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识别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0 20:59:15 0条评论

识别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识别模组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对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相继出现。其中,指纹识别由于其高安全和易普及性,得到各界的一致认同和广泛采用。
3.当手指接触指纹识别模组时就会实时的进行指纹采集识别工作,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接触的区域过小,采集到的指纹纹理过少,在进行比对时就会出现不成功,指纹识别失败的情况,降低了指纹识别的精确度,增加误判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识别模组及显示模组,以实现三维按压信息采集,提高指纹和/或触控识别的精确度;且实现三维按压信息采集的感应层中通过电极复用的方式使得识别模组厚度较低,集成度较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识别模组,包括:衬底;感应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压力传感结构和电容识别结构,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发光层、封装层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识别模组,所述识别模组贴设在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发光层;感应层,包括压力传感结构和电容识别结构,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
8.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识别模组包括感应层,感应层内集成有压力传感结构和电容识别结构;后续处理器可以基于电容识别结构获得xy平面上的二维按压信息、以及基于压力传感结构获得z方向上的垂直按压信息,并进一步基于二维按压信息和垂直按压信息获得三维按压信息,以增强识别(指纹和/或触控)的精确度。此外,识别模组中压力传感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识别模组厚度较低,集成度较高,且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0.图1为本技术识别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12.图3为本技术识别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电容识别结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14.图5为本技术识别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图5中识别模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16.图7为本技术显示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8为本技术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识别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识别模组可以单独流转售卖,其包括衬底10和位于衬底10一侧的感应层12。
20.具体地,衬底10可以为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其材质可以为玻璃或聚酰亚胺等,衬底10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后续感应层12可以在衬底10上制备形成。感应层12包括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压力传感结构12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后续处理器可以基于电容识别结构122获得xy平面上的二维按压信息、以及基于压力传感结构120获得z方向上的垂直按压信息,并进一步基于二维按压信息和垂直按压信息获得三维按压信息,以增强识别(指纹或触控)的精确度。此外,识别模组中压力传感结构12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识别模组厚度较低,集成度较高,且可降低成本。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感应层12包括依次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4、第二电极层126和第三电极层128,且第三电极层128位于第二电极层126与衬底10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三电极层128中的一个为压力传感结构120中的电极层,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三电极层128中的另一个为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层,第二电极层126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一般而言,压力传感结构120包含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层,电容识别结构122包含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层,上述设计方式中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其中一个电极层中的至少部分电极相互复用,以降低识别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可选地,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第一电极层124中包含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层126中包含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1260,第三电极层128中包含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电极1280;其中,多个第一电极1240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多个第三电极1280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多个第二电极1260沿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在该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电极层124、第二电极层126和第三电极层128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工艺易于实现;且可以看到,第一电极层124中多个第一电极1240的间隔排布方向与第三电极层128中多个第三电极1280的间隔排布方向相同,以进一步降低工艺制
备难度。
22.可选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感应层12中的电极排布较为规整,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此外,如图2中所示,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和第三电极1280均为直线型。可以知晓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和第三电极1280的形状也可为其他,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23.另一可选地,如图2中所示,第三电极128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124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重合,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电极1240和第三电极1280能够通过相同控制参数的金属蚀刻工艺制备形成,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布线位置等情况,调整第三电极1280与第一电极1240在衬底10上的投影关系,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24.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和第三电极1280均为直条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24、第二电极层126和第三电极层128也可均设置为金属网格层。即第一电极层124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240均由既定规格的金属网格线构成;第二电极层126中的多个第二电极1260均由既定规格的金属网格线构成;第三电极层128中的多个第三电极1280均由既定规格的金属网格线构成。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和第三电极1280的柔韧性较好,降低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和第三电极1280断裂的概率。
25.进一步,上述第二电极层126中的每个电极(即第二电极1260)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该设计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26.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1中所示,第二电极层126为驱动电极层tx,第一电极层124为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感应电极层rx,第三电极层128为压力传感结构120中的感应电极层rx。一方面,电容识别结构122和压力传感结构120中驱动电极层tx共用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后续处理器能够同时接收两个感应电极层rx的电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以提高识别过程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上述共用的驱动电极层tx层叠设置于两个感应电极层rx之间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驱动电极层tx与两个感应电极层rx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进而使得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的电容均较大,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的灵敏度较高;且在该设计方式中,两个感应电极层rx之间的距离较远,以使得两个感应电极层rx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较小,以降低该耦合电容对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精度的影响。再一方面,上述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电容识别结构122相对于压力传感结构120与触摸件的距离更近,进而使得电容识别结构122能够更为精确的获得xy平面上的二维按压信息,以提高指纹识别精确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对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也可将第一电极层124作为压力传感结构120中的感应电极层rx,第三电极层128作为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感应电极层rx。
27.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1,第二电极层126和第三电极层128中设置有压敏材料层121,此时第二电极层126、第三电极层128和压敏材料层121构成完整的压力传感结构120。同样地,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二电极层126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23,此时第一电极层124、第二电极层126和绝缘层123构成完整的电容识别结构122;且当第二电极层126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1260时,绝缘层123进一步填充相邻第二电极1260之间的空隙。
28.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识别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意图。该感应层12包括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二电极层126,且第二电极层126位于第一电极层124和衬底10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层124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第二电极层126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一般而言,压力传感结构120包含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层,电容识别结构122包含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层,上述设计方式中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两个电极层中的至少部分电极相互复用,以更好的降低识别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29.可选地,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二电极层126中电极的结构设计方式可与图2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或者,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二电极层126也可均设置为金属网格层。即第一电极层124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240均由既定规格的金属网格线构成;第二电极层126中的多个第二电极1260均由既定规格的金属网格线构成。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的柔韧性较好,降低第一电极1240、第二电极1260和第三电极1280断裂的概率。
30.且较佳地,第一电极层124中的每个电极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第二电极层126中的每个电极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和电容识别结构122中的电极。该设计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31.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二电极层126之间设置有压敏材料层121,且当第二电极层126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1260时,压敏材料层121还可进一步填充相邻第二电极1260之间的间隙。
32.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当感应层12包括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4和第二电极层126时,电容识别结构122和压力传感结构120的设计方式也可为其他。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为电容识别结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电容识别结构122包含多个电容感应电极1224、多个电容驱动电极1226和多个桥接电极(未标示);且多个电容感应电极1224和多个电容驱动电极1226相互交叉并同层设置,电容感应电极1224和电容驱动电极1226中的一个在交叉处p1断开,桥接电极跨接设置于交叉处p1一侧,并与在交叉处p1断开的电极电连接。例如,图4中电容驱动电极1226在交叉处p1断开,桥接电极可以与交叉处p1两侧的电容驱动电极1226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电容感应电极1224在交叉处p1断开,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33.其中,多个电容感应电极1224和多个电容驱动电极1226位于第一电极层124,桥接电极位于第二电极层126;且电容感应电极1224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的压力感应电极,第二电极层126还包括压力传感结构120的压力驱动电极;或者,电容驱动电极1226复用为压力传感结构120的压力驱动电极,第二电极层126还包括压力传感结构120的压力感应电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26可以位于第一电极层124和衬底10之间,或者,第一电极层124位于第二电极层126和衬底10之间,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34.此外,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技术识别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识别模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电容识别结构122包括触控电容识别结构1220和指纹电容识别结构1222,且设置有触控电容识别结构1220的区域形成触控区aa,设置有指纹电容识别结构1222的区域形成指纹区cc,且触控区aa围设在指纹区cc的外围。一般而言,指纹电容识别结构1222的精度要求大于触控电容识别结构1220的精度要求。例如,触控电容识别结构1220中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指纹电容识别结构1222中相邻电极之间
的间距。在某些情况下,指纹电容识别结构1222也可集成触控功能,但指纹电容识别结构1222的指纹识别或触控识别功能非同时存在。
35.进一步,压力传感结构120位于触控区aa和指纹区cc。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识别模组能够实现三维触控识别和三维指纹识别,以保证触控识别和指纹识别的精度。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根据实际需求,仅在触控区aa或指纹区cc设置压力传感结构120。当识别模组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时,可以通过控制压力传感结构120中压敏材料层121和/或第三电极层128覆盖的范围,以控制压力传感结构120在触控区aa还是在指纹区cc。当识别模组的结构如图3或图5中所示时,可以通过控制压敏材料层121覆盖的范围,以控制压力传感结构120在触控区aa还是在指纹区cc。
36.此外,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降低流转过程中识别模组被损伤的概率,感应层12背离衬底10一侧还可设置有保护层1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述识别模组应用至显示模组上时,上述识别模组中的保护层14可以保留或被去除;当衬底10和保护层14保留时,该衬底10和保护层14需透明,以降低对显示模组发光的影响。
37.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显示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可以为oled显示模组等,其包括发光层20、封装层22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识别模组(未标示),且该识别模组贴设在封装层22背离发光层20一侧。
38.可以知晓的是,如图7所示,上述识别模组中的衬底10位于感应层12与发光层20之间,该衬底10透明,以降低对发光层20正常出光的影响。即此时可以先形成识别模组,然后通过粘性层等将识别模组贴附于发光层20的发光面一侧,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
39.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7,该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阵列基板24,位于发光层20背离衬底10一侧;盖板26,位于感应层12背离衬底10一侧。
40.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包括发光层20和感应层12;该感应层12的结构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感应层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时,该感应层12可以在发光层20上直接制备形成,以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
41.请继续参阅图8,该显示模组中发光层20包括发光材料层202以及位于发光材料层202一侧且呈图形化设置的发光电极层200;其中,发光电极层200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感应层12中压力传感结构和/或电容识别结构的电极。可选地,发光电极层20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电极,发光电极层200中的每个发光电极可以复用为感应层12中压力传感结构和/或电容识别结构的电极。该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层电极层的制备,降低工艺成本。
42.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发光层20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材料层202和阴极层,上述共用的发光电极层200可以为阴极层。
43.此外,请再次参阅图8,感应层12包括压敏材料层121,压敏材料层121复用为封装层22。该设计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
44.另外,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模组还可包括处理器,例如,芯片等;处理器与感应层12电连接,用于基于电容识别结构122获得与感应层12至发光层20的层叠方向相互垂直的平面上的二维按压信息、以及基于压力传感结构120获得层叠方向上的垂直按压信息;基于二维按压信息和垂直按压信息获得三维按压信息,并基于三维按压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感应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压力传感结构和电容识别结构,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包括:依次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且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衬底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的一个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每个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均设置为金属网格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感应电极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中包含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中包含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层中包含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电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多个第三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包括: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且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衬底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每个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每个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均设置为金属网格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包括: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电容识别结构包括多个电容感应电极、多个电容驱动电极和多个桥接电极;且多个所述电容感应电极和多个所述电容驱动电极相互交叉并同层设置,所述电容感应电极和所述电容驱动电极中的一个在交叉处断开,所述桥接电极跨接设置于所述交叉处一侧,并与在所述交叉处断开的电极电连接;其中,多个所述电容感应电极和多个所述电容驱动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桥接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且所述电容感应电极复
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的压力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所述压力传感结构的压力驱动电极;或者,所述电容驱动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的压力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所述压力传感结构的压力感应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识别结构包括触控电容识别结构和指纹电容识别结构,且设置有所述触控电容识别结构的区域形成触控区,设置有所述指纹电容识别结构的区域形成指纹区,所述触控区围设在所述指纹区的外围;其中,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位于所述触控区和/或指纹区。8.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层、封装层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识别模组,所述识别模组贴设在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9.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层;感应层,包括压力传感结构和电容识别结构,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层、以及位于发光材料层一侧且呈图形化设置的发光电极层;其中,所述发光电极层中的至少部分电极复用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和/或电容识别结构的电极;优选地,所述发光电极层为阴极层;优选地,所述感应层包括压敏材料层,所述压敏材料层复用为封装层。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识别模组及显示模组,该识别模组包括:衬底;感应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压力传感结构和电容识别结构,所述压力传感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复用为所述电容识别结构中的电极。通过上述设计方式可以实现三维按压信息采集,提高指纹和/或触控识别的精确度;且实现三维按压信息采集的感应层中通过电极复用的方式使得识别模组厚度较低,集成度较高。度较高。度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

郭瑞 许庆同 邢汝博 任庆荣 黄奂衢 梁家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45355-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7 21:10:3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