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
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
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
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
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
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
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
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
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
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
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
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
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赵王和大臣们
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
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
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
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
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
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
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
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
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
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
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
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
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
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
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
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知道
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
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
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
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
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
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
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
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
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
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过了几年,秦
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
“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
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
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
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
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
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
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
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
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
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
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
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
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
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
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
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
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
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
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
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
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
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
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
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
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
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
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
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
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
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
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闻鸡起舞的故事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
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
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
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
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
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
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
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
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
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
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
了自己的贡献。
关羽败走麦城故事情节
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
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
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
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
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
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
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
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
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
将其处死。
卧薪尝胆历史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
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
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
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
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
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
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
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
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
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
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
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
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
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
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
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
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
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
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
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
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
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
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
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
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
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
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
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
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
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
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
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
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
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
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
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
"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
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
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
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
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
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
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
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
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
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
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
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
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
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
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
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
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
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
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
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
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
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
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
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
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
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
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
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
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
“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
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
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
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
告蔺相如
,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
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
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
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
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
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
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秦
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
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
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
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
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
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
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
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
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
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
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
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
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
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
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
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
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
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
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
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3]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二】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
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
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
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
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
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
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
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
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
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
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
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
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
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
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
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
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
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
和氏璧。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
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
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
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
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
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
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
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
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
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
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
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
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
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
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
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
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
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
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
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5:3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03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负荆请罪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负荆请罪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