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七年级下数学

更新时间:2024-11-20 17:09:28 阅读: 评论:0

桂鱼怎么清蒸-长嘴壶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苏打粉的作用)

1/9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

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与互为

邻补角。+=180°;+=180°

;+=180°;+=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

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

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

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

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

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

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

定义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线及其判定

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

垂线

相交线

相交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

4

3

2

1

4

3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1

3

4

2

2/9

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

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错角、同旁角根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

叫错角。图3中,共有对错角:与是错角;与是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

角叫同旁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角:与是同旁角;与是同旁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那么=;=;=;=。

性质2: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那么=;=。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那么+=180°;

图2

1

3

4

2

a

b

图3

a

5

7

8

6

1

3

4

2

b

c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3/9

+=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那么∥。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或=或=或=,那么a∥b。

判定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或=,那么a∥b。

判定3: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180°;

+=180°,那么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那么∥。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局部组成,有真命

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

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

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

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

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

③对应角相等。

第六章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0.

图5

a

5

7

8

6

1

3

4

2

b

c

4/9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

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a+b=0.

2.绝对值|a|≥0.

3.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4.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

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a(a≥

0)的平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a≥0)的算术平方根记

作.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

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

一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拟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

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拟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

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

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

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

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5/9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准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

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1≤<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用坐标表示平移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

有序数对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

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

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

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局部,右上局部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

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

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

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

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

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

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

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6/9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一样,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纵坐标一样,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如果

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一样,那么PQ∥y轴,PQ⊥x轴;如果点

P(-1,2)、Q(4,2),这两点纵坐标一样,那么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一样;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

标一样;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一样;在二、四象限

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

角平分线上,那么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一样,即a=b;如果点P(a,b)在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那么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b。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

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

进展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展加减;③坐

标进展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展。如将点P(2,3)向左平

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

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

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

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

加减法

代入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方程组的解

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的解

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7/9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

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

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cbyax(cba、、为常数,并且

00ba,)。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

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

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

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

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那么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

果没有,那么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

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

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

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

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

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

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

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

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

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

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

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

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与实际问题组一元一次不等式

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

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性质

性质

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

不等式相关概念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3

2

1

8/9

二、知识要点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

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

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

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ba,那么cbca;如果

ba

,那么cbca;

如果ba,那么cbca;如果

ba

,那么cbca。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0,cba,那么bcac(或

c

b

c

a

);如果0,cba,那么

bcac(或

c

b

c

a

);

如果0,cba,那么bcac(或

c

b

c

a

);如果0,cba,那么

bcac(或

c

b

c

a

);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0,cba,那么bcac(或

c

b

c

a

);如果0,cba,那么

bcac(或

c

b

c

a

);

如果0,cba,那么bcac(或

c

b

c

a

);如果0,cba,那么

bcac(或

c

b

c

a

);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

项;⑤系数化为1。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

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9/9

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

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

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

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局部,那么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要点

1、对数据进展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

论。

2、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除了文字表达、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

图来描述数据。

4、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局部对象进展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

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被抽取的那局部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

量。

5、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

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4:5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209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下数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下数学.pdf

上一篇:不管还是造句
下一篇:抽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