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教育笔记

更新时间:2025-02-25 19:00:48 阅读: 评论:0

保持理智-知识共享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沟通技巧和方法)

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

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理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读书笔记1

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

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

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

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

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

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

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

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可行性报告格式 ,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

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

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

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

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

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

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

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

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

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

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

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

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

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

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

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

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

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

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

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

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

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

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

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

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

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

力很值得借鉴。上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

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

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

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

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

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

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

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

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

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

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交通安全画 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

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

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

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

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

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

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

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

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

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

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

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

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

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

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

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

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教育读书笔记2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

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

惑与之相联系,相笑的诗句 比较。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

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

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

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振西老

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我觉得我的运气好,

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

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

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

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

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李

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我在

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

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

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

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夹克的英语 看到了

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

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

的教师。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

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

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

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

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做一时、

一天的好老师并不难,难的是每时每刻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牵挂和爱护;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一个如李老师所说的象万同这样的差

生。阅读此书时,我不断的反复自问:如果是我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

生,我会怎样。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富有爱心的老师,可遇到象万同这

样的学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错误,我还会象李镇西老师那样耐心细

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吗?我不会,我会生气,会愤怒,会觉得

他无可救药,会放弃。我们花的功夫和心血远远不如李镇西老师,我

们的教育智慧、技巧远远不如李老师。我们对学生的爱是零星的、间

断的、不恒定的,而李镇西老师的爱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惫者得到了甘

霖,又如同痛苦无助、暗夜孤独的人赢得了星光,让人找到自信、自

尊,让人振奋。这正是李镇西老师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根本原因。他对

“逆境”学生的关怀,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

读了《爱心与教育》,反思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

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相信只有爱心的坚

持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教育读书笔记3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

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

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

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

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

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

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

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

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

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

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

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

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

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

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

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

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

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

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

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

教育的目的。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

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

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

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

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

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

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

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

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

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

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

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教育读书笔记4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

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

80年代出版的刊物,当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

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本书为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以日记

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

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

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其中,让我最感到印

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佛罗伦萨小抄写员》。二岁的小学生朱利

奥看着父亲天天辛苦地为一家赚钱,他想帮助父亲抄写(由于他父亲的

工作钱很少,所以帮助报社抄写而赚钱)。于是,他在父亲十二点钟睡

觉后偷偷地帮父亲抄写,一开始,父亲未发觉,他决定继续做下去。

后来,他因为每夜睡眠不佳而导致经常打瞌睡,引起了几次父亲的责

骂,但他没有放弃,还继续抄写,更没把真相说出来。最后,父亲得野蛮装卸

知了叙利奥一直在帮助他抄写,对自己骂叙利奥而后悔不已,并让他

好好地睡了一觉。这李邕 个故事,给我的触动很深,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

我一定要以朱利奥为榜样,要多体贴体贴父母,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

是来之不易的,要把心用在学习和锻炼上,以优异的成绩来让父母觉

得他们的辛苦有所值。通过这一本书,让我知道了怎么立身为人,也

懂得了爱的真谛!

教育读书笔记5

《慢教育》这本书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平和的资

料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从而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十年树木,百

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

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

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态”——慢一些,平稳一些。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

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

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教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欢

乐,有自我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需要放

慢教育的脚步。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

气的孩子、理解新事物迟钝的孩子,教师就如一个母亲应对蹒跚学步

的婴儿,站在他的对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迈出第一步,

哪怕是摇摆的,哪怕是瞬间的跌倒,允许他失败,给他鼓励,给他目

标,吸引他向前,一步,两步,从摇摆到平稳,从磕绊到连续,从害

怕到从容。在不可预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

子成长,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我们此刻需要把自我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

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

性。“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

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想,放慢自我教育的脚步,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耐心与平和,

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径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9:5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139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笔记.pdf

下一篇:ssk
标签:教育笔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