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更新时间:2025-02-25 12:00:24 阅读: 评论:0

手机内存满了-辕门射戟的故事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三秒钟去除铜锈)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德国哲学家马尔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外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海

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1927)、《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论人道主义》

(1946)、《林中路》(1949)等著作中,以"亲在本体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独

特的人生哲学体系。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体系并没有向人们提供任何关于人生的

有益教导,相反地,却给人们勾画了一幅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画图。海

德格尔的哲学是资产阶级没落哲学的一个典型。现在让我们剖析一下他的人生

哲学体系。

一、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以认为中心的本体论,欲探求其思想,首先必

须弄清楚存在与存在者或在与在者的区别。在相对在者来说,具有优先地位,

在是原因在者是结果,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在者,在本身又是一个流变、

生成的过程。那又该如何去追寻在的意义呢?海德格尔认为只能通过人,人是特

殊的在者,因为有一种对在的领悟,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在,追问自己为什么

在,应该如何在,并且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式。物不能意识、领悟自己的在。在

的意义是通过追问、询问而变现出来的,而对在提出询问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在

的方式。人对物具有优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人能对自然物不断追问,并在追问

后改变物的形态,作为特殊在的人将在与在者有机联合起来,古希腊也类似的

思想,例如"认识万物的尺度"。这样从在的高度看待人,规定人,每个人就是

一个此在(此在,此时此刻的在,人的存在。又译为亲在、我在、本在等)。此

在是活动的,积极的,流变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在即活动、生成而把在的意义

展现出来,此在比其他一切在者的优先地位就在于此。同时海德格尔认为过去

的哲学家混同存在与存在者,他认为存在具有优先性,存在是存在者的原因。

在不是实体而是一个展现、呈现、生成的过程。追问在的意义就是要存在放在

时间的地平线上,与柏格森的连绵、永恒流变的思想一脉相承。此外海德格尔

还认为人存在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对在不断追问,这一点类似于笛卡尔。

二、在的展现:烦、畏、死

烦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存状态,人作为在世之在,首先必须满足维持

自己生存的物质资料,与物打交道,每天忙忙碌碌,必然会烦忙。人与人的交

际关系异化,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好需烦神,

处理不好更烦神,因此与人打交道是一个烦神的过程。人是能在(可能性的存在、

本真的状态),这就需要不断筹划以实现自己的各种可能性,从沉沦到本真,人

具有无限的潜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去实现。在海德格尔看来现在我们大

多数人都处于沉沦状态,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本真状态,导致生命在岁月中白白

流失,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沉沦回到本真,去认识、筹划可能性,从而实现自身

价值。

畏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情绪体验。畏不是畏惧,惧怕,因为惧怕有特殊的

对象,畏启示着无,万物隐去,剩下此在,体验此在,畏是对自身过去、现在、

将来的体验。

死是一种特殊的能在。本真的死不是完结了事,也不是停在我人生旅途末

端的一种现成的东西,而是此在(人)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可能性。死是任何人都

不能包办的,是须自己去承担的。"向死而生",本质就是畏,最大的畏就是畏

死。畏死并不是惧怕生的终结,不是人怕死的懦弱的感情,而是人对向死而在

的一种认识。畏死并非是一种消极思想,死而知生,畏死才能珍惜生。如果没

有对死有充分的认识,就会觉得人生还很漫长,但这却是一种假象,人有很多

潜在的可能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死亡的困扰是每一位哲学产生的源头,从古

至今哲学家们对如何解决死亡困扰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A.功利主义的入世论。代表有伊壁鸠鲁、斯宾诺莎、孔子等,主张重生轻

死,乐生安死,要尽人事,听天命。

B.自然主义的超脱论,主要代表为庄子,他对死亡持豁达的态度,安死而

不乐生,主张淡泊无为。

C.神秘主义的不朽论,代表有柏拉图,基督教。认为肉体是灵魂的牢狱,

死亡是灵魂摆脱肉体牢狱而回归永生。

D.犬儒主义的宿命论,主要有古希腊的犬儒派,古罗马的斯多葛派,认为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E.悲观主义寂灭论,代表学派有佛教,认为人生即苦,苦难的根源是欲望,

即生命欲望与占有欲望(生了就不死,得了就不想失),欲摆脱痛苦就必须消灭

欲望。叔本华对人的欲望是加以否定的。

海德格尔从非本身的存在状态到本真的存在状态对死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认为入世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在有限生命中尽可能展示人生价值。人出于

自然,归于自然,强调安死但不主张乐生,强调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不要刻意

强求,人是有生命的,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

是遵从天命安排。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5:4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25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德格尔向死而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德格尔向死而生.pdf

上一篇:儿童智力测试
下一篇:专业分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