定可靠的作为载人板20的支架10。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管121、短管122和中间管123上均设有与载人板2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耳板14,载人板20通过多个均匀布置在底面框架12上的连接耳板14安装在底面框架12上,使载人板20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将载人板20设计为可拆卸安装方便了对载人板20的更换,待安装板由于长期踩踏造成板面摩擦力降低时,需要及时更换新的载人板20,以保证载人板20的安全性能。
43.具体的,如图3所示,连接耳板14上设有通孔141,载人板20通过穿连通孔141的螺栓22可拆卸安装在底面框架12上,耳板14底部通过垫片和螺母拧紧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不仅易于拆装,更加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管121、短管122以及中间管123均为钢管,底面框架12由现有型材钢管制作加工的零件焊接而成,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提高了经济实用型。此外,在本使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中,钢管之间的连接不限于焊接,还可以为螺栓连接、卡接等其他的稳定连接方式。
45.以上结合附图4至附图6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底面框架12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起重机为大吨位起重机,也可选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不止于此,凡是涉及到具有拉板连接需求的起重机均可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推力机构(41),尾部设有连接拉板(40);超起配重(51),悬挂在所述推力机构(41)的尾部并设有超起配重拉板(50),所述超起配重拉板(50)与所述连接拉板(40)连接并在所述推力机构(41)的尾部形成所述拉板连接处(60);站立平台(101),间隔布置于所述拉板连接处(60)的下方并与所述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平台(101)包括:支架(10),包括水平放置的底面框架(12)和从所述底面框架(12)上垂直伸出的立杆(11),所述立杆(11)与所述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载人板(20),铺设在所述底面框架(12)上并与所述底面框架(12)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1)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底面框架(12)靠近所述推力机构(41)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框架(12)远离所述推力机构(41)的一侧设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顶端伸出与所述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板(20)为花纹板或栅格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框架(12)包括围成矩形结构的两根长管(121)和两根短管(122),两根所述短管(122)之间设有与所述短管(122)平行间隔布置的中间管(123),所述中间管(12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长管(121)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121)、短管(122)和中间管(123)上均设有与所述载人板(2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耳板(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板(14)上设有通孔(141),所述载人板(20)通过穿连所述通孔(141)的螺栓(2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面框架(12)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121)、短管(122)以及中间管(123)均为钢管。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推力机构、超起配重和站立平台,推力机构的尾部设有连接拉板,超起配重悬挂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并设有配重拉板,超起配重拉板与连接拉板连接并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形成拉板连接处,站立平台间隔布置于拉板连接处的下方并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拉板连接处下方的合适位置设置了站立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水平布置的落脚地,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上完成连接拉板与超起配重拉板的连接,使拉板连接工作更加的安全高效,不仅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