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管理制度-幽默新年祝福语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财务助理实习周记)中庸之道与人际关系
中庸是天下的根本
《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人的欢喜、愤怒、哀伤、快乐的情
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中”;即使表现出来但是都合乎时宜和礼
节,就是“和”。“中”是天下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所遵从的
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
也就生长发育了。
由此我们得知,倘若一个人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
心中就会平静淡然,这就叫做“中”。喜、怒、哀、乐都是人们的
正常反应,是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的自然情感,之所以
说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是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情感是被控制的,内心保持着平静和均衡,这是
合乎正道的。然而,人的感情无法正常宣泄是不可能的,因此宣泄
需要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遇
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怒,极度悲哀或是过度高兴都是不合理的,
而是情感表现得合常理、合时宜、有节度,这就是“和”。
在《论语八佾篇》中记载,“子曰:‘关雎,乐而不卫生间墙砖效果图
淫,哀而
不伤。’”这句话表面上看来是孔子对《诗经关雎》的评价,但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一个人情感控制能力的重视。人是感性
与理性的综合体,在孔子看来,情感的表露应当合乎节度,即使是
快乐或哀婉的时候,也不会乐而忘我、悲而忘形,这就人们常说的
“喜怒不行于色”。同样,即使是控制情绪也不能做得太过分,那
会使别人感觉你过于阴郁,城府太深,不容易交往,从而对你敬而
远之。
然而,现代人往往只注重情感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在行为上忽
略了对“中”的把握。所以,我们提倡“中庸”之道,当人们一旦
达到了“中和”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就能心平气和地待人接物和做
事处世,生活环境就会变得秩序井然了。
“中”与“和”是中庸之道的重要概念。中,就是不偏不倚,保
持一种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处世态度,合乎自然的中正之道;和,
就是和谐,是指对待一切事物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与自然规律
背道而驰。无论是在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社会中,只有在“中和”的
和谐环境里,万事万物才能平等共存。所以说,“中”是我们人性
的根本;“和”是我们必须遵从的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
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也就欣欣向荣地生长发育了。
中庸是无处不在的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
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意思是,孔子说:“鬼神的德行,真是很大呀!看它
却看不见,听它也听不着,但它却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而没有遗漏。
让天下的人,斋戒沐浴后穿上庄重服装,来祭祀它们,浩浩荡荡啊!
祭祀时好像在人们的上方,又好像就在人们的左右。”
孔子的这段话通过对鬼神特点的分析来说明中庸之道是不可离的。
我们现在通常认为“鬼”是不吉利的、可怕的,但是古代人却不是
这样。他们认为,鬼神是祖先死后的魂灵,不但不可怕、可恶,还
可以保佑他们的后代。古代人经常祭祀鬼神,以求得它们的佑护。
鬼神处于天地之中,可谓盛大,虽然人们所看不到、听不到,然而
人们却不得不对它们产生敬畏和谨慎之情,同样,中庸之道也是如
此。
众所周知,“大道”是无言无声、无形无相的。无论谁都没有听
到过“大道”的声音,也无从知晓“大道”的形象。然而,世上万
物都是“大道”创造的,都是“大道”的载体,都必须按照“大道”
的规律去行事,顺道而行就有发展,背道而驰就必然失败,“大道”
主宰着我们,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也就是说,它寂寞无声,广阔无形,
独自存在又永恒不变,循环运行而不会停殆,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易经系辞传》中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
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意思是说,观察天下的造化之道,四季周而
复始,圣人仿效自然造化的万物之道教化人民,而使天下信服。这
说明圣人也是以自然运行法则作为统治管理天下的依据的。
党小组会议
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身体、
树木、动物等,也有我们无法看见的东西,比如各种规律、自然法
则等。看得见的东西,我们很容易把握,但是对于看不见的东西,
人类就无法用直观的方法加以认知了,这时就需要运用智慧的思考,
总结和归纳它们。中庸之道就是这样无形无相却又真实存在而不离
我们左右的。中庸之道就是“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
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
其左右。”
中庸的“大道”就是这样,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它却可以通过
“无所不存”的形式使每一个人都心悦诚服。我们常常以为看不到
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违反规律做事时自以为神不知、鬼不
觉,殊不知规律会暗中考察我们的行为,然后做出相应的奖励或惩
罚。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只有真诚地遵循“中庸大道”,才能不招
致灾祸,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翻译过来是:“孔子说: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了吧!人们很少能长久地实行它。”’可见,中
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去履行它,我
们这些平常人往往不明白其中的真谛,甚至居于高位的人同样也不
能按照中庸的道理行事。所以中庸才显得最高,行中庸之道才显得
难能可贵。
那么,为什么“中庸”这种智慧曲高和寡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
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
还有更多的欲望、有更多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对美好事物
的追求如果无节制地膨胀下去,就会变成贪婪的欲望,即使再美好
的事物也会变得丑陋了。人们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社会地位更优
越,得到更多的赞誉和尊敬,就产生了追名逐利的欲望。于是,人
们不再仅仅为了生存而忙碌,还为了与利去拼杀,欲望贪婪的人,
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他们没有满足的时候,于是就违背事物的规
律做事,在恰当的时候做不恰当的事,渐渐偏离了事物发展脚后跟疼最佳治疗方法
的正轨,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做事“过了”。这样的人自然无法依照中庸之道
立身处世。古今中外,那些恃才傲物、好大喜功,不明白见好就收,
不知道“水满则溢、月满则盈”道理的人屡见不鲜,这恰恰就是中
庸之道不容易施行的最好证据。
与此同时,我们趋利避害的天性催生出了另外一类人。这类人与
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肆无忌惮的人不同,他们甘于平庸,不思上进,
凡事都偷懒拖拉,做事“差不多就行”,根本无心干一番轰轰烈烈
的事业。这类人做事就是所谓的“不及”,他们同样也不能以中庸
之道来待人处世。这样说来,中庸之道确实是很难施行的,所以更
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行为规范,加以提倡。我们来看一下球星舍甫琴
科和鲁尼的对比。
舍甫琴科一直被认为是足球运动员的典范,他的行为恰恰体现出
了古老的“中庸”智慧。在球场上舍甫琴科威风八面,但是走出球
场,他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正常”:为人低调,绝对不会让
绯闻、丑闻缠身。与舍甫琴科相反,曼联队的前锋鲁尼却显得“少
不更事”,他在球场上辱骂裁nobly
判,恶意报复对手,在赛场外打架、
招妓,被评价为“一个爱使小性子的愚蠢男孩”。前英格兰队长希
勒就曾经指责鲁尼,说他把本该属于足球运动员的天赋用在了歪门
邪怎样预防乳腺癌
道上。
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实质上就是要行当行之事,不做不及或者过
分的事情。除此之外,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得体的待人接物,也能体
现“中庸”的道理。说话时,既不出言不逊,又能直指主旨;遣词造
句既符合当时的场合,又符合自己的身份,能恰当地表达补气的中药有哪几种
出自己的
观点;既妙语连珠,又不会给人夸夸其谈的坏印象。倘若能做到这些,
就达到了“中庸”的境界。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些演说记录。
在历史上记载了一次冗长的演讲纪录,一位美国参议员为了使
“私刑拷打黑人的案件归联邦法院审判”的法广东话歇后语
案得以通过,竟然在
参议院高谈阔论了5天,据说他在讲台前踱步75公里,做了1000
多个手势。另一次长得过分的演讲是一个众议员用马拉松式的演讲
来阻止美对英的宣战,直到战火烧到家门口,形势迫在眉睫了,这
位议员仍在喋喋不休。时至半夜,听众席上鼾声四起,最后一个议
员忍无可忍,把一个痰盂扔到演讲者头上,才终止了他的发言。
这两位演讲者都忽略了“中庸”的做人做事原则,不知道做事恰
到好处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中庸之道虽然看似平常普通,但是越平常普通的事情往往越难做
到极致。不过,即使中庸之道“民鲜能久矣”,但却绝对不是不可
能做到之事,只要按照上面提及的原则去做,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
贯彻“中庸”之道的典范。
中庸是可以达到的
中庸之道是真实存在的必然性规律,然而它却是无言的、无边无
际的,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天地万物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力量。
对于如此高深的中庸之道,普通人并不是注定要望“道”兴叹,无
所作为。因为中庸之道不仅涵盖了难以把握的宏大哲理,还包括了
普通人也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智慧。我们举个例子来看。
如果有人问我们“太阳系的早期情况是怎样的”?一般人都说不
出“一团云状的星际气尘,也就是太阳星云,由于自身的重力而混
乱崩溃,随后中心不断升温并且压缩,热到可以使灰尘蒸发掉的程
度……”之类的话,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们“晚上看到月亮的周围有
一圈圆晕意味着什么”?人们却可以说出“这是第二天会刮风的征
兆”,我们也因此可以安排好第二天的生活。
中庸之道常常高深得连圣贤都把握不好。比如说,天地是最以正
道行事的,可是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水旱灾害。所以说,即使是有德
行的人讲到中庸之道的高深境界时,也不可能全部精通。因此,中
庸的道理是“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说得再具体一些,我们人类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认识与实践两部
分。认识指导实践,实践产生认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就是“知
行合一”。通常来说,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实践。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有智慧的君子拥有主动探索中庸之道的能力,
所以可以认识中庸之道的精髓,并且在行动中体现中庸的智慧;然而,
我们普通百姓虽然不具备自觉探索其中奥妙的能力,但是由于中庸
之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所
以我们可以在日常实践中模糊地感受到它的存在,然后根据这种实
践得到关于中庸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中庸”
这一大智慧,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可以知道,并且实践的。君子所行
的中庸之道,开始于普通的男男女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能达
到整个天地。举例来说:
客气话是我们用来表达恭敬和感激情绪的常用语言,恰当地说客
气话,可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如果客
气话说多了,就会流于形式,显得虚伪大刀王五
,反而事与愿违。比如有人
递给我们一杯茶,我们说一声“谢谢”也就够了,说多了反而不正
常,就好像姜昆说的一段有名的相声《踩脚》中描述的那样:一个
人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这原本是一件小事,可当事人却从网络到科
技,从国际新闻到政治形势,天南地北地乱侃一套,本来只说一句
歉意的话就可以了,却让此人说得令人生厌了。
中庸至德既可以供有德君子研究探讨,也可以供普通百姓在日常
生活中去认知和实践。我们普通人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所能理解的
浅显的道理;那些智慧高人一等的人,则可以从中获得广大的真理。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都已经离不开电脑了,但是并不是每
一个人都懂得开发软件、编写程序以及电脑的原理,但是这并不影
响我们使用电脑,我们仍然可以打字、上网,而专业人士则可以从
事高深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工作。
所以,虽然我们并非君子、圣人,可是只要人们去认真理解、实
践中庸之道,就一样会有收获,在立身处世之中处于不败之地,从
而获得成功。
医德医风-美轮美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