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3 18:05:41 0条评论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中的排气组件是压缩机关键零部件。低压气体从泵体吸气孔吸入,经过压缩达到排气压力后从排气孔排出。在泵体未完成压缩时,排气结构要封闭泵体,避免泄压导致压缩机冷量低;在泵体完成压缩后,要快速排出高压气体。现有压缩机的排气结构由具有弹性的排气阀片和刚性挡板组成,它们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压缩机的泵体上,在高压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气阀片在排气挡板和泵体机体之间反复剧烈碰撞,易造成排气阀片的疲劳断裂和噪声振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高压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气阀片在排气挡板和泵体机体之间反复剧烈碰撞,易造成排气阀片的断裂的缺陷。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其包括:
5.泵体和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阀体单元,所述阀体单元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运动,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泵体上,所述主体具有中空空腔,所述中空空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泵体具有排气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排气孔相对,所述阀体单元只能沿所述排气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排气孔打开或关闭,且,当所述阀体单元打开所述排气孔时,所述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能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然后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单元包括弹性件和阀片,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另一端连接所述阀片,且,所述弹性件、所述阀片位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排气孔之间,所述阀片能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排气孔之间运动。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能完全容纳所述阀体单元,且,所述阀体单元完全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运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当所述阀体单元打开所述排气孔时,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气体能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排出所述主体外。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上还具有两个泄压孔,一个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排气孔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排气孔的另一侧,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凹槽,三个所述第一凹槽与两个所述泄压孔、所述排气孔一一相对。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阀体单元的一端相卡接,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相对于所述排气孔靠近所述凹槽底部处。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横向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横向截面的面积,所述阀
体单元的一端位于所述二凹槽内,且,所述阀体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沉槽,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沉槽的底部,当所述阀体单元关闭所述排气孔时,所述阀体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沉槽内,且,至少部分所述阀体单元与所述沉槽间隙配合。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盲孔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连接孔一一相对,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壁相连接。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泵体相接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使所述主体和所述泵体相密封。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阀体单元,所述阀体单元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运动,所述阀体单元只能沿所述排气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排气孔打开过关闭,在阀体单元受排气压力反复闭合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避免阀片与主体之间的剧烈碰撞产生的噪声振动,同时又可以避免排气阀片受到冲击后疲劳断裂,增加了压缩机零件的可靠度,增长了压缩机使用寿命,避免了故障的发生,通过第一凹槽对阀体单元的运动进行限位,限制了阀体单元的周向运动,保证阀体单元的运动轨迹,不偏离第一凹槽的中心,所述中空空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还能对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起到消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结构的剖视结构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结构的仰视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结构中静盘的剖视结构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结构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表示为:
22.1、主体;101、第一凹槽;102、固定部;103、第一通孔;104、第二通孔;105、密封槽;2、泵体;201、泄压孔;202、排气孔;203、沉槽;204、连接孔;205、回油孔;206、吸气孔;3、连接件;4、阀体单元;401、弹性件;402、阀片;5、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泵体2和主体1,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阀体单元4,所述阀体单元4能在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运动,所述主体1设置在所述泵体2上,所述主体1具有中空空腔,所述中空空腔与所述第一凹槽101相连通,所述泵体2具有排气孔202,所述第一凹槽101与所述排气孔202相对,所述阀体单元4只能沿所述排气孔20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排气孔202打开或关闭,且,当所述阀体单元4打开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排气孔202排出的气体能进入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然后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该技术方案中,参见
图1所示,泵体2上还具有回油孔205和吸气孔206,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阀体单元4,所述阀体单元4能在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运动,所述阀体单元4只能沿所述排气孔20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排气孔202打开过关闭,在阀体单元4受排气压力反复闭合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避免阀片与主体之间的剧烈碰撞产生的噪声振动,同时又可以避免排气阀片受到冲击后疲劳断裂,增加了压缩机零件的可靠度,增长了压缩机使用寿命,避免了故障的发生,通过第一凹槽101对阀体单元4的运动进行限位,限制了阀体单元4的周向运动,保证阀体单元4的运动轨迹,不偏离第一凹槽101的中心,所述中空空腔与所述第一凹槽101相连通,还能对排气孔202排出的气体起到消音的作用。同时,使用主体1将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与回油低压腔阻隔开,回油低压腔作为储油腔,起到回油的储存和油路的循环,排气结构还实现了储油腔功能,以此完成润滑油在泵体内的循环和动静盘的润滑,从而节省了储油空间,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性能和使用寿命。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5所示,所述阀体单元4包括弹性件401和阀片402,所述弹性件401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1,另一端连接所述阀片402,且,所述弹性件401、所述阀片402位于所述主体1与所述排气孔202之间,所述阀片402能在所述主体1与所述排气孔202之间运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401、所述阀片402位于所述主体1与所述排气孔202之间,所述阀片402能在所述主体1与所述排气孔202之间运动,避免阀片402受到冲击后疲劳断裂,在阀片402被高压气体反复高频冲击的过程中,弹性件401的缓冲了阀片402所受的冲击力,同时也避免了阀片402与主体1的碰撞产生的噪音与振动。
25.优选的,弹性件401采用弹簧,弹簧满足:
26.弹簧初始张力f2应满足f2=p1×
s,其中p1为排气孔202的排气压力,s为排气孔202的横向截面的面积;
27.弹簧压缩长度h应满足f2=p-(k
×
f),其中p为弹簧的最大负荷,k为弹簧拉力系数;
28.弹簧拉力系数其中g为弹簧材料的钢性模数,d为弹簧线径,dm为弹簧中径,nc为弹簧有效圈数。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01能完全容纳所述阀体单元4,且,所述阀体单元4完全能在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运动,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4,当所述阀体单元4打开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的气体能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04排出所述主体1外。该技术方案中,当所述阀体单元4打开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的气体能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中空空腔为第一凹槽101内的气体提供聚集空间,最终从第二通孔104排出。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所述泵体2上还具有两个泄压孔201,一个所述泄压孔201位于所述排气孔202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泄压孔201位于所述排气孔202的另一侧,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凹槽101,三个所述第一凹槽101与两个所述泄压孔201、所述排气孔202一一相对。该技术方案中,泵体2上还设置有两个泄压孔201,当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吸气压力时,压缩机在压缩过程中无法排气导致出现过压缩,导致功耗增加,影响整机能效,此时,高压气体可推开与泄压孔201相对的阀体单元4,完成泄压,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泄压孔具有防过压缩功能,提高低负载工况性能。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固定部102,所述固定部102与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相卡接,所述固定部10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相对于所述排气孔202靠近所述凹槽101底部处。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固定部102与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相卡接,限制阀体单元4在周向的活动,避免了工作时阀体单元4偏离路线然后导致阀片受力不均匀的风险。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102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1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凹槽101的横向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横向截面的面积,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位于所述二凹槽内,且,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该技术方案中,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限制阀体单元4在周向的运动,使阀体单元4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凹槽101的中心线始终保持一致,实现避免排气阀片与排气罩之间的剧烈碰撞产生的噪声振动,同时又可以避免排气阀片受到冲击后疲劳断裂,优选的,固定部102采用台阶结构,弹簧的直径比第一凹槽101的直径小,因此在工作时有偏离路线然后导致阀片受力不均匀的风险,所以在第一凹槽101底端设置与弹簧一端过盈配合的台阶,目的就是固定弹簧,限制弹簧在周向的活动。再者,台阶高度相对第一凹槽101长度较小,直径不变。第一凹槽101内设计有台阶,与弹簧过盈配合,限制了弹簧的周向运动,进而保证弹簧运动过程中不偏离第一凹槽101的中心。其次,阀片402与弹簧固连且它们的运动中心重合,因此弹簧阀片的运动中心与弹簧的运动中心重合。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所述泵体2上设置有沉槽203,所述排气孔202设置在所述沉槽203的底部,当所述阀体单元4关闭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阀体单元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沉槽203内,且,至少部分所述阀体单元4与所述沉槽203间隙配合。该技术方案中,当排气孔202排气完成后,至少部分阀体单元4回到静盘沉槽203,阀体单元4的压紧排气孔202,防止高压气体未达到排气压力泄压,造成压缩机制冷量降低。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泵体2,所述泵体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204,所述连接孔204为盲孔结构,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03,所述第一连通孔103与所述连接孔204一一相对,所述连接件3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03与所述连接孔204的内周壁相连接。具体的,所述主体1具有与所述泵体2相接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105,所述密封槽105内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能使所述主体1和所述泵体2相密封。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孔204、连接件3、第一连通孔103可采用螺纹孔和螺钉,密封件5可采用橡胶密封圈,通过密封槽105与密封件5,对主体1与泵体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主体1的稳固性,防止主体1内的高压气体泄漏,确保排出的高压气体只能从主体1的第二通孔104进入压缩机的机头盖,进而从机头盖的排气孔202进入压缩机外的循环系统中。
35.当本发明压缩机排气结构应用于涡旋压缩机中时,涡旋压缩机的核心零部件是泵体,泵体由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组成。压缩机运转时,动涡旋盘在静涡旋盘内运转,将吸入泵体内的气体压缩成高压状态,当气体进入静涡旋盘排气腔并达到排气压力p1时,从静涡旋盘的排气孔202排出。静涡旋盘设计有一个排气孔202和两个泄压孔201,它们的位置与孔径与涡旋压缩机的排量有关。将三个阀体单元4的下端分别置于静盘的排气孔202和泄压孔201上,为保证排气阀片402被排气压力顶开后恢复还能盖住排气孔202和泄压孔201,且要求阀体单元4反复压缩运动时不移位,在排气孔202和泄压孔201顶部设计有放置排气阀片
402的沉槽203,排气阀片402与沉槽203间隙配合。阀体单元4的上端设计有压紧固定的主体1,首先主体1有三个第一凹槽101,既限制了弹性件401反复压缩的运动空间,又保证了排气阀片402的位置始终处于排气孔202和泄压孔201的上方。主体1的顶部设计有固定部102,用来阀体单元4,保证阀体单元4的中心始终与第一凹槽保持一致,以此来确定阀体单元4的运动路线。主体1的底部设计有一圈密封槽105,用来放置密封件5,通过连接件3固定紧压主体1的密封槽105内的密封件5,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排气罩内的高压气体泄漏,确保排出的高压气体只能从主体1的第二通孔104进入压缩机的机头盖,进而从机头盖的排气孔202进入压缩机外的循环系统中。
36.低压气体从静涡旋盘的吸气孔206进入吸气腔,动涡旋盘转动,将吸入低压气体逐渐由外腔室向内压缩至静涡旋盘的中心腔室,当中心腔室内的高压气体达到排气压力p1时,高压气体里克服蓄力弹性件401的初始力f2向上顶开排气阀片402,此时弹簧阀片4处于打开状态,高压气体从排气孔202排出进入排气罩1的内腔。当排气阀片402被高压气体顶开时,因弹性件401的缓冲作用,避免排气阀片402拍打排气罩1顶端,减少排气端的振动噪音。同时,排气阀片402受到的排气冲击力减小,大大延长了排气阀片402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排气阀片402的疲劳断裂可能性,避免了故障的发生。当排气完成后,排气阀片402回到静盘沉槽203,蓄力弹簧的初始力压紧排气阀片402,防止高压气体未达到排气压力p1泄压,造成压缩机制冷量降低。然后,高压气体聚集在排气罩1中,从第二通孔104进入压缩机机头盖的油气分离结构内,被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可以储存入机头盖与排气罩1形成的空腔内,通过回油孔205流入泵体内,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增加了泵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性能。
3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2)和主体(1),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阀体单元(4),所述阀体单元(4)能在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运动,所述主体(1)设置在所述泵体(2)上,所述主体(1)具有中空空腔,所述中空空腔与所述第一凹槽(101)相连通,所述泵体(2)具有排气孔(202),所述第一凹槽(101)与所述排气孔(202)相对,所述阀体单元(4)只能沿所述排气孔(20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排气孔(202)打开或关闭,且,当所述阀体单元(4)打开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排气孔(202)排出的气体能进入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然后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单元(4)包括弹性件(401)和阀片(402),所述弹性件(401)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1),另一端连接所述阀片(402),且,所述弹性件(401)、所述阀片(402)位于所述主体(1)与所述排气孔(202)之间,所述阀片(402)能在所述主体(1)与所述排气孔(202)之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1)能完全容纳所述阀体单元(4),且,所述阀体单元(4)完全能在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运动,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4),当所述阀体单元(4)打开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的气体能进入所述中空空腔中,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04)排出所述主体(1)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上还具有两个泄压孔(201),一个所述泄压孔(201)位于所述排气孔(202)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泄压孔(201)位于所述排气孔(202)的另一侧,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凹槽(101),三个所述第一凹槽(101)与两个所述泄压孔(201)、所述排气孔(202)一一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固定部(102),所述固定部(102)与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相卡接,所述固定部(10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相对于所述排气孔(202)靠近所述凹槽(101)底部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2)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1)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凹槽(101)的横向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横向截面的面积,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位于所述二凹槽内,且,所述阀体单元(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上设置有沉槽(203),所述排气孔(202)设置在所述沉槽(203)的底部,当所述阀体单元(4)关闭所述排气孔(202)时,所述阀体单元(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沉槽(203)内,且,至少部分所述阀体单元(4)与所述沉槽(203)间隙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泵体(2),所述泵体(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204),所述连接孔(204)为盲孔结构,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03),所述第一连通孔(103)与所述连接孔(204)一一相对,所述连接件(3)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03)与所述连接孔(204)的内周壁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具有与所述泵体(2)相接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105),所述密封槽(105)内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能使所述主体(1)和所述泵体(2)相密封。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其中,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泵体和主体,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阀体单元,阀体单元能在第一凹槽内运动,主体设置在泵体上,主体具有中空空腔,中空空腔与第一凹槽相连通,泵体具有排气孔,第一凹槽与排气孔相对,阀体单元只能沿排气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排气孔打开或关闭,且,当阀体单元打开排气孔时,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能进入第一凹槽内,然后进入中空空腔中。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高压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气阀片在排气挡板和泵体机体之间反复剧烈碰撞,易造成排气阀片的断裂的缺陷。片的断裂的缺陷。片的断裂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

教柳 韦衍 高照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17571-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05 23:01:2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