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1 03:50:16 0条评论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采用平面发热体结构的电子雾化器,其导油体也为平板状结构,平面发热体设于导油体的底面,发热体加热雾化后所产生的气溶胶要从导油体的两侧饶过,然后再汇合并从导气管中导出,如此气溶胶在进入导气管之前的气流路径较长,会在路径中产生过多的冷凝液,容易形成冷凝液堆积而导致抽吸时冷凝液随着气溶胶一起吸入,从而影响用户的抽吸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安装到所述底部组件顶端的顶部组件、以及夹持定位在所述底部组件与所述顶部组件之间的发热组件,并设有上下贯穿所述顶部组件和发热组件的气流通道;
5.所述顶部组件安装到所述油杯内并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部组件设有用于将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发热组件的进液通道,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导油体以及发热体,所述导油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接,并具有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一部分的第一气流孔,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导油体远离所述顶部组件的一侧,并绕开所述所述第一气流孔。
6.可选地,所述顶部组件还设有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流通道以及所述进液通道连通。
7.可选地,所述顶部组件包括密封件和支架,所述密封件安装到所述油杯内并与所述油杯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到所述密封件内,底端套装到所述底部组件的顶端上;所述支架设有第二气流孔和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密封件设有第三气流孔和进液口,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二气流孔以及所述第三气流孔同轴连通共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进液口分别与所述油杯的内部以及所述进液通道连通。
8.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顶壁以及沿所述顶壁周缘向下凸出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套设在所述底部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气流孔以及所述进液通道均开设于所述顶壁中,所述导油体的顶面抵接于所述顶壁的底面,所述换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导油体和所述顶壁之间。
9.可选地,所述顶壁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孔和进液通道连通的换气槽,所述换气槽在所述导油体的配合下形成所述换气通道。
10.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顶部组件以及所述发热组件的中部,所述进液通道的数量为两个,并相对所述气流通道对称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片状体,包括两个导电部和若干雾化部,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导油体的相对两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若干所述雾化部顺次连接后串接于所述两个导电部之间,并绕开所述第一气流孔。
12.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片状体,包括两个导电部、两个雾化部以及一个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气流孔同轴设置,两个所述雾化部对称连接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两侧,两个所述雾化部远离所述环形连接部的一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导电部。
13.可选地,所述雾化部为s形、折线形或矩形。
14.可选地,所述雾化部的电阻值大于所述导电部的电阻值。
15.可选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安装到所述油杯底端的底座以及从所述底座往顶部组件的方向插入到所述底座的两个电极,所述发热组件被夹持定位于所述顶部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两个所述电极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的两端电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底部组件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底座顶端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伸入所述雾化腔内并将所述雾化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的周缘位置开设有将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分隔部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在所述雾化器的轴向投影覆盖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
17.可选地,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开设于分隔部的两端,两个所述电极分别穿过两个连通孔而与抵接到所述发热体组件两端的底部。
18.可选地,所述收集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
19.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通道,且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同轴设置。
20.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壁以及沿所述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发热组件共同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壁。
21.可选地,所述底壁向所述雾化腔方向凸出延伸有形成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管,所述底壁的顶面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冷凝液的凸起。
22.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内侧对应所述连通孔的位置向中心轴线方向凸出形成有弧面,所述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凹槽。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24.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而在雾化腔中所产生的气溶胶可直接经第一气流孔导出,导出过程无拐角,导出路径短,可减小冷凝液的产生,可避免用户抽吸到冷凝液的现象,并且该种结构供油速度快,雾化面积大,从而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组件的仰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的俯视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俯视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36.主要元件说明:
37.10、油杯;11、吸气口;12、导气管;13、储液腔;
38.20、顶部组件;21、密封件;211、进液口;212、凸条;22、支架;221、进液通道;222、顶壁;223、第一侧壁;224、换气槽;
39.30、发热组件;31、导油体;32、发热体;321、导电部;322、雾化部;323、连接部;324、环形连接部;
40.40、底部组件;41、底座;411、雾化腔;411a、上腔体;411b、下腔体;412、进气通道;413、底壁;414、第二侧壁;415、进气管;416、凸起;417、弧面;418、第二凹槽;42、电极;43、支撑体;431、分隔部;432、收集槽;433、第一凹槽;434、连通孔;
41.50、气流通道;51、第三气流孔;52、第二气流孔;53、第一气流孔;
42.60、换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雾化器及电池杆(未图示),雾化器和电池杆可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电池杆内部设有供电电源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
用于控制供电电源为雾化器进行供电。
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器进行详细说明:
48.请参阅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油杯10和安装到油杯10的雾化组件。
49.油杯10的底端为开口端,顶端设有吸气口11以供用户抽吸。油杯10的顶端内壁在吸气口11的边缘处形成有伸入油杯10内部的导气管12,导气管12的内部与吸气口11连通。导气管12与油杯10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13以储存雾化液。本实施例中,导气管12与油杯10为一体成型的整体。
50.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40、安装到底部组件40顶端的顶部组件20、以及夹持定位在底部组件40与顶部组件20之间的发热组件30,且雾化组件还设有上下贯穿顶部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并与导气管12连通的气流通道50,底部组件40与发热组件30之间形成有与气流通道50连通的雾化腔411,且雾化腔411与底部组件40底部设置的进气通道412连通。
51.顶部组件20安装到油杯10内并与油杯10的内壁密封连接,顶部组件20设有用于将储液腔13内的雾化液提供给发热组件30的进液通道221,当用户通过吸气口11进行抽吸时,手动或自动控制发热组件30发热以将从进液通道221吸收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从而在雾化腔411中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与此同时,雾化器外部空气从进气通道412进入至雾化腔411中并与所产生的气溶胶混合后,依次经过气流通道50和导气管12从而通过吸气口11最终由用户抽吸。
52.结合图5所示,发热组件30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导油体31以及发热体32,导油体31与进液通道221相接,并具有形成气流通道50一部分的第一气流孔53,发热体32设于导油体31远离顶部组件20的一侧,并绕开第一气流孔53。导油体31为采用吸油棉或多孔陶瓷体制成的片状体,因此导油体31内含有大量的微孔结构而具有一定的孔隙率,能够将储液腔13中的雾化液吸入并引导至与发热体32接触的底面上,以使发热体32对所接触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53.其中,发热体32夹持在导油体31和底部组件40之间,通过如此结构,发热体32进行加热雾化时在雾化腔411中所产生的气溶胶可直接经第一气流孔53导出,导出过程无拐角,导出路径短,可减小冷凝液的产生,可避免用户抽吸到冷凝液的现象,并且该种结构供油速度快,雾化面积大,从而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54.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2为片状体,包括两个导电部321和若干雾化部322,两个导电部321分别位于导油体31的相对两端,并分别与底部组件40的两个电极42电连接,以实现由电池杆内部的供电电源给发热体32供电。
55.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2还可以包括一个连接部323,连接部323位于导油体31朝向雾化腔411的一侧且绕过第一气流孔53,雾化部322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导油体31朝向雾化腔411的一侧并分别位于第一气流孔53的两侧,两个雾化部322分别连接到连接部323的两侧,两个导电部321分别连接到两个雾化部322远离连接部的一侧。
56.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雾化部322的形状和尺寸,例如雾化部322可以为s形、折线形或矩形,且雾化部322的电阻值大于导电部321的电阻值,较佳地,雾化部322的电阻值也大于连接部323的电阻值。
57.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体32和导油体31为分体式结构,通过顶部组件
20和底部组件40的夹持进行相互固定,发热体32上也可以弯折形成有嵌入导油体31内或夹持在导油体31侧壁的卡持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32和导油体31也可采用一体烧结形成,或者发热体32通过印刷、涂覆、刻蚀等方式形成到导油体31上。
58.作为发热体32的一个替换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发热体32包括两个导电部321、两个雾化部322以及一个环形连接部324,环形连接部324位于导油体31朝向雾化腔411的一侧且与第一气流孔53同轴设置,两个雾化部322位于导油体31朝向雾化腔411的一侧对称连接于环形连接部324的两侧,两个导电部321分别连接到两个雾化部322远离连接部的一侧。
59.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组件20还设有换气通道60,换气通道60的两端分别与气流通道50以及进液通道221连通,当用户抽吸时,由于储液腔13内的雾化液被发热组件30吸收并加热雾化,而导致储液腔13内部形成负压,外部气体与气溶胶混合后,在经过气流通道50时部分气流通过换气通道60进入储液腔13中,实现换气以平衡储液腔13内外部气压。
6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气流通道50穿过发热组件30,从而缩短换气通道60的路径,减少换气路径中所涉及的零部件数量,有效减少零部件制造公差/组装累计公差对换气系统带来的例如气道堵塞、气道过大等不良问题,提高换气可靠性,提升用户抽吸体验感。
61.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组件20包括密封件21和支架22,密封件21安装到油杯10内并与油杯10内壁密封连接;具体地,密封件21采用硅胶、橡胶等弹性密封材料制成,密封件21的外壁沿其轴向形成有若干环状的凸条212,若干凸条212弹性抵顶到油杯10的开口端内壁,从而实现密封件21与油杯10的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以形成密封的储液腔13。
62.支架22的顶端安装到密封件21内,底端套装到底部组件40的顶端上;支架22设有第二气流孔52和进液通道221,密封件21设有第三气流孔51和进液口211,第三气流孔51与第二气流孔52连通并套接连通于导气管12的下端,进液口211分别与油杯10的内部以及进液通道221连通。通过进液通道221以及进液口211从而使得发热组件30与油杯10的储液腔13连通,使储液腔13内的雾化液可通过进液通道221引导到发热组件30。
63.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支架22包括顶壁222以及沿顶壁222周缘向下凸出延伸的第一侧壁223,第一侧壁223套设在底部组件40的上端;第二气流孔52以及进液通道221均开设于顶壁222中,导油体的顶面抵接于顶壁222的底面,换气通道60形成于导油体和顶壁222之间。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侧壁223通过螺接、插接或卡扣连接固定在底部组件40上,从而将发热组件30夹持固定在顶壁222和底部组件40之间,使雾化组件的组装更加便捷可靠。而导油体为多孔陶瓷体或者吸油棉,其形状与顶壁222大致适配,导油体的周侧与第一侧壁223的内侧面抵接,如此,本实施例通过支架22将发热组件30牢牢的固定在底部组件40上端,并使顶壁222与导油体紧紧贴合以覆盖进液通道221的下端,避免漏油的情况发生。
64.具体地,本实施例换气通道60形成于导油体和顶壁222之间具体为:顶壁222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二气流孔52和进液通道221连通的换气槽224,换气槽224在导油体的配合下形成换气通道60。不仅使支架22的结构更加简洁,且所形成的换气通道60距离气流通道50既短且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60也可设置顶壁222与密封件21之间,即换气槽224可开设于顶壁222的顶面,在密封件21的配合下形成换气通道60。
65.需要说明的是,气流通道50开设于顶部组件20以及发热组件30的中部,进液通道221的数量为两个,并相对气流通道50对称设置。也就是说,发热体的两个雾化部分别与两个进液通道221相互对应,如此结构在保证导油体可顺畅导油的同时,还可保证换气通道60
的路径较短;换气槽22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在实际应用中,换气槽224的数量可根据其截面大小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进液通道221与气流通道50之间均设有两个换气槽224。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底部组件40包括安装到油杯10底端的底座41以及从底座41往顶部组件20的方向插入到底座41的两个电极42,底座41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插入固定在油杯10的开口端内,以使发热组件30被夹持定位于支架22和底座41之间,且发热组件30与底座41之间形成有与气流通道50连通的雾化腔411;发热组件30的发热体设于导油体朝向雾化腔411的一侧,两个电极42的顶端分别与发热体的两端电连接。
67.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底部组件40还包括安装到底座41顶端的支撑体43,支撑体43包括伸入雾化腔411内并将雾化腔411分隔成上腔体411a和下腔体411b的分隔部431,分隔部431的周缘位置开设有将上腔体411a和下腔体411b连通的连通孔434;两个电极42分别穿过两个连通孔434而与抵接到发热体组件两端的底部;分隔部431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收集槽432,收集槽432在雾化器的轴向投影覆盖于气流通道50的横截面。本实施例中的收集槽432用于筹集漏出的雾化液以及回吐气体中的冷凝液,也就是说,气流通道50和进气通道412分别位于分隔部431的上下方,且进气通道412与气流通道50同轴设置,通过该分隔部431可防止冷凝液或者雾化液进入雾化腔411而从进气通道412中流出。较佳地,收集槽43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433,当回吐气体与分隔部431接触后,收集槽432中的第一凹槽433利用毛细吸力吸附回吐气体中的冷凝液。
68.优选地,连通孔434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开设于分隔部431的两端,即两个连通孔434分别与底座41的两个电极孔对应,两个电极42分别穿过两个连通孔434而抵接到发热体上实现电连接。通过该种结构,本实施例在组装雾化组件时,支撑体43、发热组件30以及顶部组件20可依次叠置安装到底座41的顶端,形成一个固定整体,然后再将整体雾化组件组装到油杯10的下端开口内,使组装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69.需要说明的是,连通孔434的孔径大于电极42的直径,即使电极42穿设在连通孔434中,也不影响上腔体411a和下腔体411b之间的连通,即外部空气从进气通道412进入到下腔体411b后,可无碍的通过连通孔434进入到上腔体411a中,从而与气溶胶混合并最终由使用者吸食。
70.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底座41包括底壁413以及沿底壁413周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414,底壁413、第二侧壁414以及发热组件30共同形成雾化腔411,进气通道412开设于底壁413。具体地,支架22的第一侧壁223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套设固定在第二侧壁414的上端,以使顶部组件20、发热组件30以及底部组件40相互固定;而第二侧壁414的外周环形槽,环形槽中嵌设有密封圈,底座41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油杯10的开口端内,并利用该密封圈而实现与油杯10的开口端密封连接。
71.进一步地,底壁413向雾化腔411方向凸出延伸有形成进气通道412的进气管415,底壁413的顶面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冷凝液的凸起416。如此,回吐气体受到分隔部431阻挡分流后分别从两个连通孔434进入到下腔体411b中,然后利用底壁413上的多个凸起416来吸附回吐气体中的冷凝液,同时配合凸伸的进气管415,可避免冷凝液或者雾化液从进气通道412中流出。
72.较佳地,第二侧壁414内侧对应连通孔434的位置向中心轴线方向凸出形成有弧面
417,弧面417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凹槽418。当回吐气体从连通孔434进入到下腔体411b的过程中,可利用弧面417上的若干第二凹槽418来吸附回吐气体中的冷凝液。
7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4.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安装到所述底部组件顶端的顶部组件、以及夹持定位在所述底部组件与所述顶部组件之间的发热组件,并设有上下贯穿所述顶部组件和发热组件的气流通道;所述顶部组件安装到所述油杯内并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部组件设有用于将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发热组件的进液通道,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导油体以及发热体,所述导油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接,并具有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一部分的第一气流孔,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导油体远离所述顶部组件的一侧,并绕开所述第一气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还设有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流通道以及所述进液通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包括密封件和支架,所述密封件安装到所述油杯内并与所述油杯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到所述密封件内,底端套装到所述底部组件的顶端上;所述支架设有第二气流孔和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密封件设有第三气流孔和进液口,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二气流孔以及所述第三气流孔同轴连通共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进液口分别与所述油杯的内部以及所述进液通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顶壁以及沿所述顶壁周缘向下凸出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套设在所述底部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气流孔以及所述进液通道均开设于所述顶壁中,所述导油体的顶面抵接于所述顶壁的底面,所述换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导油体和所述顶壁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孔和进液通道连通的换气槽,所述换气槽在所述导油体的配合下形成所述换气通道。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顶部组件以及所述发热组件的中部,所述进液通道的数量为两个,并相对所述气流通道对称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片状体,包括两个导电部和若干雾化部,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导油体的相对两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若干所述雾化部顺次连接后串接于所述两个导电部之间,并绕开所述第一气流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片状体,包括两个导电部、两个雾化部以及一个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气流孔同轴设置,两个所述雾化部对称连接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两侧,两个所述雾化部远离所述环形连接部的一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导电部。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为s形、折线形或矩形。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的电阻值大于所述导电部的电阻值。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安装到所述油杯底端的底座以及从所述底座往顶部组件的方向插入到所述底座的两个电极,所述发热组件被夹持定位于所述顶部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两个所述电极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的两端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底座顶端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伸入所述雾化腔内并将所述雾化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的周缘位置开设有将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分隔部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在所述雾化器的轴向投影覆盖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开设于分隔部的两端,两个所述电极分别穿过两个连通孔而与抵接到所述发热体组件两端的底部。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通道,且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同轴设置。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壁以及沿所述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发热组件共同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壁。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向所述雾化腔方向凸出延伸有形成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管,所述底壁的顶面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冷凝液的凸起。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内侧对应所述连通孔的位置向中心轴线方向凸出形成有弧面,所述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凹槽。19.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雾化器包括油杯和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安装到底部组件顶端的顶部组件、以及夹持定位在底部组件与顶部组件之间的发热组件,并设有上下贯穿顶部组件和发热组件的气流通道;顶部组件安装到油杯内并与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顶部组件设有用于将油杯内的雾化液提供给发热组件的进液通道,发热组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导油体以及发热体,导油体与进液通道相接,并具有形成气流通道一部分的第一气流孔,发热体设于导油体远离顶部组件的一侧,并绕开第一气流孔。本实用新型可减小冷凝液的产生,可避免用户抽吸到冷凝液的现象,并且该种结构供油速度快,雾化面积大,从而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有较佳的抽吸体验。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别海涛 张海波 翟公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16

技术公布日:

2022/8/26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44662-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7 14:45:5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