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妙玉结局大揭秘
上一讲末尾,我提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在八十回
以后,作者究竟将会怎样写到妙玉?如果说高鹗的续书对妙玉完全是
歪曲,那么不歪曲地去想像一下,曹雪芹会怎样写妙玉?
由于《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文稿在流传过程中不幸散失,所以
我们对于妙玉在《红楼梦》八十回之后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确实是
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前八十回的文本,我们还是可以探究出一些关于
妙玉结局的线索。
妙玉在八十回以后,将充分体现出她在贾宝玉一生当中的重要作
用,这是我通过对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的分析,以及对那支《世难容》
曲的探讨,已经明确了的。那么,她将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我觉
得我们还是应该再把前八十回里面妙玉的第二次正式出场探究一番。
妙玉在前八十回里面是两次正面出场:一次就是在第四十一回,品茶
那回;第二次就是第七十六回,她二次亮相。
第七十六回的主要角色还不是妙玉,主要的角色是林黛玉和史湘
云。两个人在凹晶馆联诗,联到最后,出现了两句非常有名的句子,
大家都记得,一句是“寒塘渡鹤影”,一句是“冷月葬花魂”。当然
有人要跟我讨论了,应该是“冷月葬诗魂”吧?在通行本里面都写成
是“冷月葬诗魂”,但是在版本学的讨论当中,我个人是站在“冷月
葬花魂”这一边的,认为“花魂”才是曹雪芹的原笔。很多古本都很
明确地写的是“冷月葬花魂”,而“花魂”这个词汇,在《红楼梦》
里面是多次出现过的,比如第二十六回末尾,写林黛玉哭,把宿鸟都
忒楞楞惊飞了,于是作者写道: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
惊;林黛玉吟的葬花吟里,一连有好几句使用了“花魂”这个语汇: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
自羞。”请注意,“花魂”和“鸟魂”构成了一组相对应的概念,这
也和“寒塘渡鹤影”对榫啊,“鹤影”不也就是“鸟魂”么?关于这
个,这里且不再深说,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讲妙玉。史湘云和林黛玉
这两个句子非常好,想必许多读者读到这两句时,心里都会涌动着难
以言说的心绪,心想她们下面该怎么联句啊,这两句出来,真是绝唱,
比它们更好,难了!作者下笔很聪明,他也就没再往下写林、史二位
联句,他写的是,就在林、史二位停下来,相对感叹的时候,一语未
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妙玉就突然出现了。妙玉出来以
后,就说你们联诗联到这个地步,就暂时别联下去了,然后妙玉就把
她们带到了栊翠庵里面。妙玉自己兴致很高,就说我现在要把你们这
个联诗续完,我一口气要把它续完,最后妙玉果然就把这个诗续完了。
在续诗之前,妙玉说了几句话,这个话很要紧,请注意妙玉的话
语。妙玉说,“如今收拾,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这句话含
义很深,表面上是说现在我把这个诗做一个了结,“收拾”就是说你
们已经联了二十二韵了,我要把它做一个了结,续成三十五韵,使它
完整、清爽。“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你不是吟月吗?表面
上她是说,我要翻回来切题,但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
做人跟作诗是一样的,或者说作诗跟做人是一样的,到头来,人应该
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妙玉一生的追求,就是我的性格我不遮掩,
我的性格的棱角我不磨去,我要生活在自己的本来的性情里面,我要
以真面目示人。因此曹雪芹通过这句话,实际上是从深层次启发我们
读者,让我们知道妙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她那种要求保
持一种本真状态的人生追求,这是很了不起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
会环境下,都很了不起。这话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意蕴,也预示着八
十回以后,作者的总体追求,就是“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
去”“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都知道《石头记》开篇就是有一块大
石头,它下界经历一番之后,最后还要回到青埂峰下,还要回到它本
来的位置上去,所以曹雪芹的语言确实都是内涵很丰富的,层次很丰
富的。然后妙玉还接着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景,且去搜奇捡怪”,
当然她这是半句话,下面还有半句,但咱们先说这半句。实际上曹雪
芹通过妙玉这个话就再一次宣布了他自己的写作原则。在前面那么多
讲我一直坚持了一个看法,就是《红楼梦》它是带有自叙性、自传性
这种特点的小说,它的人物有生活原型,它的事件有事件原型,甚至
于它里面的物件有物件原型,它很多细节有细节原型,它里面很多话
语是作者亲耳听见过的,从生活当中撷取来的。在这里他通过妙玉准
备续诗,在提笔前说的一番话,再一次宣布了这样一个美学原则,就
是不能丢了真情真景,不能够去搜奇捡怪。但是妙玉的后半句话更值
得玩味,也有个别的红学家、红学研究者,注意到这后半句话当中的
奇怪语气,请注意,后半句怎么说呢?还得接着前半句话,后半句话
才说得顺,说“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这“二则”咱们先不讨论,咱们说这“一则”。有人就说曹雪芹怎么
这么写呢?她是一个尼姑啊!你带发修行,你是在栊翠庵里面,每天
坐蒲团,要念经的,要做功课的,对不对?你怎么能够去和林黛玉、
史湘云站在一个立场上,说咱们都有闺阁面目,都是闺阁女子呢?你
那禅房跟闺阁,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空间啊!你自己以前不也常用
槛内、槛外那样的概念,把两种空间区别得清清楚楚吗?怎么现在会
这么说话呢?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提出这个问题了吧?她这句话怪怪的,
有人就觉得这话不应该由妙玉说出来,黛玉和湘云这么说可以理解,
说咱们是闺阁女子,咱们不能失了咱们闺阁面目,但你妙玉怎么会忽
然说出“不能失了咱们闺阁面目”呢?我个人认为,曹雪芹这样写,
他是有用意的。他就告诉你妙玉这个人,她确实是“不合时宜”。她
人在庵中,却心有情爱,她爱的并不是贾宝玉,她爱某一个王孙公子,
她始终认为自己是闺阁中人,她不认为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这样
一个尼姑,就必须去遵守那些佛教的清规戒律。她就认为自己是一个
闺阁当中有尊严的女子,她享有俗世的所有女子应该享有的权益,这
就是妙玉,她就这么说话。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妙玉的语言,言为心
声,妙玉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妙玉她将怎么续?她未动笔前,先向林、
史二位宣布她自己会怎么续,她说,“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
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她续诗前续诗后都有话,她续这
个诗,你看她不是一般地续,她有她的最高原则,有她的美学宣言,
有她对诗句内涵的追求。她说她为什么要这么续时,强调必须如物业经理职责 此方
能翻转过来,请注意“翻转过来”四个字,在八十回后,妙玉在宝玉
一生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可以用“翻转过来”四个字概括。一会儿我
要讲给你听我的推测。
那么,《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以出人意料的笔法让妙玉出场,
并让她一气呵成续出了中秋联句十三韵,这其中的玄机到底在哪里?
妙玉的十三韵究竟说明了什么?而它与妙玉的最终结局又有什么关系
呢?我继续往下分析。
妙玉续的这个诗,有些读者读起来,会觉得比较艰涩、难懂,有
的人读到这儿,不知道究竟曹雪芹在表现什么,就跳过去不读了;我
觉得阅读当中有些地方跳过去也是一种办法,不能对每一个阅读者都
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因为阅读是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应该是率性而
为,怎么读得舒服怎么来。我个人过去对妙玉所续的这十三韵,也经
常跳过去读,但现在我需要探究妙玉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就要细读了。
在西方文学批评各种体系里,曾经有一种颇为流行,叫做“新批评
派”。他们的主张就是文本细读,认为只有仔细地,甚至探幽发微地
去细读细抠细品细评作者写下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用语字眼,才能
洞彻作者的创作心理,并阐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深层意蕴。我对西方
的这一文学批评方法,也很愿借鉴。我研究《红楼梦》,基本的方法
也是细读,而细读了妙玉所续的这十三韵以后,就形成了我个人的见
解,现在我就把自己细读的心得告诉你。
我个人细读的心得是,妙玉在她所续的这些诗句里面,把贾府,
特别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除了她自己以外的这些女子,甚至你也
可以把她自己包括在内,所有各钗的命运结局,做了一个扫描和概括。
底下我讲的这些看法都仅供参考,再申明一次:我从来不认为我自己
的想法都是对的,但是,我又从来都非常乐于把自己形成的一些看法
竭诚地告诉别人,与同好形成一种平等讨论的关系。
妙玉是怎么写的呢?头两句,“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第
一句“香篆销金鼎”,大意就是说很高级的那种香在很贵重的鼎里面,
点燃以后在燃烧,但是它很快就要烧完了,这是预言贾元春。在八十
回后,虽然贾元春她身处在“金鼎”般的皇宫里面,但是她的命运也
无非跟香一样,很快就会燃尽,报销掉。那么“脂冰腻玉盆”呢?这
是讲秦可卿,是说秦可卿这个事已经结束了。什么叫“脂冰腻玉盆”
呢?在过去,经常是用玉做的一种盆形的器皿来安放蜡烛,当然是贵
族、有钱人家才这么做,而现在这个蜡不仅已经燃尽,而且是燃尽很
久了,流淌出的蜡油,掩埋了蜡根,那玉盆里就好像堆满了脂肪一样,
像冰一样凝结在里面了。这当然是指秦可卿这个事已经过去了。
然后她又写,叫做“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箫就是吹箫、
洞箫,箫的声音总是很悲凉、很凄惨的。嫠妇,就是寡妇、守寡的人,
她在那儿哭,但是她的境遇也还过得去,晚上还有伺候她的侍女给她
把被子弄暖了,比如搁个汤婆什么的,这个就是概括薛宝钗的命运。
在八十回后,薛宝钗确实嫁给贾宝玉了,但是她和贾宝玉之间没有正
常的夫妻生活,贾宝玉还一度出家,她很悲苦地过着一种活寡妇的生
活。根据脂砚斋批语的透露,在袭人离开贾府的时候,曾经跟这个府
里面的人留话,说“好歹留着麝月”,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最后在薛
宝钗很悲苦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一个伺候她的人,那人并不是莺儿,
莺儿当时究竟还在不在,我们现在找不到什么线索,但是我们有一个
很重要的线索,就是后来麝月留在了她身边,所以说“衾倩侍儿温”。
那么,后来王熙凤这些人到哪儿去了呢?下面就写了,“空帐悬
文凤”,人去屋空,只是在帐子上还有凤凰的图案,成了一种悠远的
回忆。这就是暗示王熙凤后来人都没有了,当年的一切繁华富贵的生
活,她的那种弄权、那种调笑、那种得意、那种愠怒,都已烟消云散。
下一句叫做“闲屏掩彩鸳”,它也是写景,屋子也是空的,但是在屏
风上面还画了一些彩色的鸳鸯,这是暗示贾府里面像鸳鸯这样的一些
大丫头,最后也都花落水流红,漂泊不知何方,留下的只有一些回忆,
一些影像。
下面两句则应该是概括整个八十回后贾府的艰难处境的,叫做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再下面两句,我认为是概括了迎春和探春的遭遇。一句叫做“犹
步萦纡沼”,就是说走在那个沼泽旁边,随时要掉下去,这就预示着
迎春嫁给孙绍祖以后,终究还是掉下去了,被中山狼吞吃了。探春怎
么样呢?探春是“还登寂历原”。探春后来的命运似乎稍微好一些,
她原来是一个庶出的女子,血统背景不怎么具有优势,可是她后来远
嫁了,远嫁以后似乎地位表面上还有所提升,但是这种提升正像诗句
所说的,是登上了“寂历原”。什么叫“寂历原”?很寂寞的,离自
己的亲人和家乡很远的那样一个高地上,这预示着探春远嫁的命运。
底下两句,过去一般人都认为是在写大观园夜晚的景色,叫做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如果在一个月夜,尤其是月色朦胧的
夜晚,你走到大的园林里面去,就会看到那些山石、太湖石,好像神
鬼一样,而且好像在那儿互相搏斗;那些树木都阴森森的,好像很奇
怪的一些东西,好像虎,或者狼,在那儿蹲着。它确实也是在写景,
传达出一种凶煞的气氛。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两句实际上是在概括八
十回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险恶处境。谁是石啊?当然是贾宝玉,是不
是?这个石是奇石,还不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那儿童故事大全 块无材补天的大
石头,而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赤瑕”“神瑛”,是“病玉”,
因此也就虽具玉名玉像,“腹内原来草莽”,其实还是一块顽石,这
块奇石顽石,他的命运很险恶,神鬼要来害他;木当然是指林黛玉,
她是绛珠仙草,木是她的象征,她自己也说过她是“草木人儿”,她
跟贾宝玉构成了“木石前盟”,这些书里多次明点暗写,对吧?林黛
玉的前途也是很凶险的,有虎、狼在那儿蹲着,等着她,要吞吃她。
这两句是概括书中两位大主角他们八十回后的命运。
然后又有两句,叫做“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这就是写大
背景了,写这些人物命运后面的一个大的背景。“赑屃”,传说龙生
九子,它是其中一子。俗话里所谓“王八驮石碑”,那个“王八”其
实不是龟鳖,而是这个龙之子,只不过它的形态跟龟鳖接近罢了。
“罘罳”,是宫门城角的多孔的屏障,用来观察敌敌情往外射箭。那
么石碑和城堞这类象征权力威严和进攻防御的东西,都被朝光晓露笼
罩,可见鹿死谁手,胜者为王败者寇,已经初现端倪了。也就是说,
它预示着书里面的“月派”即将大溃败,贾家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局面,
很快也就会无可避免地出现了。
妙玉这个诗很巧妙,她下面又写了两句,叫做“振林千树鸟,啼
谷一声猿”,讲的似乎是自然界的现象,实际上她写的是一种反抗的
力量。“振林千树鸟”就意味着从冯紫英到柳湘莲到蒋玉菡到倪二等
等,他们会在政局的大振荡中反抗到底;“啼谷一声猿”则更是困兽
犹斗的意思,虎虽终胜,但兕会顽抗到底。
然后又有两句,一句叫做“歧熟焉忘径”,就是说有的人对斜路,
对不正的路很熟悉,有人一开始就不愿意走正路,对偏门邪道他挺熟,
所以到了关键时刻他不慌,他焉能忘记了他已选择好的那个路径呢,
他很自然就走到那条路上去了。这说的谁啊?我个人认为说的是惜春。
惜春出家,她这个念头不是在她家族败落之后才产生的,大家记得吗?
第七回送宫花的时候,她们家当时状况还很好啊,是不是?并没有出
现什么危机嘛,可是她跟智能儿一块儿玩,开玩笑,她就说她以后要
剪了头发当姑子。她一直存有这种念头,是不是可以叫做“歧熟”?
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小姐居然说这种话,不正经的话,有这种念头,
想走歧途。结果到了八十回后,“三春去后诸芳尽”,她本人因为老
早就有这个想法,所以很自然地就选择了出家。附带说一下,高鹗写
惜春出家,很简单地把她安排在栊翠庵里面,去代替这个妙玉,这当
然是不对的。因为根据曹雪芹的设计,最后贾府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
真干净,而且关于惜春的判词里面说得也很清楚,说的是在一个古庙
里面,一个女子在那儿独坐、念经,她当然不会是在栊翠庵里面。前
面我已经指出过,栊翠庵不是古庙,从建造到贾府被抄一共还不到五
年。“泉知不问源”,这说的是谁呢?说的当然是巧姐。巧姐后来的
命运比较好,她被刘姥姥搭救,不是偶然的,是她生命的泉水流向了
那里。根源是什么?就是她母亲善待过刘姥姥,“偶因济刘氏,巧得
遇恩人”。当然,所谓她的命运比较好,也只是相对而言。
然后妙玉就开始写到自己和李纨了,当然写热的图片 得很含蓄,叫做“钟
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就是说在整个贾府都败落之后,出现了两
个现象,一个就是栊翠庵——庵、寺有时候在中国俗称里面是可以混
用的——还一度存在;而且更有趣的是它提示我们,稻香村还单独存
在。这是为什么?我下面还会向大家讲到这件事,这是很有意思的。
然后她就做结束,她说,“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这两句
话比较直白,我想不用我再跟大家分析了,这是一个做总结的句子。
最后一句是整个诗的一个大结束,叫做“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
论”,就结束了这篇诗。
这就是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的三十五韵,你想妙玉重要不重要
啊?这三十五韵你算一算,她一个人做了十三韵,而林、史二位合起
来才做了多少韵?做了二十二韵,每个人只做了十一韵。所以曹雪芹
他早就预设了妙玉这个人“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她很了不起,
黛玉湘云读了她的续诗赞赏不已,说道,“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
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这当然也是作者想传
递给读者的信息,就是妙玉是个诗仙。
再往下读,你就会发现,曹雪芹他有一个对比性的描写。大家记
得在第四十一回,他写贾母她们品完了茶,走出栊翠庵,妙玉这时是
什么表现啊?妙玉是“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但是这一次,
她们熬了夜,二位离开的时候天都快亮了,她“送至门外,看她们去
远,方掩门进来”。这对妙玉来说是很难得的。一个那么孤傲的人,
这样的行为是很罕见的。作者为什么这样下笔?我觉得,他是告诉我
们,妙玉是一个收束性的人物,是一个要把事情翻转过来的人。她在
某种程度上甚至有点警幻仙姑的那个味道了,她预示到这些人物的命
运,她觉得这两个人走了就不知道哪天能够再见了,细读能读出这种
味道。这些文笔都是值得我们推敲、品味的。
想必有红迷朋友要问了:既然妙玉是一个收束性的人物,翻转性
的人物,那么她在八十回之后到底有哪些作为呢?从前面的几讲可以
看出,我把在前八十回中能够查到的线索都查了,该用的也都用到了,
包括所有的脂砚斋批语,也没能提供这方面的明了答案。难道对妙玉
结局的探索,就只好到这里终结了吗?
妙玉究竟后来在八十回以后有什么重要情节,值得作者在前面这
么样地铺垫,值得他最后考虑来考虑去,把薛宝琴这么一个重要人物
都排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尽管现在我们所掌握的线索确实非常
少,可是,也还可以再做一些努力。
大家知道,在《红楼梦》版本学的研究领域里面,曾经出现了一
件聚讼纷纭的趣事。就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在南方的扬州,有
一个人,姓氏比较怪,姓靖,叫靖应。这个靖先生当时家境已经没落
了,大概是一九六四年前后——大家也知道那个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
时代——他家境没落,自己的生活也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比较困难。
但是他们家祖传留下了很多古书、线装书,最后因为住房狭窄,他就
把这些书都堆在顶楼上头。大家知道南方那个房屋结构,有时候一层
上面的屋顶是木板,有一个梯子可以到上面去,上面的空间一般不用
来住人,是用来堆放东西的,南方有的地方把它叫做堆房。这些古旧
书籍陆陆续续也失散了不少,但是他们家原来是一个书香门第,留下
的也还很多,就堆在上面。有一天,他有一个朋友说想借书看,他说
你自己上去挑吧。这个人上去一看就有一部《石头记》,是手抄本,
八十回本《石头记》,就拿回家看了。这个人对《红楼梦》感兴趣,
对红学研究也有一定兴趣,他就发现这个本子上的脂评——不说正文,
只说它的脂砚斋批语——和当时红学界所公布的一些批语不太一样。
同一句批语,它上面或者多一些字,或者少一些字,还有一些批语是
红学界所公布的其他版本里面都没有的,就是独家的批语。于是这个
人就拿一个笔记本给抄下来了,抄下来以后,当时他也不知道红学家
都住哪儿,但是知道很多都在北京,也知道他们所属的大概机构,比
如说文学研究所啊,某某大学啊,于是他就把自己抄录的靖藏《石头
记》的这些脂砚斋批语寄给了这些人,引起了这些红学界专家的重视。
当然这个过程在那个时代、那个时期是比较迟慢的,这一点大家都能
够理解,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能理解,这种事情在那个时候做起来周转
速度快不了。最后红学界专家对这件事就很重视,觉得研究《红楼梦》
就是要搜集各种《红楼梦》的古本,如今新发现一个手抄本,它上面
还有异文——“异”就是不同的、“相异”的那个“异”——特别是
批语上有新的脂砚斋批语出现,他们认为这是天大的事。于是,他们
就开始跟那个人联系,说能不能够把你们这个《石头记》送到北京来,
由我们专家来看一下。这个朋友得到这个信以后很高兴,就去找这个
靖先生,靖先生也很高兴。在这之前,借书的人看完以后,就把这个
书又还给靖先生了,靖先生就让他自己把书放到那个堆房上头去,他
就把它放上去了。等到北京要调这部书的时候,他们上楼翻,却怎么
都没有,怎么都找不到了。他们家人最后说了,说前些天有人来收废
品,他的夫人——他夫人没参与这个事,不知道——就把楼上的很大
一堆书,说老堆在那儿特讨厌,就把一批这样的废旧图书论斤约了,
所以就怎么也找不到了。这就是红学版本史上有名的一个靖本谜案。
在那个时代,那个情况下,那家的人就是把它当废纸卖了感谢领导 也算不得什
么,是不是?但是后来就引起红学界的争议,说究竟有没有这个东西,
有没有这本书,对不对?会不会是寄信的人他编造出来的一个事情?
但是靖先生和那个人也很着急,楼上所有的书他们说都不能再动,一
本本地保存,一本本地检查,最后却发现楼上剩下的这些书都不是什
么独特的书,都是别人那儿也有的不稀奇的东西。不过他们在有一本
书里面就发现了一张纸,这张纸是从靖本《石头记》上脱落下来的,
这张纸现在还存在,因此就证明这部书是存在过的。他们不可能最后
再去假造这么一张纸吧,这张纸上还写了一些字,而且还有一条独特
的批语,我在这儿就不细说了。
我为什么说这个靖本《石头记》呢?因为靖本《石头记》在那位
靖先生的朋友所抄录下来的独家批语中,有一条批语涉及到妙玉在八
十回后的故事。这是我们在其他版本中都没见过的,惟独在最后当废
品卖掉的那部珍贵的手抄本里面才有的。
这个批语,抄录者记录下的文字,错乱不堪,后来经过红学专家
仔细校正,才可以读通。批语是这样的,是在第四十一回,说“它日
瓜州渡口,各示劝惩”。“它日”就是以后了,这是在介绍八十回后,
脂砚斋她所看到的,曹雪芹已经写出来的,关于妙玉的情节。“瓜州”
我们都知道,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渡口,古代就是一个很有名的渡口,
“两三星火是瓜州”,古人有这样的诗句,意思是晚上离它还远,就
能看到它岸上的灯光。“各示劝惩”,究竟劝惩什么?怎么样地“各
示劝惩”?这比较难懂,但模模糊糊可以知道,过冬吃什么 这段发生在瓜州的情
节里,有“劝告”和“惩罚”的内容。后面又有一句,“红颜固不能
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红颜”,这应该是指妙玉,“固不能不
屈从枯骨”,“固”是固然的“固”,“红颜固不能不屈从”什么呢?
“枯骨”,一把老骨头。“岂不哀哉?”这个就好懂了,整个儿是个
悲剧。这条独特的批语,就暗示了妙玉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以及她
对别人命运所起的作用。
当然这个依据应该说不是一个很坚实的依据:第一,这部靖先生
所藏的靖本《石头记》现在找不到,迷失了。收废品的人是不是就一
定把它毁掉了?也难说,也可能碰见一个热爱《红楼梦》的人,留下
来读了,秘藏起来了。究竟这部书在现在的中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
没有?很难说,无从查证。第二,是不是真有这样一条批语?他们所
找到的,留下的那页纸上的批语,可不是这个批语,就连那页纸和那
条现在看得见的批语的真伪,现在红学界也看法不一。所以,我只能
说我个人相信关于妙玉的这条批语是真实的,如果说是故意作假,单
就这条批语而言,我想不出假造它的作案动机。而根据这条批语,我
觉得就可以推测出来在八十回后关于妙玉的情节。
前面曹雪芹是有铺垫的,当仆人向王夫人讲述妙玉的来历的时候,
曾经说过,说她的师父圆寂的时候跟她怎么说啊?说她“不宜还乡”。
记不记得啊?是吧?如果她留在京城的话,她没事儿;她如果还乡的
话,对她不利。曹雪芹写林黛玉,也说她三岁时来了个癞头和尚,因
为她有病总不见好,那和尚要化她出家,这就跟妙玉幼时的情况很相
近。当然她没有出家,但是和尚就说了,她如果想要病好,一生不能
听见哭声,而且除了父母之外,外姓亲友一概不能见。结果呢,她还
是违背了和尚的警告,见了外姓亲友,寄人篱下,天天以泪洗面,那
么,这就不能不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你可能会觉得,曹雪芹这样写,
是在宣扬宿命论,但这也是他的一种艺术手法,就是一个人被警告不
能怎么样,生活的逻辑、性格的周末靡情 逻辑却偏偏造成了她逆警告而动,林
黛玉是这样,妙玉也是这样。他前面写下师父警告妙玉“不宜还乡”,
显然不是废文赘语,又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八十回后,他就有意识地写到,由于某种原因,妙玉选择了往南
走,往她家乡那个方向走,也就是所谓“风尘仆仆”。她一路风尘往
南走,就到了哪儿?到了瓜州渡口。怎么叫“各示劝惩”?这个分析
起来比较艰难。但是结合下一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什么又叫“红
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枯骨”显然是对恶势力,而且是上了年龄
的恶势力的一种形容。我在上一讲里面分析这个妙玉,关于她那支
《世难容》里面所讲到的,她也有过美好的青春。甚至我还预测,她
有过大胆的、独立自择的爱情,我甚至还联想到,既然卫若兰跟史湘
云在八十回后有戏,陈也俊这个名字的出现就不是偶然的,很可能就
和妙玉有关系。但是妙玉这种不为世俗所容的、不合时宜的对爱情婚
姻自由的追求,不但遭到了一般性的反对,你请注意,邢岫烟跟贾宝
玉说,她不仅是不合时宜,还权势不容。那“权势”很可能就是“枯
骨”,可能有类似贾赦那样的老色鬼看上了她,强迫她嫁过去,她则
选择了坚决抗争。就是鸳鸯那样的平时很随和的女性,尚且可以在关
键时刻抗婚,何况她那样的身份,那样的性格了,对不对?因此,她
才离开了江南,到了北京,而且躲在寺庙里面,最后更躲进了大观园
的一个尼姑庵里面,离政治中心、离社会的繁华地区就很远了。
妙玉在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听从她师父的劝告?师父说她“不
宜还乡”,在佛教界,一个师父圆寂的时候跟你说的话,那是绝对要
遵守的;而且书里交代了,她那个师傅会演先天神数,是会算命的。
但是妙玉义无反顾,坚决南下。据我推测,她就是去解救贾宝玉的,
并且在那样一个复杂的情况下,她还解救了史湘云。而解救这两人的
条件就是必须要屈从“枯骨”,“枯骨”就很残酷地提出来,如果你
牺牲自己,我就可以放这两个人一马。这“枯骨”想必是一个权贵,
比如忠顺王那样的人,最终她“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虽然她有如
美玉陷入泥淖,但她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她最后牺牲自己,所谓“欲
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并不是她在那儿假出家、假惺惺、假正经,
不是那样的。这是说她最后自愿牺牲,陷落在污泥里面。那么她是一
块碎掉的玉吗?她是一块有污点的玉吗?曹雪芹在第五回的判词和
《世难容》曲里写得很清楚,她是“美玉无瑕”,她是一块美玉陷在
了污泥里面,她没有“玉碎”也就是并没有成为“碎玉”;她以屈从
“枯骨”的代价,使贾宝玉和史湘云历经艰难困苦以后重新遇合,得
以最后共渡残生。你说这样一个女性,多高尚啊!这样一个女性在贾
宝玉一生当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这样一个女
性,你如果看了八十回后的内容,如果真有这样的文字,你就会觉得,
她被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一个成员当然够格,甚至她排在第六,也
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推测,仅供大家思索时参考。
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
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
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
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
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做原型研究。到这一讲时,
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我不仅是研究秦可卿,我的原型研究延伸到了贾
元春,现在又延伸到了妙玉。当然我的研究还要延伸到更多的领域,
比如说金陵十二钗的其他各钗,我都有研究心得。不过,由于贾宝玉
是大家公认的《红楼梦》第一号人物,大主角,我既然说自己的研究
覆盖到《红楼梦》的各个方面,那么,我在对贾宝玉的探究方面究竟
有什么心得,现在该向红迷朋友们汇报了。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到女娲补天炼石,弃下一块没用,有读者
说,那块石头下凡,就是贾宝玉吧?可是曹雪芹又写了关于神瑛侍者
和绛珠仙草的神话故事,神瑛侍者下凡也是贾宝玉呀,那么究竟女娲
补天剩余石、神瑛侍者,还有第八回薛宝钗托于掌上细看的通灵宝玉,
以及贾宝玉本人,他们之间是怎么个对应关系啊?我的下一讲,就先
来探究这个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7:2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390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刘心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刘心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