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9 13:54:36 0条评论

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混凝土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


背景技术:



2.钢管混凝土支架是在钢管外壳内填装混凝土组成的现代构件,其借助钢管壳的约束力使得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得夹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内填混凝土与钢管管壳共同承受轴向压力,其应用于高层楼房建筑、拱桥、公路立交桥、地铁车站等。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钢管混凝土支架通常不会区分软岩和普通岩进行使用,而软岩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岩石力学介质,对软岩进行支撑时支架难以贴合软岩内部,导致支架的支撑效果较差,同时钢管混凝土支架在软岩内部进行安装时较为不便。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以解决现在的支架与软岩贴合较差和支架在软岩内部安装不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所述第一支撑竖杆顶部固定有第二支撑顶杆,所述第二支撑竖杆顶部固定有第一支撑顶杆,所述第一支撑顶杆和第二支撑顶杆顶部均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一侧顶部的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中部固定有支撑环,所述转动杆一侧活动套接有限位插杆,所述支撑底板两侧均贯穿滑动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支撑底板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支撑底板另一端固定有卡块。
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限位插杆位于第二放置槽中部,所述限位插杆靠近转动杆一端的直径值小于限位插杆另一端的直径值,所述限位插杆中部的直径值等于第二放置槽的直径值。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顶杆和第二支撑顶杆均呈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顶杆靠近第二支撑顶杆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支撑顶杆靠近第一支撑顶杆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块和卡槽配套使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槽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放置槽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放置槽呈水平等距排布,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部宽度值与第一支撑竖杆的宽度值相
适配,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的宽度值等于第二支撑竖杆的宽度值。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相反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直径值等于限位螺栓的直径值。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竖直截面呈u型是,所述支撑环位于支撑座中部,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座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顶杆和第二支撑顶杆顶部呈等距排布。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块和卡块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块和卡块配套使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支撑环进行转动,支撑环顶部的位置进行改变,在支撑环触碰顶部软岩时,将限位插杆敲打进入转动杆内部,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杆继续进行转动,支架支撑位置可以改变,多个支撑环位于第一支撑顶杆和第二支撑顶杆顶部对软岩顶部进行支撑,增加支架与软岩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支架与软岩贴合位置增加提高支撑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限位螺栓与螺纹孔进行连接,进而对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进行限位,第二连接块与卡块进行连接相互卡接,将相邻的两个支撑底板进行连接,从而达到安装拆卸便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杆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杆处示意图。
2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2.1、支撑底板;2、第一放置槽;3、限位螺栓;4、第一支撑竖杆;5、第二支撑竖杆;6、第一支撑顶杆;7、第二支撑顶杆;8、第一连接块;9、卡槽;10、螺纹孔;11、支撑座;12、转动杆;13、支撑环;14、限位插杆;15、第二放置槽;16、第二连接块;1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顶部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第一支撑竖杆4顶部固定有第二支撑顶杆7,第二支撑竖杆5顶部固定有第一支撑顶杆6,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顶部均固定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一侧顶部的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中部固定有支撑环13,转动杆12一侧活动套接有限位插杆14,支撑底板1两侧均贯穿滑动连接有限位螺栓3,支撑底板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放置槽2,支撑底板1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16,支撑底板1另一端固定有卡块17。
29.其中,转动杆12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5,限位插杆14位于第二放置槽15中部,限位插杆14靠近转动杆12一端的直径值小于限位插杆14另一端的直径值,限位插杆14中部的直径值等于第二放置槽15的直径值,使得转动杆12可以进行转动,带动支撑环13进行转动,支撑环13为偏心状安装,转动杆12带动支撑环13转动时,支撑环13顶部的位置进行改变,在支撑环13触碰顶部软岩时,将限位插杆14敲打进入转动杆12内部,使得转动杆12外壁向外进行扩张挤压支撑座11,对转动杆12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杆12继续进行转动。
30.其中,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均呈弧形状,第一支撑顶杆6靠近第二支撑顶杆7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8,第二支撑顶杆7靠近第一支撑顶杆6一端开设有卡槽9,第一连接块8和卡槽9配套使用,通过将第一连接块8插入卡槽9中,将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进行连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31.其中,第一放置槽2设置有两组,每组第一放置槽2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放置槽2呈水平等距排布,第一放置槽2的内部宽度值与第一支撑竖杆4的宽度值相适配,第一支撑竖杆4的宽度值等于第二支撑竖杆5的宽度值,使得多个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均可以插入支撑底板1顶部,增大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与底部软岩的接触面积,防止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底部压强过大插入软岩内部。
32.其中,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相反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10,螺纹孔10的直径值等于限位螺栓3的直径值,通过将限位螺栓3与螺纹孔10进行连接,进而对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安装后进行移动。
33.其中,支撑座11的竖直截面呈u型是,支撑环13位于支撑座11中部,支撑座11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座11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顶部呈等距排布,多个支撑环13位于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顶部对软岩顶部进行支撑,增加支架与软岩内壁的接触面积。
34.其中,第二连接块16和卡块17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连接块16和卡块17配套使用,第二连接块16可以与卡块17进行连接相互卡接,从而将相邻的两个支撑底板1进行连接。
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6.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相邻的两个支撑底板1进行连接,将第二连接块16与卡块17进行连接相互卡接,在将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插入支撑底板1顶部,通过将限位螺栓3与螺纹孔10进行连接,进而对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进行限位,将第一连接
块8插入卡槽9中,将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进行连接,然后转动转动杆12,带动支撑环13进行转动,支撑环13为偏心状安装,转动杆12带动支撑环13转动时,支撑环13顶部的位置进行改变,在支撑环13触碰顶部软岩时,将限位插杆14敲打进入转动杆12内部,使得转动杆12外壁向外进行扩张挤压支撑座11,对转动杆12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杆12继续进行转动,多个支撑环13位于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顶部对软岩顶部进行支撑即可。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包括支撑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顶部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所述第一支撑竖杆(4)顶部固定有第二支撑顶杆(7),所述第二支撑竖杆(5)顶部固定有第一支撑顶杆(6),所述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顶部均固定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一侧顶部的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中部固定有支撑环(13),所述转动杆(12)一侧活动套接有限位插杆(14),所述支撑底板(1)两侧均贯穿滑动连接有限位螺栓(3),所述支撑底板(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放置槽(2),所述支撑底板(1)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16),所述支撑底板(1)另一端固定有卡块(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2)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5),所述限位插杆(14)位于第二放置槽(15)中部,所述限位插杆(14)靠近转动杆(12)一端的直径值小于限位插杆(14)另一端的直径值,所述限位插杆(14)中部的直径值等于第二放置槽(15)的直径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均呈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顶杆(6)靠近第二支撑顶杆(7)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8),所述第二支撑顶杆(7)靠近第一支撑顶杆(6)一端开设有卡槽(9),所述第一连接块(8)和卡槽(9)配套使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2)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放置槽(2)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放置槽(2)呈水平等距排布,所述第一放置槽(2)的内部宽度值与第一支撑竖杆(4)的宽度值相适配,所述第一支撑竖杆(4)的宽度值等于第二支撑竖杆(5)的宽度值。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4)和第二支撑竖杆(5)相反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的直径值等于限位螺栓(3)的直径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的竖直截面呈u型,所述支撑环(13)位于支撑座(11)中部,所述支撑座(1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座(11)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顶杆(6)和第二支撑顶杆(7)顶部呈等距排布。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16)和卡块(17)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块(16)和卡块(17)配套使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部软岩支护用钢管混凝土支架,涉及钢管混凝土支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所述第一支撑竖杆顶部固定有第二支撑顶杆,所述第二支撑竖杆顶部固定有第一支撑顶杆。本装置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支撑环进行转动,支撑环顶部的位置进行改变,在支撑环触碰顶部软岩时,将限位插杆敲打进入转动杆内部,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杆继续进行转动,支架支撑位置可以改变,多个支撑环位于第一支撑顶杆和第二支撑顶杆顶部对软岩顶部进行支撑,增加支架与软岩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支架与软岩贴合位置增加提高支撑效果。加提高支撑效果。加提高支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吴京山 朱绪文 郅铭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深博巷道支护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13095-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04 04:56:1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