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本质论
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
达(俄)列夫托尔斯
泰
影响:他看出情感在艺术中的重
要性并加以强调,在理论上是有
价值的。
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
现(意大利)克罗齐
(英国)科林伍德
影响: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
学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
欲望的表现(奥地利)
佛洛依德(瑞士)荣格
影响:对本世纪西方现当代美学
和美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4.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古希腊)
柏拉图(德国)黑格尔
影响:他们在认识论上大前提是
错误的,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却
不乏正确的见解。
5.有意味形式说:一切视觉艺术
的共同性质(英)克莱
夫贝尔、罗杰佛莱
影响:开创了视觉艺术领域中
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
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
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
形式(德)恩斯特·卡
西尔(美)苏珊·朗格
影响:这是西方论美学对包括美
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符号
论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开拓了一
个新的艺术研究体系,提出来富
有启发性的见解。
美术与政治关系
一个方面;政治对于美术有
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
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互相影响
的关系,不是决定于被决定的关
系。
另一方面:政治与美术虽
然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
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
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经
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
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
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
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美术
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美
术严加约束,把美术当成吹捧和
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美
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无
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
外美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宗
教和美术的关系式在上层建筑
领域内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互相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
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美术的认识世界方式
美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
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
活的方式,是运用视觉形象进行
的创造性想想活动,认识的重点
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
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视觉形式
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
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
特殊之中表现普遍。美术也掌握
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
真理,即艺术的美。所以,美术
的认识内容,则要求真实性,要
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
会生活。这就是美术的认识本
质。
美术的基本特征
视觉形象是美术的基本特
征,美术的视觉形象都是具体
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
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美术的
视觉形象又不能仅仅是它的感
性形式或感性因素,它还必须以
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
性内容,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
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视觉形象是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二章:创作论
美术家的主体意识
所谓的主体意识,即是美
术家对自己的艺术创作中的作
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
己作为创作的主体的角色在整
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
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中的
主宰位置的确认。
明确和肯定美术家在创作
中的主体地位,是树立主体意识
的前提。主体意识的确立固然关
系到美术家艺术意志的最终体
现,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个人的意
志可以因此无限的膨胀。美术家
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其根本目
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
志得到充分的表达。
.美术家的修养
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
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
深厚的修养。美术家之所以不同
于一般的精神产品创造者,不是
因为他生就的才能,而正是因为
它具有将普通人眼里原始的物
质材料和简单的美术元素创造
成可供审美享受的艺术作品的
本领,这种本领是他全部的修养
的结晶,而这种本领的高低则是
由其修养的深浅所决定的。
构思活动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
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
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
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
第一,从对生活的观察、
体验到美的发现;
第二,内心视象的酝酿和
孕育;
第三,审美意象的形成。
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直觉、情
操、灵感等)
1.直觉
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
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
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
它在美术创作中起到着重要的
作用。
2.记忆
记忆是在脑中保持映像的
心理形式,他表现为人对曾经感
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
持和再现。记忆有许多种类,其
中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
3联想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
一种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
基础上发生的,它具体表现在感
觉、知觉、表象、情绪、情感等
心理映像的互相联系中。
4.理解
理解即是了解、领会,是
通过揭晓事物间联系而把握新
事物的心理过程。
5.情感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
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
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
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
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
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做
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
6.情操
情操是以某一类食物为
中心的一种有组织的复杂的感
情倾向,是情感与操守的结合统
一,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一种坚
定的认识。
7.灵感
灵感是在思维过程中,在
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
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
形象思维活动及其基本过程
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
一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应该是形
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
合乎逻辑的思维。因此,其特征
有:1形象性。2逻辑性。3情感
性。4想象性。也就是它的根本
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形
象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因
此,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
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
象。
基本过程公式:表象(视
觉印象)——形象的概念(内心
视象)——审美意象
美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的创
作方法等)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
它作为艺术思想来看,它的基本
原则即是强调美术反映现实的
社会生活,亦即认为美术是对现
实的一种审美认识的表现,是对
社会生活做形象的、真实的、典
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
造型手段将这种认识所得到的
审美意象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2.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所谓古典主义,是欧洲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
生的一种创作方式或艺术思想。
它的主要原则是,要求美术创作
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强调复
古,主张模仿古代希腊、罗马的
艺术风格,甚至采用古代题材来
表现美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在创作上有许多严格的规定和
“法则”。
3.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艺术
思潮和创作方法,产生于19世
纪的法国,后来波及欧洲各国。
他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现象的真
实,不要求典型化,以生物学和
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社会
和人。
4.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
样,是人类美术发展史上最有影
响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他的基
本原则是,按照理想中认为应该
如此的样子来描绘生活,即理想
地描写对象或描写理想化的对
象。
5.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西方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
以来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的统
称,他们的大多数比较重视表
现,重视美术自身的艺术语言,
又比较忽视现实,忽视理性,反
对再现、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题材、主
题等)
题材
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
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
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
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
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
主题
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
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
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
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
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
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美术作品中的意义
从意义的角度考察美术作
品的内容,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题材,而且可
以在更宽广的意义上把握作品
内容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之间
的关系。
.美术内容与形式的概念及其关
系
1从创作角度看内容与形
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既是互相对立、互相
区别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互相
制约、互相渗透的有机统一体。
简而言之,它们的关系式对立统
一的关系。
2从接受角度看美术的内
容与形式的关系
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在接受
活动中的表现方式不同于再创
作过程中的表现方式。这是因
为,在创作中,内容与形式作为
一个统一体,都是一步一步地在
探索的过程之中逐渐明确、深
化,最后达到完整统一的。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风格等)
意境
所谓的“意境”,首先就是情与
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观念
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在
美术作品中,意境是通过客观物
象来表达的。作为一个美学概
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
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
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
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风格
“风格”是一个从整体即各部分
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
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
格调
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
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
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品味
美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雅俗之
分,也有不同品味之别。品味则
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
和等级的范畴。
美术作品的商业属性
为了弄清楚美术作品是否也属
于商品,或者说具有商品属性,
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商
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观点看,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
动产品,美术作品就是劳动产
品,因为它必须付出艺术家艰苦
的劳动。
三
中、西感知方式
中国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以
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则。
西方审美意识以视、听觉
作为感知方式的依据。
儒家的美术价值
儒家由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
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其宇宙观
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文化的
正道。
1.“中和”之美
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
和”之美
2.“雄健”与“充实”
儒家美学价值环绕着现实政治
和父权体制展开,它必然要求一
种与父权体制的威仪和庄重相
应的“雄健”、“充实”之美。充
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
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
知之之谓神。
3.“不忍人之心”与“宇宙
心灵”
儒家美学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
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
关怀一切存在的雨后心灵。
中国画论相关著名文章及论句。
代表人物,观点,对后世的影响。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今
天下奇峰打草稿”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
——张璪名言,见载于张彦远的
《历代名画记》。
观点:全面而概括的反映
了艺术创作者与外界客观事物
之间的辩证关系。
影响:历代的艺术家和艺
术批评家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
发展了这一理论。南朝姚最曾
《续画品》说过:“心师造化”
的主张。
搜尽奇峰打草稿:清代—
—画家石涛《话语录·山川章》
提及。
观点:明确了艺术创作需
要艺术家从事大量、艰苦、认真
和深入的艺术实践,全面了解他
所要表现的对象的各个方面的
形态。
影响:是中国绘画理论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是历代画论
有关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
绘画思想的继承与总结,在中居
然物象如何转变的艺术形象这
一问题上,提出了具有系统性和
代表意义的创作方法。五代——
荆浩在《笔法记》中就有“凡数
万本,方如其身”的论述。
西方艺术理论中主要范畴与命
题(情感与形式等)
1.再现与表现;再现与
表现是关于艺术创作
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
一对最重要、最基本
的范畴。
2.具象与抽象:具象与
抽象是关于艺术欣赏
也即审美中的一对基
本范畴。
3.情感与形式:情感与
形式也是艺术理论中
的基本范畴。
4.理性与非理想:理性
与非理想在艺术中也
是一对重要的范畴。
5.有没与崇高:优雅与
崇高是关于主体与客
体审美关系中一对基
本范畴。
6.主观与客观:主观与
客观是关于本质在肢
体观念上的反映的一
对范畴。
7.摹仿论:摹仿首先把
艺术摆在和自然(客
观)的关系上。
8.表现论:艺术它属于
表现的一个内容,表
现是艺术与创作者的
一种关系,艺术品是
通过表现而使创作者
的情感物化的产品,
那么艺术的高下、好
坏完全取决于创作者
心理情绪质量。
9.形式论:以视觉特征
的形式确立艺术为艺
术的本质。后期艺术
为艺术本质的前提触
犯把握艺术的客观物
质性,从而确立起媒
介的价值,突出媒介
原生状态的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2:0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543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美术概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美术概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