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装置及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充电机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它采用恒流/恒压/小恒流智能三个阶段充电方式,具有充电效率高、操作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
3.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机大多采用把完整的防水槽做在一个平面上,线卡出线口放在单独的一个壳体上(仅设置一层防水)。组装线卡线缆时只能靠人工拉拽,很容易造成机器的密封不好,水容易从连接处进入壳体内。此外,现有充电机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4.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充电装置的密封结构,以便克服现有充电装置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及充电装置,可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保证水从外部被完全阻隔,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结构简易,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也降低了成本。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另一部分伸出于壳体外;
8.所述壳体内设有间隔机构,从而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不被堵塞的状态下第一区域能与壳体外部相通;
9.所述间隔机构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不被堵塞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区域能与第二区域相通;
10.所述连接机构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能穿过所述第一区域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11.所述连接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接触,分别通过密封单元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密封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机构本体、第一密封单元及第二密封单元,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第二密封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本体设置;
13.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14.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嵌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将所述壳体的对应部分夹紧;
15.所述第二密封单元包括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所述第三夹持部件及第四夹持部件之间形成第二卡槽;
16.所述间隔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嵌入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将所述间隔机构的对应部分夹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能形成所述密封装置的壳体;
18.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的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第一通孔紧密贴合;
19.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二通孔紧密贴合。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为圆柱形;所述第三夹持部件与第四夹持部件为长方体形。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能形成所述密封装置的壳体。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
23.当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处于拼接形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配合,形成所述间隔机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部分设有第三缺口,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二部分设有第四缺口,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形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形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26.所述第一壳体或/和第二壳体的拼接处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单元。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所述第二通孔为方形。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机构作为线缆的一部分;或者,所述连接机构为线卡;
29.或者,所述连接机构内设有用于设置线缆的通道,能供线缆从壳体内部连接至壳体外;所述连接机构为柔性材料,在线缆设置于所述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能向线缆施加挤压力,使得连接机构与线缆密封。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若干第一子区域,各第一子区域之间间隔设置,部分或全部相邻第一子区域之间设有第三通孔;
31.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若干第二子区域,各第二子区域之间间隔设置,部分或全部相邻第二子区域之间设有第四通孔;
32.所述连接机构穿过各个第三通孔、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机构与各第三通孔、各第四通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单元。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密封装置。
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装置及充电装置,可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保证水从外部被完全阻隔,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结构简易,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装置的爆炸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装置的另一装配示意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41.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42.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实用新型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
43.说明书中的“连接”既包含直接连接,也包含间接连接。
44.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密封装置,图1至图4揭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装置的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壳体1及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另一部分伸出于壳体1外。所述壳体1内设有间隔机构103,从而在所述壳体1内形成第一区域104及第二区域105。所述壳体1设有第一通孔107,在所述第一通孔107不被堵塞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区域107能与壳体1的外部相通;所述间隔机构103设有第二通孔108,在所述第二通孔108不被堵塞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区域104能与第二区域105相通。所述连接机构2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7及第二通孔108,能穿过所述第一区域104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所述连接机构2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07及第二通孔108接触,分别通过密封单元与第一通孔107、第二通孔108密封设置。所述连接机构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二区域105;当然,第二区域105内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机构2的任何部分。
45.所述第一区域104分别在壳体1处及间隔机构103处设置密封单元,从而实现双重防水。所述第二区域105内可设置电路板等需要防水的部件;所述第一区域104作为第二区域与壳体外部的缓冲区域。
46.当然,所述第一区域104包括若干第一子区域,各第一子区域之间间隔设置,部分或全部相邻第一子区域之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区域105包括若干第二子区域,各第二子区域之间间隔设置,部分或全部相邻第二子区域之间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连接机构2穿过各个第三通孔、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机构与各第三通孔、各第四通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
单元。
47.或者,壳体1内的间隔机构103可以在壳体1内形成至少两个第一区域104,各第一区域104之间可串联(部分也可以并联),作为第二区域的缓冲区,相邻第一区域104之间分别设有通孔。连接机构2的一部分可设置于第二区域105,而后依次穿过各个第一区域104(或设定的第一区域104),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连接机构2与各通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单元。当然,所述壳体内也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二区域,如不同的电路板设置于不同的第二区域内,各第二区域之间也可以间隔设置,通过类似结构的密封单元保障各第二区域的密封性。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01及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拼接,能形成所述密封装置的壳体1;所述连接机构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所述壳体1的主要部分(与连接机构连接的部分)也可以为一体化设计;此时,所述连接机构2可以为分体设计。
49.所述第一壳体101或/和第二壳体102的拼接处设有第三卡槽111,所述第三卡槽111内设有第三密封单元112。所述拼接处指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相互接触的区域。可以仅在第一壳体101的拼接处(底部)设置第三卡槽111,可以仅在第二壳体102的拼接处(顶部)设置第三卡槽111,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01及第二壳体102的拼接处分别设置第三卡槽111;第三密封单元112可以为柔性密封圈(如橡胶密封圈),也可以是打入的密封胶。此外,所述第一壳体101的拼接处设置第三卡槽111时,第二壳体102的拼接处可以设置凸起,凸起处可作为第三密封单元112。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2内设有用于设置线缆的通道,能供线缆从壳体内部连接至壳体外(所述连接机构2可以作为线卡,线卡内可设置线缆);所述连接机构为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在线缆设置于所述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能向线缆施加挤压力,使得连接机构与线缆密封。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2作为线缆的一部分。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的外皮为塑胶(如可以为pvc材料或pe材料),内部是铜丝或者铝镀铜或者铜包铝等金属材料;所述线卡可设置于线缆的一端,做成凹凸造型,并且通过模具或者治具做到线缆的外皮上,与机壳通过卡或者压,固定在一起。线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多做赘述。所述线卡可以独立与线缆,也可以作为线缆的一部分。
5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机构本体201、第一密封单元202及第二密封单元203,所述第一密封单元202、第二密封单元分203别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本体201设置。所述连接机构本体201、第一密封单元202及第二密封单元203可以一体化成型,也可以采用拼接的方式设置。
53.所述连接机构本体201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单元202与第二密封单元203之间的部分,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单元202另一侧(远离第二密封单元203的一侧)的部分、位于第二密封单元203另一侧(远离第一密封单元202的一侧)的部分。此外,所述连接机构本体201可以是一个整体(如图3至图5所示),也可以是两段(或更多段)分离设置的结构(即第一密封单元202、第二密封单元203分离设置、不相连接,也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54.所述第一密封单元202包括第一夹持部件204、第二夹持部件205,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4及第二夹持部件205之间形成第一卡槽206;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7嵌入所述第一卡槽206,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4、第二夹持部件205将所述壳体1的对应部分夹紧。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卡槽206,可以是第一夹持部件204、第二夹持部件205以外的其他方式。
55.所述第二密封单元203包括第三夹持部件207、第四夹持部件208,所述第三夹持部件207及第四夹持部件208之间形成第二卡槽209;所述间隔机构103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08嵌入所述第二卡槽209,所述第三夹持部件207、第四夹持部件208将所述间隔机构103的对应部分夹紧。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所述第二卡槽209,可以是第三夹持部件207、第四夹持部件208以外的其他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四夹持部件208设置于第二区域105内(作为连接机构2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区域105的一个实施方式);当然,所述连接机构2可以不包括所述第四夹持部件208,第二卡槽209可以只有一个夹持边(第三夹持部件207),也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作为连接机构2的任何部分不设置于第二区域105的实施方式)。
56.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单元202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4、第二夹持部件205之间的第一支撑部件210,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10与所述第一通孔107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拼接成壳体1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10与第一通孔107紧密贴合。
57.所述第二密封单元203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部件207、第四夹持部件208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件211,所述第二支撑部件211与所述第二通孔108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拼接成壳体1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部件211与第二通孔108紧密贴合。
58.所述第一通孔107可以为圆形,所述第二通孔108为方形。当然,所述第一通孔107、第二通孔108也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孔,或者其他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
5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04与第二夹持部件205可以为圆柱形;所述第三夹持部件207与第四夹持部件208为长方体形。当然,第一夹持部件204与第二夹持部件205也可以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三夹持部件207与第四夹持部件208也可以为圆柱形;第一夹持部件204、第二夹持部件205、第三夹持部件207与第四夹持部件208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甚至是不规则形状。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机构103的第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101,所述间隔机构103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02。当所述第一壳体101及第二壳体102处于拼接形成壳体1的状态下,所述间隔机构103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配合,形成所述间隔机构103,将所述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区域104及第二区域105。
61.所述第一壳体101可以设有第一缺口109,所述第二壳体102设有第二缺口110,所述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拼接形成壳体1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缺口109及第二缺口110形成所述第一通孔107。所述第一缺口109、第二缺口110可以为半圆形,拼接在一起为圆形;当然,所述第一缺口109、第二缺口11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u形),能与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件210紧密贴合即可(也允许不紧密贴合,但存在影响密封性的可能)。
62.所述间隔机构103的第一部分可以设有第三缺口113,所述间隔机构103的第二部
分设有第四缺口114,所述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拼接形成壳体1的状态下,所述第三缺口113及第四缺口114形成所述第二通孔108。所述第三缺口113及第四缺口114可以为长方形结构,凭借在一起为正方形;当然,第三缺口113及第四缺口114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能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件211紧密贴合即可(也允许不紧密贴合,但存在影响密封性的可能)。
63.所述第一区域107作为壳体外部与第二区域108的缓冲区,即使极少部分水从壳体外部进入壳体时,这部分水进入壳体内的第一区域;而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之间存在密封单元,可防止进入壳体内的极少部分水进入壳体内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通常放置需要防水的用电部件(如充电装置的电路板等,也可以包括电池等需要防水的装置)。
6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揭示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密封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场景下,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充电控制电路等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区域。所述充电装置可以为充电机,也可以为充电器、电池装置等。
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装置及充电装置,可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保证水从外部被完全阻隔,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结构简易(便于设置为标准件),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6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7.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效果或优点可因多种因素干扰而可能不能在实施例中体现,对于效果或优点的描述不用于对实施例进行限制。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另一部分伸出于壳体外;所述壳体内设有间隔机构,从而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不被堵塞的状态下第一区域能与壳体外部相通;所述间隔机构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不被堵塞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区域能与第二区域相通;所述连接机构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能穿过所述第一区域伸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连接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接触,分别通过密封单元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密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机构本体、第一密封单元及第二密封单元,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第二密封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本体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嵌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将所述壳体的对应部分夹紧;所述第二密封单元包括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所述第三夹持部件及第四夹持部件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所述间隔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嵌入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将所述间隔机构的对应部分夹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能形成所述密封装置的壳体;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的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第一通孔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第四夹持部件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二通孔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为圆柱形;所述第三夹持部件与第四夹持部件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所述第二通孔为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能形成所述密封装置的壳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
当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处于拼接形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配合,形成所述间隔机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一部分设有第三缺口,所述间隔机构的第二部分设有第四缺口,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形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形成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形成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或/和第二壳体的拼接处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作为线缆的一部分;或者,所述连接机构为线卡;或者,所述连接机构内设有用于设置线缆的通道,能供线缆从壳体内部连接至壳体外;所述连接机构为柔性材料,在线缆设置于所述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能向线缆施加挤压力,使得连接机构与线缆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若干第一子区域,各第一子区域之间间隔设置,部分或全部相邻第一子区域之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若干第二子区域,各第二子区域之间间隔设置,部分或全部相邻第二子区域之间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连接机构穿过各个第三通孔、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机构与各第三通孔、各第四通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单元。10.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密封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密封装置及充电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另一部分伸出于壳体外;所述壳体内设有间隔机构,从而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间隔机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机构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能穿过第一区域伸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连接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接触,分别通过密封单元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密封设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装置及充电装置,可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保证水从外部被完全阻隔,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结构简易,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也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