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由锂电池组成,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性能,如果电动汽车电池组不能及时散热,将导致电池组系统的温度过高或分布不均匀,其结果将降低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严重时还将导致热失控,影响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3.目前液冷散热是较好的散热方法,能快速的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但当电池组的部分位置产生高温时,液冷系统并不能针对高温位置进行针对性散热,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在于可对电池组的高温位置针对性的进行散热,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包括与电池组贴合的散热带、水箱、水泵、截留管、制冷箱,散热带包括导热垫片、液冷管和感热管,导热垫片的内圈与液冷管的外圈固定连接,感热管位于导热垫片和液冷管之间,散热带的一端与制冷箱之间固定连接有进管,散热带的另一端与截留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出管,制冷箱、水箱、水泵、截留管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制冷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顶面开设有制冷槽,制冷槽的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转轮,转轮的顶端位于制冷箱的内侧,转轮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储水槽,壳体底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蒸发器,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机,驱动机的输出端与转轮的侧壁固定连接,实现对电池组的高温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散热,与传统的液冷方式相比,增加了高温区域的冷却效果。
5.可选的,感热管和液冷管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感热管的内部填充有导热液,通过感热管和导热液的设置,使电池组上的热量能更好的被液冷管内循环的水带走,同时使电池组在恢复正常温度时液冷管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6.可选的,截留管的内部设置有内截管,内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流管且横流管的一端贯穿截留管并与进管的侧壁固定连接。
7.可选的,出管的一端延伸至与内截管的侧壁固定连接,内截管靠近出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水槽。
8.可选的,内截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旋推送杆,截留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旋推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截留管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截留电机。
9.可选的,横流管的内壁放置有巡查粒,通水槽的直径小于巡查粒的直径。
10.可选的,螺旋推送杆的长度小于通水槽的长度,螺旋推送杆的外壁与内截管的内壁相贴,使巡查粒可沿着进管、散热带、出管、内截管、横流管的方向循环流通。
11.可选的,横流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感应传感器,感应传感器与转轮和蒸发器电连
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在散热带的部分位置过热后再启动驱动机和蒸发器向水中输送冰粒,避免了电能的浪费。
12.可选的,巡查粒的直径小于液冷管的内径,储水槽的直径小于液冷管的内径,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制出的冰粒和巡查粒卡在液冷管未变窄的位置。
13.可选的,进管靠近制冷箱的内壁和靠近截留管的水管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隔网,通过阻隔网的设置,可避免了冰粒和巡查粒流入水箱和水泵内循环对其造成损伤。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5.(1)该热交换系统通过感热管等装置的设置,水泵启动时可使水箱内的水在散热带内循环流通,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对其起到散热的作用,水的循环方向为水箱、制冷箱、散热带、截留管、水泵、水箱,驱动机带动壳体转动时,可将流通的水通过储水槽带入制冷槽内并冷冻成冰粒,转轮持续转动时即可不断的将冰粒带入流通的水内,若电池组的部分位置产生过高的温度,则靠近高温位置的感热管会凸起使液冷管变窄,则冰粒在液冷管的内部流通时便会卡在温度较高的位置,就可对高温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散热,与传统的液冷方式相比,增加了高温区域的冷却效果。
16.(2)感热管和液冷管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感热管的内部填充有导热液,通过感热管和导热液的设置,使电池组上的热量能更好的被液冷管内循环的水带走,同时使电池组在恢复正常温度时液冷管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17.(3)螺旋推送杆的长度小于通水槽的长度,螺旋推送杆的外壁与内截管的内壁相贴,使巡查粒可沿着进管、散热带、出管、内截管、横流管的方向循环流通。
18.(4)横流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感应传感器,感应传感器与转轮和蒸发器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在散热带的部分位置过热后再启动驱动机和蒸发器向水中输送冰粒,避免了电能的浪费。
19.(5)巡查粒的直径小于液冷管的内径,储水槽的直径小于液冷管的内径,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制出的冰粒和巡查粒卡在液冷管未变窄的位置。
20.(6)进管靠近制冷箱的内壁和靠近截留管的水管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隔网,通过阻隔网的设置,可避免了冰粒和巡查粒流入水箱和水泵内循环对其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立体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立体图;
23.图3为本技术制冷箱处的侧视剖面图;
24.图4为本技术制冷箱处的正视剖面图;
25.图5为本技术散热带处的正视剖面图;
26.图6为本技术散热带处的立体剖面图;
27.图7为本技术感热管凸起时的状态图;
28.图8为本技术截留管处的立体剖面的图;
29.图9为本技术内截管处的立体剖面的图;
30.图10为本技术截留管处的俯视剖面的图;
31.图11为本技术阻隔网处的立体剖面的图。
32.图中标号说明:
33.1、电池组;2、散热带;201、导热垫片;202、液冷管;203、感热管;3、水箱;4、水泵;5、截留管;501、截留电机;6、制冷箱;601、驱动机;602、转轮;603、壳体;604、蒸发器;605、储水槽;7、横流管;701、感应传感器;8、内截管;801、通水槽;802、螺旋推送杆;9、巡查粒;10、进管;1001、出管;11、阻隔网。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
36.请参阅图1-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包括与电池组1贴合的散热带2、水箱3、水泵4、截留管5、制冷箱6,散热带2包括导热垫片201、液冷管202和感热管203,导热垫片201的内圈与液冷管202的外圈固定连接,感热管203位于导热垫片201和液冷管202之间,散热带2的一端与制冷箱6之间固定连接有进管10,散热带2的另一端与截留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出管1001,制冷箱6、水箱3、水泵4、截留管5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制冷箱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603,壳体603的顶面开设有制冷槽,制冷槽的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转轮602,转轮602的顶端位于制冷箱6的内侧,转轮602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储水槽605,壳体603底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蒸发器604,壳体6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机601,驱动机601的输出端与转轮602的侧壁固定连接;蒸发器604可与车辆的制冷系统连接使制冷槽内产生低温,水泵4启动时可使水箱3内的水在散热带2内循环流通,将电池组1产生的热量带走对其起到散热的作用,水的循环方向为水箱3、制冷箱6、散热带2、截留管5、水泵4、水箱3,驱动机601带动壳体603转动时,可将流通的水通过储水槽605带入制冷槽内并冷冻成冰粒,转轮602持续转动时即可不断的将冰粒带入流通的水内,若电池组1的部分位置产生过高的温度,则靠近高温位置的感热管203会凸起使液冷管202变窄,则冰粒在液冷管202的内部流通时便会卡在温度较高的位置,就可对高温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散热,与传统的液冷方式相比,增加了高温区域的冷却效果。
37.请参阅图1-10,截留管5的内部设置有内截管8,内截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流管7且横流管7的一端贯穿截留管5并与进管10的侧壁固定连接,出管1001的一端延伸至与内截管8的侧壁固定连接,内截管8靠近出管1001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水槽801,内截管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旋推送杆802,截留电机501的输出端与螺旋推送杆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截留管5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截留电机501,横流管7的内壁放置有巡查粒9,通水槽801的直径小于巡查粒9的直径,螺旋推送杆802的长度小于通水槽801的长度,螺旋推送杆802的外壁与内截管8的内壁相贴,截留电机501带动螺旋推送杆802旋转时,可将排入内截管8内的巡查粒9输送至横流管7内,使巡查粒9可沿着进管10、散热带2、出管1001、内截管8、横流管7的方向循环流通,横流管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感应传感器701,感应传感器701与转轮602和蒸发器604电连接,若液冷管202的并未变窄,则巡查粒9在单次循环时经过感应传感器701的时间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若液冷管202变窄即散热带2的局部位置过热,则巡查
粒9同样会被卡在液冷管202较窄的位置,则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感应传感器701并不能检测到巡查粒9,表明散热带2部分位置已经过热,此时启动驱动机601和蒸发器604向水中输送冰粒,对散热带2过热的位置进行针对性散热,通过上述设置,可在散热带2的部分位置过热后再启动驱动机601和蒸发器604向水中输送冰粒,避免了电能的浪费。
38.请参阅图5和9-11,巡查粒9的直径小于液冷管202的内径,储水槽605的直径小于液冷管202的内径,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制出的冰粒和巡查粒9卡在液冷管202未变窄的位置,感热管203和液冷管20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感热管203的内部填充有导热液,通过感热管203和导热液的设置,使电池组1上的热量能更好的被液冷管202内循环的水带走,同时使电池组1在恢复正常温度时液冷管202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进管10靠近制冷箱6的内壁和靠近截留管5的水管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隔网11,通过阻隔网11的设置,可避免了冰粒和巡查粒9流入水箱3和水泵4内循环对其造成损伤。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包括与电池组(1)贴合的散热带(2)、水箱(3)、水泵(4)、截留管(5)、制冷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2)包括导热垫片(201)、液冷管(202)和感热管(203),所述导热垫片(201)的内圈与液冷管(20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感热管(203)位于导热垫片(201)和液冷管(202)之间,所述散热带(2)的一端与制冷箱(6)之间固定连接有进管(10),所述散热带(2)的另一端与截留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出管(1001),所述制冷箱(6)、水箱(3)、水泵(4)、截留管(5)之间通过水管相连通,所述制冷箱(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603),所述壳体(603)的顶面开设有制冷槽,所述制冷槽的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转轮(602),所述转轮(602)的顶端位于制冷箱(6)的内侧,所述转轮(602)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储水槽(605),所述壳体(603)底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蒸发器(604),所述壳体(6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机(601),所述驱动机(601)的输出端与转轮(602)的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热管(203)和液冷管(20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感热管(203)的内部填充有导热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管(5)的内部设置有内截管(8),所述内截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流管(7)且横流管(7)的一端贯穿截留管(5)并与进管(10)的侧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管(1001)的一端延伸至与内截管(8)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截管(8)靠近出管(1001)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水槽(8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截管(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旋推送杆(802),所述截留电机(501)的输出端与螺旋推送杆(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截留管(5)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截留电机(5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管(7)的内壁放置有巡查粒(9),所述通水槽(801)的直径小于巡查粒(9)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送杆(802)的长度小于通水槽(801)的长度,所述螺旋推送杆(802)的外壁与内截管(8)的内壁相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管(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感应传感器(701),所述感应传感器(701)与转轮(602)和蒸发器(604)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查粒(9)的直径小于液冷管(202)的内径,所述储水槽(605)的直径小于液冷管(202)的内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10)靠近制冷箱(6)的内壁和靠近截留管(5)的水管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隔网(1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热交换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系统,该热交换系统通过感热管等装置的设置,水泵启动时可使水箱内的水在散热带内循环流通,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对其起到散热的作用,水的循环方向为水箱、制冷箱、散热带、截留管、水泵、水箱,驱动机带动壳体转动时,可将流通的水通过储水槽带入制冷槽内并冷冻成冰粒,转轮持续转动时即可不断的将冰粒带入流通的水内,若电池组的部分位置产生过高的温度,则靠近高温位置的感热管会凸起使液冷管变窄,则冰粒在液冷管的内部流通时便会卡在温度较高的位置,就可对高温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散热,与传统的液冷方式相比,增加了高温区域的冷却效果。的冷却效果。的冷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