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是洛阳的白马寺,为中国佛寺之始。
三国以前的佛寺很少,因佛教僧人不蓄资财,靠乞食而生,
无力建寺。魏晋以后,在帝王贵族的资助下,通过敕建、封
赏、布施等方式,佛寺建造逐年增多,到了东晋西晋时代,
许多佛寺拥有大量的土地,对下层僧侣和劳动人民进行剥削,
成为封建地主庄园。
和尚的庙通称“寺”,尼姑的庙叫“庵”,在一个地点或
一座山岭上,集中很多寺庙的地区叫做“一方丛林”,如浙
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云南鸡
足山┅┅等到等。
中国的佛寺结构,因山因地有所不同,时代的先后也有
差异。但大体是:进寺的大门称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
殿、观音殿、藏经楼等主要殿堂,多数寺内有放生池。
山门或天王殿门外两侧有青狮、白,天王殿门口左右两
边有哼、哈二将,殿内正中朝外供的是弥勒佛,弥勒背后供
的是韦驮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殿内正中
一般供奉三尊佛:有的供“三世佛”,即药师佛、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身前两侧有一老一少,老者是迦叶(摄)、
少者是阿难(如华亭寺)。有的供“三身佛”,即法身、报身、
应身,(如圆通寺)。有的供“华严三圣”,即正中是释迦牟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尼、左边是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乘白象的普贤菩萨,
(如筇竹寺内华严阁)。释迦牟尼背后,有的供“西方三圣”,
即正中是阿弥陀佛,左右胁侍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
的仅供观音菩萨。大雄宝殿内两侧一般是罗汉。
大雄宝殿外两侧及背后的殿堂,那就各有不同了,有的
是“藏经楼”,有的是“揽胜阁”,有的是“观音殿”,有的
是“华严阁”,有的是“禅房”、“斋房”、“客堂”等等。
因为佛教的宗派不同,供奉的佛像不同,佛寺的殿堂亦
各不相同。如喇嘛黄教寺庙供奉宗喀巴,傣族地区的小乘佛
教寺庙,有的仅供释迦牟尼,天台宗禅宗的寺庙必须有禅堂
等。
在佛龛前面的桌案上,祭品很多,有长明灯,、香炉、
烛台、花瓶、净水瓶、经卷、签筒、铜磐、木鱼,地下放着
功德柜、磕头用的薄团,还有很多的“锦幡绣帘”。总之,
极为庄严肃穆,富丽堂皇。
佛寺几乎都有“放生池”,放生池的大小和位置各不相
同。佛教为什么要“放生”?因为佛门以慈悲为怀,提倡放
生,鼓励人们将捕来的鱼,抓来的鸟及一切羁禁的动物,都
予以释放,“放生”的目的,在于积德。唐代很盛行放生,
官方下令置放生池,以修功德,此做法一直沿续至今,几乎
所有寺院,均凿放生池,供善男信女“放生”,信徒们自己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钱来买鱼买鸟放生,他们感到是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种精神上的满足,积了功德。
寺院一般都置钟、鼓。钟楼一般设于山门之上或大殿两
侧一边是钟,一边是鼓,称之为晨钟暮鼓。它有两种作用:
一种是起更报点,报告信息时间;一种是定时敲钟打鼓,使
人闻之发人省悟,所谓“撞开咒路”的意思。“钟”既是做
佛事集众敲打的法器,又是僧人临终时的一种仪式━━丧钟。
临终鸣钟,让弥留中人,生善念而死。丧钟,没有打几下的
确数,一直打到临终之人断气为止。打钟要讲究节奏、速缓,
钟声抑扬顿挫,传之既远,回荡不息。敲钟打鼓均有技巧,
要有专人负责,故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谚语。
寺内僧侣组织因宗、因地亦各不相同,一般有:
方丈━━寺内最高负责人,有的还管一个地区的僧人,
发布僧令。
住持或监院━━寺内的总管
知客━━负责接待的僧人
维那━━负责宗教生活
库头━━负责保管、出纳
知堂━━守大殿
和尚中的很多人有很高文化,他们能讲经说法,咏诗作
画,这样的和尚历代都有,称为“高僧”。云南最出名的高
僧有担当、大错等人。
旧社会的寺庙,有土地、山林等很多财产,他们还替俗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人念经,做“佛事”,还有“功德”钱、“香油”费等收不少,
若有兴建事项,和尚便出门“云游”四方,“化缘”募捐,
随其自愿要当地的寺庙宿食。不花分文,这叫做“驻锡”或
“挂单”,但要拿出“度碟”(或“戒碟“)来验证身份。
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
为表示敬重,塔位于寺的中央,作为寺的主体,四周围以增
房。后来佛像供奉于殿堂,殿堂与塔并重,塔一般仍在殿堂
之前。唐宋时期,禅宗已不再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
主的布局。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伽蓝为梵语,即
僧园或增院七堂,专指寺院的主要建筑,是佛寺建筑平面布
局的一种制度。伽蓝七堂随宗派的不同而各相异。以禅宗为
例,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
所)。中国佛寺殿堂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由数进四合院组
成,具有中轴线,两偏殿对称,大型的寺院还有廊院。主要
殿堂往往采用庑殿式或歇山式,其他殿堂也皆为中国传统的
建筑屋顶形式。一般常见的殿堂有:
(一)山门(或三门)
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又称山门殿。现已成为专门
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通常空门两侧
立有哼哈二将
(二)钟楼
位于天王殿左(东)前侧,悬有洪钟。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
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闻公为其右胁侍。
(三)鼓楼
位于天王殿有(西)前侧,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
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四)天王殿
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韦驮。
(五)大雄宝殿
为佛寺正殿,又称“大殿”。有供奉一佛、三佛、五佛、七
佛等情况。以三佛同殿居多。供一佛常见的为“释家三尊”
或释迦及其两大弟子迦叶、阿难,也有的大殿供奉“西方三
圣”或“华严三圣”。三佛同殿,常见的有“三方佛”“三世
佛”和“三身佛”,也有的供奉“弥勒佛-释迎牟尼佛-阿
弥陀佛”。供五佛(密宗的五方五佛)和七佛(释迹牟尼佛
以前的六佛加上释迎牟尼)的较少,多为历史久远的寺院。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释迎牟尼像背面一般为海岛观音壁塑图。大殿东西两侧,常
供奉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
(六)东西配殿
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
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
的(多为禅宗),有设“伽蓝殿”的,等等。
(七)法堂(亦称讲堂)
一般在大殿之后。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法堂内除一般
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八)罗汉堂
自唐代开始,一些大型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堂。全国现存具
有成组五百罗汉像的寺院在30以上,其中著名的有:北京
碧云寺罗汉堂,苏州西园罗汉堂,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存
有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为雕塑中佳品),五台山殊像寺
文殊阁(为悬塑五百罗汉),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
寺罗汉堂,昆明筇竹寺天台来阁(为清民间雕塑艺术佳作),
北京雍和宫法轮殿(系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四川
乌龙寺五百罗汉堂。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九)方丈室
佛寺住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有的叫华林丈室
(净土宗佛寺),有的叫般若丈室(禅宗寺院)。
(十)藏经楼
盛放佛教经典之处。
现代寺院的组织、管理体系
寺院僧众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方丈
佛寺,是众僧长住修行之地,既象一个单位又象一个大家庭,
其当家和尚,即院主,一般称为住持、长老或方丈但不管怎
么称呼:一个寺院只能有一个,他是寺院里政治的最高统治
者,经济的最高管理者,所有寺僧“皆俯首听命于方丈”,
甚至所有公私纷争,皆取决于方丈。那么,为什么一个职位
却有不同的几种叫法呢?
住持:
是主持寺院的职称,意为“久住护持”。住持不是云游挂单
僧人,而是长期住在寺院修行的和尚,他要对全寺一切人员、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财产负责护卫,并掌管全面的佛事活动。
长老:
最初是佛教对释迦牟尼上首弟子的尊称,佛教戒律规定,比
丘受戒卜9年的为下座,10—19年为中座,20—49年的为
上座,50年以上的才有资格被称为长老不过,现在长老的称
呼则多用于对寺院住持或年高德重僧人的称呼。
方丈:
在佛寺,方丈最初是长老或住持理事和起居的地方,(按中
国古代10尺为一丈计算,从面积上讲,大约合12平方米),
《维摩洁经》上说,室方一丈,能广容大众。因住持或长老
久住方丈之室内,久而久之,就把本来是房子名称的“方丈”,
作为寺院当家和尚的职称了。不过,方丈在封建社会里,是
要由皇帝从全国范围内的高僧中选拔任命,或由寺僧推荐,
前一代住持提名,并经政府最高机构考察、批准,才算合法。
“四大班首”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他
们在方丈的领导下构成了寺院的首脑机关。
首座僧:
是方丈的直接副手,其任务是为全寺僧徒和外来学佛者讲经
说法。若大和尚圆寂升天,通常由他来补代方丈之位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西堂僧:主要任务是主持法坛、法堂,为僧徒举行受戒仪式,
代替首座僧讲经说法,是寺内的第三把手。
后堂僧:负责掌管全寺一切规章制度,主持召开“颂戒集会”,
检查全寺僧人遵戒守规情况,执行奖功罚过,并握有批准收
徒和除名大权。
堂主僧:专司藏经阁的管理,负责全寺佛经和各种经典著作
的收藏、添购和经卷图书的发放、借阅等。
“八大执事”八大执事是帮助方丈办理日常事务的八大部
门负责人。这八大执事分别是:
执客僧:负责全寺僧众上殿过堂,来客接待,处理寺院之间,
僧俗之间的一切接洽事务。
当家僧:亦称监院。负责全寺的财务大权,收支、存储全寺
各方面的资金,统理全寺僧众的生产、生活、起居、医药、
茶点等。
库师僧:负责全寺衣钵、法器、粮食、瓜果等物品的存储、
管理,协助当家僧料理全寺财务。
僧值僧:专门协助后堂和尚作全寺戒律监察,执行奖励罚过,
相当于纪律检查官。
监院僧:负责全寺上下礼仪安排,节日议程,协助执客僧安
排客僧、居士的接待工作。
维那僧:负责全寺僧众参禅坐静,领导全寺上下进行早晚佛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事活动。
点座僧:负责僧人食宿安排,逢年过节的生活改善及寺院必
要的交际宴请等。
督监僧:专门协助当家和尚处理寺内日常事务,管理四大班
首、八大执事所管理不到的事,相当于一个不管部。此
外,各寺院中还有数量不等的书记僧,协助方丈及四大班首
抄写经卷或翻译佛经。
现代寺院的组织、管理体系
1.道场行事
道场是修学佛道的所在,负有接引信众学佛的使命;在此前
提之下,僧团必先健全,始能发挥弘法度众的功能。是以道
场日常行事中,除了举办法会、庆典,其他如禅七、佛七、
朝山、讲座,乃至现代的佛学会考、短期出家、夏令营、讲
习会等各种活动,提供信徒闻法共修以外,更有许多重要的
寺务行政,从中可以看出僧团的组织严谨,制度健全,十分
合乎现代化的管理学。
过去丛林在人事方面有所谓“四十八单”职事,四十八单又
分为“序职”、“列职”。序职代表的是道德、学问、阶位,
大都是老成持重,长于道德修行者担任,虽然有名、有职,
但无实权,譬如军队的上将、上校等;“列职”,代表的是行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政能力,是职务,譬如团长、总司令等,握有实权。
丛林的“序职”,包括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悦
众、知藏、祖侍、烧香、记录、参头等;“列职”分别为都
监、监院、副寺、维那、知客、纠察、典座、衣钵、汤药、
庄主、化主、寮元等。大部份僧众有了序职以后,又领有一
份职务,正如军中所谓的上将总司令、上校营长等,亦即序
职、列职兼具。
此外,也有专于一务者,如:饭头、水头、菜头、粥头、门
头、净头、园头、鼓头、茶头等,这些行单不需要序职即可
担任。因此,四十八单职事不一定是四十八个人,有时一人
兼具序、列职;有时一个职务有多人负责,例如序职的堂主,
多则十几人,少则七、八位,而书记则有三、五十,乃至百
位之多愈多表示寺院愈大。
序职代表资格、身分、地位,除非违犯清规,否则如同国家
颁授的少将、中将等阶位,是终身荣誉,永远保留,然而职
务(列职)则可随时因所需而异动有其一定的任期。
丛林的任期制度,对于人才的养成与流通有很大的助益。每
年一到“期头期尾”职务调动时,凡任期圆满者,必须分别
向大和尚或客堂请辞,经过大和尚邀约全山长老开会安排后,
完成“请职圆职”的新任命。而住持和尚也有一定的任期,
因此晋山住持、传法传贤也是丛林重要的行事与典范。
住持又称方丈、堂头,凡是可以提供“挂单接众”的道场,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才能有住持的称谓,否则只能称为当家。住持平日领众薰修、
上堂说法,是一寺之主,但是逢到“出坡普请”时,仍须随
众作务;乃至进出山门,亦需向客堂“告假销假”,此举充
份显示僧团平等与相互尊重的精神。
僧团强调和合、清净,僧众平日的生活、修行均应随众作息,
遇有特殊情形也必须请假。请假时,如果搭海青、袈裟,即
表示要请长假;着海青请假者,是属暂假。除此又随各种“香
期例假”而有不同的礼仪规定。
依据中国佛教的传统习惯,出家者必须受足三坛大戒才符合
大乘出家僧格。三坛大戒乃中国佛教特有的授戒仪式,也是
道场的重要行事之一。戒期有“进堂出堂”,从进堂到“封
堂”,当中有一段缓沖时间,因为大陆幅员辽阔,路途遥远,
必须一段时日赶路,所以先“开堂”,让大众陆续报到,到
了一个时期才“封堂”。这一段时间先教授部份简单的规矩,
等封堂后即不能再随便进出,这时即开始进行正式课程。
戒会圆满下山,称为“出堂”。进堂有进堂的规矩,出堂也
有一定的告假方式。戒期当中,受过沙弥戒、比丘戒后,均
要“巡寮告众”,巡寮亦即“巡山”,大众一起到方丈室、客
堂、库房、大寮等各单位巡示告众,藉此认识环境及人、事、
物。巡寮告众乃佛陀时代立下的制度,后来中国丛林为恪遵
佛制所以也立下巡寮事项。
道场行事,不离弘法利生,因此不管为信众举办法会活动,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或是健全僧团的规矩制度,其实都与信众有密切的关系,因
为“僧住则法住”,唯有僧团健全而后才能驻锡弘化。
2.寺政外事
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
大堂口”。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人事,
接待十方;库房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钵寮则典藏常
住资料,维护法统。四大堂口综理内外寺务,遇有重大事情,
均由首座等班首及四大堂口共议进行。因此,要想了解一个
寺院的寺政外事,可从维那、知客、库房、衣钵的行事中,
窥出全貌。
3.维那行事
维那是三纲之一,纲领职事,若以现代佛教学院为例,维那
即“训导主任”。在提倡“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的现
代寺院中,维那往往兼监学、训导、训育,主要负责思想、
生活等教育。
维那管理禅堂,其职责包括:管理钟板号令、安排生活作息、
照顾行香修持评荐品德参学、提拔荐举人才、审核出堂进堂
等。
钟板是丛林的号令,大众的生活作息、起香坐禅、说法开示、
出坡作务等,均依钟板号令行事,钟板齐全的道场,方称“丛
林”。维那不仅管理钟板,领导作息,甚至禅堂内香别的安
排、环境的维护、法器钟板的职司,均由维那主管,是以大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众慧命,全系维那一人的领导,因此有谓:“大众慧命,在
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如果不能令大众安心办道,
即是维那之过。乃至参学者的能力、品德,维那均要记录,
也要传授、教导,并依个人专长,不时向常住荐举优秀人才。
平时禅堂人员的进出,更需经过维那认可同意,维那实际上
就是禅堂的领导人。
4.知客行事
知客是佛门的第一线,如同国家的外交官,举凡信徒进入山
门,或为接洽事情、求助、倾诉,或是参观、礼佛而来,第
一个接触的就是知客。知客“接待十方”、“送往迎来”,必
须掌握来客的身分、目的,给予适当的待遇。平时对外行文,
与政府机关公事往来的“外事应付”,也是客堂知客应负的
职责。
客堂如警察局,一般民间有了纠纷,客堂就是最佳的裁判所,
同时也是“调解僧事”、“维护清规”的所在;遇有信徒婚丧
喜庆的“生亡杂务”,知客必须开牌佛事、安排人员;逢到
初一、十五上堂上供或期头期尾请职圆职等重大事项,必须
“挂牌示众”。
此外,知客代表常住与“诸山来往”,同时代表大和尚“照
顾外寮”、“转承上下”等。因此,身为知客必须慈悲爱护大
众,不可官僚,亢高卑下。
5.库房行事
范文范例参考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库房总理一寺的生活所需,其职责包括:供应日用、储藏道
粮、年度预算、分配单银、犒赏大众、营建修缮等。
在丛林中,住持的第一条件要有供养心,有供养十方的心,
才能做住持;身为出家人,第一要务要有结缘、服务的性格,
肯结缘、服务,才能福慧双修。一个设备完善,储藏丰富的
库房,如能加上有供养发心的库头师,必能令大众安住身心,
用功办道,其功德实是难量。
6.衣钵行事
佛法的传承,以“衣钵”为信物,然而现在的寺院普遍不重
视信物,不重视传承,所以大都没有设立“衣钵”一职。
“衣钵”如同住持和尚的机要秘书,替大和尚处理机要事务,
管理大和尚的衣钵,负有“信物传承”的责任。平时与汤药、
书记、书录等侍者共同替大和尚“安排行程”、“侍候汤药”,
处理大和尚私人事务,暨做“资料存查”、“文书供应”,提
供住持之需;尤其“典藏保管”常住的山志、规约、文献、
契约、法物、秘笈等珍贵资料,并负责“经营会计”、“预算
编制”等财务的管理。
佛门有云:“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衣钵的重
要由此可见。
一个组织健全的寺院,四十八单职事,权责分明,只要每一
个人、每一个单位都能坚守自己岗位,各司其职,又能彼此
协调沟通,必能使寺政外事均衡发展,共臻完美的境地。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5:1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03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寺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寺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