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地理中国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25 22:03:59 阅读: 评论:0

win732位和64位的区别-电脑耳机没声音怎么设置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性启蒙)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观后感范文精选

《地理中国》观后感范文篇一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

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

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

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

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

大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相对应的。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

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

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

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

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

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

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

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

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

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

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

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

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带的地理分界线。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

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

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

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

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

性。

《地理中国》观后感范文篇二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

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

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精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

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

“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

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

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

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

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

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

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有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

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

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

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

客交流,成为朋友。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5:0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617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理中国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理中国观后感.pdf

下一篇:通用评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