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义理
  • 中华传统道德中的义利之辨
     中华传统道德中的义利之辨义利之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义利关系的辩争。义指封建道德,利指利益、功利。儒家先义后利、义重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梁惠王上》:“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西汉董仲舒主张“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道不急其功"。(《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墨家义利并重,《墨经上》:“义,利也。”宋以后反理学思想也持此说,明清之际的颜元强
    时间:2023-06-07  热度:4℃
  • 说文解道|用甲骨文和《易经》追溯儒的起源和真义(三)
    说文解道|用甲骨文和《易经》追溯儒的起源和真义(三)一、汉字字形研究的“三通原则”继续来看一组结构中含“大”的甲骨文字例,这些“大”也是指代“大人”。因此,这些字例与甲骨文“儒”字密切相关,研究这些字例,也可以增加对“儒”的进一步理解。这一组字例为:交、黄、寅、矢。这四个字的现代字形以及字义,让它们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甲骨字形却显示,它们是同源的,甚至字形相通,为同一个字。目前的古文字学
    时间:2023-06-07  热度:5℃
  • 钱穆《论语新解》
    钱穆《论语新解》  序《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着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注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  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以前人读《论语》,大率必读此书
    时间:2023-05-31  热度:26℃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