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易水送别

更新时间:2025-02-25 11:42:39 阅读: 评论:0

周润发经典电影-u盘病毒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优先租赁权)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

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

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

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

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

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

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

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

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

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

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

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

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

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

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

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

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

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

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

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

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

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

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

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

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

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

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

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

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

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

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

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

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

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

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

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

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

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

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

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

“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

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

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

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

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

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

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

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

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

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

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

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

展开拓了道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3:5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872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易水送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易水送别.pdf

上一篇:汤婆子
下一篇:伤残等级鉴定
标签:易水送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