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关于过年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2-25 17:30:30 阅读: 评论:0

信托和私募的区别-成方圆的歌曲大全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如何给婴儿洗澡)

摘抄有关春节的小故事(通用10篇)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

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

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摘抄有关春节

的小故事(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1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梢

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

回鬼域。如果鬼魂在夜间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

发现并将它捉住,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

民间就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画上神荼、郁垒,新春之际贴在门窗

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据说,大门上贴上两

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2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

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

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

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

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

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

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

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3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

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

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

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

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

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

‘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

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4

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走了一家,又一

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

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

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

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

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

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

笑。

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

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

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

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

人。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5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

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

《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

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

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

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

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

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

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6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

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

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

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

权威,往往自立历法。

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

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

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7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

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有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

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

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刺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

说明缘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

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

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

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因为饮酒过多,眼睛发花,飞箭只射

中了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

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亲自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

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

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

沥胆,以月圆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

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

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闰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

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醉心日月阁,细加推算,把草历定

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演,

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闰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

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

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

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作年,每每过年之时要在屋里挂上寿

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以此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8

相传,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

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

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

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从哪里下手呢?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

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

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计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

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响着,引起了

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

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

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恳恳。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

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的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

议节令失常之因。节令官叫阿衡,他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

人们做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

祖乙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样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

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

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去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

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

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9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

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

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

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家

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朝院子里冲进

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砰砰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

兽抖得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打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

里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

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从那

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

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

响的爆竹,烟花。

摘抄春节的小故事10

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

"),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

(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

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

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

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

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

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

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

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

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

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

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

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

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

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1:0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266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过年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过年的故事.pdf

上一篇:俊俏的近义词
下一篇:大学个人鉴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