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关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
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
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
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
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
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
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
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
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
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
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
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
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
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
-2-
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
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
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
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
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
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
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
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
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2
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
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
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
养成教育怎样抓?怀仁一中的领导认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所谓“大处”,就是一切从培养合格的学生构想,而“小处”则是从
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极为认同,特别是细读了《教育就是
培养习惯》,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真理!面对孩子,我们应该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
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
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
-3-
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
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
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
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
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
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
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
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
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作为重点看了好多遍,特别是班上
也有学习磨蹭的孩子,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学生也
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种一开学就想在我的学生身上试试的冲动,
是呀,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相信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
因为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因为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
因生而宜作改动,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
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
啊!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3
这本书在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养成教育的特
点、关键期、方法和途径的同时,又通过很多生动的小故事,介绍了
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方法,令人感慨不已。我很赞成林格老
师提到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如“榜样法“、“体验法”、“持之以恒法”、
-4-
“家校合作法”等等,这些方法措施合理,简单易行。这其中,给我
印象最深的一个方法就是“反复训练法”。书中说道:没有训练就没
有习惯。是的,对于习惯而言,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
的关键。由此我想到了一次家长讲座时听到的: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吗,让他重复33次,想改掉他的坏习惯吗,让他重复上百次。在平
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引导教师们坚
持这样去做:首先保证训练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其次训练必须严而又严,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再次
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最后训练必须是纪律
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
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
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
运。”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习惯,往往起缘于一
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但它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寻求最科学、有效的
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实践和探
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
好的自我认知,应该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5-
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我会将这本书常伴左右,因为
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
因为书中的理论还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
种好习惯——终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4
正如书中所言,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
否。孩子习惯好,家庭往往是美满的。例如:孩子学习习惯好,学习
成绩好,全家人都高兴;孩子有文明习惯,街坊、邻居都夸奖,家长
心里就美滋滋的;孩子劳动习惯好,手底下有活,经常帮助家长干活,
家长就感到孩子懂事,更喜欢孩子;孩子有孝敬老人的习惯,家庭关
系就和谐,家长的脸上就会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作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没有科学的方法,单凭热心和干劲儿是不行的。现在有些教师和家长
在行为习惯上虽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因为不科学,所以
不见成效。平时靠管、卡、压的办法,孩子们被管得表面服从,可是
老师或家长一不在场,就原形毕露。有的家长于是采取简单生硬的方
法,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目前,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迁就多,要求少,说教多,训练
少,结果是很多孩子是天桥的把式,能说不能干。有的学生在班、队
会活动上慷慨激昂地大赞劳动光荣,可是在家里连袜子都不洗,因此,
我认为家长和教师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
一、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例如,教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
-6-
语,家长可利用各种不同的场合,如去商场购物、乘车买票、不小心
弄脏别人的衣服、外出作客等对孩子进行教育。又如训练学生的劳动
习惯,家长可以把大扫除和美化家庭居室结合起来,把家务劳动和学
习简单的修理、烹调技术结合起来。再如训练孩子专心学习,可以让
他拿着书本到电视机前去看,看看他有没有意志力,不受干扰,专心
学习,孩子感到信任,很有兴趣。这样就把枯燥的训练变得饶有兴趣
的活动,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参加训练了。
二、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训练中给孩子提要求要明确,
特别是指导要非常具体,从每个细小动作入手,从坐、立、行走开始,
对握笔姿势,看书姿势等都要给与指导,有些孩子缺乏起码的生活经
验,如果不给以生活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要手把手地教给孩子
如何刷牙、洗脸、如何叠被子、擦桌子、扫地……
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义不容
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今后幸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每时每刻从好习惯做起!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22:2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298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