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
涵,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总体要求、基本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途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
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
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
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
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
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
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
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
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
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
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
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
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
求,设置英文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
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
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
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二十的英语 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2.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
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因此还要强化斗争、打击这
一手段,但是不能将其转变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而必须依法治
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现安定有序。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
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2.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建设生态文
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以提出,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
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3.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
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党
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
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
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
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
力的物质保证。
3.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
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
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
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
政策导向。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
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
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
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
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
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狮子座和狮子座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光纤制导 度。体现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
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
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4、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
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
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质量检验员 即所谓“民
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量的改
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
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春暖花开近义词 ,社会建设与
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5、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因此,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现阶段社会上许多矛盾与
不和谐现象恰恰来源于党与社会、党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党不断
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2:1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272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构建和谐社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构建和谐社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