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饰、体型、姿态
等实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一、外貌描写的二种基本写作技法
(一)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以果写因法
就是我们刻画的是一种结果,通过这个结果,寻找原因,就能塑造人物的形象。
例如:她的周身上下不见一个泥点,就连领扣也整理的整整齐齐。
作者刻画的内容仅仅一种结果,仔细一分析,为什么她身上的衣服会是这样呢?显
然,她是经常洗衣服,每次出门都认真的烫熨、整理衣服,最终我们得出一个根本原因
——这个人是一个勤劳、干净整洁的人。
在写作实践中,作者要明白,我们只写“果”,不写“因”。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
间,让读者根据这个结果去分析、寻找原因,最终让读者明白,我们的外貌描写要塑造
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再如:
(1)他的眼神总是呆呆的,像一口干枯了多年的老井。(要塑造的是一个完全丧失
信心、麻木、绝望的人)
(2)一张六七十岁的面孔,始终带着孩子般天真的笑容。(要塑造的是一个开朗、
乐观、富有童心的形象)
(3)她的衣服上,补丁摞着补丁,但每块补丁都缝补的方方正正,一丝不苟。(要
塑造的是一个穷困、刚强、整洁的人物形象)
(二)以外貌特定的形,象征人物的某种内在形象
一个人形体肥胖、面部浑圆、嘴唇肥厚,就会给人憨厚的印象;一个人尖嘴猴腮,
高颧骨、薄嘴唇,就会给我们尖酸、刻薄、刁钻、邪恶的印象。在外貌描写中,我们经
常借助人物身形,器官的独特外形或状态,来象征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就是这种象征法。
例如:他身材高大,笔挺,没有一丝驼背。头发根根上指,仿佛是一截截笔直的铁
丝。高挺的鼻子,勾画出面部刀削般的轮廓。
抓住人物身形的高大、正直;头发的正直;鼻子的正直,象征人物性格的正直,塑
造一个正直的人物形象。
再如:那张面孔,只要见一次就会让人过目不忘。弯弯的眉毛、弯弯的眼睛、一笑
就会弯弯翘起的嘴角,似乎没一丝肌肉,每一丝神情,都是柔软的、温暖的。
抓住人物眉毛、眼睛、嘴形、肌肉、神情最突出的“弯弯”这个形态,象征人物热
情、善良、和蔼的秉性,塑造一个阳光人物形象。
二、常见病例及修改
病例1、进来一位青年教师,头上长着头发,戴着一幅眼镜,上身穿着一件衬衫,脖子
上系着一条领带,下身穿着长裤,脚穿一双皮鞋,个子中等,圆脸,皮肤黑白一般,长
得有点胖。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评析:这位同学看来确实经过细致观察的,写了很多班主任的外貌。在这里,罗列
了这么多外貌,象开了个中药铺似的。面面俱到,不能抓住人物的一二处最主要的特征,
这是初学外貌描写的常见病。
修改:进来一位青年教师,戴着眼镜,镜片上闪烁着五六个圈儿;讲到得意之处,
圆脸上会长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有时,好像换了一张脸,铁青的,冒出几个筋,在颤抖,
那是有人违反了纪律。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评析:把一个知识渊博,既平易近人又严格要求的班主任活脱脱地勾勒了出了。
病例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
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评析:这个段外貌描写,没有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实行描写
修改: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跟羊辫,黑里透红的脸
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
睛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
成了同桌。
三、外貌描写的原则
1.外貌描写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明确的目的性
刻画人物的外貌,目的不是让读者在众多的人物中把笔下的人物找出来,而是通过
对人物外在有形的外貌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在的无形的性格、品质、精神、追求等。
在刻画一个人的外貌时,动笔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我”刻画这
个人物的外貌,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是勤劳、还是懒惰;是豁达,还是狭隘;是
热情,还是冷酷;狂放不羁,还是谨言慎行;是自高自大,还是虚怀若谷?只有先确定
了这个写作目的,然后才能根据目的,从九类原材料中选择典型材料,达成写作目的。
那些与写作目的没相关系的材料,一个字也不要提及。
以刻画爸爸,塑造爸爸——“干净整洁”这个人物形象为例。首先要明确,这里要
刻画的一切内容都是为了表现爸爸“干净整洁”,一切与“干净整洁”无关的内容,坚
决不写:
(1)(体味)他的身上透着一股特有的男人味,在他身边,永远闻不到一丝的汗味、
烟味和其他难闻的味道。
(2)(各种器官的外形和状态)梳着一头短发,不见一丝凌乱;一张脸总是洗得白
白净净,从不留一根胡须;两只手不知一天要洗多少遍,无论什么时候,握住这双手,
都丝毫感觉不到滑腻腻的汗液。
(3)(服装)平日里总是穿着一身休闲装,就连运动鞋的底边也擦得一尘不染,偶
尔参加社交活动,他就会换上笔挺的西服,就连衬衣的领口和领带尖儿,也要用熨斗烫
压的平平整整。
(4)(携带物)每天出门,爸爸总带着一个长方形的手包,那是爸爸的爱物,东西
虽然已用过十多年了,仍然铮亮如新。
(5)(给人的感受)无论在什么时候,爸爸一出现,总会给人留下“清水出芙蓉”
的印象,所以大家给了他一个雅致的外号——芙蓉先生。
如果将以下与“干净整洁”无关的内容,也写进外貌描写中,比如:(1)爸爸一米
七八的个头;(2)身材略胖;(3)鼻梁高挑;(4)眉头时常紧锁着,仿佛是个草书的
“川”字......就冲淡了“主题——写作目的——表现爸爸‘干净’”写得再生动,也无半
点好处,相反,倒会让读者有“不知所云”(无法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的感觉。
2.外貌描写必须遵守的第二原则——有序性原则
无序则乱,要把外貌描写写好,第二个原则是有序性原则。只有严格按照一定的顺
序来写,才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很多同学在刻画人物外貌时,不
注意写作顺序,想到哪儿,写到哪,就会给读者造成:头一句、腚一句,颠三倒四的感
受。
(1)刻画人物外貌,第一要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身高、体重、体形、
年龄等,都是人物整体具备的特征,要先写;头、脖子、肩膀、胳膊、背部、胸腹、腰、
腿、脚,这些是构成整体的“零件”,要后写。同时,在写这些“零件”的时候,也要
遵循小范围内的“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比如写“嘴”整个嘴型要先写,再写构成
“嘴”的更小的“零件”——嘴唇、胡须、牙齿、舌头等。
(2)并列刻画几个“局部”,一般要坚持“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外部特
征,一般要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比如:刻画脸部器官,要先写头发,然后依次向
下,刻画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等。有纵向深度的,一般采用由外而内的顺序来
写。以刻画“嘴”为例,并列刻画舌头、牙齿、胡须、嘴唇,就要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
一是胡须、二是嘴唇、三是牙齿、四是舌头。
(3)要坚持“先实后虚”的顺序。身形、体重、年龄、服装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
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征,写这些内容,称为“实写”。人的气质、风度、神韵、
眼神、感受,是抽象的、无形的,刻画这些内容,称为虚写。虚写的内容都来自实写的
内容——皮肤白皙,才能给人“出淤泥而不染”的感受;身材肥胖,才能给人“憨态可
掬”的气质;满脸皱纹,才能给人厚重慈祥的神韵......实写的内容是——因;虚写的内容
是——果;有了前因,然后才会生成后果,这才符合逻辑。所以写作要按照“先实后虚”
的顺序来写。
3.外貌描写必须遵守的第三原则——辅助性原则
外貌描写无论写得多么精彩,毕竟属于“以貌取人”,在文章中,总是处于从属地
位,辅助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外貌描写在记叙文中,
不能占据主体地位,一篇记叙文,外貌描写部分,一般不能超过文字总数的八分之一,
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
4.外貌描写必须遵守的第四个原则——典型性原则
外貌描写在文中所占的比例是有限的,这就决定我们选材必须选择最典型的材料来
写。
比如表现一个人非常邋遢,以下几点都能够表现:
(1)头发凌乱;
(2)衣服褶皱得十分厉害;
(3)一只鞋的鞋带开了,拖在地上;
(4)手背上的灰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每个指尖都顶着一个漆黑的“月牙”。
不过外貌描写的字数是有限的,特定的篇幅要求我们只能写其中的一点——写哪点
好呢?很显然是第(4)点,因为这个点最能表现人物的邋遢。
四、外貌描写的注意事项:
(1)抓住人物的特征实行外貌描写。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水准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因为出身、经历、素养、社会
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如: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带一
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轻
视劳动人民、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2)要学会选择。
著名作家老舍说的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
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故乡》一文中的杨二嫂外
貌的精妙的描写:
我吃了一下,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
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一个女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像个圆规似的立在你面前。作者抓住了杨
二嫂的外貌重点来写,一个精妙的比喻,就把杨二嫂这种小市民毫无教养、倚老卖老、
仪态丑陋的模样凸现出来。
(3)要注意顺序
外貌描写往往是多方面实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实行。描写人物外貌时要
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赵树
里的小说《老杨》中的外貌描写就体现这点。
他(老杨)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
少也有二斤半重。
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的生活俭朴。作者实行外貌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
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写的。
五、配套练习:
生活中有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陌生人,有你非常尊敬的亲人,也有和你十分要好的
小伙伴……他们也许会给你带来人生的感悟,也许会温暖你的心灵,也许会让你的生活
多姿多彩。请自拟题目,讲述你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
要求:1、自拟题目,体裁为记叙文。
2、要有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3、很多于600字。
赤子情
人的一生要经过大大、小小很多的事情,但令人难忘的也不过那么两三件。在我的
记忆中,有着一件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事。
一天下午,我到天坛公园游玩,在回音壁附近走来一大群人,我仔细一看,只见每
人胸前别着一个标志牌。上面写着:“台胞旅游团”的字样。原来是台胞,我心里想着。
随着视线的转移,我发现领队的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那厚厚的嘴唇,仿佛有说不
尽的话语,那双睁得大大的眼睛流露出满心欢喜,那宽阔的额头上,早已用皱纹写满了
岁月的沧桑。只见他走到回音壁的围墙前,伸出那双干枯而颤抖的手,去抚摸那光滑平
整的墙壁,那神情就像在抚摸一件无价之宝。许久,他走到老槐树下,双膝脆下,从口
袋里掏出一方洁白的手帕,双手捧起一把土,用手帕包好,紧紧地贴在胸前,好半天一
言不发,眼泪从他眼中滚落下来……
我望着这个切,心里暗自猜测着,也许他当年是国民党的一位老兵,自从离开大陆
后,多年来,他四处飘泊,在海外,吃尽了人间的辛酸,仍不曾回到祖国,不过他始终
朝思暮想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而今,他终于落叶归根,回到了这片土地……
也许,他在海外是个企业家,一手掌管了很多大企业,但在海外听到故乡土地上的
人们都在为大干四化而出力,自己也不甘袖手旁观,飞了回来,为四化添砖加瓦,尽了
一份炎黄子孙的心……
也许……
虽然这件事只有短短的几幕,但它使我明白了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母亲,也明白了祖
国在那些海外赤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祖国是多么地吸引他们啊!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
但我仍然对它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6:5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353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怎样描写人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怎样描写人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