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声纳

更新时间:2025-02-24 00:48:44 阅读: 评论:0

学拼音打字练习-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形容个性的词语)

现代潜艇需要装备哪些声纳(附国内潜用声纳介绍)

图为214型潜艇装备的艇艏柱状综合声纳(CHA)、主动避碰声纳(MAA)、舷侧被动测向声纳(FA)、舷侧被动测距声纳(PRA)、拖曳线

列阵声纳(TA)、侦查声纳(BTA)、本艇噪声监测仪(ONA+ACC)等多型水声探测装备。现代潜艇为了提高作战性能,往往都会像214型

艇这样同时装备多型声纳。

随着现代潜艇日渐扩展的任务多样性,以及水下作战时日渐苛刻的隐蔽性要求。如老式潜

艇那样只装备一个性能单一的主水声站,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条件下的作战需求。又由于任

务细分后的声纳,因为工作原理不同造成基阵型式和艇体布置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现代潜

艇往往会装备7、8种不同特性的声纳,来提高潜艇的水下探测水平。面对这些型号繁杂、

外型迥异、任务特性不同的现代潜用声纳,军迷朋友往往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在了解和辨

识这些声纳的性能和用途上,也会碰到一些困难。有鉴于此,笔者挑选了目前各国潜艇装备

的具有代表性的潜用声纳型号,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组成较为系统性的讲解,希望能够对军迷

朋友们更好的认识现代潜用声纳,丰富大家对于现代潜艇水下作战时的直观感受,带来一些

有益的帮助。

一、艇艏多功能声纳

214型艇上装备的DBQS-40型综合声纳的艇艏圆柱状基阵声纳

潜艇的艏部远离动力舱室和推进器,受艇体后段噪音与振动影响较低,有利于提高水声探

测器材的探测性能,所以潜艇的主水声站一般都会布置在艇艏处。艇艏声纳往往具备主、被

动工作能力,并能保障潜艇进行警戒、搜索、跟踪、识别、攻击等多种作战任务。也因为艇

艏声纳的多功能化多任务性特点,所以艇艏声纳难以在个别的任务特性上进行突出的优化设

计,在探测性能上有均衡、全面、中庸的特点。

左图为前苏联633型R级潜艇的艇艏声纳系统,自下而上分别为北极声纳主动基阵、北极声纳被动基阵、水声通讯机、亮光M侦查声纳

基阵。右边为我国仿自633型的033型潜艇,在声纳布置上和633型潜艇基本相同。

早期的潜艇艇艏声纳系统如装备于前苏联R级潜艇的北极声纳,受到技术能力的限制以分

布式为主,被动接受阵列与主动发射阵分离布置。被动接受基阵体积较小,工作频段较高,

工作距离有限。主动发射阵只能以机械回转式进行单波束扫描,扫描速度慢信息更新率低,

多目标跟踪能力差。受限与较小的声阵体积,发射功率较低,工作频率则较高,一般以20KHZ

左右的中频为主。由于频率较高的声波在水中衰减快,而老式声纳利用声传播途径又较为单

一,所以主动方式下只能达到5-8公里左右的工作距离,被动工况下也只能达到10-15公里

左右,探测距离较近测向精度也很差。信号的处理也限于简单的滤波和放大,对目标的判断

依赖于操作人员的听觉、视觉和相关经验,总体综合能力较低。

装备于V级攻击核潜艇的前苏联MTK300红宝石圆柱型声纳基阵,主基阵下方有高频避碰探雷声纳。

将装备于俄罗斯885型雅森级攻击核潜艇的阿雅克斯球型声纳基阵直径将达6米

现代艇艏声纳系统一般以圆柱状声纳基阵和球型声纳基阵为主,圆柱阵和球阵将阵元沿圆

柱面或者球面排列,通过补偿器形成波束和实现波束扫描。或者以相控阵方式,在每一个基

元中均加一个移相器,利用调整移相来获得波束扫描。圆柱阵和球阵的空间监测范围大,配

合现代声纳的相控阵数字多波束技术,其扫描速度快多目标跟踪能力强。由于圆柱阵和球阵

的体积较大,所以声阵孔径增大,工作频率降低,可以接收海水中衰减小的更低频段噪声,

并利用海底反射、深海声道等多种传播途径,让声纳系统的工作距离进步一步增加,探测性

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自70年代后这类声纳广泛采用了数字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美国等西

方发达国家还实现了全数字化,并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多波束形成、时间相关压

缩接收、分波束相关定向、高分辨力谱估计、线谱检测等。使声纳系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数

量和质量大幅提高,进一步优化了现代潜用声纳的综合性能。

现代潜艇可以根据艇体布置空间,来安装体积合适的圆柱阵和球阵。比如214型这样较

小吨位的常规潜艇,其圆柱阵体积就普遍较小,在声纳探测距离上也较为有限。而一些大型

潜艇比如攻击型核潜艇,因为艇首空间宽裕,艇上供电充足,所布置的圆柱阵和球阵的体积

就要大的多,在发射功率上也要高出不少,探测距离和探测能力上自然也要强的多。

前苏联潜用声纳的大型圆柱状基阵

图为巨大的处于横置状态的MTK540声纳系统的圆柱状基阵,该声纳装备于前苏联S级和AK级攻击核潜艇。

前苏联的核潜艇以装备大型圆柱阵声纳为主,如装备于V级核潜艇的MTK300红宝石、装

备于VIII的MTK500鳐-KC、装备与S级和AK级的MTK540鳐-3,都为大基阵的圆柱状声纳。

前苏联还为一些常规潜艇也配备了圆柱状艇艏声纳,比如著名的877型基洛级潜艇,就装备

了体积较大的MTK400系列圆柱声纳。这些声纳系统体积庞大,最大的直径可达4米,因为

声阵孔径大、工作频段低、发射功率高,所以探测距离远。以装备SII和AK级攻击核潜艇

的MTK540鳐-3圆柱阵为例,利用海底反射和汇聚区效应,在被动工况下对水面舰艇的作用

距离可达到60-80千米左右,在主动工况下可以对距离35千米左右的目标进行精确定位。

并具备窄、宽带监听功能,可以分辨主动声纳发射的窄带和宽带信号,并测定方位参数,综

合性能较为先进。

美国自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开始,艇艏声纳普遍采用球型声纳基阵,图为该级艇装备的AN/BQR-6型声纳的球型基阵,该声纳由1245

个钛酸钡元件构成,基阵总重达76吨直径达3.81米。

美国偏爱球艏声纳,自长尾鲨级核潜艇开始,艇艏声纳都装备了体积硕大的球型基阵。球

型基阵的阵元多,快速扫描能力强,空间监测范围广。因为体积很大,声阵孔径进一步增大,

工作频段就更低。加上较大的体积也为提高基阵发射功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球型基阵

的探测性能在艇艏声纳系统中是较为突出的。

688型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装备的AN/BQS-13DNA艇艏声纳的球型基阵,右边为拆卸声纳导流罩露出球型基阵的洛杉矶级巴吞鲁日号攻

击核潜艇。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装备的BQQ10型声纳的球型基阵,右边的艇艏球阵尚未安装基阵阵元。

以装备了洛杉矶级核潜艇的AN/BQS-13DNA球型基阵为例,该声纳是在BQS-6系列的基础上

发展出的ANBQS-11、12型发展而来,由雷声负责改进而成。其基阵体积由BQS-6系列的3.6

米扩大到了4.6米之巨,连续发射功率达到了75千瓦,主动工作频率在3.5KHZ,被动工作

频率可以在1-3KHZ频段。主动工况下探测距离最远可达65公里,被动工况采用表面反射声

道为30公里左右,利用海底一次反射时的探测距离为60公里,而利用深海声道汇聚区效应

最远探测距离可达90公里。该声纳的数字化程度高,使用了大量固体和集成电路,广泛采

用数字计算机完成各功能控制,具备数字多波束控制、窄宽带信号处理、高速主动探测等技

术。BQS-13DNA的探测距离远、功能多样、处理速度快、多目标跟踪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

总体技术先进。

图为弗吉尼亚级艇艏渐进计划,早期型号的球艏声纳将被上面的共型基阵所代替。

而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潜艇使用的BQQ6、BQQ10型声纳的球型基阵,体积更大(海狼的球

型基阵直径据说超过了6米)、功率更高,采用的技术更先进,性能也更为优秀。在前苏联

解体以前,核潜艇上一直坚持使用圆柱阵,但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却在已完成设计的885雅

森级核潜艇上,改用了阿雅克斯大型球阵声纳,其体积也达到了6米二手车广告语 之巨。可见其他国家对

于球阵声纳的优良性能也是非常渴望的,只要条件具备也都会考虑装备。

俄罗斯拉达级采用的大体积共型基阵的潜艇艇艏声纳,美国的弗吉尼亚机攻击核潜艇的后续批次,也将采用类似的共型基阵来代替原先的

BQQ10的球型阵。

不过球型基阵也有一些弊端,其硕大的体积挤占了艇艏的全部空间,鱼雷发射只能采用肩

部发射方式,发射管位置需要向后位移,导致发射管在耐压艇体的开口上椭圆度较大。给潜

艇的艇艏舱室布置和耐压艇体的开口控制以及建造工艺上,都带来了一些困难。另外,大型

球阵的加工工艺高,造价相也当昂贵。根据美国海军发布的公开信息表明,美国海军决定在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后续艇上,用共型基阵来代替球型阵声纳。共型阵是指按潜艇壳体外型

安装的换能器阵,阵外型和艇体外型相似,阵元紧贴艇壳体,从艏到艏侧(看上图)均可安

装阵元,又叫贴壳声纳、保角声纳等。这种基阵也可以获得类似球阵的空间增益,并可预先

形成波束,但也会使换能器的物理特性变得复杂,给波束形成带来困哪。从美国弗吉尼亚级

核潜艇的发展计划看,美国人已经突破了大体积共型阵的研制问题,达到了实用化阶段并即

将装艇使用。总的来说,圆柱阵、球阵以及即将批量装备的大体积共型阵,都是现代潜艇艇

艏声纳采用的基本型式。采用哪种基阵要看各个国家根据各自不同的研发能力和建造水平,

并根据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需求和国防准备费用的水平来做出统筹的决定。

二、舷侧阵声纳

韩国仿造214型孙元一号潜艇和法国西班牙设计建造的铀鱼级潜艇都装备了舷侧阵声纳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装备的舷侧阵声纳英国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有着巨大夸张的舷侧声纳基阵

艇艏基阵受到艇体布置的限制,进一步增大声阵孔径和降低工作频段都较为困难,使得声

纳的被动探测距离受到了限制。同时艇艏声纳基阵在艇体舷侧和艇体后方也都存在着盲区,

不能做到全方位监测,影响了潜艇的实时警戒和监测范围。为了提高潜艇探测能力,现代潜

艇又开始在艇体上布置舷侧阵声纳。舷侧阵声纳是指将众多的水听器,沿着艇体纵向方向,

布置在艇体左右两舷侧的声纳。由于舷侧阵声纳可以充分利用艇体长度扩大基阵的声阵孔

径,在工作频段上可以进一步降低,所以被动探测距离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代舷侧阵声

纳的工作频段可以降低到500-2000HZ范围内,极个别的甚至可以达到200HZ的频段。在基

阵长度上有些核潜艇的阵列长度可以达到60米,作用距离达到50海里左右。

俄罗斯潜艇的舷侧阵声纳较为独特,一般以大型的共型基阵声纳为主,比如著名的971

型阿库拉级上就装备有鲨鱼腮共型基阵。

箭头处为鲨鱼腮共型基阵的安装位置,在舷侧有白色避碰线标示。

舷侧阵声纳以被动方式工作其隐蔽性好,声纳的湿端位于艇体两舷侧所以监测范围大,而

且能直接判别目标的方位。舷侧阵在探测距离和探测范围上都优于艇艏声纳系统,在探测距

离上虽然不及拖曳线列阵声纳,但是舷侧阵声纳没有基阵的收放拖曳问题,对潜艇的水下机

动影响小,也不存在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左右舷模糊、柔性声阵容易畸变失真的问题。可以实

时进行被动探测工作,提高了潜艇快速反应能力。所以舷侧阵声纳是现代潜艇用来弥补其他

声纳系统功能不足,提高潜艇探测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潜艇如英国的机敏、法国的凯旋、

日本的2900苍龙、德国的212.214等一大批新型潜艇都装备了舷侧阵声纳,以此可以看出

各潜艇建造国对于舷侧阵列声纳的运用都是相当重视的。

箭头处即为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装备的宽孔径舷侧测距声纳基阵

箭头处为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装备的宽孔径舷侧阵测距声纳

在水下作战中目标的距离参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在现代作战条件下因为主动声纳开启

后潜艇极易暴露,影响潜艇的作战隐蔽性,所以主动声纳的使用已经受到极大限制。鉴于这

种情况,从舷侧阵列声纳中又细分出了专用于被动测距的,多基阵(一般为三元子阵)舷侧

被动测距声纳系统。舷侧被动测距声纳一般是基于三元子阵时延估计原理,利用目标噪声到

达三个子阵的时差,通过球面波或柱面波的波阵曲率变化,测量各子阵元的相对时延,来实

现对目标的距离测量。

箭头处黄色的物体为214型艇的舷侧测距声纳基阵,在未打开的围壳处还有一个声纳基阵,下图为多基阵声纳被动测距原理图。

采用舷侧被动测距声纳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被动工作方式隐蔽的获得目标距离数据,

满足潜艇攻击需要。这改变了以往潜艇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艇位机动,或者开启主动声纳以暴

露的回音定位方式才能测定目标距离的情况,提高了潜艇的快速反应能力,改善了潜艇隐蔽

条件下的快速打击能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等国都在其潜艇上装备了舷侧被动

测距声纳,如美国得BQQ6、BQQ10系列就都有体积庞大的大孔径三元子阵式舷侧被动测距声

纳。这为美国攻击核潜艇在远距离上获得较为精确的距离参数,扩大美国潜艇远距攻击的声

学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拖曳线列阵声纳

AN/SQR-18拖曳线列阵声纳,左侧半透明的为安装有水听器等组件的声学段,右边为其拖缆。

不管是艇艏声纳还是舷侧阵声纳,都要受限于艇体布置条件,基阵体积不能无限扩大,声

阵孔径受到限制,声纳的工作频段难以进一步降低,在探测距离上无法进一步提高。为了改

变这种情况,上世纪6、7十年代国外开始在潜艇上装备拖曳线列阵声纳。拖曳线列阵声纳

是将一连串的水听器按一定间隔排列后,布置到透声的保护导管中,再通过布放机构拖曳于

艇体外的声纳系统。拖曳线列阵革命性的打破了以往潜用声纳受限于艇体布置条件的局面,

布置在导管中的几百乃至上千个水听器有效的扩大了声阵孔径,将潜用声纳的工作频率降低

到了低频甚至极低频,极大的增加了潜用声纳的探测距离。为潜艇水下远程警戒、远程武器

的目标指示都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效的扩大了潜艇的作战范围,提高了潜艇的作战威慑力。

214型潜艇的拖曳线列阵声纳及其收放机构

因为拖曳线列阵的声学段远离潜艇,不受潜艇自噪的干扰,所以工作环境较好,有益于提

高声纳探测性能。同时拖曳线列阵也能通过布放和拖曳机构进行变深布置,可拖曳在海水温

跃层以下,探测艇体声呐所不能探测到的潜艇或其他目标。拖曳线列阵的变深功能还可以让

声学段在最有利的深度上工作,能充分的利用海洋条件和多种声传播途径,发挥声呐的潜在

能力。同时,拖曳线列阵也改变了以往艇体声纳难以监测尾部区域的弊端,很好的弥补了潜

艇尾部的传统探测盲区,提高了潜艇的全向警戒能力。

拖曳线列阵声纳结构图,从左(尾段)至右(首段)分别为:

1、DROGUE段—改善线列阵流体动力特性的尾绳段2、VLM—隔离后方拖缆振动的后隔振段3、B—装有温度、深度、航向等非声

传感器用于监测线列阵拖曳姿态的后仪表段4、A—装有水听器的声学段5、B前仪表段6、数字段7、用于隔离前方艇体噪音和

拖缆振动的前隔振段8、拖缆缆绳9、TOWPOINT拖曳点

以美国装备量最大的的TB-16系列拖曳线列阵为例,该声纳阵长100-150米左右,拖缆总

长近800米。声阵直径82.5-89毫米,工作频率在3KHZ以下,最低频段达到10-20HZ的极

低频。通过声海声道和汇聚区效应,其最远探测距离达到了惊人的180公里。

美国核潜艇舷侧用于安放拖曳线列阵的收容机构,外面用流线型导流罩加以覆盖,早期这类舷侧导流罩经常被误认为是贫困申请书 舷侧阵声纳,实际

上只是用来收放TB-16粗线阵和BQR-23/25细线阵的收容机构。

美国人为了提高其攻击核潜艇的探测水平,达到先敌攻击、远距消灭的目的,还不惜耗费

巨资,为其攻击核潜艇配置了型号齐全,类型不同的多型拖曳线列阵声纳。比如688型洛杉

矶级上就同时装备有粗线的TB-16和细线的BQR-2325,在海狼和弗吉尼亚级上则同时装备

了粗线TB-16D和细线的TB-29、TB-29A。

施工中的弗吉尼亚级潜艇露出了舷侧收容机构中用于安置TB-16D拖曳线列阵声纳的长条容器

细线阵的直径较细只有28.5毫米左右(BQR-23/25),高速航行时的流体噪声对于声学段的

干扰较大,所以只能慢速拖曳。但细线阵声阵较长,声阵孔径更大探测距离更远。粗线的TB-16

拖曳航速较高,布放速度较快,可以弥补TB-29的拖曳航速慢布放时间长的弊端。在两种拖

曳线列阵声纳的配合下,美国攻击核潜艇获得了非常良好的声学优势。既可以通过粗线的

TB-29获得较为理想的探测能力,又能通过TB-16获得较好的拖曳机动性。为美国攻击核潜

艇的水下作战,提供了强大的作战优势。当然这种昂贵的配备体系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效仿

的,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在装备了一种拖曳线列阵声纳以后已颇感满足,也只有美国人不惜为

了追求攻击核潜艇的单方面声学优势,而财大气粗的配备多种拖曳线列阵声纳。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TB-29ATB-16D拖曳线列阵分别从箭头处的水平固定翼端,和木字固定翼端的布放口释放。

俄罗斯潜艇尾舵上的这个物体经常被认为是磁流体推进器,实际上这是俄潜艇用于贮存和布放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圆型容器。左侧是VIII

级攻击核潜艇,右侧是阿库拉可以看出这个收放容器是非常巨大的,后期的阿库拉II型因为把绞车和收放位置内移到了艇内,所以相同位

置处的布放口缩小成了细小的管状。

不过拖曳线列阵也有着自身的弊端,由于其垂直孔径较小所以拖曳线列阵的测深性能差,

辨别左右舷目标也较为模糊。其工作频段低接收的声波波长长,探测精度上就不如舷侧阵和

艇艏声纳。拖曳线列阵的声学段为柔性基阵,在拖曳过程中声阵易受扰动,接受信号容易出

现畸变失真的情况,同时拖曳中的潜艇在机动性上也要大打折扣。不过随着现代声纳科技的

发展,类似问题会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国外正在发展双线阵甚至三线阵来解决拖曳线列阵的

一些固有弊端。总体来看,拖曳线列阵作为潜艇目前最有效的远程探测手段,正不断受到各

国的重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一些潜艇型号也都装备了拖曳线列阵声纳。应该说,拖曳线列

阵是上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新型潜用声纳的代表,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也将是潜艇声纳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声纳技术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四、其他辅助功能声纳

1、探雷和避碰声纳

箭头处为美国海狼(左)和英国机敏级攻击核潜艇安装高频避碰声纳基阵的位置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装备的AN/BQS-15探雷与避障声纳的基阵

探雷和避碰声纳以主动方式工作,工作频率较高一般在几十到数百千赫。因为频段高所以

探测距离有限一般在几百米左右,不过较高频段的声纳分辨率好,所以能探测到航道上的一

些障碍物,比如礁石、沉船、水雷等异物,帮助潜艇操纵人员避离这些危险物体,保障潜艇

水下航行的安全性。在潜艇航行在狭隘航道,或者在高纬度冰层下时,分辨率高的避碰声纳

是保障潜艇安全通过水道,对冰面测量厚度进行破冰上浮的必要探测设备。所以潜艇的探雷

避碰声纳对于潜艇水下安全航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这类声纳的探测范围,一般

将其布置在围壳较高处,有的也在艇艏声纳的主基阵下方寄生一个高频避碰声纳,以获得良

好的探测视线。

弗吉尼亚级的CHIN高频避碰声纳不仅在围壳上布置有换能器阵,在艇艏下颚还有一个较大功率的声纳基阵。

现代潜艇探雷避碰声纳已经向水下定位导航发展,如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上装备的

CHIN高频避碰声纳系统,不仅仅能完成传统的探雷、避碰任务,还能凭借优异的性能,通过

扫描水下航道或者待机阵位的地形地貌,与数据库中的数字海底地图进行比对,来进行潜艇

水下的定位导航。这大大降低了以往潜艇需要通过上浮,利用星光、无线电或者卫星导航的

传统模式,降低了潜艇定位导航中的暴露率,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CHIN声纳的新功能,也

能为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在探测和摸索重要水下航道,丰富海军潜艇部队海底数字地图,保

障美国海军前沿部署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水环境传感器

左侧为俄罗斯VIII级攻击核潜艇围壳上的众多水环境传感器,右侧箭头处为英国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上的水环境传感器。

俄罗斯的971型阿库拉级核潜艇在围壳和围壳前部都有水环境传感器,老式潜艇比如右边的033型只有在围壳上部箭头处安装有一个简

单的声速梯度仪。

老式潜艇的水环境传感器比较简单,一般只安装一个声速梯度仪,用以测量潜艇所在水层

声速,让声纳系统利用不同途径的声道,改善探测性能。也能让潜艇利用强负度梯层水层,

或者温度跃变层进行隐蔽和机动。现代潜艇安装了更多种类的水环境传感器,具备了更复杂

的功能。以俄罗斯潜艇为例通常还装有尾流指示器,来流指示器等水环境传感器,能更好的

让艇上人员获悉潜艇所在水层的各种信息,提高潜艇战时的水声对抗能力。同时还具有探测

敌水面舰船和潜艇尾流信息的能力,便于潜艇利用尾流制导鱼雷进行快速攻击。

3、通信声纳

通信声纳也叫水声通信机,一般由几个定向换能器阵组合而成。一般用于潜艇与水面舰船

或者水下潜艇编队通信联络使用。该系统通过发射机产生话音或者电报调制信号,再由换能

器阵发出,在接收方经接收机处理后,就可送到耳机或者扬声器以及电讯机处,将话音或者

电报讯息提供给接收人员。通信声纳的工作距离有限,工作时要向外发射信号,容易暴露潜

艇位置,所以仅限于潜艇周围情况明确时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使用限制条件。

4、侦查声纳

箭头处为早期洛杉矶级核潜艇装备的AN/WLR-9A侦查声纳基阵,后期洛杉矶级取消了该基阵。

侦查声纳用来侦测敌潜艇或者自导鱼雷主动声纳信号,可以获得敌主动声纳的工作参数,

如方位、发射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率等。侦查声纳的接收频率较宽,为1千赫至数十

千赫之间,观察范围较广有的可以达到360度全方位探测。在基阵形式上一般采用细小的圆

柱阵,以布置在艇艏部位居多。该声纳是一种水声对抗设备,用以判定对方的声纳类型,和

载体类型,供我方进行针对性的干扰、截获、欺骗等水声对抗。不过现代潜艇的声纳系统工

作范围较宽,工作频率较广,所以也可以艇艏声纳或者舷侧阵等其他声纳系统进行侦查声纳

的工作,因而部分现代潜艇已经不再装备专门的侦查声纳。

五、国内潜用声纳

H/SQZ-xxx全数字综合声纳在我国潜用声纳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我国潜用声纳早期以仿制引进前苏联潜艇上的声纳系统为主,经过不断的努力后在上世纪

60年代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并为国产核潜艇装备了603、604系列综合声纳。不过受到当

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这些声纳的综合性能较差。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梦到自己考试 国内科研能力

的加强,自主声纳研制水平开始快速提高。1984年设计的H/SQZ-xxx综合声纳系统,采用了

空腔后档基阵、多路过采样、疏排阵、时间压缩式长延迟线、二次积累、背景均衡和故障自

检等新技术。并装备于我国二代常规潜艇035型使用,在部队使用和演习过程中反映良好,

xxx型综合声纳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潜用声纳的总体性能水平。在1991年由中科院

声学所设计,613厂生产的改进型xxx系列声纳上,又进行了类卡尔曼滤波、自适应噪声抵

消、最佳线性预测等技术,使改进后的262系列声呐具有了鱼雷报警、多目标自动跟踪、低

频线谱检测等功能。鉴于改进后的xxx型声纳性能优秀,国内用xxxA替换了033型艇上的

105型老式声纳,xxxB替换了一代核潜09-I、09-II上的603、604声纳,xxxC则装备了035G

二代常规改进型艇。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潜艇声纳系统水平较为落后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我

国潜艇的反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得意义。

在1987年为了配合二代常规潜艇039型的研制,国内又研发了H/SQG-4型噪声测距声纳

(xxx型被动测距声纳),把广义互谱法算法用于水下目标的被动测距,同时在信号处理机

中采用一次相关内插、二次相关、互谱法等多种不同的测延时方法和数据过滤方法,大大提

高了国内噪声测距声纳的水平,使我国被动测距声呐性能开始接近国际水平,提高了039型

常规潜艇的水下隐蔽作战能力。

在035G型潜艇上已经开始装备舷侧三元子阵式被动测距声纳

在039AB型元级艇上装备的是更新型的被动测距声纳

近些年来采用了更新技术的xxxA、xxx型噪声测距声纳和某型拖曳线列阵也已装备于我国

新型核潜艇和最新型AIP混合动力潜艇上。这些新型号的声纳采用了国际同步的先进技术,

性能已接近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新一代的核潜艇和AIP混合动力潜艇,

提高水下探测能力,加强现代隐蔽条件下的战斗力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

着国内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国防研发费用的投入日渐加大,国内科研院所的研发水平日

渐提高,中国潜用声纳的性能必将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而不远的将来赶上国际

先进潜用声纳的水平也绝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网易军事频道。

博文版权为网易与博主所有,转载请先获得网易与博主授权,转载时请注明原著者与原文地址,谢谢。

评论

高频探雷和避撞声纳有可能被蓝绿激光取代吗?回复

2011-05-1418:00凌回复fable_cao

现在看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回复2011-12-1015:24保尔柯察金回复凌

加油中国回复2011-01-2213:31北飘猫

飘过回复2010-11-3014:52jrf2293

而且受制于上述因素,鱼雷的实际可打击目标(以Mk48Mod3为例)的距离是多少?是不是比射程少得多?比如S—

300PMU2射程宣传最远200km,而在试验的打靶过程中,针对一般航空器靶击落距离是60~70km。鱼雷的发射和作战

是否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尤其是在潜艇这样的平台以及水下这样的作战环境下。

回复2010-11-3014:39jrf2293

感谢科普,我想问一下:雷达的发现距离是和目标的高度、速度、有效反射面积有关的,而声纳是否也如此?(发现

距离和目标的航速、噪音水平、作战海区水文状况有关)如果是的话,他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回复2010-09-2613:55badagz_0001

设计、材料、工艺、软件(算法)...但凡信息装备,不外乎这些基本功的积累,别说,都还是日本人的强项!回复2010-08-26

09:41独孤风

好文章!回复

2010-08-2611:5文具盒用英语怎么说 0凌回复独孤风

谢谢~回复2010-07-2108:17sangyongjie@126

很全很强大.谢谢有个问题:换能器阵的孔径越大辐射功率越大这个好解释,但是其工作频段月底怎么回事呢?毕竟阵

元的尺寸是限定的,靠这些阵元布成的大孔径阵工作频段为何比单个基元的工作频率低呢?回复

2010-07-2111:08凌回复sangyongjie@126

受材料性能的限制,单一基元的尺寸是很难做大的,因而声学孔径无法扩大,工作频率无法降低。而用多个基元则可

组成大孔径基阵,声学孔径可以进一步增大,工作频率亦可进一步降低。回复2010-07-0116:11sbq487

爱不释手啊,每次都拜读有不同收获回复2010-06-0911:20wwg001020

这些专业军事知识平时较难看到,长见识了。回复2010-06-0518:34飘逸

ya回复2010-05-1707:46dwp0307

回复2010-05-0602:39修路人

共产者让军武远离世界!反军国主义,走有序之道!回复2010-04-2821:37hfly

好文啊,谢谢小马哥回复2010-04-1916:09玫瑰仙子

拜访博主,欢应各位来我家做客-----------------------------------回复2010-04-0907:31容儿

回复2010-02-0721:50你来征服我

长见识了回复2009-12-2520:19爱情追忆

博主介绍的真详细啊!博主辛苦了!本姑娘顶你!回复

2009-12-2520:27小马回复爱情追忆

谢谢你的顶~回复2009-12-2020:03大财女

回复2009-12-1014:42乱弹

请小马哥帮扫下盲,拖曳线列阵的缆线有没有可能会缠到自己的尾桨?如果可能,那这个问题潜艇设计中是如何解决

的?回复

2009-12-1014:48小马回复乱弹

一般不会,在设计收放机构和布防机构时都会考虑到这类问题。现在也没听说过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常规潜艇是通

过加长的拖曳布放管,将布放口置于推进器桨盘面后来布放的。美国人的布放口早期在H舵端板上,现在在木字和十

字舵端板上,离开螺旋桨桨盘面均较远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俄罗斯也同样虽然是置于十字舵顶端的,但是离桨盘面还

是较远。当然在拖曳时潜艇是不能随心所欲机动的,过大的机动会造成拖曳线列阵声纳无法正常工作外也会出现拖曳

线列阵声纳缠绕等情况,当然也不能排除进入桨盘面的情况出现。但是这种情况是可控的,一般不会出现现在也没有

类似的案例。回复2009-12-1021:02乱弹回复小马

哦,明白了!谢谢!回复

中国的军工技术不行啊回复2009-12-0708:17妙手侠客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

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谷维素片的副作用 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

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

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指点江山的英武气概!回复2009-12-0708:09

妙手侠客

妙手侠客

以前本人从来不看博客首页那几个常年挂在界面上的所谓名人,只有看过赵忠祥的博客,看完才知道,他又和一个保

健医生似乎有些关系,于是呼对那些所谓的名博,都如看跳梁小丑一般,不屑一顾,尽管本人只是个小人物,但也不

想被那些花花绿绿的所谓热点,玷污了这个粘满了灰尘的心灵,让它由灰尘变成污垢!今日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

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

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

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地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

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我惟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回复2009-12-0418:56星尘海洋

玩潜艇指挥官的时候,对米帝的拖曳线列阵声呐印象很深。潜艇用UUV探测目标,恐怕要好好想想。要是处于双方都

未察觉对方时,UUV发射的信号只会警示对方附近有敌人。UUV比较适合的还是帮助潜艇灭雷、在雷场中开辟通道、

进入浅水抵近目标侦察或者充当诱饵。回复

2009-12-0516:50小马回复星尘海洋

UUV是个多用途水下模块,当然探雷,探障是非常合适的。给UUV布置较为先进的声纳后,通过光纤类导线,UUV

的作用距离可以达到30甚至50公里级,所以也可以用作前锋先导式探测系统,对于潜艇暴露率的提升是可以不予考

虑的。而且UUV也可以通过布置线列阵来提高被动探测效果,当然目前的UUV比如洛杉矶上的LMRS还是以探雷,

探障,以及实行一些其他附加功能为主。回复2009-12-0322:23老蛹子的娘

回复2009-12-0314:30DOyin

声纳是现代战争中不能缺少的仪器回复2009-12-0314:02ciling2009

呵呵呵额呵呵和回复2009-12-0312:33上海耐腐阀门

真的很多洞。回复2009-12-0311:38林依晨

不错不错!~回复2009-12-0311:31cyfhzmpingan@126

不错的欢迎上阿福购物网回复2009-12-0309:57淡淡的忧伤

建议博主谈下声呐的作战使用方面的知识。毕竟这个东西的性能和作战环境密切相关。澳大卓餐送你健康回复

2009-12-0309:49结婚照

还行回复2009-12-0309:47藍色精靈

不错!见识了!平安建设述职报告 回复2009-11-2710:54MATA

建议博主谈下声呐的作战使用方面的知识。毕竟这个东西的性能和作战环境密切相关。回复2009-11-2309:55抽不起

小马哥真是科普大家啊!老大可否给介绍介绍国内在球形基阵和共形阵的进展如何?回复

2009-11-2320:00小马回复抽不起疯

球形阵的代价过大,共型阵国内的研究也不多。最多一些被动测距可能用体积不大的共型阵,以后还是以圆柱阵为主

吧。现在也用上了回复2009-11-2514:54抽不起疯回复小马

再次感谢老大科普,不过我看还是搞艇体的感觉太费事,连毛子都在改变回复2009-11-2517:33小马回复抽不起疯

阿雅克斯那个球阵是俄罗斯一个论坛上得来的资料,实际上官方还没有公布相关方案,还有些不确定性。所以俄罗斯

到底用不用球阵还是有些疑问的,所以文章中我明确的说有可能。至于艇艏声纳,最理想的当然是大型球阵,美国人

弃球选共型阵也有美国人自己的考虑吧。回复2009-11-2213:59光翼

原来海浪级别边上的那个凸起条状物是做收纳用的。我一直以为那里是个什么管道。因为很多不同型号美国潜艇都有

那个东西。今天看了,才知道,原来是放拖曳声纳的。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俄国人的那个尾流探测器。据说他们鱼雷

也用了尾流制导。声纳原理连高中,初中期待作文600字 教科书都有,能理解。但是这个尾流制导,我就觉得很神奇了。回复

2009-11-2320:03小马回复光翼

尾流制导,鱼雷利用舰艇或者潜艇推进器搅拌海水后引起的声、磁等特征异变来进行制导的一种体制。具体的可以上

网搜查,资料也很多,呵呵我就不赘述了。回复2009-11-2418:47光翼回复小马

恩,好的回复2009-11-2413:11CDY811130

才看到有人问为什么潜艇上面不用锂电作为蓄电材料?为什么还在继续使用铅酸电池,不知道大虾能否科普下回复

2009-11-2414:25小马回复CDY811130

CD那个帖子吧,呵呵,帖子前面我就说过了,锂电池充电温度过高,易燃易爆,安全性解决不了,谈什么上艇。这个

东西不改变,后面的都属幻想~回复2009-11-2207:51晨枫

博主好文。可以从潜艇上“发射”遥控载具,专门发射声波,潜艇本身监听定位,这样增加探测范围和进度吗?这是

雷达中的双基雷达概念,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于声纳?听说过拖曳声纳探测距离远,但由于柔性基阵的关系探测进度较

差,可以沿拖缆设置传感器,探测本身弯曲程度,然后在数据处理中加以校正吗?回复

2009-11-2209:10小马回复晨枫

的确如此,UUV是未来潜艇离艇探测系统的必然途径,LMRS已经在688上使用了。拖曳线列阵的挠性干扰,有很多

技术处理方法,受限与篇幅要求,难以展开,所以就不讲了。回复2009-11-2123:45kwah

拖曳线列阵,这个我喜欢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4:4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288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声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声纳.pdf

上一篇:天涯山
标签:声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