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邦快乐亲子生活
【名人故居】踩点文丞相祠
【概述】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江心寺文天
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200周年,占地面
积821平方米。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
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
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2008年,崇川区政
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进犯,奋
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囚禁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
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
民族气节。
【开放时间】9:00-16:30
【门票信息】成人5元,学生2元
【景区地址及路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
乘车线路:104、108、113路北兵马司站下;2、13、115、701、803路宽街站下,宽街路口
往北约200米府学胡同内
【特色看点】
浩然正气
父母邦快乐亲子生活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将
当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1984年10月对
外开放。
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炒雪里红 积近600平方米。堂屋内保留有原祠
堂的部分珍贵文物。如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及《宋文丞相国公像》
碑等。“生平事迹展览”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
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室内屏风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为文天祥所著的《正气歌》全文。后院尚存一株枣树,
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
方誓不休”的精神。
伫立堂前,凭吊英灵,我们更能深刻地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那种“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
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
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
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
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千古传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文天
祥本人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文天祥历来是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的典
范,受到人民的爱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纪念。在文天祥的家乡,有文氏祖族祠堂,堂内藏有
文天祥画像和历代石刻多块,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贵历史文物。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
年),文天祥听说元军东下以后,在赣州组织北欧衣柜 了义军开进临安(今浙江杭州)守御,第二年
出任右丞相,奉命到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无理扣留。后来他设法逃出元营,到浙江温州北
瓯江江心的一个孤岛上居住了一个多月。他在这儿召集温、台、处三地的志士仁人共商复国
大计。这里的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造文信国公祠。
父母邦快乐亲子生活
现存祠庙为清代建筑,肃穆清雅。大殿里塑有文天祥像,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大殿四周有
8幅壁画,反映着文天祥的一生活动。此外,还有《正气歌》刻石和历代文人学士咏赞文天
祥的诗文碑刻多方,都是较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建筑特色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门、过厅、享堂(正殿)三部分组成,现有面积600
多平方米。穿过牌楼式大门就是过厅,正中为文美女性感图 丞相半身像。在建祠的时候,文天祥塑像着
儒服,后来才改为宋丞相的官服:头戴高冠,手执笏板,面容安详,双目炯炯有神,直视南
方,三绺黑须飘洒胸前,一派儒雅风范。塑像反映出的是正统思想,似有千篇一律之嫌,不
足以表现出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不知建祠当初的儒服是什么样子,想来应比现在的塑像更有
独特风格吧!过厅现已辟为文天祥生平展览室,从中可以看到文天祥壮烈的一生。雅室虽小,
但却洋溢着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
过厅的后面一座灰筒瓦悬山顶的建筑便是享堂了,这里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里面保
存了历代石刻等珍贵文物,最著名的莫过于东壁上嵌刻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写的《云麾将
军李秀碑》断碑二础石,艺术价值很高。北墙前有明代的《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
记》及《宋丞相信国公像碑》,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宝贵实物资料。
树,是祠庙中不可缺少的。文丞相祠内种的并不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原有三棵树龄达百
年的古槐。祠内现存有枣树一棵,位于享堂前东小动物简笔画大全可爱 侧,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于兵马司时亲手栽种
的。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尽管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倾斜向南,与地面成约45度角,
似乎也在学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文天祥虽然遇难已经700多年了,但他那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气概却深为每一个华夏
子孙所钦慕。
文天祥生平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殿试夺魁,中了状元,任刑部郎官、知瑞
赣等州,后官至右丞相、加少保、信国公。在元军进攻面前,文天祥力主抗战、苦撑危局,
曾在赣水龟有哪些品种 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又在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曾进
兵江西收复失地。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境内)被俘,自杀
未遂,被押至元营。文天祥见元将张弘范“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张弘范让文天祥招
降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随即为张弘范书写了自己
的诗作——《过零丁洋》。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攻陷厓山(今广东新会境内),张世杰阵亡,左丞相
陆秀夫背负幼主赵昺蹈海殉国,文天祥闻讯失声痛哭。元将张弘范劝说:“国亡,丞相忠孝
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文天祥答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
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于是,张弘范派人将文天祥押送京师。途中,文天祥
“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到达大都后,文天祥先被安排在馆驿之中,“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送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文天祥不当“座上宾”,愿为“阶下
囚”。
父母邦快乐亲子生活
文天祥在“兵马司土牢”被关押了三年多的时间,当年关押文天祥的“兵马司土牢”应
在今府学胡同。正因为如此,才有文丞相亲植“指南树”之说,或许“指南树”正是确定“文
丞相祠”选址的依据。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多求才南官”,知“南人无如天祥者”,多次
派人劝降,并许以高位。然文丞相不为所动,坚守气节,并在狱中写了大毒龙是什么玩法 量诗文,包括流传
千古的《正气歌》。文天祥身在缧绁之中,其诗文被世人传诵,其墨迹更被视为珍宝。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曾对奉旨劝降的王积翁说:“国亡,吾分一死矣。傥
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
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简言之,不死可以,事元不行。文天祥知道,元世祖
需要的是朝廷干臣,而不是乡间隐士。这样回答既避免了劝降者的难堪,又守住了自己的道
德底线。
至元十九年三月,益都千户王著等人在大都城内刺杀权臣阿合马;同年十二月,河北中
山抗元义军欲攻打大都城,解救文天祥。元世祖忽必烈遂于十二月初八紧急召见文天祥,亲
自劝降。文天祥回答:“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至元十九年
十二月初九(1282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市(今交道口一带)慷慨就义。“天祥临刑
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文天祥临刑前在衣带上题词:“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帝京景物略》记载,文天祥就义之时,“风沙昼晦,宫中皆秉烛行;百官入,亦秉烛
前导。世我的老师作文400字 祖以问天师张,悔之,赠公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庐陵郡公,
谥忠武。命王积翁书神主,洒扫柴市,设坛祀。丞相孛罗行初奠礼。旋风起,卷神主云中,
云中雷啍啍(tun),如怒声,昼逾晦。乃改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天乃霁”。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5:0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384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前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前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